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和创新能力,学校基础教育成为我国施教兴国的关键,从目前小学生的现状来看,后进学生的思想方面和学习方面都有着不良的倾向,从另一个角度看即扼杀了这些学生的健康成长。我们学校中客观存在着一部分行为习惯不好的学生,他们中的一些表现为思想品德较差、习惯不良,或在学习上拖拉,成绩不好,或思想品德与学习方面都不理想的学生。结合本班学生存在的实际情况,我就学生中存在的丢三落四的坏习惯,进行了个案研究。经过研究,发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预防丢三落四的形成和纠正孩子的丢三落四现象。一、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促进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二、养成独立意识,培养强烈的责任感和认真态度。三、不轻易满足要求,让孩子承担丢三落四的后果。四、引导孩子有意识地进行自我教育,时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形成良好的习惯。五、改进教育观点,改善教育环境,从孩子角度考虑做妥善安排。
关键词:习惯 丢三落四 责任
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和创新能力,学校基础教育成为我国施教兴国的关键,从目前小学生的现状来看,后进学生的思想方面和学习方面都有着不良的倾向,从另一个角度看即扼杀了这些学生的健康成长。我们学校中客观存在着一部分行为习惯不好的学生,他们中的一些表现为思想品德较差、习惯不良,或在学习上拖拉,成绩不好,或思想品德与学习方面都不理想的学生。他们分布在各个年级、各个班级,虽然人数不多,但如果任其发展,听之任之,就会严重影响班级、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而且给他们的家庭也会带来沉重的精神负担,以后进入社会也会给治安带来不便。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播种行为,就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就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就收获命运。”这一成人哲理道出了养成行为习惯的重要性。叶圣陶先生认为,“我们在学校里受教育,目的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习惯越自然越好,能力越增强越好”。结合本班学生存在的实际情况,我就学生中存在的丢三落四的坏习惯,进行了个案研究。经过研究,发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预防和纠正孩子的丢三落四现象。
一、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促进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想看好花,想种好树,必须有好土。”仔细观察一下,就会发现,丢三落四的孩子大多生活条理性较差,自己的东西随意放,没有规律性。做事没有计划,坚持性不够,注意力极其容易转移。这是生活习惯,更会影响学习、做人,所以从生活习惯抓起,从细节处做起,给孩子立点规矩,健全生活制度,在日常生活中建立一些秩序,要求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是纠正孩子不良习惯的一个重要途径。
就我所研究孩子的衣服比以前穿戴整洁干净了很多,和家长做了交流。在交流中家长称,以前孩子的生活习惯随意,现在我们共同制定出来的要求见到效果了。以前,孩子回家书包随手一扔,写作业是想在哪写,就在哪写;玩具、衣服随手扔;饭前不洗手,一边吃饭,一边看电视是正常现象……针对孩子的这些坏习惯,我们共同制定出生活上要求孩子有秩序性:在家里写作业必须在自己的房间里,书包放在固定位置,玩具有专门的柜子,玩完后必须放回原处;脱下的衣服必须挂在衣架上;饭前洗手,不允许一边吃饭一边看电视……刚开始,孩子不适应,做不好的时候,家长及时督促,让他按要求做,时间长了,孩子也接受了。当一切开始有秩序时,孩子的衣服也不再像以前那么容易脏了,书包里不再像以前那样是个百宝箱了,上课时他的书本摆放比以前整齐了很多……可见,生活习惯对学习习惯的影响是很大的,只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才能促进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互相影响,促进孩子的良性发展。
二、养成独立意识,培养强烈的责任感
培根曾写道:“既然习惯是人生的主宰,但愿人们能尽可能培养起良好的习惯”。所以培养良好习惯应该是教育的内在要求。培根说:“无疑,幼年时期开始的习惯是最完善的,我们称之为教育。教育其实是一种早期的习惯”。我们在对孩子的教育上要引导孩子认真听完别人讲话,不理解或没听清的,应学会有礼貌地再询问一遍,有意识地培养孩子办事认真,善始善终的良好习惯。同时我们更需要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在家庭里、集体中,孩子应该承担相应的义务才能享受权利。如果孩子连自己的东西都管不好,很难想象在今后的生活和工作中,他会对自己的言行负责。
