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建立对沙门氏菌的G-四联体与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联用可视化检测方法.以沙门氏菌属特异性基因inv为检测目标,设计5\'端含有G-四联体互补序列的上下游引物,通过PCR的特异性识别并扩增目标序列,获得大量含G-四联体的双链DNA,变性后与氯高铁血红素结合生成具有过氧化物酶活性的模拟酶(DNAzyme),并催化H2O2与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琳-6-磺酸)二胺盐由无色变为绿色,实现G-四联体与PCR联用对沙门氏菌的可视化检测.在
【机 构】
:
河北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河北保定 071000;河北大学附属医院,河北保定 07100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立对沙门氏菌的G-四联体与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联用可视化检测方法.以沙门氏菌属特异性基因inv为检测目标,设计5\'端含有G-四联体互补序列的上下游引物,通过PCR的特异性识别并扩增目标序列,获得大量含G-四联体的双链DNA,变性后与氯高铁血红素结合生成具有过氧化物酶活性的模拟酶(DNAzyme),并催化H2O2与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琳-6-磺酸)二胺盐由无色变为绿色,实现G-四联体与PCR联用对沙门氏菌的可视化检测.在优化的检测体系下,沙门氏菌基因组的质量浓度对数与421 nm处的吸光度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其回归方程为y=0.1299x+0.2179,R2=0.9945,线性范围0.07~771.6 ng/μL,灵敏度为0.07 ng/μL.特异性分析表明:此方法适用于沙门氏菌属的检测,可成功应用于人工污染沙门氏菌牛奶的检测,检出限为1.2×102 CFU/mL.通过检测30种市售样品,发现其结果与国标检测方法结果一致.本研究为食源性致病菌的检测提供了新的策略.
其他文献
大豆蛋白分子质量大、结构较紧密、油滴吸附速率较慢,因此乳化特性较低,不能满足其在现代食品加工中的应用需求.改善大豆蛋白的乳化特性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本文综述了挤压预处理、酶解改性和挤压预处理联合酶解过程对大豆蛋白乳化特性作用的研究进展,并分析了大豆蛋白在不同改性过程中蛋白构象的变化、蛋白与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及乳化特性的改善情况,为研究挤压-酶解过程改善大豆蛋白乳化特性的机制及生产应用提供理论支撑.
乳脂肪球膜(milk fat globule membrane,MFGM)是包裹在天然乳脂肪球外部的3层膜状结构,然而牛乳基和大豆基婴儿配方奶粉缺少MFGM,脂肪球结构与母乳存在较大差异,因此添加外源MFGM以及制备与母乳脂肪球结构接近的婴儿配方奶粉成为了近期的研究焦点.本文综述了MFGM的相关特性和生产开发途径,以及牛乳MFGM在仿母乳脂肪球结构乳液和婴儿配方奶粉中的应用.体外模拟婴儿胃肠道消化实验以及啮齿动物体内实验结果表明,仿母乳脂肪球结构乳液和婴儿配方奶粉能够促进婴儿脂肪消化并且改善脂质代谢过程.
为探究番茄果皮和果肉挥发物以及香气的差异,以挥发物浓度高的自交系CI1005(红色樱桃番茄)和浓度低的自交系TI4001(绿色普通大果番茄)为材料,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嗅闻法分析番茄绿熟期、转色期、橙熟期和红熟期果皮和果肉挥发物组分及其浓度,描述气味特征及其强度.结果 表明,果实成熟过程中,同一自交系果皮和果肉挥发物组分差异较小.每个成熟阶段,CI1005果皮挥发物浓度均显著高于果肉,尤其是醛类、醇类、酮类、酯类和酸类挥发物;TI4001果肉挥发物浓度均显著高于果皮,特别是醛类、酯类和酸类
以海鲈鱼为对象,采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scopy,GC-IMS)技术分析鱼肉蒸制过程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变化情况.结果 表明,采用GC-IMS法从海鲈鱼肉中共鉴定出43种挥发性物质,包括醛类、酮类、醇类、酸类和酯类化合物等.不同蒸制时间下海鲈鱼肉的风味物质组成存在明显差异,其中新鲜鱼肉中3-甲基丁醇、二甲基二硫和丙酸等物质的含量较高,经蒸制后鱼肉中的辛醛、壬醛、3-甲基丁醛、(E,E)-2,4-辛二烯醛、苯甲醛、2-庚酮、2-
以三粉公驴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里脊、肋条、后腿、脖颈4个部位驴肉的营养成分、理化特性和微观结构.结果 表明:三粉公驴4个部位的肉品质和营养成分均有一定的差异.其中,后腿部位的蛋白质最高(P<0.05);里脊中的亚油酸含量最低(P<0.05);脖颈肉中含有含量较低的肉豆蔻酸和棕榈油酸,以及含量较高的花生四烯酸(P<0.05).驴肉4个部位的不饱和脂肪酸与饱和脂肪酸比值均大于1,脂肪酸组成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体,且分布接近;肋条和里脊部位的蛋白质营养价值较高;里脊和后腿部位的肉色更为红润且纤维直径较小(P<0.
