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生怕写作文,讨厌写作文,是作文教学的老大难问题,这制约着作文教学质量目标的达成。在此背景下,为了提高作文教学质量,本文对如何让学生愉快地作文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几个解决方法: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对作文的热情;尊重鼓励学生,引发他们的兴趣:多搭建平台,让学生获得作文的成功和快乐;还给学生自由写作的空间,任他们在写作园地里自由驰骋。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了,克服了畏惧心理,从写作中得到快乐,作文的效率、学生的作文水平自然会提高。
[关键词]作文教学 快乐 情境 兴趣 自由
当今的中学作文教学,仍然不容乐观;学生搜肠刮肚却只凑得只言片语,教师费尽唇舌始终打不开学生的灵感之门。教学效果确实如吕淑湘先生说的“少、慢、差、费”。基于以上问题和现象的现实存在,对语文作文教学的改革是迫在眉睫的问题。而改革,首先要改掉学生的“苦”和“烦”,激发学生写作兴趣,还学生一个“乐写”、“爱写”,这样方能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那么,如何让学生“快乐”起来呢?根据平时的教学实践,笔者作了如下归纳:
1.创设情境,激发热情。快乐作文要求学生充分放松自我。充分投入到教师创设的情境中来,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激起情绪,有创造的欲望,从而写出有真情实感的作文来。
在阅读教学中创设情境,适时进行作文指导与点拨,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学习郁达夫的《故都的秋》,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与细致的探讨,大家沉浸在故都清、静、悲凉的秋色里。然而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虽然每年历一秋,眼前常有秋之美景,但大多数同学视而不见,或偶尔也有一些感触。但终不深。教师要让学生明白对“故都的秋”的成功描写来自对故都的秋的细心观察和深深眷恋。趁热打铁,布置问题:现实生活中,有没有哪一个地方的秋让你惊叹?让你印象特别深刻呢?请你用恰当优美的话语讲给同学和老師听。
一石激起千层浪,不少同学站起来描绘从前所见的美丽秋景,课堂气氛甚是热烈。学生很快进入到情境中来,并有了强烈的想要表达的欲望。至此,笔者说:“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墨客用优美的笔触歌咏过秋:‘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正如郁达夫所说:‘各著名的大诗人的长篇田园诗或四季诗里,也总以关于秋的部分,写得最出色而最有味。足见有感觉的动物,有情趣的人类,对于秋,总是一样的能特别引起深沉、幽远、严厉、萧索的感触来。’因此秋是最能引发人的思绪与感触的季节。请大家用手中的笔记录下你眼中的秋色,抒发你内心的感受。”
这样的作文课让学生及时把他们内心所想写下来抒发人间亲情,学生能不兴趣盎然、全心投入、挥洒成文吗?
2.尊重鼓励,引发兴趣。如何使学生体验到作文后的喜悦,是学生作文水平提高的关键。因为每个人都希望自身价值被别人发现,被别人重视,尤其是学生,他们浑身充满求知的力量。我在作文训练中,不断通过期待、激励向学生传递你能写好、其实你相当聪明的美好信息,把这一信息转化为学生的意愿,激发了他们的自尊、自信,调动了学生的写作积极性,运用情感力量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当学生表现出教师所期望的行为时,教师所给予的表扬、鼓励、肯定等属正面强化。从目前作文教学现状来看,学生对作文没有兴趣,缺少信心。有学生这样讲:“写作文像哑吧吃黄连——有苦难言。”这样没有兴趣的学生怎么能够写出激情的文章来呢?因此我们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才能促使学生产生动力,才能坚定写作意志。兴趣始终是转变学生“要我写”向“我要写”的基本推动力量。
