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学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基础阶段,学好化学,对以后有关专业的学习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具有巨大的意义。因此,学习化学必须从初中抓起,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积极引导学生突破一些概念和实验操作方面的重难点问题,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化学知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多年实践,提几点自己的体会。
【关键字】兴趣培养、化学教学、因人施教
一、用精彩的导入引人入胜
课堂导入对新的一节化学课的教学起着重要的序幕作用,一般情况下,教师需要用几句简单的话,有时是一个有趣的化学故事,有时是一个有趣的生活小实验,也可以采取对与新内容相联系的旧知识进行考察复习的形式,自然而然地引出新的教學内容。导入要与新课的教学内容自然衔接,不能人为地强加联系,要让学生的思维能从熟悉的知识中自然地关注新知识,从而使学生的兴趣、思维力、注意力等非智力因素都能被调动起来,为正式教学内容的教授做好充分的准备。比如,有的教师在教授“液体的可燃性”这一内容时,采用生活小实验的方式进行导入,通过将一条白色的棉手帕,在50%的酒精溶液中浸泡了一下,轻轻拧干,然后说老师的这块手帕是烧不坏的,你们相信吗?看着学生将信将疑的表情,我用坩埚钳夹住了手帕的两角在酒精灯上点燃了,一瞬间燃起了大火,过了一会儿,我轻轻抖动手帕,火熄灭了,手帕果然完好无损。“真是太奇妙了”学生纷纷赞叹。在学生觉得化学“好玩儿”,想知道其中的奥妙的时候,老师进行引导,初步解释一下这种现象的原理。这样学生在获得亲身经历的过程中实实在在感受到了化学现象的奇妙,才会对接下来的化学原理的学习产生巨大的好奇心和浓厚的兴趣,使导入起到了促进课堂教学的效果。
二、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习兴趣
实验是化学的基础,实验在化学教学中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在教学课堂上,教师每次实验前都要做好充分准备,在完成一些演示实验的同时,为进一步调动学生化学实验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在学校实验条件允许的条件下,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权,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化学知识、兴趣爱好自由设计实验。教师除非在必要的情况下,才给予学生指导。应尽量让学生独立完成实验的设计、操作、记录等过程;可以让学生自己翻书查资料,设计出合理的方案,自己选择仪器,动手独立完成实验,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放手的教学方式,不仅老师省时省力,而且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另一方面,教师要注意在进行化学实验的教学要做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在实验中验证化学原理,在化学原理的掌握基础上做实验。在实验设备有限的条件下,教师应注意做到合理分组,由小组进行合作实验,保证每个学生都有事做,都能在实验中学到知识。教师还应注意实验的安全性,保证学生安全,因此实验前的指导是非常有必要的。通过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完成较完整的科学探究活动,提高运用证据和逻辑进行推理、论证、预测和评价的探究技能。
三、变换多种教学形式,提高教学质量
化学作为一门科学性的科目,对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要求比较高,因此,很多学生会感觉学习枯燥,有一定的难度。采用新颖有趣的教法,可以激起学生的兴奋感和愉快感,强化实验培养起来的学习兴趣。新课程标准强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作用,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教师可以适当地把课堂交给学生,设计由学生做主体或者让学生自己独立组织教学活动。比如,由教师确定一个化学课题,让学生组成辩论队的形式,互相论辩自己的观点。在这一过程中,有的辩论队会采用实验的方法证明自己的观点,有的辩论队会采用讲述、资料证明等方法证明观点,这样就使各种教学方式综合运用,使学生的所学的知识能够运用在实践中,对学生知识结构的整理、实践能力的锻炼、教学方法的更新均有提高。这种方式比传统的题海战术好得多。再比如化学游戏法,教师设计一系列化学游戏,让学生能参与到课堂中来,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于初中生来说,只有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寓教于乐,才能使学生在游戏中得到锻炼,提高知识积累和运用能力。
四、因人施教更新观念
在现实教育中,情感因素常常是学生好学、善学的基础,良好的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可以转化为促进学生热爱学校生活、自觉学好功课的强大动机。给学生创设更多集体活动的机会,让他们在参与共同活动过程中主动地学会生活、学会学习下是当前教育实践中最为欠缺的。教师深刻了解学生对学习化学不感兴趣产生的根源,并有针对性地施教的过程,也是老师自身更新教育观念和做法的过程。教师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集体活动,让不同学生在不同活动中的兴趣和才能得到充分展示,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成长,接纳、理解那些不想学的学生,尽可能在不同方面给他们创设成功的机会和体验,帮助他们树立自信,从学生立场出发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教师要彻底改变传统权威型命令式的师生关系,彻底改变竞争型自我式同学关系,建立起民主平等、和谐共处的师生关系,友善关爱、诚信的同学关系,给不想学的学生以巨大的情感动力支持,使他们最终摆脱由于连续失败体验而导致的自我厌恶、自暴自弃的心理状态。
