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豆.寒豆.罗汉豆

来源 :食品与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nnie009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薛理勇:长期任职于上海市历史博物馆,从事上海历史、中华文化史、风俗史研究。已出版《上海滩地名掌故》、《上海闲话》、《食俗趣话》、《说鱼道虾》等。现为上海市规划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委员、上海食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上海地名学会常务理事。
  
  李时珍《本草纲目·谷部第二十四卷·蚕豆》中讲,蚕豆的别名叫“胡豆”,他又解释道:
  胡豆,豆荚状如老蚕,故名。王桢《农书》谓其蚕时始熟故名,亦通……此豆种亦自西胡来,虽与豌豆同名,同时种,而形性迥别。《太平御览》云:“张骞使外国,得胡豆种归。”指此也。今蜀人呼此为胡豆,而豌豆不复名胡豆矣。
  这段文字的大意讲:蚕豆原产地在西域或欧洲,汉朝张骞出使西域时把它引进到了中原,人们称之为胡豆或豌豆。后来,豌豆专指另一种豆,于是胡豆独指蚕豆。关于蚕豆之名的来历说法不一,一说认为,它的豆荚很像即将吐丝的蚕,所以被叫做蚕豆;另一说认为,蚕豆采摘的时期与春蚕第一次吐丝结茧的时间相差不多,于是被叫做蚕豆。
  上海人还把蚕豆叫做“寒豆”,把豌豆叫做“小寒豆”。清代秦荣光《上海县竹枝词·物产》中咏:
  豆熟时当蚕熟时,剥开翠荚绿包皮。
  樱梅益友成三味,佳话流传万里诗。
  词中的“万里”是指宋代诗人杨万里,他有《蚕豆》诗:
  翠荚中排浅碧珠,甘欺崖蜜软欺酥。
  沙瓶新熟西湖水,漆分尝晓露腴。
  味与樱梅三益友,名因蚕茧一丝绚。
  老夫农圃方兼学,谱入诗中当稼书。
  新上市的蚕豆比蜜甜,比酥软,味道好极了,它又与樱桃、梅子同时上市,所以合称“三益友”。秦荣光的注文说:“一名寒豆,八月种,蚕时熟,故名。”他也认为蚕豆是与春蚕第一次吐丝的时间相近而得名;另外就是,这种豆是秋天八月下种,次年春末结果,在大地里经历了一个寒冬,所以叫“寒豆”。当然,豌豆之所以被叫作“小寒豆”,也是同样的原因。
  上海人把本土的讲做“本地”,所以上海出产的蚕豆就被叫做“本地豆”,上海人很迷信本地豆,买蚕豆时一般会首选本地豆。本地豆与外地进入的蚕豆有较明显的差别,就是豆荚饱满而稍短,绝大部分豆荚里只有两粒豆,而外地豆的豆荚稍瘦而长,一枚豆荚里往往会有三粒、四粒,甚至五粒豆,上海人称之为“客豆”。
  我在江西的几个地方生活过一段时间。以前江西人多瘌痢头,尤其是在江西的农村里,患癞痢的比例更高。他们把瘌痢头叫作“ke头”,而蚕豆在当地也被叫作“ke豆”。他们认为,“ke头”是因食用“ke豆”而引发的一种疾病,也就是所谓的“蚕豆病”,脱发只是蚕豆病的一种表现症状。
  蚕豆是豆类中颗粒较大的一种,英文名称为broad bean,即“大颗粒豆”的意思。宋代宋祁《益都方物略记》中讲:
  佛豆,豆粒甚大而坚,农夫不甚种,唯圃中莳以为利。以盐渍食之,小儿所嗜。
  作者并没有说明这种产自南方的“佛豆”是否就是蚕豆,但明代学者方以智则认为该书中讲的“佛豆”即蚕豆;清人《植物名实图考·谷类·蚕豆》中直接说:
  (蚕豆)明时以种自云南者绝大而佳,滇为佛国,名曰“佛豆”。
  不过作者后面拖了一句:“其以此欤?”显然他认为这种说法是有点靠不住的。
  鲁迅《朝花夕拾·小引》:
  我有一时,曾经屡次忆起儿时在故乡所吃的蔬果:菱角、罗汉豆、茭白、香瓜。
  他在《呐喊·社戏》中又讲:
  这回想出来的是桂生,说是罗汉豆正旺相,柴火又现成,我们可以偷一点来煮吃的。
  不必作解释,鲁迅笔下的“罗汉豆”就是蚕豆,据说,这是因为蚕豆的样子确实有点像寺庙里供的罗汉的大肚皮。
  我童年的时候,家里买了蚕豆后我就会加入剥蚕豆的行列。蚕豆的顶部有一条黑色的线,用小刀刻去豆下部的皮,留下上部的皮和豆下部露出的豆肉,很像一个头戴钢盔的“美国兵”。蚕豆顶部有黑线的部分皮较老,家里煮蚕豆时也会刻意将这层老皮去掉,露出的玉色的豆肉很像和尚的光头,于是上海人又把蚕豆叫作“和尚豆”。清嘉道间杨光辅著《淞南乐府》中咏:
  尼院馈来和尚豆,
  倡(娼)家煮出小娘蛏,
  说破笑难胜。
  作者担心人们读不懂,加注说:
  蚕豆一头去皮,用油酱炒熟,曰“和尚豆”。俗呼妓曰“小娘”,蛏有肉柱双垂而白,故名。
  旧俗,进入腊月后,上海寺院中的和尚尼姑们会用干菱、栗子、玉米、蚕豆等加工成熟食,分发给施主,感谢施主们对寺院的布施,也用于祝愿施主们健康平安,这种食品均被称为“兜凑”。女尼们用“和尚豆”分发给施主,而妓院的厨房以“小娘蛏”招待男客,似乎有点“性暗示”的腔调,这不是有点滑稽吗?
