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本文是基于对高中数学年轻教师课堂教学深入研究的基础上,针对高中数学年轻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培养展开了讨论,主要分析了以下几个方面:“双主体”相结合;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内容的设计;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运用情境教学策略等,以期对我国当前的高中数学年轻教师有所帮助。
关键词 年轻教师;课堂教学能力;高中数学
一、“双主体”相结合
建立既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认 知主体地位的教学模式,是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目标 之一,教与学的地位和作用随着教学过程矛盾运动的 发展变化而变化,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的 范围程度在不同的阶段也是有变化的,在不同的教学 内容和教学环境中,教学要素的互动形成不同的教学 结构例如:在陈述性知识的教学过程中(低水平学习), 教师的主导作用大些,但也必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程序性知识的学习(高水平学习)中,学生的主体作 用更大些,但也离不开教师的主导作用,课堂教学是一 种辩证的、开放的,不是“择一而终”而是“择善而行”的 动态观点,何时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明显一些,何时学 生的主导作用又处于在更为突出的位置,这是教师在 进行教学设计时应优先思考的问题。要防止两种倾向, 一是穿新鞋走老路,教师满堂问,学生成了教学的道 具。教师紧紧把握思维的走向,唯恐越雷池半步;二是 唯恐天下不乱。课堂变成了茶馆,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 不能够完成,总之,要充分地考虑问题的难易和学生的 认知水平,才能处理好“双主体”的教学结构。
二、教学内容的选择
让学生既学到数学知识。又培养他们自主探究的 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要实现这样的目标,时间 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实践证明“自主探究学习”比传统 的教学需要更多的时间,因此我们不可能也没有必要 把每节课都设计为探究性的,实践中我们应该选择那 些对于数学学科来说具有核心和基础地位的概念和规 律性的知识,因为学生真正了解了这样的知识,就等于 掌握了学科知识的主干。形成了扩充和扩展自己知识 结构的能力,在这些知识的学习上,多花一些时间是无 可厚非的,在实践中,我们选择了“椭圆的几何性质”, “圆锥曲线的统一定义”,“线面平行的判定和性质”等, 都是学科的主干知识,另外教材中大量的“想一想”和 “研究性课题”,“阅读材料”,“实习作业”等都是很好的 探究性的学习素材,教学中应该尽量用好。
三、教学内容的设计
(一)建构难易适度的变式,实施探究式教学
难易适度的变式是指现有的数学认知结构和认知 方式无法直接同化吸收和数学学习内容,教学实践告 诉我们,太容易的数学学习内容使学生丧失兴趣,没有 足够的动机,太难则使学生产生挫折,失去了进一步探 究的信心,而难易适度的数学变式,学生要根据自己的 学习目的和知识客体特征,操纵知识客体,同时对自身 的认知结构和认知方式进行调整、改造和改革,以便在 知识客体和自身的认知结构之间建立内在的联系,从 而将外在的知识真正内化到自己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去。
(二)将数学教材中的概念,定理,公式、法则等知识的形成 过程设计成探究过程
对数学教材中的概念、定理、公式、法则的理解和 掌握有一个形成过程。这一过程是培养学生探究意识 和能力的重要时机。教师要精心设计,例如在讲完圆的 标准方程后。将圆的标准方程展开得到x2 y2 Dx Ey F=0……(1)那么反过来,形如(1)的方程表示的曲 线是否为圆的充要条件,以上的教学过程,由于学生亲 自参与探究,经过自主的思维活动而发生的结论因此印 象也特别深刻,同时还获得了研究问题的数学思想方法。
四、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
当代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施离不开先进的教学 媒体和现代教学手段,高中数学教学往往从问题开始, 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利用多媒体创 设问题情境,可以有图文并茂。使教学内容接近客观事 物的本身,缩短了现实生活和教学之间的距离,具体、 生动、形象地作用于学生的感官,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 探究兴趣。加速探究结论的形成。例如在圆锥曲线的统 一定义教学中,利用《几何画板》探究点的轨迹,在不断变 化两圆心的距离时,得到不同的轨迹,让学生在观察和思 考、讨论、交流中得到圆锥曲线的统一定义,总之,恰到好 处地利用多媒体辅助探究教学。对于调动学生探究学习 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挖掘个人潜能有着特定的意义。
五、运用情境教学策略
学生学习的心理活动包含着互为前提,互相促进 的认知结构和情意状态的两个方面,积极的情感,锐意 进取的意志能推动学生探究思维的积极开展,相反。消 极的情绪。萎靡不振,畏难苟安就会阻碍学生的探究活 动,俄国教育学家乌中基说过。“没有任何兴趣,被迫地 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志向”,因此,在高中 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通过各种途径,利用各 种手段来激发学生对探究兴趣和精益求精的欲望。来 激起其运用策略。改进方法,提高学习效率的强大动力, 例如创设良好的数学问题情境,要求创设一个能集中学 生注意的焦点,最好是一个能引起学生惊异的事件和现 象的数学情境,以真正吸引学生,从而让学生在心理上造 成一种悬念,虽未解决但又须解决的求知状态。形成克服 困难的主动积极的心理倾向。渗透着学生精神和文化的 需要。如成就感、满足感、自豪感、成功感等,能使学生对 学习活动产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持续而长久,师生人格的 平等。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多角度、多 方法,多层次地研究数学问题,善待差异,能让每一名学 生都能发挥自己的优势。体验到学习的快乐等。