有一次,下课后一学生去接水喝,一不小心把杯子打翻了,水泼了一地,杯子也脏了。孩子当时很不高兴,拿起杯子洗好后,接水再喝。这时,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我要求他把地拖干净,告诉他这是他弄脏的,应该他来拖干净。他在大家面前把地拖干净了,这时我领头给他鼓掌,然后对大家说,是自己做错的,就要敢于承担责任。学生们很专注地听我说完。事后,我又找他谈,告诉他如果他做事细心一些,杯子不掉,也不会去费事洗杯子,拖地了,所以做事要细心、认真。他觉得我说得很有道理,接受了我的观点。从这件事后,该生对自己的错误不像以前那样总想推卸责任。对他不做作业,上课不认真听讲等不好的行为,他也能静下心来听进去了。课堂上比以前专心了,注意时间长了一些。做事比以前更细心一些了。所以,一件小事的有效处理,往往能起到意想不到的好结果,学生良好的习惯更要教师用心去从细节抓好。
三、不轻易满足要求,让孩子承担丢三落四的后果
乌申斯基认为,习惯在儿童的道德培养和教育上具有重要的作用,良好的习惯就像是一种有效的道德资本,而不良习惯就像是一笔偿还不清的债务。
学校体育课要求穿运动鞋。有一次,一学生早晨到校才记起当天有体育课,当时他着急,打电话让家长把运动鞋送到学校来。因为我和家长已沟通好了,当时家长就严词拒绝了他的要求,叫他立即自己回家拿。孩子没办法,只好自己回家拿。回来后,我找他谈,问他对这件事有什么想法。他告诉我,以前家人不是这样的,他的很多事都是帮他做好的,所以对很多事他没想的那么细。通过这次他以后对自己的事要多考虑,尽量做好自己的事。我想,他能有这样的想法,说明我们所采用的教育方法已经达到效果了。家校沟通合作,才能寻找出最佳的教育方法,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四、引导孩子有意识地进行自我教育,时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形成良好的习惯
训练孩子放弃依赖心理,不指望别人会替自己安排,自己的事自己想。蒙台梭利对学龄前孩子培养中就提到一条:孩子的玩具应自己收拾、整理,家长轻易不代替。也就是说,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家长不要去“越俎代庖”,失败了要重新再来,从小就要培养孩子自己的东西自己整理好、自己的东西自己爱护的意识和习惯,自我督促、自我暗示,心中常悬“令出必遵,言出必行!”之剑,切实改正丢三落四的毛病。
一学生的作业一直是个大难题,他总是怕做作业。有一次,他的课堂作业没交,我跟他要作业,当时他的作业才做一半,我要求他跟我去办公室补做。做好后,我问他,以后是不是每次都要我这样,他很快说,不要了,到办公室来做作业让人不好意思。我就要求他要记住自己的话,监督自己,督促自己。后来的课堂作业,他基本上能及时完成了,而且对错误之处也能及时订正。作业质量上也有了很大的提高。我对他的要求不仅仅是学习上,更在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上对他监督、督促,要求他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取得较大进步。实践证明,他在各方面都有了一些改观,进步明显。
五、改进教育观点,改善教育环境,从孩子角度考虑做妥善安排
墨子认为,人性的发展和改变主要是受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他提出了“染丝说”。他认为人性的发展就跟染丝一样:“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五入必而已则为五色矣。故染不可不慎也。”这种思想跟孔子“性相近,习相远”的思想是一致的。在墨子看来,人的各种行为习惯是与环境长期相互作用的产物。在《小学生心理学》一书中,著名儿童心理学家林崇德教授指出:“习惯是在生活过程和教育过程中形成与培养起来的。习惯的形成方式主要是靠简单的重复和有意识的练习。”所以我们更要从教育者本身做好工作,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从而让学生读好书,做好人。
因为就业压力,家长、教师、学校的重点都放在了提高文化知识的上面,靠成绩来衡量学生,对学生的习惯、思品虽然也抓,但在整个形势之下,就显得薄弱一些了。加上各种原因,学生出现丢三落四等习惯也是情理之中了。作为学校教育者,眼光应当放得长远一些,以提高民族素质为根本目的作为教育观点,学校对学生的习惯、思品的教育工作应当加强,每个教师更要结合本学科特点从孩子角度考虑,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做人准则,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人才。
语文试卷中会有这样的题型:抄写下面这句话。这样的题型要求学生认真写字。就这么一个题型,不存在任何需要思考答案的过程,只要照抄一遍,目的何在?除了强调认真写字外,更要求孩子们细心、认真、冷静……这些都是从习惯上去要求、培养学生,希望学生形成良好习惯,读好书,做好人。教育思想、教育观点的更新,更迫切要求教师和学校思想、观点的跟上,这样才能让孩子得到正确的教育,全面发展。
