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几千年流传下来的生活习俗导致了相应的应对策略,无可奈何的安之若命。
红尘
道家学者/作家
采访时间:7月17日
采访地点:Costa Coffee(雍和宫)
作为道家学者,红尘把道家文化充分运用在当下的生活中,并传授给他的学生。他不为有为所累,他认为面对高密度的时间所带来的种种问题关键不在于心态,而在于我们该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
人类最初的时间是根据太阳和节气而定的,现代人生活遵守的则是工业文明的时间,时间被“表”这个计时工具所丈量,在这两种时间下也形成了悠闲和忙碌两种不同的生活状态,请您谈谈自己的体会。
在这个世界还没有机器去量度时间的时候,一切时间都是自然的,直到滴漏、钟表这些工具的出现,其实是这些工具改变了社会,时间并没有变,我们人类自己改变了自己。我们不能用好坏来评价这种改变,但是那种生活状态真的很自然,太阳升起、阳气上升,人们就开始一天的生活,等到日落,阳气衰退、阴气上升的时候,人们就休息,那个时候人完全是跟着自然走的。我们可以说他顺应自然,也可以说受到了自然的控制。随着发展,科技改变了这种状态,这也是必然的趋势,而不是心境的问题。问题在于当这一切发生以后,我们应该做些什么,怎么取得自己想要的东西,在每个时代都应该顺应当时的价值观。
您分别在中国和西方生活过,在两种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对时间的感受有没有什么不同?还是说在现代社会这种差异其实不大?
从守时的角度来说,比如在德国你都不好意思迟到,他们也会堵车,但是他们会让你知道堵多久,你没有理由迟到;在美国,你来迟了,人家就走了;在中国,如果别人迟到了,你就不好意思走,还要打电话说没事,你慢慢来,因为社会是这样的。这也是我们几千年流传下来的生活习俗,这种文化导致了我们这样的应对策略,无可奈何的安之若命。
现在有越来越多人厌倦大都市的生活,向往乡居生活,你有这种感受吗?
没有,我们公司在门头沟那边做了一个文化项目,他们说给我留了个办公室,我就说我不去,太讨厌买不到可乐,荒山野岭的。每个人的生活方式不一样,我可以在很混乱的环境下思考,但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有些人是迫于无奈不喜欢这种都市生活,因为他不适应,每个人都应当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您有说过不工作的时候就离开网络,外出工作尽量不看手机,得到很多看世界的时间,这是因为时间被网络和手机大量占用吗?
其实我并不觉得困扰,我只是视力不好,大脑并不疲劳,还是可以接收信息的。我对电脑失去兴趣是我觉得科技还不够发达。在美国的时候我是真的喜欢去户外,但是中国就算了,雾霾太严重。
您认为目前人与人的联络依赖网络、手机,会不会影阻碍与人之间的交流?
我觉得不会,我们把时间拉回到文字刚出现的时候,人与人之间的传播方式变为通过在山洞里画画,在羊皮上写字等方式,这样的话就不用面对面的交流,那我们会认为文字剥夺了人与人面对面交流的权利吗?其实我们现在处在一个最好的时代,我们有更多的方式可以交流,并不会阻挡我们面对面。我们现在拥有的是以前任何时候都无法想象的效率,我们怎么能够去责怪它。
您每天的时间是如何安排的?
我是野生动物,所以没有规律可言,比较特殊的一点是我工作相对自由,用周星驰电影《济公》里那个乞丐的话说就是“我像猪一样生活”,困了就睡,睡醒了就起来,但是这样的生活方式并没有影响我的工作。能够做到这样主要是看两点:一是你的责任心和效率;二是你是否在做你喜欢的工作,所以并不是说生活很有规律就一定很健康。
您理想的生活状态是怎样的?
