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与困惑:关于学校德育工作的一点思考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shemi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0-0100-01
  我做政教处主任和分管德育工作的校领导16年,各种滋味,冷暖自知。学校的德育工作总体上琐碎而繁杂。学者于丹在“女性品质生活高峰论坛”上说,当代女性“缺少的是春花秋月”,如果有人问我,我们的德育工作或者班主任工作缺少的是什么,我认为就是这种“春花秋月”。年轻班主任带着缤纷浪漫的情怀走上班主任工作岗位,几年下来,在他们充分感受德育工作的艰难以后,便带上了深深的落寞,继而产生的是对班主任工作的深深困惑。
  一、德育现状分析
  德育是教育者对被教育者的正确引导和积极影响。德育的各要素——教育者、被教育者、教育内容——正发生一场深刻的变化:
  (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背景下,教师形象的嬗变。“天地君亲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身上的光环,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已逐渐淡去,社会(包括家长)更愿意从市场规则来认识评判教育和教师,因而无论是社会,还是教师本人,在功利主义引领下对教师职业缺乏认同感,德育工作者本应该像是虔诚的布道者,他们的形象和教育的功效息息相关。
  (二)在物质不断丰富、知识经济的今天,我们的教育对象(学生)也悄然发生了变化。“五四”青年满怀爱国热情,在民族危亡之际,可以慷慨捐躯,毁家纾难;上世纪50年代的青年朝气蓬勃,富有理想;改革初期的学生惜时如金,勤学苦练;那么当代学生也打上深深的时代烙印,他们具有聪明,敏感,思维活跃,知识面广等优点,但同时他们也有令人担忧的性格弱点:
  1.以自我为中心,性格执拗而张扬。
  2.感情脆弱而冷漠。
  3.由于离异家庭增多、留守儿童、高考压力等诸多原因,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越来越多。
  (三)德育内容呈现多元化态势。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我们的道德体系中既有社会主义价值观体系,又有市场经济的市场道德规范要求,还要传承中华民族传统道德,因而学校思想道德教育任务十分繁重。但在一定时期内,新旧道德交织多元,人们的信仰、价值观等也必将呈现多元的局面,这对德育工作者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四)德育形式亟需创新。传统的德育形式偏重于说教,用经典教化学生,多的是理性的理解与接受,缺少情感的体验与心灵的感悟。但德育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它需要时间,需要丰富多彩的活动,需要生动活泼的载体。如何创新德育机制,是摆在德育工作者面前的紧迫任务。
  (五)根据德育的效果上看,社会的反作用力很容易消解学校德育的功效,这就是所说的“一丑遮百俊”,随着科技的发展,网络的普及,学生可以从其他渠道获得比学校中更多的道德体验和信息,他们往往在短时间内瓦解学校德育的成效。
  二、师生现状分析
  我认为德育工作的主要症结在于师生间的不协调,从而导致了教与学的矛盾加剧。究其原因,可以归纳如下:
  (一)教师与学生的文化背景差异
  (二)师生的阅读背景不同
  (三)当代功利化的教育行为所致
  三、德育者的理想
  (一)希望我们的学生应该这样:
  1.健康。健康,应该是身心健康。体型既不是以前那种豆芽型的,也不是当下胖墩型的,他们应该有良好的体质,有矫健的运动姿态,心理明亮,态度谦虚而自信。
  2.阳光。他们有清爽的外表,有灿烂的笑容,有感人的泪水。
  3.诚信。诚信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
  4.爱心。爱国家,爱集体,爱父母,爱朋友,爱自己。
  5.会感动,懂得感恩。用感动滋养情感,用感恩学会珍惜。我们的教育不需要太多的理性,我们要让我们的学生接受更多的感动,每一次感动,就是一次灵魂的悸动,就是一次灵魂的洗礼。
  (二)我们的教师应该这样:
  1.充满爱心。
  2.赏析与宽容。
  3.细致与细腻。
  4.多思与创新。
  四、为德育,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一)德育生活化
  传统的德育重在教化,告诉了人们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丑恶,让人们学会崇高、优美、庄严等,教化或多或少是要追求神圣的。但时至今日,德育必须从神圣的讲坛上走下来,走向世俗生活,在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体验什么是社会公德,什么是传统美德。德育生活化就是德育情景化,在特定的情境中让学生浸染,潜滋暗长。
  (二)活动系列化
  在活动中渗透德育,是提高德育的有效形式。根据中小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把德育内容分解,形成系列,培养学生完备的道德素养。学生的行为习惯和社会公德的养成是这个系列的逻辑起点,继而国家意识、自然意识、使命意识的形成与实践。
  (三)评价多元化
  学生千差万别,他们有不同的个性与潜能,尊重和发觉他们的潜能是我们的责任,当前单一的评价模式主要是看学生的学业成绩,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还不同程度的存在。我们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特别是品德方面的优点,加以培育。有的同学孝顺友爱,有的同学谦虚诚恳,千万不能一叶障目,以偏概全。
  (四)师生理想化
