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雷姆·库哈斯,这位因城市论《S,M,L,XL》被建筑界称为建筑圣经的作者、当下世纪的潮人、荷兰大都会建筑事务所(OMA)的领军人、全球建筑界的最高奖普利茨克奖(Pritzker)的获奖者、身高身高1.92的库哈斯,不能不说是高大的,可是他被那些无聊的绯言折腾的略显憔悴,但独来独往的库哈斯,仍然是世界上最忙的人之一,他的思想对一成不变的建筑学是一种颠覆,他的创意对建筑界来说,如同鲜氧。
建造本身就是挑战
中国的舆论对库哈斯、OMA的CCTV大楼设计和这座楼的造价过高一直有各种不同的反应,以至于在奠基典礼时,央视为了避开媒体的视线,没有请央视以外的媒体。当时有人打电话给我,问我为什么没有被邀请参加奠基仪式?我说,我的工作已经完了,能够在经历这么多磨难之后开建,就是我的评论的目的所在。
关于CCTV大楼设计的反对意见,大都停留在“环状造型”外观的审美和造价上,没有太多的人会从功能上去仔细研究它的合理性和有机性。当然也就更没有人知道在建造这座大厦时,OMA方面是如何实现了钢结构和玻璃幕墙的全部材料国有化业绩,他们在和中国厂家的配合上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同时也协助了这些厂家吸收国际的先进技术,使得他们的技术达到国际标准。还有比单纯应用新技术和新材料更重要的,是如何实现具有挑战性的建筑理念。
一般外界认为,CCTV大楼在设计上奇特的造型会在实施上有较高的难度,其实与设计和施工相比,难度最大的是设计团队内部和业主相互之间的协调。只有身在其中才知道,一个有着来自五个国家,不同的语言和上百人的技术团队,要达成一致的意见和总体思想的协调是多么的艰难。当然,CCTV大楼在施工上最大的挑战是如何才能解决在顶楼距地面高161米的悬挑,南北向出挑68米,东西向出挑74米的空中合拢对接问题。
身为OMA团队项目经理的姚东梅女士,在7年之后的2009年首次接受媒体采访时,披露了一些鲜为人知的细节,她说:“令人感到神奇的是,这幢大楼本身的魅力,使得所有设计团队,施工团队,施工队的工人们都因为能够加入这栋大楼的建设而受到感染和鼓舞,大家都把最好的状态和聪明才智发挥在这项工作中。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栋大楼本身产生了一种号召力,它呼唤大家为它的实现而努力工作。这正是那些站在批评者角度的人,无法了解建设者之间的凝聚力来自何方,一个有魅力的设计具有超级号召力和可以产生如此大的共鸣。
建筑思潮进入中国之门
随着CCTV新大楼即将竣工,它的真正的技术含量和超大建筑前所未有的难度,会以更为丰富和有力的数据呈现给外界,那些鲜为人知的侧面有助于我们了解他的真正价值所在。CCTV新大楼不仅是北京的地标性建筑,也是中国乃至世界现代建筑史上的地标。
我赞同姚东梅对我们之所以需要高层建筑的观点,她认为:“摩天楼,可以提供了一个对现代都市居高临下的审视点,它激发的是人类有关崇高意识的觉醒。通过这个过程,建筑不仅仅是为人们展示了什么,更多地是唤起了人们对大都市现代生活的热情、对集体力量的信心和雄心,这是建筑为人类提供的另一种境界和体验。”
尽管对CCTV新大楼的设计和建造毁誉参半,但是它将以神奇、壮观和具有未来感的身姿屹立在北京,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它同在一个城市的市民,终究会为和它同在而感到自豪。伟大的建筑是超越时代的装置,CCTV新大楼是21世纪初期现代建筑思潮进入中国之门最好的象征性建筑。
作为独立策展人,我在2009年10月在欧盟首都布鲁塞尔开幕的“心造—中国当代建筑的前沿”展中,没有介绍北京的标志性建筑,而是着眼在奥运之后的建筑思考,但是库哈斯和OMA的代表作CCTV新址大厦被作为特别的章节加以论述,那是因为他的到来,给中国建筑界带来一系列变革和思考。
OMA和AMO
一手做设计,一手抓学术,这就是库哈斯和他的合伙人们创办的OMA和AMO要做的事情。在90年代创办的AMO的原型,应该是库哈斯在哈佛任教时带领学生们所进行的学术研究,那项研究基本上汇集在《哈佛设计学院购物指南》和《大跃进》这两本书里。之后,库哈斯认为:AMO的产生源自一种不稳定感。似乎所有的事物都发展得太快,以至于我们无法在建筑中捕捉到它们,因此我们需要其他的专业和方法。通过AMO我们做了许多事,其中之一就是深层次介入视觉语言。作为曾经是作家和记者的库哈斯,始终认为独立写作是重要的,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不断的充实自己和诚实的面对自己。AMO的研究涵盖了各个领域,如:社会、政治、经济、体制、历史和文化的诸多方面,这一研究集中体现在两件事上:一是出版了《CONTENT》这本书;一是2004年9月13日在欧盟本部的布鲁塞尔举办了题为“欧洲的形象”展。
