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古诗文背诵的方法指导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rk_johns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古诗文是我国古典文化中的瑰宝。“腹有诗书气自华”,掌握古诗文对于提高一个人的文化素养有着重要作用。在古诗文背诵中,可以通过反复朗诵,根据科学方法制定有效的计划,掌握科学的背诵方法等,提高背诵的效率,提高学生学习中国古文化的兴趣。
  关键词:古诗文 背诵 方法指导
  古诗文在中华民族灿烂文化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是最灿烂的一颗明珠,是祖国文化经久不衰的瑰宝。徜徉在古诗文的海洋里,能享受无尽的古典文化美,也深受古代文人的思想教益,这也是为何古诗文在升学考试中必不可少的原因。古诗文背诵常常令学生们头疼,其实,这是有一些技巧和方法的。掌握技巧方法,提高古詩文的背诵能力,是必不可少的。
  要想准确无误地背诵古诗文,必须不断加强古诗文诵读。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反复循环的朗读可以刺激大脑信号,强化记忆的效果。让学生多读,通读诵读,培养学生对文言词语、文言句式的敏锐感受,是初中语文新大纲明文提出的,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是首要条件。例如勤翻字典,边看边记,头脑双飞,边看边画,防止遗忘,不断复习等,运用这些导读方式,多种阅读方式就会渐渐在学生的阅读习惯中形成。拥有了良好的阅读思维、理解能力和阅读的记忆、表达能力,要进一步做好背诵工作就不难了。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读成诵,反复朗读,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读得越多就越能背诵下来。
  古诗文背诵不能盲目地进行,要根据科学方法,有计划地进行背诵。德国著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理论表明遗忘的进程是不平衡的,遗忘进程呈现“先快后慢”的趋势,随后便趋于平衡。也就是说,刚识记完后遗忘得快,一段时间后逐渐缓慢,到一定时间后,几乎不再遗忘。科学家们根据这条规律找出了最佳的记忆周期:第一个记忆周期是一个小时,第二个记忆周期是一天,第三个记忆周期是四天,第四个记忆周期是一个星期,第五个记忆周期是十五天,第六个记忆周期是三十一天。可以根据这个记忆周期,合理安排背诵,用科学的方法有计划地进行背诵,这样就可以减少遗忘,从而达到长期记忆的目的。除此之外,凌晨六至七点、上午八至十点、傍晚六至八点和临睡前一两个小时是一天当中的高潮记忆点,应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充分利用最佳时间收到最佳的背诵效果。
  古诗文背诵还应注意方法的掌握。背诵相同的文章,有的同学效率高,有的同学效率低,这就与方法密不可分了。科学的方法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理解性记忆就是有助于学生们更好地背诵的一种有效的方法。记忆分为机械记忆和意义记忆。机械记忆是死记硬背,背得吃力,效果不佳,效率低下;而意义记忆是与思维密切关联的记忆活动,是积极主动的记忆,效率较高,效果也更优于机械记忆。教师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引导督促学生进行意义记忆。在记忆前,督促、帮助学生疏通文意,理清文章脉络,理解文章内容,边思边读边背,加深印象。例如在背诵《师说》一文时,要明确:第一段,提出观点(古之学者必有师)——论证(师的职能,人都有惑,择师的标准)。第二段,批判不良风气,借三方对比反映从师的必要。总起句——三方面对比(圣人与众人;孩子与自身;“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与“士大夫”)。第三段,事例论证:圣人无常师——孔子从师——师生关系。第四段,目的:李蟠行为——我的态度。根据这个脉络进行意义记忆,思路清晰,根据科学的计划,各个突破,能更有效地进行背诵。
  此外,背诵时还要结合文章思路。每一篇课文都有层次,结合思路层次,既能高效率地背诵文章,又不易忘掉,具有衔接性。例如背诵《氓》一文时,明确:第一章写男子求婚、女子许婚(赋);第二章写男女恋人相思、结婚(赋);第三章劝诫女子不要痴情(比、兴);第四章控告男子移情别恋(比、兴);第五章补叙多年的苦楚和处境(赋);第六章写今昔对比的怨恨和痛苦(赋、比、兴)。根据这个结构层次,记忆就会显得更容易。
  在记忆中,边写边记也是必要的。有些同学背下来了,但是在考试默写中仍然会丢分,原因就是不能准确地写出诗句来,出现了错别字或者缺写了某个字。这说明还是没有扎实地掌握背诵的内容。要解决这一问题,边背边抄写是必由之路,也是有效的方法之一。抄写能够加深学生对字形的印象,能更深刻地掌握,而且也有助于记忆本身的加固,加快速度,加深印象。“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背诵时结合抄写,既能巩固已背诵的内容,又有助于避免在默写考试中出现错别字的现象,提高背诵的效率和质量。在基本背诵的基础上,还应该及时巩固,防止遗忘。背诵下来并不是就万无一失了,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规律,记忆是呈先快后慢的遗忘规律,所以,在背诵之后还需要时时复习巩固。一般来说,复习需要第二天一次,三天后一次,一周后一次,半年后一次,一年后一次,这样才能真正背诵下记忆内容,几乎不会再忘记。
  总而言之,要提高古诗文的背诵效益,加强自身的古典文化气息和素养,在考试中避免不必要的丢分现象,必须在理解和朗读上多下工夫;还应在背诵方式上灵活多变,不断地复习巩固背诵成果,根据科学有效的安排,合理规划,争取事半功倍,达到较好的背诵效果。
其他文献
