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幼儿社会领域活动教育越来越注重让幼儿接近自然、走向社会,接受多元化的教育。为此,本文结合自身工作实践,找出了当前幼儿社会领域活动教育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策略。
关键词:幼儿;社会领域教育;现状;问题;策略
幼儿社会领域教育是幼儿园针对幼儿情感发展和提高幼儿社会性这一目标,所专门设计的激发幼儿情感因素、培养幼儿良好的社会行为、增强幼儿社会认知的教育方式。因此,只有更加接近自然、走向社会的教育才能起到更好的效果。
一、 当前幼儿社会领域教育活动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根据本人的调查与分析发现,当前在幼儿社会领域教育活动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社会领域活动教育内容不能打破教材的束缚。幼儿老师们在对幼儿进行社会领域活动教育时,都基本上按照教材的内容和要求,而教材本身也存在自身的许多不足,这就造成了活动内容的成效性大大降低;
其次,教育方式途径单一。通过调查统计发现,幼儿教师们对于社会领域活动教育方式基本上是局限在上课、日常生活以及节日活动当中,但很少有社会领域活动是在大自然、社区等地方进行教育。
造成上面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方面:
首先,幼儿教师的教育思想落后。很多幼儿教师并不能认为走向社会的教育是最有效的,不能充分认识实践教育的作用;
其次,幼儿教师的开发课程资源的能力不强。根据新课改的要求,作为幼儿教师要学会突破教材,充分利用身边的、社区的教育资源对幼儿进行社会教育;
最后,老师们的教学能力有待提高。很多幼儿教师不能灵活应用多种教育方法和手段,导致社会领域教育活动效果差。
二、 幼儿社会领域活动教育对策研究
针对当前幼儿社会领域活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本人在自身实践与观摩学习基础上,通过理论联系实践,提出了以下几点教育对策:
1. 不断完善自身的教育理念
随着幼儿教育对社会领域活动教育的重视,作为幼儿老师,只有转变传统教育理念,充分认识在社会领域活动教育中让学生亲近自然、走向社会,实施多元化的教育,才是当前社会领域活动教育的趋势,才能真正体现社会领域活动教育的价值和作用。只有转变了自身的教育理念,才能在今后的教育活动中落实到实践当中去。
2. 开发利用好社会领域教育资源
首先,社会教育的内容应被幼儿所接受。在选择教学活动时,教师首先应考虑到活动是为谁而选择,一定要了解幼儿的心理特点,清楚幼儿对活动内容的接收能力。社会教育的内容比较复杂,涉及的范围也比较广泛,我们要把握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争取把幼儿最需要、最能接收的部分呈现出来,将社会生活中基本的做人道理教给幼儿,而不是将一切事物、一切道理都一股脑地倾倒给幼儿,这是不科学、不合理的。学龄前儿童一般以形象思维为主,所以他们所学的社会内容应该是具体的和粗浅的,而不是无边无际的。例如,在组织中班小朋友进行“我的家乡”这一活动时,可以事先准备好家乡的特产、家乡的图片、家乡的著名景点等,然后在活动中将其直观、形象地呈现出来,便于幼儿接受和理解,激发幼儿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其次,社会教育内容应与时俱进。在特定的社会背景下,我们为幼儿所设计的社会教育内容具有一定的稳定性,这有助于形成幼儿约定俗成的、稳定的社会行为和社会情感。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社会对人们的观念及行为要求发生了一定的改变,要求我们根据社会发展形势做出适当的调整和改变。因此,幼儿园的社会教育内容必然要在稳定的基础上做出调整,以适应和满足社会对人们的要求,以及对人才的需求。由于社会形势的变化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因此,在选择社会教育内容时,应把握适宜性的原则,即:选择适合激发幼儿积极社会情感和培养幼儿良好社会行为的内容。如:“低碳”生活,教师要给幼儿讲清楚低碳生活的主要特点,让幼儿明白什么是低碳生活,引导幼儿讨论怎样在生活中实现低碳,最后创设多样化情境,让学生切身体验低碳生活的真正意义。