  蚕豆上市后可以鲜食,这也是一种节令性的尝鲜,多余的蚕豆可以晒干后储存。干蚕豆的加工和吃法就更多了,把干蚕豆混入清盐中炒,上海人叫 “炒硬寒豆”。以前,从事此活的小贩大多是浙江宁波的三北人,于是亦称“三北盐炒豆”。把干蚕豆稍经水发,加入酱油、茴香后用文火焐烂,上海人称之为“焐酥豆”(即鲁迅笔下的“茴香豆”);将干蚕豆稍水发,再加入多种香料炒食,则叫作“五香豆”,上海城隍庙“兴隆郭记五香豆店”出产的“城隍庙奶油五香豆”还是上海出名的特产,民谚有“勿吃奶油五香豆,赛过呒没到过大上海”之说。现在的许多文章认为“五香豆”是上世纪30年代“兴隆郭记”首创的,实际上早在1910年出版的《图画日报》上就刊登了“卖五香豆”的画,配画文讲:
  五香豆,豆腐干,消消闲,骗骗囝。
  豆豆利市口彩好,况复桂皮白芷加香料。
  若比五香鸽子五香鸡,滋味虽殊价公道。
  “兴隆郭记”的五香豆只是总结了前人制作五香豆的经验而开发的一种新品种而已。
  干蚕豆放入水中浸泡较长的时间,豆的上部就发出短芽,上海人称之为“发芽豆”,亦戏称为“独脚蟹”,可以水煮或炒食,旧时是家庭的常食。如将干蚕豆去皮后放入沸水中煮烂成泥,就成了“豆瓣酥”,在豆瓣酥内添入雪里蕻咸菜末再稍煮,就成了“咸菜豆瓣酥”,是很鲜的菜肴。
  上海食客的语言中有“豆瓣酥”一词,它并不是指蚕豆,而是指较大鲜鱼鳃下的两片状似豆瓣的肉,也是鱼身上最好吃的部位。
其他文献
如果你在超市里看见一件熟肉制品的标签上写着:防腐剂(亚硝酸钠),另一件产品其他成分完全一样,只是写着“不使用防腐剂”,而代之以“芹菜粉、活性菌培养物”,但后者的价格要贵10%。你会买哪一种?  对于许多人来说,多付10%的价格去购买这样“全天然”的食品,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在这个现代工业饱受指责,人们纷纷追逐“天然食品”的时代,任何“天然”的大旗都可以带来滚滚财源。  那么,什么是“天然食品”?它是
期刊
程乃珊:当代海派文学代表作家之一。主要代表作有《蓝屋》、《穷街》等,并被拍成电影和电视剧。近年关注老上海文化的研究和纪实,为多家传媒撰写专栏。现为上海市作家协会理事、上海文学基金会理事。    说到东南亚菜(东南亚菜覆盖面极广,越南、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一带都属此范围),内地食客对“蕉叶”连锁店一定不陌生,蕉叶有点如麦大叔那个大大的M,将一个地域的食物符号化了。说起来,这片绿叶倒也挺有东南亚菜系
期刊
江礼:上海美食家,退休后长期担任美食评委,还写了不少美食著作。现为法国美食会会员、上海食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著有《海派饮食》、《食趣》、《吃遍上海》、《食神物语》、《老馋游记》。年近古稀的他近年又乐于网上烹饪,以食会友,自得其乐。    我有不少“食友”,聚在一起,奇馔怪食是大家拿出来斗赛的重要武器。有一位曾在商报工作的邱兄,说他吃过狮子肉。原来他在南方出差时,正好当地动物园一头狮病殁,其肉便在餐
期刊