笔者在中考复习备考教学中,为学生讲解直角三角形应用这一内容时,选取了下面的一道中考试题:  如图1,某防洪指挥部发现长江边一处长500米,高10米,背水坡的坡角为45°的防洪大堤(横断面为梯形ABCD)急需加固.经调查论证,防洪指挥部专家组制定的加固方案是:沿背水坡面用土石进行加固.并使上底加宽3米,加固后背水坡EF的坡比i=1:■.  (1)求加固后坝底增加的宽度AF;  (2)求完成这项工程需
期刊
作为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重要课型之一,阅读课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于《牛津小学英语》,以前教师习惯先教B、C部分的词汇和句型,然后再进行A部分的语篇教学。虽然这样降低了教学难度,学生掌握起来比较容易,但长此以往将不利于学生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近几年都提倡把A部分的语篇教学作为第一课时来教授,但这些语篇容量大,篇幅长,而且涉及大量的生词、句型和语言点,学生学起来存在一定的困难。在
期刊
多媒体教学具有优化教学过程、获得最佳教学结果的功效。对于语文教学而言,它能冲破时空限制,促进教学形态的多样化;它能充分提供感知对象,扩大直接经验的范围;它形象具体,生动活泼,有利于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是,作为一种从传者到受者之间含带信息的物质工具,它的种类较多,有听觉媒体,如广播、录音;有视觉媒体,如幻灯、投影;有视听媒体,如电影、电视、视盘;有交互媒体,如语言实验室、计算
期刊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物理学作为一门实验科学,几乎任何一个概念的建立及定律的发现都是以实验为基础的。随着时代的进步,物理学也得到了发展,在其发展的过程中物理实验自身也得到了发展。所以在中学物理学科教育中,要把物理教学弄好,就要把实验教学搞好。而要搞好物理实验教学,就要把以下几点认识和做好:  一、认识物理实验教学在新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物理学家帕格尔斯曾说:“没有实验的物理理论是空洞的,没有
期刊
多角度回答历史问题,是《历史与社会》学科综合性的体现,它有利于接近历史的本来面目,科学反映问题;有利于促使学生具有综合观察事物、综合运用知识和综合认识问题的能力。它也是学生反映最难掌握、教师也觉得它是学生难以培养的能力。笔者曾对任教的两个班级学生就某次试题扣分情况作过问卷调查,统计情况如下(单位:处)。  从表中可见,平均每位学生有两处(道)以上考题答不全面。问其原因,依次是没有记熟、不懂方法、审
期刊
数学的每一个概念都是一个数学模型,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新课程标准中提出了要“降低一些概念过分‘形式化’要求”,要“改进数学概念教学,强调通过实际情景使学生体念、感受和理解”……可见,有效的数学概念教学,决不是让学生学会概念为终极目标,而让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生成和建构数学概念,更要让学生在知识和能力上获得全面的发展。因此,笔者结合三年级的《认识周长》和《认识几分之一》这两堂课,谈谈自己对概念
期刊
摘 要:在当前,应试教育还在“大行其道”,尤其是在小学数学学科,素质教育更难推进。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知识与能力脱节的问题,在小学教育的课堂中,教师应创造适合每个儿童的教学氛围,要充分挖掘儿童身上巨大的潜力和发展潜能,努力培养每个儿童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潜力 主观能动性 创新  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必须关心每个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素质教育不是选拔每个适合教育的儿童,而是创造适合每个儿童的教育。
期刊
据笔者调查发现,70%左右的一年级学生(特别是基础较好的学生)非常喜欢“附加题”。究其原因主要有:“附加题”总是以“聪明题”“智慧题”“智力冲浪”这种含有刺激学生自信心和兴趣的名字出现;“附加题”会让孩子感到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使数学的学习多了一层乐趣;“附加题”做错了老师不会批评,做对了则会得到老师的表扬。  那么,我们如何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提问的效率,更好地提升附加题的教学效果呢?笔者
期刊
摘 要:数量关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因素之一,苏教版教材注重呈现知识的生活面貌,数量关系穿插于各部分教学内容之中,“悟”的成分很多,没有概括。课程改革数年,不少教师经历了教与不教,如何教等一系列问题,导致了学生对数量关系模糊不清,也影响了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数量关系;重新认识;起点;分段教学  现行的苏教版教材已施行数年,数量关系教与不教,如何教的问题一直是大家热议的话题。  一、数量
期刊
科学课是以培养科学素质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实验是科学研究中十分重要的认识方法。实验教学对于激发学生的科学志趣、培养学生的科学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下面谈一谈对提高小学科学课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点滴体会:  一、实验材料的准备要“三多”  1.多层次了解学生。我会在上一个单元课之前这样做:事先让孩子们列出本单元比较完整的一张实验器材清单,在每堂探究课之前,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