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观察昏迷患者常规胃管置入方法【1】在非昏迷鼻饲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我科2013 年2 月至2014 年2 月收治的非昏迷鼻饲患者120例 ,中途意外拔管再次或多次插入者36例,按住院顺序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78 例,试验组采取昏迷患者常规胃管置入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留置胃管法,比较两组胃管一次性插管成功率、用时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两组胃管置入一次性成功率、用时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昏迷患者常规胃管置入方法在非昏迷鼻饲患者中一次性置管成功率高,减少置管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率。
【关键词】神经内科;非昏迷患者置管法;
【中图分类号】R-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2-0294-02
神经内科的脑血管病患者大多都伴有一定的饮水呛咳,吞咽困难,因此易造成营养摄入不足或电解质紊乱,另外长期静脉营养不但价格高,而且还会造成消化道粘膜的损伤。故神经内科的患者需要早期置入鼻饲管。如何才能更好的插入胃管,提高成功率,减轻病人的痛苦,是临床值得探讨的问题。针对非昏迷患者的插入方法,我们设计了按昏迷患者插入方法与常规插入方法相对比,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我科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非昏迷鼻饲患者120 例,中途意外拔管再次或多次插入者例,其中男性81 例,女性39 例,年龄20 ~ 82岁,平均(63. 21 ± 5. 72)岁,按住院顺序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78 例。纳入标准:①排除昏迷患者②排除鼻腔疾病。按住院的先后顺序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 78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
1. 2 方法 选择复尔凯型号为14明硅胶管,插管前向患者讲解置管的目的、方法及意义,取得患者的配合,消除患者对置管的恐惧。清理口鼻及咽喉部的分泌物,以保持呼吸道通畅。在插管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变化,若出现呛咳、口唇发绀,说明插管误入气管,应立即拔出,重新插入。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在插管前坐位或半坐位,将胃管从一侧鼻孔插入,当胃管插至10~15 cm 时,指导患者做吞咽动作或按摩喉结、触动下唇或喂入少量温开水,以刺激吞咽动作,将胃管沿后壁滑行徐徐插入至预定长度,证实胃管在胃内并妥善固定。试验组:患者取任何舒适卧位,当胃管插入至15~20cm时,指导患者将下颌靠近胸骨柄处或配合患者把下颌靠近胸骨柄处,将胃管沿后壁滑行徐徐插入至预定长度,证实胃管在胃内并妥善固定。
1.3 评价指标 ① 置管过程顺利,无需拔出重新插入、无中途反复退出为插管1 次成功,置管中途因患者呛咳而使插管被迫暂停但休息片刻后继续插管成功者,也视为插管一次成功;②置管成功标准:能抽出胃液;在胃区可听到气过水声;胃管外口置于水中,当呼气时无气泡冒出。③插管时间计算:自鼻孔插入至胶布固定完毕所需的时间(min)。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18. 0 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 检验,率的比较采用χ2 检验。以P <0. 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1次置管成功率及第1次成功置管耗时比较:试验组1次置管成功率及第1次成功置管耗时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见表1。
2. 2 两组患者置管时呕吐、呛咳及黏膜出血的比较,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见表2。
3 讨论
神经内科非昏迷鼻饲患者置管困难的原因有:①神经内科非昏迷鼻饲患者一般都伴有一定的吞咽障碍,传统的鼻饲方法一般都以刺激患者的吞咽功能以协助插入胃管,这样不但不能协助插入胃管,往往还会遭到抵抗力,造成插管失败,增加误吸机会;②患者在插胃管过程中会出现的恶心、呛咳、呕吐、紧张、恐惧等心理【2】,造成不合作或合作意识差,造成置管困难,而嗜睡、意识模糊者这样的病人配合意识差,或不能配合插入胃管,也造成置管困难,若采取按昏迷患者常规胃管置入方法,患者只要配合低头或护士辅助配合低头动作,就能顺利插入胃管,时间短,效率高,大大的减少了患者的痛苦。对于早期脑出血、蛛网膜下隙出血者、头部不宜过度抬高和扭曲者、颈项强直者,患者只要采取侧卧位【3】配合昏迷患者常规胃管置入方法也能轻松插入胃管。
总之,在临床操作中,由于疾病的原因,患者很少能主动配合做吞咽动作,很多时候不是误入气管就是盘于口中,既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又耽误抢救及治疗的时机,非昏迷鼻饲患者按昏迷患者常规胃管置入方法置入,既减少了患者的痛苦,又赢得了抢救及治疗的时机,还节约了护理时间,增加了护士劳动成就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新编护理学基础 人民卫生出版社 主编 姜安丽297-299