五、利用课外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初中生的学习任务相较于小学生还是比较繁重的,学生的压力也很大。如果能够适当开展课外活动,可以调节学生的身心及单调的学习生活,又能起到锻炼学生各种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效果。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社区的教育资源,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联合社会的力量促进教学;还可以搜集一些与初中化学教学相关的素材,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或者深入研究,挖掘其中蕴含的化学原理,加强学校学习与社会生活之间的联系。
比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实地调查目前学生所在城市的环境污染情况,其中暗含着什么样的化学原理,比如“酸雨的形成”是工厂造成的硫酸等有害气体的排放造成的,并鼓励学生探索解决酸雨的途径。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不失时机地插入小故事,可迅速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只有始终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学生才能对化学始终保持一种新鲜感。
学生成绩差是产生强烈厌学情绪的主要原因,也是学生对化学这科是否感兴趣的关建,对学生由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产生的厌学和提不起兴趣,老师要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过程,努力将所教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尽量给学生创造积极参与的情境和氛围,让学生在生动的情境中主动发现问题并允许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思考和解决问题,而不是直接把结果告诉学生让他们被动的死记硬背。学生只有对化学感兴趣,才能刻苦钻研、勇于攻关,才能学好和用好化学。在初中化学的课堂教学中,不仅教师要刻苦钻研,使自己的教学内容日益丰富,教学方法新颖有趣,而且要采取有效措施使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在课堂中获得自主性、独立性的体验,在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基础上,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陈昌雄.如何提高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J】祖国教育版2013(6)
[2]胡前枝.浅谈学生化学学习兴趣的激发【J】学问现代化学研究2012(4)
[3]王彥力.正确对待学生极度厌学现象【J】班主任2017(6)
【关键字】兴趣培养、化学教学、因人施教
一、用精彩的导入引人入胜
课堂导入对新的一节化学课的教学起着重要的序幕作用,一般情况下,教师需要用几句简单的话,有时是一个有趣的化学故事,有时是一个有趣的生活小实验,也可以采取对与新内容相联系的旧知识进行考察复习的形式,自然而然地引出新的教學内容。导入要与新课的教学内容自然衔接,不能人为地强加联系,要让学生的思维能从熟悉的知识中自然地关注新知识,从而使学生的兴趣、思维力、注意力等非智力因素都能被调动起来,为正式教学内容的教授做好充分的准备。比如,有的教师在教授“液体的可燃性”这一内容时,采用生活小实验的方式进行导入,通过将一条白色的棉手帕,在50%的酒精溶液中浸泡了一下,轻轻拧干,然后说老师的这块手帕是烧不坏的,你们相信吗?看着学生将信将疑的表情,我用坩埚钳夹住了手帕的两角在酒精灯上点燃了,一瞬间燃起了大火,过了一会儿,我轻轻抖动手帕,火熄灭了,手帕果然完好无损。“真是太奇妙了”学生纷纷赞叹。在学生觉得化学“好玩儿”,想知道其中的奥妙的时候,老师进行引导,初步解释一下这种现象的原理。这样学生在获得亲身经历的过程中实实在在感受到了化学现象的奇妙,才会对接下来的化学原理的学习产生巨大的好奇心和浓厚的兴趣,使导入起到了促进课堂教学的效果。
二、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习兴趣
实验是化学的基础,实验在化学教学中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在教学课堂上,教师每次实验前都要做好充分准备,在完成一些演示实验的同时,为进一步调动学生化学实验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在学校实验条件允许的条件下,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权,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化学知识、兴趣爱好自由设计实验。教师除非在必要的情况下,才给予学生指导。应尽量让学生独立完成实验的设计、操作、记录等过程;可以让学生自己翻书查资料,设计出合理的方案,自己选择仪器,动手独立完成实验,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放手的教学方式,不仅老师省时省力,而且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另一方面,教师要注意在进行化学实验的教学要做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在实验中验证化学原理,在化学原理的掌握基础上做实验。在实验设备有限的条件下,教师应注意做到合理分组,由小组进行合作实验,保证每个学生都有事做,都能在实验中学到知识。教师还应注意实验的安全性,保证学生安全,因此实验前的指导是非常有必要的。通过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完成较完整的科学探究活动,提高运用证据和逻辑进行推理、论证、预测和评价的探究技能。
