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网络心理及行为特点探讨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khp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网络的发展与进步,给当代大学生带来便捷的同时,也深刻影响了他们的心理及行为,甚至催生很多严重的心理和行为问题。本文将着重对大学生网络心理及行为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探讨,并从中归纳出大学生网络心理及行为特征,最后提出引导当代大学生形成科学、规范的网络心理及行为对策,以期加强当代大学生健康的网络心理及行为。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网络心理特征;网络行为特征
  一、 引言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和普及,给大学生学习、生活及工作带来便利和希望,为教育资源的共享提供稳固的技术平台,而且凭借巨大的影响力,将直指社会生活的不同领域。但另一方面,网络的发展也给大学生埋下痛苦和危机,为其健康成长设置一个心理陷阱。当代大学生因网络而产生的网络孤僻症、网瘾、网络迷失等诸多心理问题必须引起广泛的关注。
  二、 大学生网络心理及行为存在的问题
  (一) 大学生网络心理存在的问题
  1. 丧失生活热情,滋生孤独心理
  由于大学生处于情感表达的高潮阶段,所以情绪波动幅度较大,情感体验也较为强烈。部分大学生深陷虚拟的网络世界中而无法自拔,进而阻隔社会情感的表达渠道,使大学生逐渐沦为情感冷漠机器,最终导致情感迷失,对现实生活漠不关心。长此以往,势必造成情感冷淡与匮乏,产生多方面的焦虑。比如,Kraut等学者通过研究发现过度运用网络会造成孤独感、抑郁感的增加,并且也会减少社会卷入、降低生活幸福感。此外,网络还影响当代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其主要体现于生活规律方面,比如睡眠质量不佳、饮食毫无规律、精神萎靡等症状。笔者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大学生受到网络信息的刺激,对现实社会充满排斥和厌烦,时常感到精神无处安放,少数大学生不愿参与活动,丧失生活热情,孤僻感日益增强,从而滋生孤独心理。
  2. 始终沉迷网络,致使情感迷失
  面对浓厚的网络气氛及浩瀚的网络世界,当代大学生的情感被激发,而且也有效开拓其情感心理。网络为释放人性本能提供积极的渠道,同时对维持心理平衡、保护心理健康具有一定的作用,从而避免情感迷失与异常。少部分大学生将恋爱权利、义务等进行虚拟化后,产生各种网恋事件,比如游戏式欺骗、柏拉图式情感、超越式虚幻、超脱式浪漫等,并以此作为情感表达与宣泄,但在实际生活中,网恋双方是同性绝非罕见,而无言结果往往是真实写照。所以,当代大学生是处于这样的情感起伏与波动中而不断形成社会化的。研究显示:长时间使用网络会让大脑呈高度兴奋状态,使大学生更颓废、消沉。
  (二) 大学生网络行为存在的问题
  1. 过分依赖于网络信息
  网络不仅开拓当代大学生的视野,而且也为他们提供丰富的课外知识,从而充分满足对知识的需求。网络以其大量的信息源、便捷的更新功能等诸多特征迎合学生的求知欲。但是,一部分学生由于过分依赖于网络信息,导致阅读传统纸质书籍的时间愈少,背离教材和课堂,将网络信息浏览视為主要的求知方式,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校的专业培养。
  2. 上网时间不受限制
  对绝大多数学生而言,网络发挥的积极作用要远大于消极作用,而少部分大学生出现网瘾症却不可忽视。尽管网络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资源与信息,但相关研究表明:约有30%的在校大学生沉陷网络聊天、虚拟游戏中,尤其表现在上网时间不受限制上。根据一项不完全调查显示,大学生日均上网时间为4小时以下占46%,4至6小时占16%,6至8小时占34%,而8小时向上约占4%。该结果反映了超过一半的大学生都将课外时间用于上网,有些甚至“起床就上网”,即时新闻、网络聊天、云节目等网络资讯满足了他们的猎奇行为,长时间荒废于网络世界,耽误了青春与学业。
  三、 引导当代大学生形成科学、规范的网络心理及行为对策
  (一) 增强网络行为教育,树立科学的网络心理观
  高校思政工作者应合理指导大学生,不断增强网络行为教育,使之清楚地意识到网络本质,培养正确的上网习惯,从而充分发挥网络教育的导向功能和过滤作用,让当代大学生“披甲上网”。增强对学生的网络行为教育,也就是将高校网络教育列入大学生教学系统之中,采取不定期举办网络行为专题讲座,开展网络心理咨询,实现网络行为辅导与心理辅导的有机结合,养成健康积极的生活态度。只有不断增强网络心理及行为教育,才能快速拓宽网络空间、丰富学习方法、提升创新水平以及促进社会进步;才能加强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深入净化网络平台;才能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树立科学的网络心理观。