[2]陈冬梅,梅彤林,田艳丽,郝喜艳 .胃管置入方法的研究进展 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12,18(36):4460-4461
[3]王晓霞. 右侧卧位胃管置入法在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J]. 临床护理杂志,2012,11(6):8-9
【关键词】神经内科;非昏迷患者置管法;
【中图分类号】R-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2-0294-02
神经内科的脑血管病患者大多都伴有一定的饮水呛咳,吞咽困难,因此易造成营养摄入不足或电解质紊乱,另外长期静脉营养不但价格高,而且还会造成消化道粘膜的损伤。故神经内科的患者需要早期置入鼻饲管。如何才能更好的插入胃管,提高成功率,减轻病人的痛苦,是临床值得探讨的问题。针对非昏迷患者的插入方法,我们设计了按昏迷患者插入方法与常规插入方法相对比,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我科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非昏迷鼻饲患者120 例,中途意外拔管再次或多次插入者例,其中男性81 例,女性39 例,年龄20 ~ 82岁,平均(63. 21 ± 5. 72)岁,按住院顺序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78 例。纳入标准:①排除昏迷患者②排除鼻腔疾病。按住院的先后顺序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 78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
1. 2 方法 选择复尔凯型号为14明硅胶管,插管前向患者讲解置管的目的、方法及意义,取得患者的配合,消除患者对置管的恐惧。清理口鼻及咽喉部的分泌物,以保持呼吸道通畅。在插管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变化,若出现呛咳、口唇发绀,说明插管误入气管,应立即拔出,重新插入。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在插管前坐位或半坐位,将胃管从一侧鼻孔插入,当胃管插至10~15 cm 时,指导患者做吞咽动作或按摩喉结、触动下唇或喂入少量温开水,以刺激吞咽动作,将胃管沿后壁滑行徐徐插入至预定长度,证实胃管在胃内并妥善固定。试验组:患者取任何舒适卧位,当胃管插入至15~20cm时,指导患者将下颌靠近胸骨柄处或配合患者把下颌靠近胸骨柄处,将胃管沿后壁滑行徐徐插入至预定长度,证实胃管在胃内并妥善固定。
1.3 评价指标 ① 置管过程顺利,无需拔出重新插入、无中途反复退出为插管1 次成功,置管中途因患者呛咳而使插管被迫暂停但休息片刻后继续插管成功者,也视为插管一次成功;②置管成功标准:能抽出胃液;在胃区可听到气过水声;胃管外口置于水中,当呼气时无气泡冒出。③插管时间计算:自鼻孔插入至胶布固定完毕所需的时间(min)。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18. 0 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 检验,率的比较采用χ2 检验。以P <0. 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1次置管成功率及第1次成功置管耗时比较:试验组1次置管成功率及第1次成功置管耗时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见表1。
2. 2 两组患者置管时呕吐、呛咳及黏膜出血的比较,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见表2。
3 讨论
神经内科非昏迷鼻饲患者置管困难的原因有:①神经内科非昏迷鼻饲患者一般都伴有一定的吞咽障碍,传统的鼻饲方法一般都以刺激患者的吞咽功能以协助插入胃管,这样不但不能协助插入胃管,往往还会遭到抵抗力,造成插管失败,增加误吸机会;②患者在插胃管过程中会出现的恶心、呛咳、呕吐、紧张、恐惧等心理【2】,造成不合作或合作意识差,造成置管困难,而嗜睡、意识模糊者这样的病人配合意识差,或不能配合插入胃管,也造成置管困难,若采取按昏迷患者常规胃管置入方法,患者只要配合低头或护士辅助配合低头动作,就能顺利插入胃管,时间短,效率高,大大的减少了患者的痛苦。对于早期脑出血、蛛网膜下隙出血者、头部不宜过度抬高和扭曲者、颈项强直者,患者只要采取侧卧位【3】配合昏迷患者常规胃管置入方法也能轻松插入胃管。
总之,在临床操作中,由于疾病的原因,患者很少能主动配合做吞咽动作,很多时候不是误入气管就是盘于口中,既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又耽误抢救及治疗的时机,非昏迷鼻饲患者按昏迷患者常规胃管置入方法置入,既减少了患者的痛苦,又赢得了抢救及治疗的时机,还节约了护理时间,增加了护士劳动成就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新编护理学基础 人民卫生出版社 主编 姜安丽297-299
[2]陈冬梅,梅彤林,田艳丽,郝喜艳 .胃管置入方法的研究进展 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12,18(36):4460-4461
[3]王晓霞. 右侧卧位胃管置入法在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J]. 临床护理杂志,2012,11(6):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