这是继2003年11月在柏林举办的库哈斯和OMA、AMO的“CONTENT”大型回顾展之后,最受世界瞩目的展览。作为建筑师的库哈斯主持了这个由欧洲外交政策中心组织的研讨会,欧盟领导高度重视库哈斯在建筑上的思考,并且认为他的思考适用于政治领域,AMO的研究成果还对英国政策智囊团的决策起着关键性作用。我是在看完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之后,特地前往布鲁塞尔看了这个展览。
可以争议无须中伤
尽管身为建筑界的斗士库哈斯,在2000年就得到了全球建筑界最高荣誉“普利策奖”,2010年获得“第12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终身成就奖”,到20世纪末,OMA的作品已经遍布全球,但是在中国,对库哈斯的非难之声还是不断。这些反对声最多的就是对CCTV新大厦的质疑,先是针对造价昂贵,后是对形态不满,认为它的墙是斜的,如同歪门。歪门就让人联想到“歪门必邪道”,中国的大众喜欢给那些标志性建筑给一个绰号,如“鸟巢”、“水煮蛋”等,可这些大都是脍炙人口,可是大众给予CCTV新大厦的绰号从来都不太文雅。然而由网络文章引发的关于CCTV大楼的设计有色情隐喻的议论,使得CCTV大楼的设计在未竣前后再次成为众矢之的。
尽管这是一个难以启齿的话题,但是飞火的速度异常的快,不只是中国国内,以至于欧美的媒体也把它当作明星的绯闻一样加以报道,始作俑者的帖子被转载了好几千次。OMA先是在网上发表了声明,然后库哈斯专程飞到北京接受CCTV的网络访谈,然而这些并没有能够熄火。2003年,我写了一篇题为“库哈斯与中国:当建筑成为事件”的文章,那么何谓事件?文中说:事件,就是那些在我们所谓正常的日常生活中突然出现的事情,这种事情常常超过你的预想和违反常规。尽管建筑界有对这一设计持异议的人在,但没有中伤者,基本上是在学术的范围内争论。而如今的事态,可能正被当年的日本建筑师伊东丰雄所言中。1996年,伊东在建筑和文化杂志《a+u》上发表的一篇关于《S,M,L,XL》一书的评论中说:“雷姆·库哈斯是一个将作为社会现象的建筑,转变成令人反感的事件的记者,雷姆是世界上唯一的这种类型的建筑师。”设计者库哈斯的本意,当然不像网民们所说的那样荒诞和简单,建筑界人士大都知道一座建筑从设计到建造之间,需要付出巨大的劳动和智慧,这也是我们看到大多数真正的建筑专家和文化人,都以旁观者的姿态对所谓的“丑闻”不屑一顾和远离它的原因。
建造本身就是挑战
中国的舆论对库哈斯、OMA的CCTV大楼设计和这座楼的造价过高一直有各种不同的反应,以至于在奠基典礼时,央视为了避开媒体的视线,没有请央视以外的媒体。当时有人打电话给我,问我为什么没有被邀请参加奠基仪式?我说,我的工作已经完了,能够在经历这么多磨难之后开建,就是我的评论的目的所在。
关于CCTV大楼设计的反对意见,大都停留在“环状造型”外观的审美和造价上,没有太多的人会从功能上去仔细研究它的合理性和有机性。当然也就更没有人知道在建造这座大厦时,OMA方面是如何实现了钢结构和玻璃幕墙的全部材料国有化业绩,他们在和中国厂家的配合上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同时也协助了这些厂家吸收国际的先进技术,使得他们的技术达到国际标准。还有比单纯应用新技术和新材料更重要的,是如何实现具有挑战性的建筑理念。
一般外界认为,CCTV大楼在设计上奇特的造型会在实施上有较高的难度,其实与设计和施工相比,难度最大的是设计团队内部和业主相互之间的协调。只有身在其中才知道,一个有着来自五个国家,不同的语言和上百人的技术团队,要达成一致的意见和总体思想的协调是多么的艰难。当然,CCTV大楼在施工上最大的挑战是如何才能解决在顶楼距地面高161米的悬挑,南北向出挑68米,东西向出挑74米的空中合拢对接问题。
身为OMA团队项目经理的姚东梅女士,在7年之后的2009年首次接受媒体采访时,披露了一些鲜为人知的细节,她说:“令人感到神奇的是,这幢大楼本身的魅力,使得所有设计团队,施工团队,施工队的工人们都因为能够加入这栋大楼的建设而受到感染和鼓舞,大家都把最好的状态和聪明才智发挥在这项工作中。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栋大楼本身产生了一种号召力,它呼唤大家为它的实现而努力工作。这正是那些站在批评者角度的人,无法了解建设者之间的凝聚力来自何方,一个有魅力的设计具有超级号召力和可以产生如此大的共鸣。
建筑思潮进入中国之门