3.体验成功,获得快乐。成功作文教学就是让学生尝试成功作为一种基本精神享受,付出之后有收获、有认可,便有一种成就感,也就有了兴趣。老师要使每个学生都有“发表”作品的机会,因此搭建展示平台就显得十分必要。比如,让每一个学生都准备一个精致的小本本,写上自己的得意之作,以供交流;班级可以设论坛、辟专栏,既可以评论身边的人和事,也可以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年级可以出优秀作文选,让优秀作文变成一个一个的铅字,供人传阅;推荐佳作到报刊发表;学校要有文学社、广播站,搞辩论、办演讲、设沙龙,让有写作专长的同学一展风采。总之,机会要多,舞台要大,才可以形成强力磁场,展示才华,调动兴趣。
建立一套多元评价标准也是很有必要的。教师要正视学生作文水平和作文能力的差异,全班自始至终一个尺度无疑是违背教学规律和教育科学的。对学生作文的起始状态教师要进行摸排、定位、建立档案。作文评价要重过程。看发展,不搞一刀切。在评价机制上,教师不搞一言堂,而是充分发扬民主,采取学生自评、互评、师生共评等多种形式。生生之间,师生之间要平等对话,没有高下之分,只有思想碰撞和逆耳忠言。特别要抓往后进生的“闪光点”,不仅要在课堂进行公开表扬,还要在课后进行个别鼓励,让他们树立写作的信心,克服厌写、自卑的不良心理,努力让他们尝试成功的甜头,哪怕是一次也好。这些学生在老师的表扬中“直观”到自己的价值,获得美好的信息,让他们认识到“我能行”,进而转化为写作动力。
4.还给自由,任其驰骋。
4.1 让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我们的语文作文教学常常远离生活,又远离人。教师命题往往带有很大的随意性,他们凭主观想象,信手拈来个题目;或照搬课后练习题;或照抄报刊上的题目。这样的题目往往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不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学生对此既无话可说,更无话要说。这是学生“怕”“厌”作文的一个重要原因,同时也是作文水平难以提高的重要原因之一。当然,让学生自由选择内容写作,也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去观察、感悟、品味生活,并从多彩多姿的生活中,抓自己或感受深刻,或影响深远,或别有见地的人、物、事、情、理写下来。
4.2 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往往要传授“写作之道”。而当前有些语文教师特别愿意讲写作知识、写作技巧、写作方法等,并乐此不疲,越讲越细。殊不知,这种填充式的写作教学,不仅捆住了学生心灵的翅膀,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而且还不能真实生动地反映生活。让学生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才可能让学生解开绳索,挣脱茧壳,让思想的小鸟到思维的空间里无忧无虑地翱翔。况且,写文章,本来就是“大体须有,定体则无”,写法多种多样,怎么能套用一种写法?
我们都知道,学生的气质、性格、爱好等是不同的,有的学生善于编述故事,爱记叙文;有的学生善于抒发感情,爱散文或诗歌;有的学生善于论辩演讲,爱议论文。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写作是一种潜能,需要老师去唤醒、去挖掘。许多老师都有这样的体会:对命题作文感到困难的一部分学生,在日记和自由文中却能洋洋洒洒,下笔千言。另一方面,不同的体裁可以表现不同的内容,不同的内容要用不同的体裁来表现。如写人记事要用记叙文,表达见解要用议论文,抒发感情要用散文或诗歌等。由于以上两个因素,在学生写作中,我们教师就大可不必规定写作体裁了,让学生自己选择最拿手的体裁吧。
4.3 让学生想写多少就写多少。在我们看来,只要内容实实在在,结构完完整整,语言精练有味,就是一篇好作文。虽然作文的字数或多或少地表明学生的写作水平,但它绝对不是构成好作文的因素。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嘛。我们不难发现,现在不少中学生作文存在的毛病之一是语言啰里啰嗦,拖泥带水,很不精练干脆。什么原因造成的?恐怕与片面追求篇幅有关吧。写作水平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渐进过程,学生的作文不可能要求他写得内容多么充实,人物多么丰满,情感多么丰富,认识多么深刻,说理多么透辟……首先要让学生爱写作文,写好作文,写出好作文,然后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逐渐加大篇幅。
因此,可以让学生在平时写日记时,有可写则长,无可写则短。教师训练时也不一定要拘泥于大作文训练,可以写一些片断训练,如写一段描写文字,写一段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议论文字,写一个人的肖像,写一棵树的形状等等。