关键词 年轻教师;课堂教学能力;高中数学
一、“双主体”相结合
建立既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认 知主体地位的教学模式,是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目标 之一,教与学的地位和作用随着教学过程矛盾运动的 发展变化而变化,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的 范围程度在不同的阶段也是有变化的,在不同的教学 内容和教学环境中,教学要素的互动形成不同的教学 结构例如:在陈述性知识的教学过程中(低水平学习), 教师的主导作用大些,但也必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程序性知识的学习(高水平学习)中,学生的主体作 用更大些,但也离不开教师的主导作用,课堂教学是一 种辩证的、开放的,不是“择一而终”而是“择善而行”的 动态观点,何时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明显一些,何时学 生的主导作用又处于在更为突出的位置,这是教师在 进行教学设计时应优先思考的问题。要防止两种倾向, 一是穿新鞋走老路,教师满堂问,学生成了教学的道 具。教师紧紧把握思维的走向,唯恐越雷池半步;二是 唯恐天下不乱。课堂变成了茶馆,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 不能够完成,总之,要充分地考虑问题的难易和学生的 认知水平,才能处理好“双主体”的教学结构。
二、教学内容的选择
让学生既学到数学知识。又培养他们自主探究的 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要实现这样的目标,时间 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实践证明“自主探究学习”比传统 的教学需要更多的时间,因此我们不可能也没有必要 把每节课都设计为探究性的,实践中我们应该选择那 些对于数学学科来说具有核心和基础地位的概念和规 律性的知识,因为学生真正了解了这样的知识,就等于 掌握了学科知识的主干。形成了扩充和扩展自己知识 结构的能力,在这些知识的学习上,多花一些时间是无 可厚非的,在实践中,我们选择了“椭圆的几何性质”, “圆锥曲线的统一定义”,“线面平行的判定和性质”等, 都是学科的主干知识,另外教材中大量的“想一想”和 “研究性课题”,“阅读材料”,“实习作业”等都是很好的 探究性的学习素材,教学中应该尽量用好。
三、教学内容的设计
(一)建构难易适度的变式,实施探究式教学
难易适度的变式是指现有的数学认知结构和认知 方式无法直接同化吸收和数学学习内容,教学实践告 诉我们,太容易的数学学习内容使学生丧失兴趣,没有 足够的动机,太难则使学生产生挫折,失去了进一步探 究的信心,而难易适度的数学变式,学生要根据自己的 学习目的和知识客体特征,操纵知识客体,同时对自身 的认知结构和认知方式进行调整、改造和改革,以便在 知识客体和自身的认知结构之间建立内在的联系,从 而将外在的知识真正内化到自己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去。
(二)将数学教材中的概念,定理,公式、法则等知识的形成 过程设计成探究过程
对数学教材中的概念、定理、公式、法则的理解和 掌握有一个形成过程。这一过程是培养学生探究意识 和能力的重要时机。教师要精心设计,例如在讲完圆的 标准方程后。将圆的标准方程展开得到x2 y2 Dx Ey F=0……(1)那么反过来,形如(1)的方程表示的曲 线是否为圆的充要条件,以上的教学过程,由于学生亲 自参与探究,经过自主的思维活动而发生的结论因此印 象也特别深刻,同时还获得了研究问题的数学思想方法。
四、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
当代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施离不开先进的教学 媒体和现代教学手段,高中数学教学往往从问题开始, 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利用多媒体创 设问题情境,可以有图文并茂。使教学内容接近客观事 物的本身,缩短了现实生活和教学之间的距离,具体、 生动、形象地作用于学生的感官,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 探究兴趣。加速探究结论的形成。例如在圆锥曲线的统 一定义教学中,利用《几何画板》探究点的轨迹,在不断变 化两圆心的距离时,得到不同的轨迹,让学生在观察和思 考、讨论、交流中得到圆锥曲线的统一定义,总之,恰到好 处地利用多媒体辅助探究教学。对于调动学生探究学习 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挖掘个人潜能有着特定的意义。
五、运用情境教学策略
学生学习的心理活动包含着互为前提,互相促进 的认知结构和情意状态的两个方面,积极的情感,锐意 进取的意志能推动学生探究思维的积极开展,相反。消 极的情绪。萎靡不振,畏难苟安就会阻碍学生的探究活 动,俄国教育学家乌中基说过。“没有任何兴趣,被迫地 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志向”,因此,在高中 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通过各种途径,利用各 种手段来激发学生对探究兴趣和精益求精的欲望。来 激起其运用策略。改进方法,提高学习效率的强大动力, 例如创设良好的数学问题情境,要求创设一个能集中学 生注意的焦点,最好是一个能引起学生惊异的事件和现 象的数学情境,以真正吸引学生,从而让学生在心理上造 成一种悬念,虽未解决但又须解决的求知状态。形成克服 困难的主动积极的心理倾向。渗透着学生精神和文化的 需要。如成就感、满足感、自豪感、成功感等,能使学生对 学习活动产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持续而长久,师生人格的 平等。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多角度、多 方法,多层次地研究数学问题,善待差异,能让每一名学 生都能发挥自己的优势。体验到学习的快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