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数学教学;教学情境;创设;生活情境;问题
情境;社会热点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01—0110—01
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情感态度体现在课堂学习的全过程。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是一个有效的、主动从事数学活动的过程。”而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能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有了学习兴趣,课堂上就会认真听课,乐于思考,学习效率自然能得到有效提升。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就中学数学教学中教学情境的创设,谈谈自己的体会和看法。
一、结合生活实际创设适宜的生活情境
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数学课程标准》也强调:数学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这就要求教师在数学课堂中,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的生活实际,适时创设生活情境,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如,教学华师大版七年级上册“走进数学世界”一节内容时,我创设了这样的情境:从生活中常见的车票出发,引导学生观察车票,从中发现日期、车次、座号、票价、开车时间、售票时间、车票序号、条形码等数据,再到学生的身份证号码,从而使学生感受数学给我们生活所带来的便利与好处,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及其重要的作用。
二、结合教材内容的特点创设适宜的问题情境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和动力。《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问题情境。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把学生要学习的内容巧妙地转化为问题情境,唤起学生探究的欲望,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华师大版“确定与不确定”这一内容时,我选用了课本提供的问题情境:在某次国际乒乓球单打比赛中,甲、乙两位中国选手进入最后决赛,那么该项比赛:(1)冠军属于中国吗?(2)冠军属于外国选手吗?(3)冠军属于中国选手甲吗?这是以预测一场国际乒乓球单打决赛结果为问题情境,使学生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让学生区分身边的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随机事件,对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初步的认识。除了课本提供的情境外,还可以创设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情境。如,“抛掷一枚硬币正面朝上”、“竹篮打水”、“水中捞月”、“夏天打雷时,我们先看到闪电,再听到雷声”等等。
三、利用社会热点问题创设教学情境
数学与社会是紧密相连的,数学知识来源于社会实践,具有较强的生活性。学生接受新事物的意识和能力非常强,他们思维独立,渴望接触社会。用社会热点问题来创设情境,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能有效调动起学生参与的热情。
如,在教学华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据的集中趋势”这一内容时。根据中央电视台2011年10月20日19时30分预报,我国31个城市21日最高气温(℃)如下图所示。
通过用学生熟悉的数据创设情境,引导他们进行探究性学习,不仅有利于其了解中位数与众数的含义,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还能提高学生对生活中的数据的处理能力及分析能力。
总之,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同时还能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形成,进而有效提高数学教学效率。
编辑:谢颖丽
情境;社会热点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01—0110—01
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情感态度体现在课堂学习的全过程。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是一个有效的、主动从事数学活动的过程。”而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能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有了学习兴趣,课堂上就会认真听课,乐于思考,学习效率自然能得到有效提升。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就中学数学教学中教学情境的创设,谈谈自己的体会和看法。
一、结合生活实际创设适宜的生活情境
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数学课程标准》也强调:数学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这就要求教师在数学课堂中,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的生活实际,适时创设生活情境,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如,教学华师大版七年级上册“走进数学世界”一节内容时,我创设了这样的情境:从生活中常见的车票出发,引导学生观察车票,从中发现日期、车次、座号、票价、开车时间、售票时间、车票序号、条形码等数据,再到学生的身份证号码,从而使学生感受数学给我们生活所带来的便利与好处,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及其重要的作用。
二、结合教材内容的特点创设适宜的问题情境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和动力。《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问题情境。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把学生要学习的内容巧妙地转化为问题情境,唤起学生探究的欲望,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华师大版“确定与不确定”这一内容时,我选用了课本提供的问题情境:在某次国际乒乓球单打比赛中,甲、乙两位中国选手进入最后决赛,那么该项比赛:(1)冠军属于中国吗?(2)冠军属于外国选手吗?(3)冠军属于中国选手甲吗?这是以预测一场国际乒乓球单打决赛结果为问题情境,使学生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让学生区分身边的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随机事件,对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初步的认识。除了课本提供的情境外,还可以创设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情境。如,“抛掷一枚硬币正面朝上”、“竹篮打水”、“水中捞月”、“夏天打雷时,我们先看到闪电,再听到雷声”等等。
三、利用社会热点问题创设教学情境
数学与社会是紧密相连的,数学知识来源于社会实践,具有较强的生活性。学生接受新事物的意识和能力非常强,他们思维独立,渴望接触社会。用社会热点问题来创设情境,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能有效调动起学生参与的热情。
如,在教学华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据的集中趋势”这一内容时。根据中央电视台2011年10月20日19时30分预报,我国31个城市21日最高气温(℃)如下图所示。
通过用学生熟悉的数据创设情境,引导他们进行探究性学习,不仅有利于其了解中位数与众数的含义,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还能提高学生对生活中的数据的处理能力及分析能力。
总之,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同时还能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形成,进而有效提高数学教学效率。
编辑:谢颖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