  (二) 培养科学的网络行为习惯,加强自我保护观念
  长时间的“网上冲浪”会逐渐消磨人的个性,甚至会失去自我。人格教育侧重于发展个人品质,旨在促进健全人格的形成,培养科学的网络行为习惯,使个体的行为、情感、心理、道德等均达到较高层次地发展,进而推动社会的共同发展。所以,重视人格教育、培养行为习惯,不仅是当代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而且还是道德教育的核心内容。此外,正确的舆论导向、先进的传播媒体、优良的社会风气等都对网络行为习惯的形成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
  (三) 开展积极的网络活动,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
  高校应开展积极的网络活动,不断丰富当代大学生的课余生活,比如举办网络心理及行为沙龙、开设网络论坛、开展以网络行为及心理为主题的征文大赛,让大学生实现面对面的情感交流、行为指导和心理沟通。通过开展一系列的网络比赛活动,使当代大学生自觉参与到校园网络建设之中,进而充分展示自我才华与创新能力,加强他们的自信心,促进大学生群体与学校发展之间的和谐。必要时,还可针对具体的心理问题,以电子邮箱为交流介质,实现心理辅导与行为指导,提高网络教育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张旭华.网络环境下新生代大学生心理情感影响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2(05)
  [2]张澜,于海蓝,赵航.大学生网络心理与行为调查及优化策略研究[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2(08)
其他文献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和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已成为教学研究与实践的重要课题。创造素养是学生核心素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尝试以提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幼儿社会领域活动教育越来越注重让幼儿接近自然、走向社会,接受多元化的教育。为此,本文结合自身工作实践,找出了当前幼儿社会领域活动教育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策略。  关键词:幼儿;社会领域教育;现状;问题;策略  幼儿社会领域教育是幼儿园针对幼儿情感发展和提高幼儿社会性这一目标,所专门设计的激发幼儿情感因素、培养幼儿良好的社会行为、增强幼儿社会认知
该文研究了化学反应的量子理论。具体内容有卤化与乙烯加成反应势能面与过渡态量子拓扑分析的半经验SCF-MO方法研究、丙二烯与HF形成π型氢键络合物的量化研究、锂离子水化的
摘 要:在当前的中小学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发生冲突的现象比较常见,师生在情绪激动的情况下,容易发生一些相互伤害的事件。作为教师如何克服冲动,理智地解决师生之间的矛盾,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和效果?本文进行一些探讨。  关键词:学生顶撞教师;冷静;分析原因;找到对策  一朵云去推动另一朵云,一棵树去撼动另一棵树,一个灵魂去触动另一个灵魂。——题记  学生顶撞教师是教学活动中常见的现象,教师被学生顶撞,
摘 要:根据高三学年任务,依据高三学情实际,在高三这个重要的关键时期,班主任应该如何发挥自己最大的作用,让学生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同时保持好身心健康,最后在高考中发挥出自己的最大潜能,去获得一个让自己和家长都满意的成绩。  关键词:高三学年;班主任;思考  一、 树立“学生中心”理念  1. 增强服务意识。班级组建伊始,向学生做出了“以学生为中心,学生的需要就是我们的工作”的庄重承诺,主动了解学生
摘 要:初中班级管理工作的开展应该具有针对性,不同年级的学生有不同的特点,班主任也要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学生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法。作为初三班主任,我们应该紧跟时代潮流,随时思考我们怎样才能通过班级管理来提高工作的时效性,及时灵活地采取措施更好地为学生服务。结合个人教学特点和班级管理实践,深入探究增强初三班主任工作实效性的方法。  关键词:初三;班主任;班级管理;时效性  初中这三年里最重要的就是初三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