总之,我们作为语文教师,首先要唤起学生的灵感,引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爱上作文,才能够改变目前作文教学低效甚至是无效的状况,才能使我们的作文教学有所作为。
[关键词]作文教学 快乐 情境 兴趣 自由
当今的中学作文教学,仍然不容乐观;学生搜肠刮肚却只凑得只言片语,教师费尽唇舌始终打不开学生的灵感之门。教学效果确实如吕淑湘先生说的“少、慢、差、费”。基于以上问题和现象的现实存在,对语文作文教学的改革是迫在眉睫的问题。而改革,首先要改掉学生的“苦”和“烦”,激发学生写作兴趣,还学生一个“乐写”、“爱写”,这样方能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那么,如何让学生“快乐”起来呢?根据平时的教学实践,笔者作了如下归纳:
1.创设情境,激发热情。快乐作文要求学生充分放松自我。充分投入到教师创设的情境中来,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激起情绪,有创造的欲望,从而写出有真情实感的作文来。
在阅读教学中创设情境,适时进行作文指导与点拨,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学习郁达夫的《故都的秋》,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与细致的探讨,大家沉浸在故都清、静、悲凉的秋色里。然而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虽然每年历一秋,眼前常有秋之美景,但大多数同学视而不见,或偶尔也有一些感触。但终不深。教师要让学生明白对“故都的秋”的成功描写来自对故都的秋的细心观察和深深眷恋。趁热打铁,布置问题:现实生活中,有没有哪一个地方的秋让你惊叹?让你印象特别深刻呢?请你用恰当优美的话语讲给同学和老師听。
一石激起千层浪,不少同学站起来描绘从前所见的美丽秋景,课堂气氛甚是热烈。学生很快进入到情境中来,并有了强烈的想要表达的欲望。至此,笔者说:“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墨客用优美的笔触歌咏过秋:‘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正如郁达夫所说:‘各著名的大诗人的长篇田园诗或四季诗里,也总以关于秋的部分,写得最出色而最有味。足见有感觉的动物,有情趣的人类,对于秋,总是一样的能特别引起深沉、幽远、严厉、萧索的感触来。’因此秋是最能引发人的思绪与感触的季节。请大家用手中的笔记录下你眼中的秋色,抒发你内心的感受。”
这样的作文课让学生及时把他们内心所想写下来抒发人间亲情,学生能不兴趣盎然、全心投入、挥洒成文吗?
2.尊重鼓励,引发兴趣。如何使学生体验到作文后的喜悦,是学生作文水平提高的关键。因为每个人都希望自身价值被别人发现,被别人重视,尤其是学生,他们浑身充满求知的力量。我在作文训练中,不断通过期待、激励向学生传递你能写好、其实你相当聪明的美好信息,把这一信息转化为学生的意愿,激发了他们的自尊、自信,调动了学生的写作积极性,运用情感力量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当学生表现出教师所期望的行为时,教师所给予的表扬、鼓励、肯定等属正面强化。从目前作文教学现状来看,学生对作文没有兴趣,缺少信心。有学生这样讲:“写作文像哑吧吃黄连——有苦难言。”这样没有兴趣的学生怎么能够写出激情的文章来呢?因此我们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才能促使学生产生动力,才能坚定写作意志。兴趣始终是转变学生“要我写”向“我要写”的基本推动力量。
3.体验成功,获得快乐。成功作文教学就是让学生尝试成功作为一种基本精神享受,付出之后有收获、有认可,便有一种成就感,也就有了兴趣。老师要使每个学生都有“发表”作品的机会,因此搭建展示平台就显得十分必要。比如,让每一个学生都准备一个精致的小本本,写上自己的得意之作,以供交流;班级可以设论坛、辟专栏,既可以评论身边的人和事,也可以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年级可以出优秀作文选,让优秀作文变成一个一个的铅字,供人传阅;推荐佳作到报刊发表;学校要有文学社、广播站,搞辩论、办演讲、设沙龙,让有写作专长的同学一展风采。总之,机会要多,舞台要大,才可以形成强力磁场,展示才华,调动兴趣。
