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实施,要想提高课堂效率,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体现。教师要扭转角色,走出误区,极力为学生搭建学习的桥梁,构建一种平等、民主和谐、宽松的新型师生关系,努力创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把活跃的课堂主动权交给学生。
【关键词】新课改; 课堂; 学生主体地位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3-0174-01
《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了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体,教师应该努力创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把活跃的课堂主动权交给学生。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我们常听到这样的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可见,学生学习的兴趣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如何在课的一开始就深深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之自觉、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就显得尤为重要。比如我在教学《包身工》这一课时,为了更快的把学生带入到这种氛围当中去,我设计了一个“起兴”式的开头——播放二胡独奏曲《汉宫秋月》的录音,并通过讲述让大家明白:它表现的是宫女哀怨悲愁的情绪。然后启发“类似联想”,让大家想象皇帝身边的宫女尚有不幸的身世、苦闷的闺怨,在人间地狱里生活的一群女孩子的悲愤该有多么强烈。在激发起他们“挺身而出”进行揭露的动机之后,用“光有热情不够, 还要有写作本领“一句话,由急趋缓,自然引导到对主题,选材和谋篇布局的学习。这样导入新课,用音乐从主观上吸引了学生,唤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训练学生运用联想和想象鉴赏文学作品,并进行思维和写作的能力。
二、挣脱镣拷,走出误区
语文老师能否顺应时代的发展,说到底,还是教育观念更新的问题,旧的观念不转变,新的教学思想就无法浸入。套用一句话说就是语文老师要做到与时俱进,永远能与时代合拍。作为一个有创新精神的语文教师,他是不會囿于常法的。敢对传统说不的老师才是好老师,而不敢跃雷池一步的循规蹈矩的老师是无法传承创新意识的。教师要打破沉闷的缺乏生气的传统教学法,对传统的教育观进行彻底的否定,要勇敢的摒弃传统教法的束缚。教师首先要彻底地更新教育观念,明白“教是为了不教”的最浅显的教学原则,大胆的发动学生自己破疑。不必事事庖代,要明白知识的传授永远不如技能的传授的道理,真正地做到授之以渔。其次,教师要研究教材和学生,吃透两头,教材中哪些是最应该讲的又是学生最感兴趣的,用什么方法最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要尝试创新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破疑。同时教师还要克服教材本身的束缚,因时制宜,大胆取舍,不求面面俱到,万无一失;但求一点突破,学有所获。依然以《包身工》为例,其中的一个难点就是理解和运用点面结合的手法,如果在教学中只是一味地去讲什么叫“点”,什么叫“面”,学生肯定会觉得很枯燥,理解起来也有难度。而我采取了一个直观的方法,先展示几张图片,而这几张图片就体现了点面结合。这几张图片的选择也是一个关键,怎样既能体现点面结合,又有时效性,我灵机一动,刚刚最近发生的王家岭透水事件,学生很是关心,何不拿来为我服务?这就说明作为语文教师,要使自己知识广博一些,要成为一个杂家,上课时才能旁征博引,增强教学的知识性和趣味性。那种只抱着教学参考书布道的做法是行不通的。
三、合作探究,搭建桥梁
移情体验,走入人物内心学生在阅读感悟课文时,往往会因为没有过切身的体会而无法感受人物的心情,感受,为了让学生能与课文中人物产生共鸣。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移情体验;唤起其生活中类似的经历,从而达到“将心比心”的效果。《包身工》所写的时代毕竟离我们远了,学生可能很难产生共鸣,所以我采用了“移情体验法”,提出了这样的问题“目前,有不少的外国商人在我国投资建厂,招收了很多的打工仔打工妹,这些打工仔打工妹工作量大,劳动时间长,工资也不是很高,他们与当年的包身工有什么不同呢?”学生认为这样的问题离自己很近,讨论的积极性也很高,表达自己学习本课的收获及自己对文中相关内容的个性化的见解让学生谈学习的体会,使学生了解旧社会包身工的深重苦难,认识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残酷压榨我国劳动人民的滔天罪行,更加热爱社会主义祖国上,从而达到本课作为报告文学鉴赏课的目的,效果非常好。要运用好“移情体验”的方法,教师自己要做有心人,多关注学生的生活。还有一些课文,学生无法产生移情体验,教师可以运用师生对话方式或观看相关的教学录象进行感受。
四、师生交流,和谐共进
师生要以构建一种平等、民主和谐、宽松的新型师生关系为基础。传统的师道尊严,教师的封建家长式的权威意识,导致了大部分学生绝对的服从心理、惰性心理、因循守旧的保守心理等。究其根源,在于我们教师观念的落后,跟不上时代的潮流。如今的学生接受能力强,接受信息广,老一套的封建家长式的教学早已不适应了。据此两点,我们就要敢于且必须放下架子,勇于丢掉面子,给学生创造一种敢说、敢想、敢做的开放氛围,学生只有在多说、多写、多做的锻炼中,也只有允许学生在说错、写错、思错的宽松的训练过程中,才能提高学生语言运用的能力。我在不多的几年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努力创造此种情景,例如:与学生建立坦诚、平等的兄长、朋友式的师生关系,无话不谈,激烈争辩的课堂氛围,敢于说“不”、敢于提出尖锐的问题的思维习惯等等。这样,不但唤醒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同样地赢得了同学们的信任、尊敬和亲近,也迎合了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发挥了学生的潜在主体作用。
