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走来

来源 :颂雅风·艺术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tasearc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路走来,在法国的生活并没有破坏我最初的梦,倒是注入了许多意料之外的文化碰撞,让这个梦的层次更丰富了。法国到底是什么样子呢?我想,除去那些人尽皆知的景点轶闻,法国会让你看到你想要的样子,同时它也会让你看到全世界。
  从法国留学归来已将近一年。一年间,一直在为下一个阶段的生活奔忙,只有在整理自己的简历时,偶尔想起已经被精简的过去。虽然一直有法国同事在我左右,让我觉得自己并未脱离这个生活了5年多的异国他乡,然而在被问及对法国的印象时,又一时乱了头绪,忽然怀疑自己在法国的日子只是一场梦,若隐若现。
  梦从人云亦云的陈旧观念开始,只知道法国有灿烂的文化,辉煌的艺术,人人都懂得品红酒,喜欢在露天茶座慵懒地晒太阳。伴着一杯咖啡,指尖的烟草里燃烧的全是浪漫和情调。这样的梦倒也不假,只是萦绕在真实生活的顶端,不具有“普适性”。
  当飞机舷窗的云彩从千变万化层峦叠嶂慢慢变成呈点阵排列的粒粒云朵时,这种陈旧的印象开始被刷新。我的第一脚踏在法国南部的一座小城里,拖着沉重的行李箱,只觉得身边的人都更高大一些,房屋却像童话里一般小巧精致,而砖石铺砌的狭窄街巷让小轿车看起来像装甲车一般威武……空气中弥散着香水店里溢出的混合香味,熏得人心里甜甜的——法国就应该是这样的!
  然而几天之后开始觉得哪里不对劲:房东是西班牙人,法语老师是瑞士过来的,白皙优雅的“法国美女”原来是北非裔的;香甜可口的小面点来自维也纳,快餐店最受欢迎的是土耳其烤肉;穿过市中心残留着中世纪建筑痕迹的老城区,却赫然进入了中东风情建筑的北非移民聚居区……貌似一切都这么不“地道”,却并不让人失望,反而觉得拉近了自己与法国的距离,“同在异乡为异客”,这里的资深“异客”却又组成了地道的“异乡人”。
  住在南部时路遇一个阿尔及利亚老爷爷。我本来只是问路,他却拉着我聊了半个小时,全然不知我的聚精会神其实是出于对他的阿尔及利亚法语以及他的热情的困惑。他在法国生活了40多年,仍然目不识丁,但是 “这没什么关系,我照样工作照样生活,就像其他人一样。我现在也和大家一样有吃有穿有一幢小别墅,还可以买买彩票中中奖,我现在过得很幸福!”我看了一眼他身后的小屋,刷成怡人的地中海蓝,屋前的小花园漆成白色,摆放着一张圆木桌两把白色花园椅,地道的南部风情。老人倚着花团锦簇的白色栅栏滔滔不绝,风趣地帮我打消初来乍到的疑惑,说法国人“就像菜园里的蔬菜,每个人看上去都差不多,但是你把它拔起来它可能是个土豆,是个萝卜或者别的什么东西……”,他说“Chacun a sa racine(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根)”。
  从小在单一的汉族环境中长大,习惯了“中华民族同根同源”,初听这样的比喻颇有些新奇,但这就是法国的常态,每个人都有千差万别的文化背景,“异根异源”成了大家的共性。我开始习惯了带着“基帕”帽、留着长胡须的法国人,习惯了在教学楼楼梯间看见铺着朝拜毯做祷告的同学,也习惯了听法国人吐槽“法国人”。若问起法国人究竟有什么特点,总能听到这样的“奇谈怪论”:课堂讨论的时候,老师说:“世界上不存在法国人,只存在‘说法语的人(Francophone)’,‘法国人’不是一个民族概念,而是共同分享法语语言文化的人”;闲聊的时候,法国朋友说:“法国人?不能一概而论,我们最大的共性就是每一个个体的个性都很突出。”
  难怪一时不知道要如何描述法国,因为在法国的每一段生活都是与不同根源的个体之间的具体碰撞,不能“一概而论”。
  搬到巴黎生活的时候,对法国的印象再次被刷新。宽敞的街道再也积攒不住香水店氤氲的气味,倒是风衣飘飘、行色匆匆的路人与你擦肩而过的时候会带你领略不同个性的味道;镌刻着中世纪沧桑的小巧楼房不见了,清一色的新古典主义建筑让人不自觉地收起了在外省时的随性;地中海风格的花园小别墅成了一种奢望,追求释放的巴黎人想方设法在封闭的住宅楼里营造“生活”。
  在泱泱皇城里,你很难从建筑风格上明确感受到“异族”的存在,而不同街区居民肤色饮食的变化会告诉你,巴黎才是一个汇聚了各个品种蔬菜的“大菜园”。很多人都说“巴黎不是法国”,因为有太多的外来文化。其实巴黎恰恰集中体现了法国的特点,它的兼容并蓄,从来不曾让某一种外来文化夺走它的光彩,反而在它的孕育下与法国血肉相连。
  一路走来,在法国的生活并没有破坏我最初的梦,倒是注入了许多意料之外的文化碰撞,让这个梦的层次更丰富了。法国到底是什么样子呢?我想,除去那些人尽皆知的景点轶闻,法国会让你看到你想要的样子,同时它也会让你看到全世界。
其他文献