3. 积极拓展社会教育活动范围
从幼儿社会教育活动设计来看,我们不必过分强调计划与结果,因为如果过于强调则容易导致课程设计具有强烈的刻板性,不便于社会教育的灵活实施。在国外的幼儿教育中,只是从宏观上把握社会教育内容及目标,对于具体的活动设计,存在较大的随机性;但是在我国,我们一般是先设计好相应的教学方案,根据方案制定目标,然后严格按照方案实施教学,遵循目标组织幼儿活动,这种做法看似有条不紊,实则直接影响了幼儿积极性与主动性的发挥,阻碍了幼儿兴趣爱好的发展。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的社会教育应建立在幼儿兴趣的基础之上,充分激发幼儿的内在动机,这样才有助于提高教育效果。
因此,我们要彻底打破死板无趣的设计方法,构建灵活随机的幼儿社会教育。幼儿社会性的培养与学习具有自身的规律性,首先表现为具有较强的潜在性,意思就是一部分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并不是发生在课程上的,也不是由教师的直接教学引起的,而是通过在社会实践与实际生活中慢慢积累起来的。这就要求教师在对幼儿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社会教育时,一定要重视幼儿的潜在学习能力,拓展社会教育活动范围,让老师带着幼儿走进社区、走进田野、走进社会的不同角落,使幼儿的社会教育真正渗透到社会中去。
4. 使幼儿在真实情境中学习与体验
实际上,幼儿社会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所以我们在培养幼儿社会情感和社会态度时,除了要进行专门的教育活动外,还应将社会教育渗透到每天的生活中,让幼儿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切身体会。社会教育要求教师抓住生活中的一切教育契机,对幼儿进行社会良好行为的渗透,避免进行过多的语言讲解。例如,我们在开展有关关爱聋哑人的社会活动时,可以先让幼儿猜一下聋啞人的生活是怎样的?然后通过组织讲解和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了解聋哑人的交流方法,激发幼儿对聋哑人的关爱。但是,仅仅这样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单纯的讲解忽视了幼儿的年龄特点与学习规律,幼儿很少有机会接近此类人群,是无法深刻体会聋哑人的困难与痛苦的,这一特殊群体的生活状况是幼儿无法想象的,因此缺乏相应的认知经验。再加上空洞的说教无法深入幼儿内心,难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瑞吉欧教育中的一个案例给了我们有力的启示:班级中有一位盲童经常受到其他孩子的嘲笑与欺负,对此,教师没有斥责孩子,也没有灌输什么大道理,而是让每个孩子都戴上眼罩生活一天,孩子们意识到了在黑暗中生活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情,使他们体会到了盲童的不幸,因此,所有的孩子都不再嘲笑和欺负盲童,而是发自内心地帮助他、关爱他。
由此可见,幼儿社会教育和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密不可分,我们要善于通过真实的生活实例,来引导幼儿切身体验,培养他们的社会技能,增强幼儿的社会认知,激发幼儿的社会情感。我们要充分利用生活中的有利契机,让幼儿参与和实践,取得良好的教育成果。
总之,幼儿社会领域活动教育的研究任重而道远,但只要我们幼儿老师在幼儿社会领域活动教育中善于总结和探索,就一定能够探索出更加有效的幼儿园社会领域活动实施的路径和方法。
参考文献:
[1]李霞.幼儿社会领域教育之我见[J].成功(教育),2009(5)
[2]马晓红,王娟.从复杂性视野看幼儿社会教育[J].学前教育研究,2010(1)
[3]袁爱玲,王娟.我国幼儿社会领域教育目标体系的构建[J].保定学院学报,2008(3)
[4]冯季林.幼儿社会领域教育评价的后现代审视[J].当代教育论坛(教育研究),2007(12)
