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优生,一个光辉的代名词,在父母、老师、同学眼中各方面都是优秀的。殊不知,在这个群体中,他们压抑的太多,展现给外人的是坚强的一面。由于这种学生往往最听话,所以也是老师思想工作最容易忽视的群体。因为他们的光环,所以他们遇到困惑时羞于向父母、老师、同学求助,而只有将这种压力、困惑深深压在心底,但这种压抑迟早会爆发。对照当今社会时常报道的某某重点大学优秀学生跳楼自杀,不得不让人重新反思,优生心理健康问题也应该受到关注了。本文结合教学案例分析引起优生心理压力的因素,从而为学校和教师能采取相应的措施、能有针对性地开展优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
【关键词】优生 心理健康问题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0-0029-02
心理问题在当今中学生群体中日益凸显,不知何时已成为班主任工作中的核心内容。但往往关注更多的是外在表现较为明显的差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而优生通常是指那些学习成绩优异,又遵守校规校纪的学生,常表现为最听话,积极上进,所以也是老师最放心的对象,班主任工作中最容易忽视的群体。殊不知,在这个群体中,他们压抑的太多。展现给外人的是坚强的一面。因为他们的光环,所以在他们遇到困惑时羞于向父母、老师、同学求助,而只有将这种压力、困惑深深压在心底。
1.案例呈现
伦一直是班上的优生,成绩优异,工作能力强。学习、工作一直默默无闻,最让老师放心了。可最近从一次月考考了年级第一名后就一路下滑,可从学习品质和历来考试记录分析,应该是偶尔的波动,属正常现象,一段时间后应该可以恢复状态的。所以,每次有下滑的情况,我找他谈话都显得很轻松自在,鼓励她,老师相信你波动是正常的,下次考试一定会考出好成绩的。可下次还是下滑,所以我又反思是否是自身压力大了。我也就不再做过多的鼓励,说不定反而会增加压力。连续三次下滑后的一次期末考试的前几天,伦的妈妈突然打来电话,说她在家里哭了一天,说不想参加考试了,叫妈妈为她找个理由请假。一个优生不想参加考试?我突然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我应该找伦好好谈谈了。
伦坐在我对面,已看不出像妈妈描述的在家的任何痕迹,外表显现出来的仍然是平时的沉稳、安静,我打心里佩服这位学生掩饰情绪的能力。
谈话从评价自我开始。
“感觉近期你的状况不是很好?”开门见山,我想直接切入学生的心灵深处,也绕开了由学生回答近期状况如何的避重就轻的谈话。
伦显得迟疑了一下,然后轻轻点了点头。
“你能自我评价一下吗?”我没等她回答,接着问。
“是指哪方面的呢?”她试探着问。
“各方面的。”我说。
伦思考片刻,“不太自信,觉得很糟糕。”
这种回答让我很意外,“感觉你有很多困惑,当你遇到困惑的时候,通常是如何解决的呢?”我接着问。
“有时是找爸爸,有时可以自己调解。”
“那这次找过爸爸吗?”
她点了点头。
“问题解决了吗?”
她又摇了摇头。
“那自己可以解决吗?”
她又摇了摇头,然后眼中突然闪过焦灼的泪花。“我恐惧考试,考试压得我都喘不过气啦?”说完使劲地吐了一口气。
看得出她敞开了心扉,老师做为了她求助的对象。
“以前考试有过吗?”
“有,但不强烈,但最近特别严重。”
“你哭了吗?”我没说是她妈妈告诉我的,我在她面前仅作猜测而已。
“哭了。”
“是因为考试哭的吗?还是有其他原因。”我尝试着问。
经过这种方式,我终于了解到了,她想放弃考试有三方面的原因:第一,前两次的失败在心中已产生了阴影,怕看到自己达不到自己理想的成绩。第二,在当天,妈妈将她学习情绪不稳定的状态告诉了爸爸,远在他方的爸爸打来电话,说:“我一直以你为骄傲,现在你这种状态让我太失望了。”第三,伦原是住校生,后母亲因为想尽可能照顾她,促进其学习,特意在校外租住来照顾她,她成绩的下滑感觉特别有负疚感,对不起照顾自己的妈妈。
经过一段时间的谈话,伦已产生了一种意识,老师现在能帮助她,建立了信任感。我给她提出了三个建议:第一,今晚回家后,告诉妈妈,我感觉很幸福,因为每天回家有热腾腾的饭菜,有温暖的床睡,并且我告诉她,你这样说妈妈也会很幸福。这叫转移注意力,回家关注点不同,从对妈妈的负疚感转移到对幸福感的体验,心态会平和很多。第二,目标定位的改变,原来只盯住第一,我们这次只考进前一百就行了,这是重新树立信心的重要一步。第三,反思自己哪方面让爸爸失望了,经过我的引导,结论是没有,找回心里的平衡。
后来,伦参加了考试,重新考回了年级前50名的位置。她妈妈打来电话,说又看到了以前的伦。
2.分析与思考
到这个时候,情况已经基本清楚,伦的一句话“其实我很脆弱”让我陷入深深的反思中,优生并不像我们外表看到的那样坚强,他们没受过“挫”,以至于他们“伤”不起,但人生的挫折是难免的,做为教育工作者,清楚地认识优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培养优生的抗挫能力显得尤为重要。那那些因素导致了优生的心理问题的呢?