对于儿童的偏差行为,改善之道,并非要求儿童立即改掉,不要出现这种行为,而是采取渐进方式,分阶段逐步要求学生递减不当行为的发生次数,最后减到可以接受、甚至完全没有的情境。
总之,孩子是在螺旋式进步的,我们只有多一份包容,多一份责任,多一份督促,让心灵相融,才能引导孩子前进。孩子一定会有所获,有所得,成为一名身心健康发展的前进中的学生,那才是我们要看到的教育的良性循环。
作者单位:南京市六合区金牛湖中心小学
关键词:习惯 丢三落四 责任
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和创新能力,学校基础教育成为我国施教兴国的关键,从目前小学生的现状来看,后进学生的思想方面和学习方面都有着不良的倾向,从另一个角度看即扼杀了这些学生的健康成长。我们学校中客观存在着一部分行为习惯不好的学生,他们中的一些表现为思想品德较差、习惯不良,或在学习上拖拉,成绩不好,或思想品德与学习方面都不理想的学生。他们分布在各个年级、各个班级,虽然人数不多,但如果任其发展,听之任之,就会严重影响班级、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而且给他们的家庭也会带来沉重的精神负担,以后进入社会也会给治安带来不便。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播种行为,就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就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就收获命运。”这一成人哲理道出了养成行为习惯的重要性。叶圣陶先生认为,“我们在学校里受教育,目的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习惯越自然越好,能力越增强越好”。结合本班学生存在的实际情况,我就学生中存在的丢三落四的坏习惯,进行了个案研究。经过研究,发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预防和纠正孩子的丢三落四现象。
一、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促进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想看好花,想种好树,必须有好土。”仔细观察一下,就会发现,丢三落四的孩子大多生活条理性较差,自己的东西随意放,没有规律性。做事没有计划,坚持性不够,注意力极其容易转移。这是生活习惯,更会影响学习、做人,所以从生活习惯抓起,从细节处做起,给孩子立点规矩,健全生活制度,在日常生活中建立一些秩序,要求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是纠正孩子不良习惯的一个重要途径。
就我所研究孩子的衣服比以前穿戴整洁干净了很多,和家长做了交流。在交流中家长称,以前孩子的生活习惯随意,现在我们共同制定出来的要求见到效果了。以前,孩子回家书包随手一扔,写作业是想在哪写,就在哪写;玩具、衣服随手扔;饭前不洗手,一边吃饭,一边看电视是正常现象……针对孩子的这些坏习惯,我们共同制定出生活上要求孩子有秩序性:在家里写作业必须在自己的房间里,书包放在固定位置,玩具有专门的柜子,玩完后必须放回原处;脱下的衣服必须挂在衣架上;饭前洗手,不允许一边吃饭一边看电视……刚开始,孩子不适应,做不好的时候,家长及时督促,让他按要求做,时间长了,孩子也接受了。当一切开始有秩序时,孩子的衣服也不再像以前那么容易脏了,书包里不再像以前那样是个百宝箱了,上课时他的书本摆放比以前整齐了很多……可见,生活习惯对学习习惯的影响是很大的,只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才能促进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互相影响,促进孩子的良性发展。
二、养成独立意识,培养强烈的责任感
培根曾写道:“既然习惯是人生的主宰,但愿人们能尽可能培养起良好的习惯”。所以培养良好习惯应该是教育的内在要求。培根说:“无疑,幼年时期开始的习惯是最完善的,我们称之为教育。教育其实是一种早期的习惯”。我们在对孩子的教育上要引导孩子认真听完别人讲话,不理解或没听清的,应学会有礼貌地再询问一遍,有意识地培养孩子办事认真,善始善终的良好习惯。同时我们更需要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在家庭里、集体中,孩子应该承担相应的义务才能享受权利。如果孩子连自己的东西都管不好,很难想象在今后的生活和工作中,他会对自己的言行负责。
有一次,下课后一学生去接水喝,一不小心把杯子打翻了,水泼了一地,杯子也脏了。孩子当时很不高兴,拿起杯子洗好后,接水再喝。这时,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我要求他把地拖干净,告诉他这是他弄脏的,应该他来拖干净。他在大家面前把地拖干净了,这时我领头给他鼓掌,然后对大家说,是自己做错的,就要敢于承担责任。学生们很专注地听我说完。事后,我又找他谈,告诉他如果他做事细心一些,杯子不掉,也不会去费事洗杯子,拖地了,所以做事要细心、认真。他觉得我说得很有道理,接受了我的观点。从这件事后,该生对自己的错误不像以前那样总想推卸责任。对他不做作业,上课不认真听讲等不好的行为,他也能静下心来听进去了。课堂上比以前专心了,注意时间长了一些。做事比以前更细心一些了。所以,一件小事的有效处理,往往能起到意想不到的好结果,学生良好的习惯更要教师用心去从细节抓好。