  当今是一个功利主义、实用主义高涨,理想主义式微的时代,高扬理想主义旗帜,可以为德育工作注入无穷的动力。没有理想主义就没有德育。教师和学生不能只是匍匐在现实世界里观察生活,应该常常仰望天空,关注宇宙,关注人类,关注生命,培养对人类的终极关怀。
其他文献
【摘要】法学专业人才就业问题的主要原因体现在法学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法学专业人才的就业观念以及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与社会需求不适应。本文认为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促进高等法学教育与社会需求的深度衔接,是解决法学专业人才就业问题的根本出路。  【关键词】法学专业人才 就业 社会需求 重庆市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0-0010-02  近年来,法
期刊
【摘要】通过分析高中数学应用主线涉及到的内容、重点问题以及应用内容在教材中的体现,对初、高中数学课程应用内容和应用要求层次的比较,提出了高中数学应用的教学建议。  【关键词】高中数学 应用主线 教学建议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1-0206-02  华罗庚在《大哉数学之为用》中叙述数学为“宇宙之大、粒
期刊
【摘要】课程教学方法改革,关系到人才培养方向和人才培养的质量,实质是一个根本性的教学改革问题,在实践推进中应坚持“六个原则”。 教学方法改革,不仅仅是校内实体课堂的简单改革,而是全面、全程、全人的方法改革,应坚持全程推进,促进多样统一、和而不同教学方法体系的形成。  【关键词】课程教学 教学方法 改革 原则  【中图分类号】G4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0-0
期刊
【摘要】随着时间的推移,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迅速,多媒体技术的兴起也随之产生,多媒体技术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对学生们传达有用的信息,并且使用一些相关的形象来向同学们传达各种概念之间的联系。在我们当今的生活和学习中,随时随地的都在使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在闲暇时上网,在无聊时聊天,也可以随时查阅一些与上课内容相关的资料以便学习。它能够通过自身的信息处理功能将所有数据都统一并精确的计算,因此,由此可见,多媒体
期刊
【摘要】优生,一个光辉的代名词,在父母、老师、同学眼中各方面都是优秀的。殊不知,在这个群体中,他们压抑的太多,展现给外人的是坚强的一面。由于这种学生往往最听话,所以也是老师思想工作最容易忽视的群体。因为他们的光环,所以他们遇到困惑时羞于向父母、老师、同学求助,而只有将这种压力、困惑深深压在心底,但这种压抑迟早会爆发。对照当今社会时常报道的某某重点大学优秀学生跳楼自杀,不得不让人重新反思,优生心理健
期刊
【摘要】幼儿教育作为我国素质教育的基础阶段,幼儿教育质量不仅关系到幼儿的健康成长,同时也影响到我国现代社会的发展。近年来,游戏教学被广泛地应用于我国当前素质教育中,如何在幼儿教育中将生活与游戏相融合,构建孩子的绿色童年已成为幼儿教育中一项重要的工作。本文就生活与游戏的融合进行了相关的分析。  【关键词】绿色童年 生活 游戏 融合  【中图分类号】G6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
期刊
【摘要】基于我国的国情和教育改革的进度,职业教育特别是中职教育在我国整个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十分堪忧。大多数中职教育工作者并没有因地制宜地根据中职教育和中职学生的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教育方法的革新,制约着我国中职教育的健康发展。其实中职教育工作者应当充分意识到就业才是中职教育设置的根本目的,一切教学活动都应当基于、便于和利于就业的目标进行。本文就中职语文教学现状切入话题,在就业导向思域下分析中职语文教学方
期刊
【摘要】让孝德教育走进课堂,充分发挥语文学科教育功能,成为中小学校加强德育教育的根本出发点。中学语文课程是孝德教育的重要资源,教材中选取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有关孝亲敬老的优美篇章。通过《木兰诗》一文,我与同学们从孝德教育的角度解读了文本,共同沐浴了孝文化的阳光雨露,对学生进行了一次成功的孝德教育。  【关键词】孝德 感恩 和谐 德育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0-0074-02  新课程改革十余年来,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已深入人心,许多语文老师满怀希望、满怀信心投身到这场改革中,将新课程改革理念付诸行动,使语文教学改革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随着课改的深入,不少教师对其着力进行的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开始反思:将多媒体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教师退居一旁,只让学生欣赏声光电带来的快感,是
期刊
【摘要】微课程是基于学校资源、教师能力与学生兴趣,以主题模块组织起来的相对独立与完整的小规模课程,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的表现形式。通过研究,形成初步的适合于类似我校的城市重点高中的历史教学微课程设计、开发及应用的基本方法策略;初步建成我校的高中历史各年级段的微课程的视频资源库。我们学校历史视频资源库分两大类,一类是教师自主设计开发的,针对课堂教学知识重难点;二是网上视频资源的分类整合,作为课外知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