建立食品中16种工业染料的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法,包括分散红11、分散黄9、分散橙3、分散橙11、分散红1、分散红9、分散黄54、分散橙37、分散橙61、苏丹红1、分散黄7、分散橙149、苏丹红2、苏丹红3、苏丹红7B、苏丹红4.选择糖果、巧克力、番茄酱与番茄沙司为基质,使用Agilent ZORBAX SB-C18色谱柱进行分离,流速为0.8 mL/min,流动相为乙腈和水,验证过程中确定检出限为0.26~0.88 mg/kg、定量限为0.82~2.52 mg/kg,16种染料的回收率在81.0%~110.
针对编码副溶血弧菌的特异性基因和主要毒力基因tlh、 tdh、ureR进行引物及探针设计,通过优化反应条件,建立基于Taqman探针快速检测副溶血弧菌毒力基因的三重实时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al-time PCR)方法.利用10株副溶血弧菌和22株非副溶血弧菌对设计的引物及探针进行特异性验证,结果表明设计的引物及探针具有很高的特异性;优化后的引物浓度分别为tdh 0.15 μmol/L、tlh 0.15 μmol/L、ureR 0.80
选择11种可能参与美拉德反应产生郫县豆瓣特征香气的氨基酸,构建单一氨基酸/复合氨基酸-郫县豆瓣水提液美拉德反应模型,探究外源氨基酸对郫县豆瓣特征风味的贡献.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分析结果表明,将11种单一氨基酸与豆瓣水提液进行美拉德反应后,得到17种郫县豆瓣关键香气化合物.根据11种单一氨基酸对郫县豆瓣关键香气化合物的贡献程度,选取其中的苯丙氨酸(Phe)、甲硫氨酸(Met)、精氨酸(Arg)、天冬氨酸(Asp)、赖氨酸(Lys)与亮氨酸(Leu)6种复合氨基酸进行模型构建,以感官评价为主,关键化合物
以茶树品种\'碧香早\'夏季一芽二叶为原料,在传统红茶加工工艺基础上,将毛火初干后的闷堆工艺引入红茶加工的干燥工艺中,从感官品质、滋味品质成分和香气品质成分3方面探讨毛火初干后的闷堆处理对红茶品质的影响.结果 表明,与传统工艺加工的红茶相比,毛火初干后闷堆3h,能显著提高红茶品质,滋味醇爽,汤色红橙明亮,甜香显露;茶样中茶黄素质量分数显著增加(P<0.05),由0.41%增加到0.62%;醇类香气物质总相对含量由52.25%上升到57.33%,酮类香气物质增加了具有果香的1,3,7-三甲基-3,7
基于免疫磁珠高通量自动净化的前处理方法,使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仪对粮食中玉米赤霉烯酮的含量进行测定.首先将免疫磁珠与玉米赤霉烯酮的反应时间、样品提取液和不同粮食基质的净化效果进行优化.经方法验证,超高效液相色谱的检出限和定量限分别为3.5 μg/kg和12.0 μg/kg.在优化条件下,全麦粉和玉米全粉阴性样品的3个添加水平的加标回收率在99.04%~109.26%之间,变异系数不大于6.88%.玉米全粉、全麦粉、糙米粉、小麦粉等粮食基质中玉米赤霉烯酮成分的国家有证标准物质或质控样品的测定结果在标准值及其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