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领学生建构丰满的科学概念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ohushix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介绍】
  《寻找生物的家园》是苏教版科学教材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共同的家园”的首课,它总领单元,将学生的视角引入生物与环境的研究,借助剖析每一种动物必须生活在环境里这一基本事实,引导学生去发现生物对环境的依赖,揭示环境对于生物的意义。教学设计共分三个部分,一是理解生物对环境的依赖关系;二是理解生物栖息地的含义;三是了解生物间存在着伙伴关系和敌对关系。而本案例正是教学设计的第二个部分。
  【案例描述】
  第一层次
  1.同学喜欢大草原吗?(出示大草原的图片)找找看,这里都有哪些生物和非生物?
  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点击出示:
  生物:马、牛、羊、树、草。非生物:水、土壤、空气、阳光。
  2.这些生物为什么喜欢长期生活在这里?它们是如何依赖自然环境生存的?
  生:草原为这些动物提供了食物、空气、水、活动及栖息场所。
  草原为草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新鲜的空气和充足的阳光等。
  小结:那么像这样能满足生物生存、生长、繁殖需求的生活环境,就是生物的栖息地。(板书:生物的栖息地)
  3.你还能举一些生物和它们生活的栖息地的例子吗?
  生1:蚯蚓喜欢生活在松软、潮湿、阴暗的泥土里;
  生2:骆驼生活在干燥的沙漠里……
  第二层次
  4.其实我们更应该关注这样一类生物的生存状态(动画出示白鳍豚图片)
  介绍:白鳍豚是长江中特有的一种淡水鲸类,它数量极少,被称为“水中的大熊猫,它体型优美,又被誉为“长江女神”,可是它的数量在20世纪急剧下降,科学家们指出,白鳍豚处于食物链的顶端,它的消失不可能是由于自然原因造成的,同学们,你们知道是什么原因导致了白鳍豚濒临灭绝呢?
  生1:人类猎杀和误杀;
  生2:大量污染物的排放导致水质变差;
  生3:过多的人类的活动挤压和破坏了它们的生存环境;
  生4:船舶的噪音干扰了白鳍豚的声呐系统,导致被螺旋桨打死;
  ……
  其实像这样濒临灭绝的生物还有很多,你知道我们身边哪些物种也濒临灭绝?
  好在人们早已认识到了这样的问题,我国早在1956年就建立了第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迄今共建立了197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其中就包括我们盐城地区的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和沿海滩涂珍禽自然保护区(课件出示),那么,我们为什么要建立起这么多的保护区呢?
  生1:保护生物的栖息地,让它们有庇护所;
  生2: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就是保护地球,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
  ……
  第三层次
  5.同学们,咱们刚刚说了这么多,草原、森林、湿地等等,这样的一些大环境都可以作为很多生物的栖息地,你们想不想动手来模拟建造生物的栖息地?
  活动准备
  教师材料准备:小型纸盒(或鞋盒)数个,剪子,胶水,胶带,带有动物和植物图片的杂志。
  学生材料准备:沙子、苔藓、贝壳、种子、玩具动物(如贝壳虫和蜘蛛)、石头、树枝、泥土、干草和叶片、有关植物和动物的图形等。
  活动步骤
  (1)让每组选一种课堂活动中研究过的动物栖息地做成微型立体景观,并解释微型立体景观——是指在一处自然环境下的一种微缩的、显示景致的植物和动物的景观。纸盒或鞋盒将会用来制作微型立体景观的外壳。
  (2)要求每选择一处动物栖息地,告诉同学们,他们要选择在动物栖息地能找到的各种植物和动物,并决定在下面铺上哪种土壤。同学们可以从杂志上剪下图片和插图,制作背景,并使用他们发现或制作的其他物体构筑他们独特的微缩立体景观。
  (3)在同学们努力行动时,教师可以在布局上给他们一些建议。鼓励孩子们把微缩动物栖息地的景观做得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4)在每组完成创作后,让同学们在作品上贴上标签,注明所属动物栖息地的名称,并写一些简单的说明文字。
  (5)做完微缩立体景观后,在教室里组织一个小型展览会。每组进行一次简单扼要的演讲,并回答其他同学提出的问题。
  【案例分析】
  本案例为实际教学第二部分:理解生物的栖息地的含义。在教学中,我为了丰富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交流探究知识的能力,我设计了三个层次的活动来进行教学。
  一、师生对话交流初步感知概念
  在学生对生物与非生物有一定认识的基础出发,让学生通过观察熟悉的大草原图片,来识别其中的生物与非生物。同时在师生对话中激发学生提出生物与生物、生物与非生物之间关系的探究问题,并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积累来解决牛为什么生活在草地上,这个环境里的生物为什么离不开阳光、空气、水等非生物的科学问题。学生在解释的过程中就能感受到生物依赖环境生存的事实,在此基础上引出生物栖息地的含义,有水到渠成之感,也促进了学生对“栖息地”这一科学概念的理解。
