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部分人在看小部分电视剧,大多数电视剧只有小部分人在看,据说这是现在的电视剧生态。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各级电视台愈來愈重视以“剧目为本”的发展策略,如何更好地宣传自己的剧目资源,推广自己的精品剧目,也随之成为一个越来越重要的议题被提上日程。那么一个优秀电视剧预告片是怎样“炼”成的?
巧妙构思 悬念取胜
这几年中国电视剧预告片制作在逐渐进步,或者说已经开始有意无意地向国外的预告片学习了,片中的人物对话开始有衔接,大量的蒙太奇,符合剧情气氛的字幕,以及向观众展示该片的一切吸引人的地方:有当红明星,有英雄美女,有氛围,有动作场面,甚至故弄玄虚和观众“斗智斗勇”等,其实在国外的一般预告片中无非也就是这些内容。但好的预告片决不是把影片的故事情节总结一下。众所周知,一部精品预告片,是靠严谨的构想、精细的准备和辛勤的工作获得的。任何一部片子都有不同的构思过程,这取决于你对剪辑对象整体资源的了解和把握。有一些电视剧剧目资源到达及时,编导可以从容地搜集资料,寻找刺激收视的“引爆点”,不过最常见的情形是,为了争取时效性和电视剧的首播权,当编导开始制作一部预告片的时候,手中只有一两集的片段,所以编导只能从这少得可怜的素材中找灵感,巧妙的构思和引人入胜的悬念就显得尤为重要。吸引,却又要控制信息的泄露,要让观众大概知道故事在讲什么,但又不能说出到底在讲什么。而且为了避免剧情透露,编导还要在“最”和“次”有噱头的镜头间费尽心思,既要吸引观众,还得为正片保留下神秘的余地。如果把电视剧中的“包袱”藏着掖着,观众说不定就流失在平平的介绍里了;但是如果你一股脑儿竹筒倒豆子,那么看正片时大家说不定会失望。尤其是喜剧和谍战片,那些笑话和包袱若抖出来,第二次再看,效果肯定会受影响。而像有些悬疑片在预告片中就透露了谁是坏人,就更失败了。另外,制作电视剧预告片还必须考虑到最广泛观众群的需要。就拿《中国兄弟连》来说,它对男性观众的吸引力显然大于女性观众,正片中打斗、战争、爆炸的场面也几乎占据了全片的90%。但是为了争取女性观众,预告片就要刻意地突出其中少得可怜的铁血柔情,这也不失为制作预告片的一种技巧和策略。
三段式结构 主题突出
为了在最短的时间内传递最丰富的信息,提高预告片的信息含金量,现在大部分电视剧预告片和电影宣传片都形成了三段式的剪辑结构,开头部分用不断闪回的镜头交代故事的起因,并用最具个性特色的字幕方式打出片名,中间部分更是天马行空,跳切、闪回等剪辑手法无所不用其极,而且通常都以一个戏剧性的高潮作为结点;第三部分突出强有力的音乐或标志性的歌曲,用蒙太奇手法表现电影中情感和动作的高潮片段,并不时穿插字幕和画外音交代演员阵容或者具有超级卖点的明星,最后则是电视剧的上映日期。
电视剧预告片虽然都是将精彩看点不遗余力地宣传给观众,但因为电视剧类型的不同,所以预告片的表现手法也各有千秋,况且三段式剪辑结构是一部精品电视预告片的躯壳,如果没有了编辑思想和鲜明的主题,预告片也就没有了灵魂。几乎没有任何一个预告片不体现编导的思想,没有主题的预告片只会沦为平庸,令观者过目即忘。而选择合适的剪辑技巧,恰好正是实现编导编辑理念的手段之一。其实不管剪辑技法如何改变,不管编导是运用蒙太奇、组合、场面调度、交叉剪辑,还是选用分割画面、叠化和跳切等形态各异的剪辑手法,如何运用剪辑引导观众的情绪反应,激发起观众的收视欲望,是每一个编导在制作宣传片之前必须思考的问题。为了制作出更“炫”更“酷”的预告片,编导一定要根据不同的节目类型选择相应的剪辑手法,切不可固步自封、一成不变地使用某一种单一剪辑方式,使观众产生审美疲劳,取得适得其反的宣传效果。
画面优美 语言贴切