沈路冰,1963年生于上海。1980年入行,先后在天马大酒店、博士蛙宾馆、上海城大酒店、雨花大酒店等担任冷菜厨师长、技术总监,现任红海火锅总经理,兼任多家酒店冷菜顾问,并到女子技能学校讲课。现为国家高级烹饪技师、中国烹饪协会会员、上海市营养学会会员。  沈路冰的作品大气、美观、清新、奔放,其中刺身菊花茶、农家丰收菜以及特色虾仁等十分流行。有人相问时,她会毫无保留教给对方,确系德艺双馨的冷菜大师。 
期刊
你是否曾被这样的广告语所吸引:柔滑如丝绸、无与伦比的松脆、前所未有的香浓?是否也曾陶醉于食品绝佳的口感中不能自拔?其实,食品的美妙口感毫无例外地来自于食品添加剂,然而每当有重大食品安全问题被曝光,食品添加剂总会成为舆论质疑的焦点。食品添加剂真的是洪水猛兽吗?    生活离不开食品添加剂    关键词:最熟悉的陌生人  当你迎来美好的一天,便开始了与食品添加剂的亲密接触:早餐中热气腾腾的包子里含有面
期刊
丹麦“小美人鱼”惊艳亮相上海世博会  丹麦的象征——小美人鱼铜像已从哥本哈根远赴上海,这是小美人鱼1997年来首次走出国门。“小美人鱼”铜像抵沪后,将被安放在世博会丹麦馆的一个水池中央,令参观者有种亲临哥本哈根海滨公园现场的感觉。作为丹麦馆的官方赞助商,嘉士伯也会在丹麦馆内举行为期一周的主题展览,包括足球、音乐等主题活动。    上海世博会提供免费直饮水  上海世博会首批65套直饮水设备已在世博园
期刊
清代有个王夫之,号船山先生,一生与姜有缘:自称“卖姜翁”,书房曰“姜斋”,著作为《姜斋诗话》。先生平时以姜为药食,活到73岁,与孔子平寿。  说到孔子,他的养生秘诀正是“每食必姜”,而且里面还有学问:一是“不撤姜食”,二是“不多食”。就是说每天必食,但要少食。  现代医学证明:姜含有一种有机化合物,能使血液流畅,可防止心脑血管疾病。其活性成分为姜辣素,能够除体锈、抗衰老,但它又生内热,因而须适可而
期刊
孔明珠:上海女作家,杂志编审。已出版《东洋金银梦》、《上海闺秀》、《孔娘子厨房》、《七大姑八大姨》、《上海妹妹》、《煮物之味》等著作。作品以小说、散文、随笔创作为主,近年在多家报刊开设专栏。    日本寿司远看有点像五颜六色的糕团,尤其是橱窗里的仿真寿司,完全摸不准会是什么味道。我第一次吃寿司是抱着拼死吃河豚的心情。那家寿司店很高级,请客的人是长者,不吃太失面子。但是我想,这生鱼片覆盖在酸饭上面,
期刊
韩国馆  在上海世博会园区亚洲片区,有一座用韩文文字堆砌起来的建筑体,它庞大而新奇,具有多彩变化的外观。这就是韩国馆。其文字间的衔接处就是展馆的入口,四面八方都有。  在韩国馆内,你将会遇见象征着韩国科技、自然、文化与人性的四位虚拟朋友,他们将作为传达韩国城市信息的使者,带领你畅游不同主题的展厅。  展馆内还有一个别致的展区——外国厨师的厨房,它非常现代化,你可以随手翻看与美食相关的书刊,还可以通
期刊
糕点类产品主要是指以粮食、油脂、食糖、蛋等为主要原料,添加适量的辅料,经配制、成型、熟制等工序制成的蛋糕及酥类糕点类食品。  2010年第1季度,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组织相关质检机构对本市生产领域的糕点产品进行了专项监督抽查,共计抽查产品120种,检验项目包括标签、总砷、铅、苯甲酸、山梨酸、糖精钠、甜蜜素、铝残留量、菌落总数、大肠菌群、致病菌、霉菌计数、黄曲霉毒素等共17项,其中合格115种,有4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