三、变换多种教学形式,提高教学质量
化学作为一门科学性的科目,对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要求比较高,因此,很多学生会感觉学习枯燥,有一定的难度。采用新颖有趣的教法,可以激起学生的兴奋感和愉快感,强化实验培养起来的学习兴趣。新课程标准强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作用,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教师可以适当地把课堂交给学生,设计由学生做主体或者让学生自己独立组织教学活动。比如,由教师确定一个化学课题,让学生组成辩论队的形式,互相论辩自己的观点。在这一过程中,有的辩论队会采用实验的方法证明自己的观点,有的辩论队会采用讲述、资料证明等方法证明观点,这样就使各种教学方式综合运用,使学生的所学的知识能够运用在实践中,对学生知识结构的整理、实践能力的锻炼、教学方法的更新均有提高。这种方式比传统的题海战术好得多。再比如化学游戏法,教师设计一系列化学游戏,让学生能参与到课堂中来,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于初中生来说,只有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寓教于乐,才能使学生在游戏中得到锻炼,提高知识积累和运用能力。
四、因人施教更新观念
在现实教育中,情感因素常常是学生好学、善学的基础,良好的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可以转化为促进学生热爱学校生活、自觉学好功课的强大动机。给学生创设更多集体活动的机会,让他们在参与共同活动过程中主动地学会生活、学会学习下是当前教育实践中最为欠缺的。教师深刻了解学生对学习化学不感兴趣产生的根源,并有针对性地施教的过程,也是老师自身更新教育观念和做法的过程。教师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集体活动,让不同学生在不同活动中的兴趣和才能得到充分展示,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成长,接纳、理解那些不想学的学生,尽可能在不同方面给他们创设成功的机会和体验,帮助他们树立自信,从学生立场出发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教师要彻底改变传统权威型命令式的师生关系,彻底改变竞争型自我式同学关系,建立起民主平等、和谐共处的师生关系,友善关爱、诚信的同学关系,给不想学的学生以巨大的情感动力支持,使他们最终摆脱由于连续失败体验而导致的自我厌恶、自暴自弃的心理状态。
五、利用课外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初中生的学习任务相较于小学生还是比较繁重的,学生的压力也很大。如果能够适当开展课外活动,可以调节学生的身心及单调的学习生活,又能起到锻炼学生各种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效果。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社区的教育资源,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联合社会的力量促进教学;还可以搜集一些与初中化学教学相关的素材,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或者深入研究,挖掘其中蕴含的化学原理,加强学校学习与社会生活之间的联系。
比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实地调查目前学生所在城市的环境污染情况,其中暗含着什么样的化学原理,比如“酸雨的形成”是工厂造成的硫酸等有害气体的排放造成的,并鼓励学生探索解决酸雨的途径。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不失时机地插入小故事,可迅速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只有始终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学生才能对化学始终保持一种新鲜感。
学生成绩差是产生强烈厌学情绪的主要原因,也是学生对化学这科是否感兴趣的关建,对学生由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产生的厌学和提不起兴趣,老师要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过程,努力将所教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尽量给学生创造积极参与的情境和氛围,让学生在生动的情境中主动发现问题并允许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思考和解决问题,而不是直接把结果告诉学生让他们被动的死记硬背。学生只有对化学感兴趣,才能刻苦钻研、勇于攻关,才能学好和用好化学。在初中化学的课堂教学中,不仅教师要刻苦钻研,使自己的教学内容日益丰富,教学方法新颖有趣,而且要采取有效措施使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在课堂中获得自主性、独立性的体验,在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基础上,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陈昌雄.如何提高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J】祖国教育版2013(6)
[2]胡前枝.浅谈学生化学学习兴趣的激发【J】学问现代化学研究2012(4)
[3]王彥力.正确对待学生极度厌学现象【J】班主任20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