所谓画面优美,语言贴切主要是指电视节目的叙事语言,它包括画面和声音两方面的构架与配合。但凡一部预告片的成功,都离不开声画完美的结合,这是构成一个精品预告片的基本要素,也是体现其艺术水准的标尺。视觉语言包括画面、图片、图表、字幕等,听觉语言包括画外音、音乐音响等,缺少任何一方,预告片都难以完整地表达。
画面是一部片子的生命,电视节目不能没有画面,这是电视的传播特性决定的。视觉画面是电视节目的根本语言要素。画面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电视收看的效果。虽然影视画面语言有着生动、形象、感性、直接、场信息等优点,但也需要画外音来补充说明,尤其在画面高度跳接的预告片中,画外音的配合就显得特别重要。
画外音的解说被用于故事情节的预告并在需要的时候提供暗示,特别是对那些把情节高度浓缩的预告片来说,画外音是帮助观众理解情节点和招徕观众观看的最有效手段。近年来,画外音在预告片中的比例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影片片段中演员的关键对白或只言片语,意在制造更大的悬念和现场感,但画外音提纲挈领和欲语还休的“挠痒痒”效果仍然不容忽视。
英国传播学研究专家凯文·威廉姆斯在他的名著《英国大众传播史》中探寻报业大亨诺斯克利夫的成功秘诀时写道:“这位英国报业‘拿破仑’之所以能将《每日邮报》办成英国最畅销的报纸,并收购了英国最具影响力的《泰晤士报》,原因无它,不过是坚持‘一天一桩谋杀案’的办报宗旨,将犯罪故事作为报纸的主要卖点罢了。”细想一下,一部成功的预告片和一桩“谋杀案”的确有不少相似之处:它们每一处都布满迷雾、每一处都暗藏玄机、一些细节看似漫不经心实则缜密严谨、起承转合中伏笔处处,比较不夸张地说,就是“绝无一刻沉闷乏味之时”,最终让观众欲罢不能一探究竟。如果我们的宣传片也能够做得像一桩“谋杀案”那样高潮迭起、趣味盎然引人入胜,激起观众的好奇心和收视欲望,进而收看我们所宣传的剧目,那么我们宣传的目的也就达到了,我想这也正是预告片的最高境界吧。
(作者单位:河南电视台电视剧频道)
编校:施 宇
巧妙构思 悬念取胜
这几年中国电视剧预告片制作在逐渐进步,或者说已经开始有意无意地向国外的预告片学习了,片中的人物对话开始有衔接,大量的蒙太奇,符合剧情气氛的字幕,以及向观众展示该片的一切吸引人的地方:有当红明星,有英雄美女,有氛围,有动作场面,甚至故弄玄虚和观众“斗智斗勇”等,其实在国外的一般预告片中无非也就是这些内容。但好的预告片决不是把影片的故事情节总结一下。众所周知,一部精品预告片,是靠严谨的构想、精细的准备和辛勤的工作获得的。任何一部片子都有不同的构思过程,这取决于你对剪辑对象整体资源的了解和把握。有一些电视剧剧目资源到达及时,编导可以从容地搜集资料,寻找刺激收视的“引爆点”,不过最常见的情形是,为了争取时效性和电视剧的首播权,当编导开始制作一部预告片的时候,手中只有一两集的片段,所以编导只能从这少得可怜的素材中找灵感,巧妙的构思和引人入胜的悬念就显得尤为重要。吸引,却又要控制信息的泄露,要让观众大概知道故事在讲什么,但又不能说出到底在讲什么。而且为了避免剧情透露,编导还要在“最”和“次”有噱头的镜头间费尽心思,既要吸引观众,还得为正片保留下神秘的余地。如果把电视剧中的“包袱”藏着掖着,观众说不定就流失在平平的介绍里了;但是如果你一股脑儿竹筒倒豆子,那么看正片时大家说不定会失望。尤其是喜剧和谍战片,那些笑话和包袱若抖出来,第二次再看,效果肯定会受影响。而像有些悬疑片在预告片中就透露了谁是坏人,就更失败了。另外,制作电视剧预告片还必须考虑到最广泛观众群的需要。就拿《中国兄弟连》来说,它对男性观众的吸引力显然大于女性观众,正片中打斗、战争、爆炸的场面也几乎占据了全片的90%。但是为了争取女性观众,预告片就要刻意地突出其中少得可怜的铁血柔情,这也不失为制作预告片的一种技巧和策略。