[5]郑三元,庞丽娟.美国儿童教育中的“社会学习”课程运动述评[J].比较教育研究,2000(4)
关键词:幼儿;社会领域教育;现状;问题;策略
幼儿社会领域教育是幼儿园针对幼儿情感发展和提高幼儿社会性这一目标,所专门设计的激发幼儿情感因素、培养幼儿良好的社会行为、增强幼儿社会认知的教育方式。因此,只有更加接近自然、走向社会的教育才能起到更好的效果。
一、 当前幼儿社会领域教育活动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根据本人的调查与分析发现,当前在幼儿社会领域教育活动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社会领域活动教育内容不能打破教材的束缚。幼儿老师们在对幼儿进行社会领域活动教育时,都基本上按照教材的内容和要求,而教材本身也存在自身的许多不足,这就造成了活动内容的成效性大大降低;
其次,教育方式途径单一。通过调查统计发现,幼儿教师们对于社会领域活动教育方式基本上是局限在上课、日常生活以及节日活动当中,但很少有社会领域活动是在大自然、社区等地方进行教育。
造成上面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方面:
首先,幼儿教师的教育思想落后。很多幼儿教师并不能认为走向社会的教育是最有效的,不能充分认识实践教育的作用;
其次,幼儿教师的开发课程资源的能力不强。根据新课改的要求,作为幼儿教师要学会突破教材,充分利用身边的、社区的教育资源对幼儿进行社会教育;
最后,老师们的教学能力有待提高。很多幼儿教师不能灵活应用多种教育方法和手段,导致社会领域教育活动效果差。
二、 幼儿社会领域活动教育对策研究
针对当前幼儿社会领域活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本人在自身实践与观摩学习基础上,通过理论联系实践,提出了以下几点教育对策:
1. 不断完善自身的教育理念
随着幼儿教育对社会领域活动教育的重视,作为幼儿老师,只有转变传统教育理念,充分认识在社会领域活动教育中让学生亲近自然、走向社会,实施多元化的教育,才是当前社会领域活动教育的趋势,才能真正体现社会领域活动教育的价值和作用。只有转变了自身的教育理念,才能在今后的教育活动中落实到实践当中去。
2. 开发利用好社会领域教育资源
首先,社会教育的内容应被幼儿所接受。在选择教学活动时,教师首先应考虑到活动是为谁而选择,一定要了解幼儿的心理特点,清楚幼儿对活动内容的接收能力。社会教育的内容比较复杂,涉及的范围也比较广泛,我们要把握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争取把幼儿最需要、最能接收的部分呈现出来,将社会生活中基本的做人道理教给幼儿,而不是将一切事物、一切道理都一股脑地倾倒给幼儿,这是不科学、不合理的。学龄前儿童一般以形象思维为主,所以他们所学的社会内容应该是具体的和粗浅的,而不是无边无际的。例如,在组织中班小朋友进行“我的家乡”这一活动时,可以事先准备好家乡的特产、家乡的图片、家乡的著名景点等,然后在活动中将其直观、形象地呈现出来,便于幼儿接受和理解,激发幼儿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其次,社会教育内容应与时俱进。在特定的社会背景下,我们为幼儿所设计的社会教育内容具有一定的稳定性,这有助于形成幼儿约定俗成的、稳定的社会行为和社会情感。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社会对人们的观念及行为要求发生了一定的改变,要求我们根据社会发展形势做出适当的调整和改变。因此,幼儿园的社会教育内容必然要在稳定的基础上做出调整,以适应和满足社会对人们的要求,以及对人才的需求。由于社会形势的变化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因此,在选择社会教育内容时,应把握适宜性的原则,即:选择适合激发幼儿积极社会情感和培养幼儿良好社会行为的内容。如:“低碳”生活,教师要给幼儿讲清楚低碳生活的主要特点,让幼儿明白什么是低碳生活,引导幼儿讨论怎样在生活中实现低碳,最后创设多样化情境,让学生切身体验低碳生活的真正意义。
3. 积极拓展社会教育活动范围
