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诗与思的对话--余上沅与布莱希特戏剧美学之"诗性"观比较

来源 :外国文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linjun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立足于“诗性”视角 ,对“国剧运动”主将余上沅与西方戏剧理论家布莱希特之关系作了再评价 ,揭示两者从中国古典戏曲出发 ,对戏剧的诗性内涵、诗性特质和诗性功能的不同选择 :前者将“诗性”阐释为形式的、由和谐营建的具慰藉意义的纯美空间 ;而后者则将“诗性”扩展至内容的、由矛盾生发的具批判意义的存在之思。在此基础上 ,本文旨在探讨中西比较视域中中国当代戏剧美学的发展。 Based on the poetic perspective, this essay re-evaluat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Yu Shangyuan and Brecht, a Western theater theorist, in the period of the “National Movement”, revealing both the poetic connotation and poetry Sexual traits and poetic functions: the former interprets the “poetic” as a form of pure space of comfort and comfort created by harmony; and the latter expands the “poetic” to the content by contradictions Criticism of the existence of thinking. On this basis,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explore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contemporary dramatic aesthetics in the perspective of comparative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s.
其他文献
《中庸》不仅对儒家本身思想的发展影响巨大,对道教和佛教的影响同样深广。唐宋以来,佛教与儒道合流成为基本趋势。这一趋势在明代佛教发展中体现尤为充分。本文通过分析明末
王引之《经义述闻.周易》之部成就卓著。唯智者千虑,难免一失。通过对《经义述闻.周易》之部中五则辨析经义文字的分析,我们发现其存在四个方面的疏失或缺憾:第一是未明《周
目的 探索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其健康同胞是否存在类似的脑白质完整性异常.方法 采用弥散张量成像技术扫描精神分裂症患者(患者组)、患者的健康同胞(同胞组)和健康对照(对照组)
身为“耶鲁学派”批评家之一的杰弗里·哈特曼,早期以华兹华斯诗歌研究确立了自己在文学批评界的地位。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抵制新批评的形式主义危机、复兴浪漫主义研究的热
哲学之显明特质在于其固有的、内在的创造性。此创造性可从其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及达成效果等方面考量之。就研究对象而言,哲学的创造性特质表现为其研究对象是抽象的理念,此
诚信道德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完善和和谐社会建设意义重大,目前,我国社会诚信道德缺失现象严重,诚信道德缺失的表现多种多样,对我国社会经
本文通过对九零后大学生实证调查数据的分析,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的方法建构不同指向的网络认知指标,并据此应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将九零后大学生细为四种不同类型的网络使用人
随着现代生物学的发展,全球范围内建立了大量的生物学数据共享中心,同时,在生物学发展的带动下,植物遗传资源数据变得更为复杂、异构化和海量.本文在分析国内外几大著名的数
道德是权能的重要表现,是构成及维持人类社会功能的权能模式,道德的权能可以说是文明秩序的骨干,“道”无处不在,无穷无尽,具有整体自反的特性,使自己不断重造再生而为万物生
首先从简析"理性"出发论证做理性编辑的重要性;进而揭示编辑理性的构成:个体理性与群体理性;随后,解构了个体理性的成长进程,同时将群体理性聚焦于编辑客体的三大关系:稿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