  二、保护珍稀物种,丰富拓展内涵
  本节课在初步感知概念的同时,自然引入到我们需要关注的保护珍稀物种的栖息地上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丰富理解概念的内涵。本节课介绍了我国的几种珍稀动物,多数学生未曾亲眼见过珍稀动物,缺少相应的感性知识,所以在学习过程中会觉得学习内容枯燥,不易接受。针对这种实际情况,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以及网络优势,特别介绍了白鳍豚、扬子鳄、麋鹿、丹顶鹤等珍稀物种的生存状态,引导学生走近了解这些珍稀动物的生存环境,同时为学生创设一个开放的学习环境,让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三、亲历模型构造,体验探究乐趣
  “做中学”强调“引导儿童主动探究、亲历发现过程”。“做中学”的核心是让孩子们充分体验科学探究、科学发现的过程——提出问题、猜想预测、动手操作、记录信息、解释讨论、得出结论、表达交流,发展孩子们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活化课堂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我把生物的栖息地这一相对抽象的概念通过模拟构建生物栖息地的形式,大胆放手让学生参与设计方案,教师只在学生认为的难点处适当点拨,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动手操作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同时也使学生明白,不怕失败的科学精神对科学探究的重要意义。
  【作者单位:射阳县明达双语小学 江苏】
其他文献
图书馆的发展已经进入到智慧图书馆的新时代,可为读者提供使用图书馆全新的体验和更完善的服务。移动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基于通讯和云技术建立在移动智能终端上的移动图书馆
地方文献是文献内容主题涉及某一地区自然现象及社会现象的信息资料,因此地方文献是具有地方特征的区域性文献。本文通过科学开发利用地方文献服务武当山旅游经济的实践,提出了
近段时间,我馆以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为契机,以"重走西迁路"为主题开展了一系列馆史教育活动,这让我们不禁产生了一系列联想。特别是汤馆长"重走西迁路"的专题报告以及部分同事所
目的 分析新入职儿科护士动手能力差的因素及规范化培训效果.方法 选取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2015年9月—2016年6月40例新入职儿科护士为对比组,另选取本院2016年9月—2017年6月
语文教学是母语教学,其重要性自不待言。而语文教学的质量与所采用的教学手段密切相关。因此,将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有机结合,是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结构,深化语文教学改革,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教学,有其独特的意义。  一、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信息的载体主要是单一的书面文字,信息的传递、呈现方式主要靠单一的口头讲解,尽管老
股市教学是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古诗产生的年代背景比较久远,加上其遣词造句和当代人们的语言习惯有所不同等原因,古诗的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
目的对我院2006—2010年收治的恶性肿瘤病例进行分析,为恶性肿瘤的防治提供参考意见。方法对死亡病案进行检索及对死因报告系统中报告的1 584份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显
分析十堰地区高校图书馆的资源及利用状况,提出十堰地区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基本构想和建设策略。
一、凭借实验操作,注重科学探究的严谨性  实施科学课教学的几年来,实验活动的有些问题逐渐显现出来了。如三年级的学生刚实验操作,非常兴奋,常常不去理解老师的要求,小组内的分工不明确、不合理,从而集中表现在学生在开展实验活动时,有的急于动手,抢着操作,其他学生旁观者有,闲谈者有,或做其他事;不按规定操作,实验结果出不来;在交流、汇报实验结果时,有的学生只顾自己说,不注意倾听别人的发言,使得实验的结果参
分析微文化视阈下高校图书馆微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其根源,阐述高校图书馆开展微服务的意义并建议相应的举措:充分利用"微服务"拓展服务新范式,制定切实可行的微服务实施方案,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