从幼儿社会教育活动设计来看,我们不必过分强调计划与结果,因为如果过于强调则容易导致课程设计具有强烈的刻板性,不便于社会教育的灵活实施。在国外的幼儿教育中,只是从宏观上把握社会教育内容及目标,对于具体的活动设计,存在较大的随机性;但是在我国,我们一般是先设计好相应的教学方案,根据方案制定目标,然后严格按照方案实施教学,遵循目标组织幼儿活动,这种做法看似有条不紊,实则直接影响了幼儿积极性与主动性的发挥,阻碍了幼儿兴趣爱好的发展。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的社会教育应建立在幼儿兴趣的基础之上,充分激发幼儿的内在动机,这样才有助于提高教育效果。
因此,我们要彻底打破死板无趣的设计方法,构建灵活随机的幼儿社会教育。幼儿社会性的培养与学习具有自身的规律性,首先表现为具有较强的潜在性,意思就是一部分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并不是发生在课程上的,也不是由教师的直接教学引起的,而是通过在社会实践与实际生活中慢慢积累起来的。这就要求教师在对幼儿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社会教育时,一定要重视幼儿的潜在学习能力,拓展社会教育活动范围,让老师带着幼儿走进社区、走进田野、走进社会的不同角落,使幼儿的社会教育真正渗透到社会中去。
4. 使幼儿在真实情境中学习与体验
实际上,幼儿社会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所以我们在培养幼儿社会情感和社会态度时,除了要进行专门的教育活动外,还应将社会教育渗透到每天的生活中,让幼儿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切身体会。社会教育要求教师抓住生活中的一切教育契机,对幼儿进行社会良好行为的渗透,避免进行过多的语言讲解。例如,我们在开展有关关爱聋哑人的社会活动时,可以先让幼儿猜一下聋啞人的生活是怎样的?然后通过组织讲解和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了解聋哑人的交流方法,激发幼儿对聋哑人的关爱。但是,仅仅这样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单纯的讲解忽视了幼儿的年龄特点与学习规律,幼儿很少有机会接近此类人群,是无法深刻体会聋哑人的困难与痛苦的,这一特殊群体的生活状况是幼儿无法想象的,因此缺乏相应的认知经验。再加上空洞的说教无法深入幼儿内心,难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瑞吉欧教育中的一个案例给了我们有力的启示:班级中有一位盲童经常受到其他孩子的嘲笑与欺负,对此,教师没有斥责孩子,也没有灌输什么大道理,而是让每个孩子都戴上眼罩生活一天,孩子们意识到了在黑暗中生活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情,使他们体会到了盲童的不幸,因此,所有的孩子都不再嘲笑和欺负盲童,而是发自内心地帮助他、关爱他。
由此可见,幼儿社会教育和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密不可分,我们要善于通过真实的生活实例,来引导幼儿切身体验,培养他们的社会技能,增强幼儿的社会认知,激发幼儿的社会情感。我们要充分利用生活中的有利契机,让幼儿参与和实践,取得良好的教育成果。
总之,幼儿社会领域活动教育的研究任重而道远,但只要我们幼儿老师在幼儿社会领域活动教育中善于总结和探索,就一定能够探索出更加有效的幼儿园社会领域活动实施的路径和方法。
参考文献:
[1]李霞.幼儿社会领域教育之我见[J].成功(教育),2009(5)
[2]马晓红,王娟.从复杂性视野看幼儿社会教育[J].学前教育研究,2010(1)
[3]袁爱玲,王娟.我国幼儿社会领域教育目标体系的构建[J].保定学院学报,2008(3)
[4]冯季林.幼儿社会领域教育评价的后现代审视[J].当代教育论坛(教育研究),2007(12)
[5]郑三元,庞丽娟.美国儿童教育中的“社会学习”课程运动述评[J].比较教育研究,2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