现在的生活就是我的理想生活。有信仰,有喜欢的工作和生活方式,有业余爱好,用谁的生活来和我换,我都不会换的。但是把视线放到人类的未来和存在的意义时,对今天和未来的世界就有愿望了。最基本的愿望是天是蓝的,水是清的,人类不会再做消灭物种和自己的事情。而且我目前的工作,全是关于这个理想,这是一生都不能完成,但是依然要做一辈子的事。
红尘
道家学者/作家
采访时间:7月17日
采访地点:Costa Coffee(雍和宫)
作为道家学者,红尘把道家文化充分运用在当下的生活中,并传授给他的学生。他不为有为所累,他认为面对高密度的时间所带来的种种问题关键不在于心态,而在于我们该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
人类最初的时间是根据太阳和节气而定的,现代人生活遵守的则是工业文明的时间,时间被“表”这个计时工具所丈量,在这两种时间下也形成了悠闲和忙碌两种不同的生活状态,请您谈谈自己的体会。
在这个世界还没有机器去量度时间的时候,一切时间都是自然的,直到滴漏、钟表这些工具的出现,其实是这些工具改变了社会,时间并没有变,我们人类自己改变了自己。我们不能用好坏来评价这种改变,但是那种生活状态真的很自然,太阳升起、阳气上升,人们就开始一天的生活,等到日落,阳气衰退、阴气上升的时候,人们就休息,那个时候人完全是跟着自然走的。我们可以说他顺应自然,也可以说受到了自然的控制。随着发展,科技改变了这种状态,这也是必然的趋势,而不是心境的问题。问题在于当这一切发生以后,我们应该做些什么,怎么取得自己想要的东西,在每个时代都应该顺应当时的价值观。
您分别在中国和西方生活过,在两种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对时间的感受有没有什么不同?还是说在现代社会这种差异其实不大?
从守时的角度来说,比如在德国你都不好意思迟到,他们也会堵车,但是他们会让你知道堵多久,你没有理由迟到;在美国,你来迟了,人家就走了;在中国,如果别人迟到了,你就不好意思走,还要打电话说没事,你慢慢来,因为社会是这样的。这也是我们几千年流传下来的生活习俗,这种文化导致了我们这样的应对策略,无可奈何的安之若命。
现在有越来越多人厌倦大都市的生活,向往乡居生活,你有这种感受吗?
没有,我们公司在门头沟那边做了一个文化项目,他们说给我留了个办公室,我就说我不去,太讨厌买不到可乐,荒山野岭的。每个人的生活方式不一样,我可以在很混乱的环境下思考,但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有些人是迫于无奈不喜欢这种都市生活,因为他不适应,每个人都应当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您有说过不工作的时候就离开网络,外出工作尽量不看手机,得到很多看世界的时间,这是因为时间被网络和手机大量占用吗?
其实我并不觉得困扰,我只是视力不好,大脑并不疲劳,还是可以接收信息的。我对电脑失去兴趣是我觉得科技还不够发达。在美国的时候我是真的喜欢去户外,但是中国就算了,雾霾太严重。
您认为目前人与人的联络依赖网络、手机,会不会影阻碍与人之间的交流?
我觉得不会,我们把时间拉回到文字刚出现的时候,人与人之间的传播方式变为通过在山洞里画画,在羊皮上写字等方式,这样的话就不用面对面的交流,那我们会认为文字剥夺了人与人面对面交流的权利吗?其实我们现在处在一个最好的时代,我们有更多的方式可以交流,并不会阻挡我们面对面。我们现在拥有的是以前任何时候都无法想象的效率,我们怎么能够去责怪它。
您每天的时间是如何安排的?
我是野生动物,所以没有规律可言,比较特殊的一点是我工作相对自由,用周星驰电影《济公》里那个乞丐的话说就是“我像猪一样生活”,困了就睡,睡醒了就起来,但是这样的生活方式并没有影响我的工作。能够做到这样主要是看两点:一是你的责任心和效率;二是你是否在做你喜欢的工作,所以并不是说生活很有规律就一定很健康。
您理想的生活状态是怎样的?
现在的生活就是我的理想生活。有信仰,有喜欢的工作和生活方式,有业余爱好,用谁的生活来和我换,我都不会换的。但是把视线放到人类的未来和存在的意义时,对今天和未来的世界就有愿望了。最基本的愿望是天是蓝的,水是清的,人类不会再做消灭物种和自己的事情。而且我目前的工作,全是关于这个理想,这是一生都不能完成,但是依然要做一辈子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