火车越过山峦和迷雾,停驶在巴伐利亚高地上的时候,就仿佛听到约翰·赛拔丝蒂安·巴赫的E大调前奏曲,闻到黑啤与香肠的味道,忘记二战时期这里曾被盟军轰炸过71次的黑暗过往。  一走入德国最大的联邦州巴伐利亚(Bavaria),就仿佛听到一个声音在对你说:在这个世界上,我是最适合你留下来的城市;你一踏入这里,这里就是你的家。火车越过山峦和迷雾,停驶在巴伐利亚高地上的时候,就仿佛听到约翰·赛拔丝蒂安·巴赫的
期刊
回顾上世纪90年代中国当代艺术家被老外们选择的经历,其实不能说每一个选择者都明确的知道自己在选择什么,只能说在某一个特定时期,当机会来临时,一些人靠着自己对艺术的敏锐,或者是误打误撞,抑或仅仅是跟风,携带着中国当代艺术的“幸运儿”走上国际化的道路。  明年的威尼斯双年展展出日期已经宣布,不少国家的参展艺术家已经出炉,不过中国的参展情况还不明朗。想想去年七八个中国“平行展”轰炸威尼斯的景象,参展威尼
期刊
每年春天,都会有一个叫“中法文化之春”的活动席卷中国,2014年适逢中法建交50 周年,关于法国的文化活动特别多,遍布中国40 多个城市。本期的特别报道中并没有列举这些活动的具体日程表,但从官方发布的消息来看,从古典音乐到当代音乐、舞蹈、戏剧、电影、新马戏、读书以及思想辩论,一应俱全,主办方号称将邀请1000位艺术家,超过100万人次的观众参与其中。  只是北京的夏天来得过于突兀和猛烈了,脱了秋裤
期刊
每年春天,都会有一个叫“中法文化之春”的活动席卷中国,今年适逢中法建交50周年,关于法国的文化活动特别多,遍布40多个城市。上海K11展出的莫奈艺术展,和国家博物馆展出的“名馆·名家·名作”更是颇有群众基础的两个展览,法国艺术经典的魅力可见一斑。  法国是一个有着悠久文化和厚重历史的国家,他们的艺术曾经影响全世界。二战以后,美国艺术的崛起抢走了法国的锋芒,虽然政府依旧大力支持艺术的发展,但法国艺术
期刊
这是一帮诗意的坏蛋,dirty but clean.  创始人:恶鸟  创建时间:2011年  创始人恶鸟说“联邦走马”这个名字是随便取的,“联邦”这个词是突然想到,而“走马”是他从前苏联一个被政治压制的地下形式主义艺术团体那里借来的名字,这个组织专门研究形式承载的特殊意义,没有艺术规则。  大家似乎都不愿意相信这是一个随便取的名字,于是乎有了各种传说。  而恶鸟的一段微博更让这个名字添加了些许江
期刊
每个城市,当然尤其是那些旅游业发达的城市,都有着各自在国际上独一无二的符号和标签,似乎我们总是喜欢用几个建筑物概括一个城市全部,亦或是以此掩盖掉一个城市背后光怪陆离的生活,更多的也或许是一种炫耀的资本——看,我来过了这个城市。  然而,所有的城市其实都是一个谜语,巴黎的埃菲尔铁塔,纽约的帝国大厦,伦敦的威斯敏斯特教堂,上海的豫园……那些景点里,真的有人生活么?或许就如伍迪艾伦说的那样,生活就是由无
期刊
老汉斯在一个展览上看到我的作品后来拜访我,我把所有作品都给他看,他很快理出一条线索。实际上从来没有一个老师告诉过我这个经验,即艺术家创作是需要主线的,不是想画什么就画什么。这是来自西方的理性经验,也是一种基本的经验。  ——丁乙  将持续展出至8月10日的“戴汉志:5000个名字”是一个向为中国当代艺术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荷兰人致敬和纪念的文献展,这个备受期待的展览却因开幕当天艾未未的撤展搞得有点“
期刊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法兰西。  像法国这样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深厚文化底蕴的国家,大多数人对它是充满向往的。  没去过的人对它有美好的想象,想象着装着全世界文明的卢浮宫到底有多丰富,这个有文化的能看半辈子,没文化的看半小时的博物馆能留住自己多久;想象着雨果对巴黎圣母院充满诗意的描绘,揣摩着历史的沉重;想象法兰西民族的发祥地——塞纳河上的西岱岛见证了怎样的王朝更迭;想象着自己都在怀旧的鹅卵石铺
期刊
有关法国的关键词——浪漫、优雅、精致、文艺,它们像一杯醇香的葡萄酒,像一首悠扬的法文歌,亦像一种令人无法忘却的香水味,长久萦绕,无处不在。法国人骨子里透出来的浪漫,在法国电影中被表现得淋漓尽致。  法国是最早发明电影的国家之一,而法国的文艺片通过各类故事体现了法国人的生活状态,这种状态不仅是塞纳河畔的慵懒漫步,香榭丽舍绿荫下的午间小憩,不仅是埃菲尔铁塔下的驻足仰望,酒吧咖啡屋里的慢酌细语,亦是法国
期刊
我们几千年流传下来的生活习俗导致了相应的应对策略,无可奈何的安之若命。  红尘  道家学者/作家  采访时间:7月17日  采访地点:Costa Coffee(雍和宫)  作为道家学者,红尘把道家文化充分运用在当下的生活中,并传授给他的学生。他不为有为所累,他认为面对高密度的时间所带来的种种问题关键不在于心态,而在于我们该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  人类最初的时间是根据太阳和节气而定的,现代人生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