三段式结构 主题突出
为了在最短的时间内传递最丰富的信息,提高预告片的信息含金量,现在大部分电视剧预告片和电影宣传片都形成了三段式的剪辑结构,开头部分用不断闪回的镜头交代故事的起因,并用最具个性特色的字幕方式打出片名,中间部分更是天马行空,跳切、闪回等剪辑手法无所不用其极,而且通常都以一个戏剧性的高潮作为结点;第三部分突出强有力的音乐或标志性的歌曲,用蒙太奇手法表现电影中情感和动作的高潮片段,并不时穿插字幕和画外音交代演员阵容或者具有超级卖点的明星,最后则是电视剧的上映日期。
电视剧预告片虽然都是将精彩看点不遗余力地宣传给观众,但因为电视剧类型的不同,所以预告片的表现手法也各有千秋,况且三段式剪辑结构是一部精品电视预告片的躯壳,如果没有了编辑思想和鲜明的主题,预告片也就没有了灵魂。几乎没有任何一个预告片不体现编导的思想,没有主题的预告片只会沦为平庸,令观者过目即忘。而选择合适的剪辑技巧,恰好正是实现编导编辑理念的手段之一。其实不管剪辑技法如何改变,不管编导是运用蒙太奇、组合、场面调度、交叉剪辑,还是选用分割画面、叠化和跳切等形态各异的剪辑手法,如何运用剪辑引导观众的情绪反应,激发起观众的收视欲望,是每一个编导在制作宣传片之前必须思考的问题。为了制作出更“炫”更“酷”的预告片,编导一定要根据不同的节目类型选择相应的剪辑手法,切不可固步自封、一成不变地使用某一种单一剪辑方式,使观众产生审美疲劳,取得适得其反的宣传效果。
画面优美 语言贴切
所谓画面优美,语言贴切主要是指电视节目的叙事语言,它包括画面和声音两方面的构架与配合。但凡一部预告片的成功,都离不开声画完美的结合,这是构成一个精品预告片的基本要素,也是体现其艺术水准的标尺。视觉语言包括画面、图片、图表、字幕等,听觉语言包括画外音、音乐音响等,缺少任何一方,预告片都难以完整地表达。
画面是一部片子的生命,电视节目不能没有画面,这是电视的传播特性决定的。视觉画面是电视节目的根本语言要素。画面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电视收看的效果。虽然影视画面语言有着生动、形象、感性、直接、场信息等优点,但也需要画外音来补充说明,尤其在画面高度跳接的预告片中,画外音的配合就显得特别重要。
画外音的解说被用于故事情节的预告并在需要的时候提供暗示,特别是对那些把情节高度浓缩的预告片来说,画外音是帮助观众理解情节点和招徕观众观看的最有效手段。近年来,画外音在预告片中的比例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影片片段中演员的关键对白或只言片语,意在制造更大的悬念和现场感,但画外音提纲挈领和欲语还休的“挠痒痒”效果仍然不容忽视。
英国传播学研究专家凯文·威廉姆斯在他的名著《英国大众传播史》中探寻报业大亨诺斯克利夫的成功秘诀时写道:“这位英国报业‘拿破仑’之所以能将《每日邮报》办成英国最畅销的报纸,并收购了英国最具影响力的《泰晤士报》,原因无它,不过是坚持‘一天一桩谋杀案’的办报宗旨,将犯罪故事作为报纸的主要卖点罢了。”细想一下,一部成功的预告片和一桩“谋杀案”的确有不少相似之处:它们每一处都布满迷雾、每一处都暗藏玄机、一些细节看似漫不经心实则缜密严谨、起承转合中伏笔处处,比较不夸张地说,就是“绝无一刻沉闷乏味之时”,最终让观众欲罢不能一探究竟。如果我们的宣传片也能够做得像一桩“谋杀案”那样高潮迭起、趣味盎然引人入胜,激起观众的好奇心和收视欲望,进而收看我们所宣传的剧目,那么我们宣传的目的也就达到了,我想这也正是预告片的最高境界吧。
(作者单位:河南电视台电视剧频道)
编校:施 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