第一,家庭、学校忽视了对优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家长、老师总认为优生是很听话的学生,学习自觉、成绩优异,不可能出现什么大问题,所以平时给予优生更多的是表扬,偶尔出现问题家长、老师也认为无关紧要,所以有一句话叫“一好遮百丑”,形容优生的教育问题很是贴切。殊不知,这种学生由于从小就习惯于表扬,一旦遇到批评或挫折,就不知如何是好,往往更容易出事,甚至出大事。
第二,单一的评价机制是优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诱因。学生的压力往往来源于学校、家庭、社会和学生本人。而初中生来自学业方面的压力感是中学生心理不良的关键诱因,考试成绩、频繁的排名,学生在一次次希望、失望中挣扎,由于优生家长、学校甚至本人对成绩的期望较高,一旦成绩不如意,而又无法获得其他成就感时,优生往往无法承受,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优生心理健康问题已经不是个别现象,而成为了社会的普遍现象,关注优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给予正确的引导已成为家庭、学校、社会迫在眉睫的问题。基于上面的原因,我认为应采取如下对策:
首先,优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要引起学校、家庭和社会的高度重视。我们不但要重视问题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同时,也要重视优秀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通过专刊、讲座咨询等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定期、不定期对优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其次,教育者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传统的教育方式,教育者是说教者,被教育者是倾听者、执行者,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存在一道厚厚的隔离带。现代教育方式要求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要平等、民主、和谐。而要做到这一点,教育者就要放下架子,学会交流,学会沟通,学会倾听,增强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信任,建立以相互交往为基本形式的关系。
再次,应建立多维评价机制。家庭、学校在追求学生学业成绩的同时,建立一个适应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评价机制,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成长的内生动力。建立包括德、智、体、美、劳等多项评价内容。采用形式多样的评价方式。这样,优生就不会只掉入成绩的漩涡不能自拔。
优生是国家未来的栋梁,我们教育工作者应以人为本,关注生命,努力使学生的思想文化素质和身心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真正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有用之才。
【关键词】优生 心理健康问题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0-0029-02
心理问题在当今中学生群体中日益凸显,不知何时已成为班主任工作中的核心内容。但往往关注更多的是外在表现较为明显的差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而优生通常是指那些学习成绩优异,又遵守校规校纪的学生,常表现为最听话,积极上进,所以也是老师最放心的对象,班主任工作中最容易忽视的群体。殊不知,在这个群体中,他们压抑的太多。展现给外人的是坚强的一面。因为他们的光环,所以在他们遇到困惑时羞于向父母、老师、同学求助,而只有将这种压力、困惑深深压在心底。
1.案例呈现
伦一直是班上的优生,成绩优异,工作能力强。学习、工作一直默默无闻,最让老师放心了。可最近从一次月考考了年级第一名后就一路下滑,可从学习品质和历来考试记录分析,应该是偶尔的波动,属正常现象,一段时间后应该可以恢复状态的。所以,每次有下滑的情况,我找他谈话都显得很轻松自在,鼓励她,老师相信你波动是正常的,下次考试一定会考出好成绩的。可下次还是下滑,所以我又反思是否是自身压力大了。我也就不再做过多的鼓励,说不定反而会增加压力。连续三次下滑后的一次期末考试的前几天,伦的妈妈突然打来电话,说她在家里哭了一天,说不想参加考试了,叫妈妈为她找个理由请假。一个优生不想参加考试?我突然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我应该找伦好好谈谈了。
伦坐在我对面,已看不出像妈妈描述的在家的任何痕迹,外表显现出来的仍然是平时的沉稳、安静,我打心里佩服这位学生掩饰情绪的能力。
谈话从评价自我开始。
“感觉近期你的状况不是很好?”开门见山,我想直接切入学生的心灵深处,也绕开了由学生回答近期状况如何的避重就轻的谈话。
伦显得迟疑了一下,然后轻轻点了点头。
“你能自我评价一下吗?”我没等她回答,接着问。
“是指哪方面的呢?”她试探着问。
“各方面的。”我说。
伦思考片刻,“不太自信,觉得很糟糕。”
这种回答让我很意外,“感觉你有很多困惑,当你遇到困惑的时候,通常是如何解决的呢?”我接着问。
“有时是找爸爸,有时可以自己调解。”
“那这次找过爸爸吗?”