三、不轻易满足要求,让孩子承担丢三落四的后果
乌申斯基认为,习惯在儿童的道德培养和教育上具有重要的作用,良好的习惯就像是一种有效的道德资本,而不良习惯就像是一笔偿还不清的债务。
学校体育课要求穿运动鞋。有一次,一学生早晨到校才记起当天有体育课,当时他着急,打电话让家长把运动鞋送到学校来。因为我和家长已沟通好了,当时家长就严词拒绝了他的要求,叫他立即自己回家拿。孩子没办法,只好自己回家拿。回来后,我找他谈,问他对这件事有什么想法。他告诉我,以前家人不是这样的,他的很多事都是帮他做好的,所以对很多事他没想的那么细。通过这次他以后对自己的事要多考虑,尽量做好自己的事。我想,他能有这样的想法,说明我们所采用的教育方法已经达到效果了。家校沟通合作,才能寻找出最佳的教育方法,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四、引导孩子有意识地进行自我教育,时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形成良好的习惯
训练孩子放弃依赖心理,不指望别人会替自己安排,自己的事自己想。蒙台梭利对学龄前孩子培养中就提到一条:孩子的玩具应自己收拾、整理,家长轻易不代替。也就是说,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家长不要去“越俎代庖”,失败了要重新再来,从小就要培养孩子自己的东西自己整理好、自己的东西自己爱护的意识和习惯,自我督促、自我暗示,心中常悬“令出必遵,言出必行!”之剑,切实改正丢三落四的毛病。
一学生的作业一直是个大难题,他总是怕做作业。有一次,他的课堂作业没交,我跟他要作业,当时他的作业才做一半,我要求他跟我去办公室补做。做好后,我问他,以后是不是每次都要我这样,他很快说,不要了,到办公室来做作业让人不好意思。我就要求他要记住自己的话,监督自己,督促自己。后来的课堂作业,他基本上能及时完成了,而且对错误之处也能及时订正。作业质量上也有了很大的提高。我对他的要求不仅仅是学习上,更在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上对他监督、督促,要求他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取得较大进步。实践证明,他在各方面都有了一些改观,进步明显。
五、改进教育观点,改善教育环境,从孩子角度考虑做妥善安排
墨子认为,人性的发展和改变主要是受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他提出了“染丝说”。他认为人性的发展就跟染丝一样:“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五入必而已则为五色矣。故染不可不慎也。”这种思想跟孔子“性相近,习相远”的思想是一致的。在墨子看来,人的各种行为习惯是与环境长期相互作用的产物。在《小学生心理学》一书中,著名儿童心理学家林崇德教授指出:“习惯是在生活过程和教育过程中形成与培养起来的。习惯的形成方式主要是靠简单的重复和有意识的练习。”所以我们更要从教育者本身做好工作,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从而让学生读好书,做好人。
因为就业压力,家长、教师、学校的重点都放在了提高文化知识的上面,靠成绩来衡量学生,对学生的习惯、思品虽然也抓,但在整个形势之下,就显得薄弱一些了。加上各种原因,学生出现丢三落四等习惯也是情理之中了。作为学校教育者,眼光应当放得长远一些,以提高民族素质为根本目的作为教育观点,学校对学生的习惯、思品的教育工作应当加强,每个教师更要结合本学科特点从孩子角度考虑,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做人准则,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人才。
语文试卷中会有这样的题型:抄写下面这句话。这样的题型要求学生认真写字。就这么一个题型,不存在任何需要思考答案的过程,只要照抄一遍,目的何在?除了强调认真写字外,更要求孩子们细心、认真、冷静……这些都是从习惯上去要求、培养学生,希望学生形成良好习惯,读好书,做好人。教育思想、教育观点的更新,更迫切要求教师和学校思想、观点的跟上,这样才能让孩子得到正确的教育,全面发展。
对于儿童的偏差行为,改善之道,并非要求儿童立即改掉,不要出现这种行为,而是采取渐进方式,分阶段逐步要求学生递减不当行为的发生次数,最后减到可以接受、甚至完全没有的情境。
总之,孩子是在螺旋式进步的,我们只有多一份包容,多一份责任,多一份督促,让心灵相融,才能引导孩子前进。孩子一定会有所获,有所得,成为一名身心健康发展的前进中的学生,那才是我们要看到的教育的良性循环。
作者单位:南京市六合区金牛湖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