建立一套多元评价标准也是很有必要的。教师要正视学生作文水平和作文能力的差异,全班自始至终一个尺度无疑是违背教学规律和教育科学的。对学生作文的起始状态教师要进行摸排、定位、建立档案。作文评价要重过程。看发展,不搞一刀切。在评价机制上,教师不搞一言堂,而是充分发扬民主,采取学生自评、互评、师生共评等多种形式。生生之间,师生之间要平等对话,没有高下之分,只有思想碰撞和逆耳忠言。特别要抓往后进生的“闪光点”,不仅要在课堂进行公开表扬,还要在课后进行个别鼓励,让他们树立写作的信心,克服厌写、自卑的不良心理,努力让他们尝试成功的甜头,哪怕是一次也好。这些学生在老师的表扬中“直观”到自己的价值,获得美好的信息,让他们认识到“我能行”,进而转化为写作动力。
4.还给自由,任其驰骋。
4.1 让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我们的语文作文教学常常远离生活,又远离人。教师命题往往带有很大的随意性,他们凭主观想象,信手拈来个题目;或照搬课后练习题;或照抄报刊上的题目。这样的题目往往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不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学生对此既无话可说,更无话要说。这是学生“怕”“厌”作文的一个重要原因,同时也是作文水平难以提高的重要原因之一。当然,让学生自由选择内容写作,也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去观察、感悟、品味生活,并从多彩多姿的生活中,抓自己或感受深刻,或影响深远,或别有见地的人、物、事、情、理写下来。
4.2 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往往要传授“写作之道”。而当前有些语文教师特别愿意讲写作知识、写作技巧、写作方法等,并乐此不疲,越讲越细。殊不知,这种填充式的写作教学,不仅捆住了学生心灵的翅膀,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而且还不能真实生动地反映生活。让学生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才可能让学生解开绳索,挣脱茧壳,让思想的小鸟到思维的空间里无忧无虑地翱翔。况且,写文章,本来就是“大体须有,定体则无”,写法多种多样,怎么能套用一种写法?
我们都知道,学生的气质、性格、爱好等是不同的,有的学生善于编述故事,爱记叙文;有的学生善于抒发感情,爱散文或诗歌;有的学生善于论辩演讲,爱议论文。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写作是一种潜能,需要老师去唤醒、去挖掘。许多老师都有这样的体会:对命题作文感到困难的一部分学生,在日记和自由文中却能洋洋洒洒,下笔千言。另一方面,不同的体裁可以表现不同的内容,不同的内容要用不同的体裁来表现。如写人记事要用记叙文,表达见解要用议论文,抒发感情要用散文或诗歌等。由于以上两个因素,在学生写作中,我们教师就大可不必规定写作体裁了,让学生自己选择最拿手的体裁吧。
4.3 让学生想写多少就写多少。在我们看来,只要内容实实在在,结构完完整整,语言精练有味,就是一篇好作文。虽然作文的字数或多或少地表明学生的写作水平,但它绝对不是构成好作文的因素。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嘛。我们不难发现,现在不少中学生作文存在的毛病之一是语言啰里啰嗦,拖泥带水,很不精练干脆。什么原因造成的?恐怕与片面追求篇幅有关吧。写作水平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渐进过程,学生的作文不可能要求他写得内容多么充实,人物多么丰满,情感多么丰富,认识多么深刻,说理多么透辟……首先要让学生爱写作文,写好作文,写出好作文,然后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逐渐加大篇幅。
因此,可以让学生在平时写日记时,有可写则长,无可写则短。教师训练时也不一定要拘泥于大作文训练,可以写一些片断训练,如写一段描写文字,写一段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议论文字,写一个人的肖像,写一棵树的形状等等。
总之,我们作为语文教师,首先要唤起学生的灵感,引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爱上作文,才能够改变目前作文教学低效甚至是无效的状况,才能使我们的作文教学有所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