她点了点头。
“问题解决了吗?”
她又摇了摇头。
“那自己可以解决吗?”
她又摇了摇头,然后眼中突然闪过焦灼的泪花。“我恐惧考试,考试压得我都喘不过气啦?”说完使劲地吐了一口气。
看得出她敞开了心扉,老师做为了她求助的对象。
“以前考试有过吗?”
“有,但不强烈,但最近特别严重。”
“你哭了吗?”我没说是她妈妈告诉我的,我在她面前仅作猜测而已。
“哭了。”
“是因为考试哭的吗?还是有其他原因。”我尝试着问。
经过这种方式,我终于了解到了,她想放弃考试有三方面的原因:第一,前两次的失败在心中已产生了阴影,怕看到自己达不到自己理想的成绩。第二,在当天,妈妈将她学习情绪不稳定的状态告诉了爸爸,远在他方的爸爸打来电话,说:“我一直以你为骄傲,现在你这种状态让我太失望了。”第三,伦原是住校生,后母亲因为想尽可能照顾她,促进其学习,特意在校外租住来照顾她,她成绩的下滑感觉特别有负疚感,对不起照顾自己的妈妈。
经过一段时间的谈话,伦已产生了一种意识,老师现在能帮助她,建立了信任感。我给她提出了三个建议:第一,今晚回家后,告诉妈妈,我感觉很幸福,因为每天回家有热腾腾的饭菜,有温暖的床睡,并且我告诉她,你这样说妈妈也会很幸福。这叫转移注意力,回家关注点不同,从对妈妈的负疚感转移到对幸福感的体验,心态会平和很多。第二,目标定位的改变,原来只盯住第一,我们这次只考进前一百就行了,这是重新树立信心的重要一步。第三,反思自己哪方面让爸爸失望了,经过我的引导,结论是没有,找回心里的平衡。
后来,伦参加了考试,重新考回了年级前50名的位置。她妈妈打来电话,说又看到了以前的伦。
2.分析与思考
到这个时候,情况已经基本清楚,伦的一句话“其实我很脆弱”让我陷入深深的反思中,优生并不像我们外表看到的那样坚强,他们没受过“挫”,以至于他们“伤”不起,但人生的挫折是难免的,做为教育工作者,清楚地认识优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培养优生的抗挫能力显得尤为重要。那那些因素导致了优生的心理问题的呢?
第一,家庭、学校忽视了对优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家长、老师总认为优生是很听话的学生,学习自觉、成绩优异,不可能出现什么大问题,所以平时给予优生更多的是表扬,偶尔出现问题家长、老师也认为无关紧要,所以有一句话叫“一好遮百丑”,形容优生的教育问题很是贴切。殊不知,这种学生由于从小就习惯于表扬,一旦遇到批评或挫折,就不知如何是好,往往更容易出事,甚至出大事。
第二,单一的评价机制是优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诱因。学生的压力往往来源于学校、家庭、社会和学生本人。而初中生来自学业方面的压力感是中学生心理不良的关键诱因,考试成绩、频繁的排名,学生在一次次希望、失望中挣扎,由于优生家长、学校甚至本人对成绩的期望较高,一旦成绩不如意,而又无法获得其他成就感时,优生往往无法承受,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优生心理健康问题已经不是个别现象,而成为了社会的普遍现象,关注优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给予正确的引导已成为家庭、学校、社会迫在眉睫的问题。基于上面的原因,我认为应采取如下对策:
首先,优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要引起学校、家庭和社会的高度重视。我们不但要重视问题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同时,也要重视优秀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通过专刊、讲座咨询等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定期、不定期对优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其次,教育者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传统的教育方式,教育者是说教者,被教育者是倾听者、执行者,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存在一道厚厚的隔离带。现代教育方式要求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要平等、民主、和谐。而要做到这一点,教育者就要放下架子,学会交流,学会沟通,学会倾听,增强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信任,建立以相互交往为基本形式的关系。
再次,应建立多维评价机制。家庭、学校在追求学生学业成绩的同时,建立一个适应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评价机制,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成长的内生动力。建立包括德、智、体、美、劳等多项评价内容。采用形式多样的评价方式。这样,优生就不会只掉入成绩的漩涡不能自拔。
优生是国家未来的栋梁,我们教育工作者应以人为本,关注生命,努力使学生的思想文化素质和身心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真正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有用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