随着CCTV新大楼即将竣工,它的真正的技术含量和超大建筑前所未有的难度,会以更为丰富和有力的数据呈现给外界,那些鲜为人知的侧面有助于我们了解他的真正价值所在。CCTV新大楼不仅是北京的地标性建筑,也是中国乃至世界现代建筑史上的地标。
我赞同姚东梅对我们之所以需要高层建筑的观点,她认为:“摩天楼,可以提供了一个对现代都市居高临下的审视点,它激发的是人类有关崇高意识的觉醒。通过这个过程,建筑不仅仅是为人们展示了什么,更多地是唤起了人们对大都市现代生活的热情、对集体力量的信心和雄心,这是建筑为人类提供的另一种境界和体验。”
尽管对CCTV新大楼的设计和建造毁誉参半,但是它将以神奇、壮观和具有未来感的身姿屹立在北京,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它同在一个城市的市民,终究会为和它同在而感到自豪。伟大的建筑是超越时代的装置,CCTV新大楼是21世纪初期现代建筑思潮进入中国之门最好的象征性建筑。
作为独立策展人,我在2009年10月在欧盟首都布鲁塞尔开幕的“心造—中国当代建筑的前沿”展中,没有介绍北京的标志性建筑,而是着眼在奥运之后的建筑思考,但是库哈斯和OMA的代表作CCTV新址大厦被作为特别的章节加以论述,那是因为他的到来,给中国建筑界带来一系列变革和思考。
OMA和AMO
一手做设计,一手抓学术,这就是库哈斯和他的合伙人们创办的OMA和AMO要做的事情。在90年代创办的AMO的原型,应该是库哈斯在哈佛任教时带领学生们所进行的学术研究,那项研究基本上汇集在《哈佛设计学院购物指南》和《大跃进》这两本书里。之后,库哈斯认为:AMO的产生源自一种不稳定感。似乎所有的事物都发展得太快,以至于我们无法在建筑中捕捉到它们,因此我们需要其他的专业和方法。通过AMO我们做了许多事,其中之一就是深层次介入视觉语言。作为曾经是作家和记者的库哈斯,始终认为独立写作是重要的,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不断的充实自己和诚实的面对自己。AMO的研究涵盖了各个领域,如:社会、政治、经济、体制、历史和文化的诸多方面,这一研究集中体现在两件事上:一是出版了《CONTENT》这本书;一是2004年9月13日在欧盟本部的布鲁塞尔举办了题为“欧洲的形象”展。
这是继2003年11月在柏林举办的库哈斯和OMA、AMO的“CONTENT”大型回顾展之后,最受世界瞩目的展览。作为建筑师的库哈斯主持了这个由欧洲外交政策中心组织的研讨会,欧盟领导高度重视库哈斯在建筑上的思考,并且认为他的思考适用于政治领域,AMO的研究成果还对英国政策智囊团的决策起着关键性作用。我是在看完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之后,特地前往布鲁塞尔看了这个展览。
可以争议无须中伤
尽管身为建筑界的斗士库哈斯,在2000年就得到了全球建筑界最高荣誉“普利策奖”,2010年获得“第12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终身成就奖”,到20世纪末,OMA的作品已经遍布全球,但是在中国,对库哈斯的非难之声还是不断。这些反对声最多的就是对CCTV新大厦的质疑,先是针对造价昂贵,后是对形态不满,认为它的墙是斜的,如同歪门。歪门就让人联想到“歪门必邪道”,中国的大众喜欢给那些标志性建筑给一个绰号,如“鸟巢”、“水煮蛋”等,可这些大都是脍炙人口,可是大众给予CCTV新大厦的绰号从来都不太文雅。然而由网络文章引发的关于CCTV大楼的设计有色情隐喻的议论,使得CCTV大楼的设计在未竣前后再次成为众矢之的。
尽管这是一个难以启齿的话题,但是飞火的速度异常的快,不只是中国国内,以至于欧美的媒体也把它当作明星的绯闻一样加以报道,始作俑者的帖子被转载了好几千次。OMA先是在网上发表了声明,然后库哈斯专程飞到北京接受CCTV的网络访谈,然而这些并没有能够熄火。2003年,我写了一篇题为“库哈斯与中国:当建筑成为事件”的文章,那么何谓事件?文中说:事件,就是那些在我们所谓正常的日常生活中突然出现的事情,这种事情常常超过你的预想和违反常规。尽管建筑界有对这一设计持异议的人在,但没有中伤者,基本上是在学术的范围内争论。而如今的事态,可能正被当年的日本建筑师伊东丰雄所言中。1996年,伊东在建筑和文化杂志《a+u》上发表的一篇关于《S,M,L,XL》一书的评论中说:“雷姆·库哈斯是一个将作为社会现象的建筑,转变成令人反感的事件的记者,雷姆是世界上唯一的这种类型的建筑师。”设计者库哈斯的本意,当然不像网民们所说的那样荒诞和简单,建筑界人士大都知道一座建筑从设计到建造之间,需要付出巨大的劳动和智慧,这也是我们看到大多数真正的建筑专家和文化人,都以旁观者的姿态对所谓的“丑闻”不屑一顾和远离它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