肖川在 《教育的力量》中说:“良好的教育使得一个人成为真正的人,成为他自己,成为一个不可替代的、立于天地之间的、大写的人。”让我们驾着新课改的春风,更新教育观念,求实务新,与现代教学技术接轨,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和驾驭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展翅翱翔。
们说一说哪些东西不见了。这个游戏要求孩子在观察时,能快速地注意到几个物品,从而培养了孩子的有意注意力。
4.利用种植园活动来培养观察力——大自然的千变万化为幼儿提供了最丰富的材料,而幼稚园里种植园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观察的空间。户外活动时孩子们都喜欢到那里去看看各种植物的生长——种子发芽了吗?花菜开花了吗?青笋能拔起来了吗?我们种的大蒜能吃了吗……教师抓住每次教育契机,引导幼儿进行观察。让小班幼儿感受到事物的变化,大胆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培养他们观察事物的兴趣。
5.利用季节变化来培养观察力——与幼儿谈话时,我善于抓住幼儿感兴趣的话题来开展活动:比如冬天到了,孩子们对冬天的变化感受明显,纷纷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发现。于是,我就开展了“冬天在哪里”的游戏,请孩子们从自己身上、家里和幼儿园寻找冬天来到的信息。通过一个个小小的话题,引发幼儿主动去发现周围事物的变化,培养他们观察事物的能力,从而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综上所述,来源于我实际工作中积累的一些经验。通过长时间的培养,班级幼儿的观察力有了长足的进步。也许在不同年龄阶段中,培养幼儿观察力的方法各不相同。但有一点我们要认识到:观察力是培养幼儿看图讲述的前提,也是孩子们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在其成长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新课改; 课堂; 学生主体地位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3-0174-01
《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了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体,教师应该努力创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把活跃的课堂主动权交给学生。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我们常听到这样的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可见,学生学习的兴趣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如何在课的一开始就深深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之自觉、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就显得尤为重要。比如我在教学《包身工》这一课时,为了更快的把学生带入到这种氛围当中去,我设计了一个“起兴”式的开头——播放二胡独奏曲《汉宫秋月》的录音,并通过讲述让大家明白:它表现的是宫女哀怨悲愁的情绪。然后启发“类似联想”,让大家想象皇帝身边的宫女尚有不幸的身世、苦闷的闺怨,在人间地狱里生活的一群女孩子的悲愤该有多么强烈。在激发起他们“挺身而出”进行揭露的动机之后,用“光有热情不够, 还要有写作本领“一句话,由急趋缓,自然引导到对主题,选材和谋篇布局的学习。这样导入新课,用音乐从主观上吸引了学生,唤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训练学生运用联想和想象鉴赏文学作品,并进行思维和写作的能力。
二、挣脱镣拷,走出误区
语文老师能否顺应时代的发展,说到底,还是教育观念更新的问题,旧的观念不转变,新的教学思想就无法浸入。套用一句话说就是语文老师要做到与时俱进,永远能与时代合拍。作为一个有创新精神的语文教师,他是不會囿于常法的。敢对传统说不的老师才是好老师,而不敢跃雷池一步的循规蹈矩的老师是无法传承创新意识的。教师要打破沉闷的缺乏生气的传统教学法,对传统的教育观进行彻底的否定,要勇敢的摒弃传统教法的束缚。教师首先要彻底地更新教育观念,明白“教是为了不教”的最浅显的教学原则,大胆的发动学生自己破疑。不必事事庖代,要明白知识的传授永远不如技能的传授的道理,真正地做到授之以渔。其次,教师要研究教材和学生,吃透两头,教材中哪些是最应该讲的又是学生最感兴趣的,用什么方法最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要尝试创新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破疑。同时教师还要克服教材本身的束缚,因时制宜,大胆取舍,不求面面俱到,万无一失;但求一点突破,学有所获。依然以《包身工》为例,其中的一个难点就是理解和运用点面结合的手法,如果在教学中只是一味地去讲什么叫“点”,什么叫“面”,学生肯定会觉得很枯燥,理解起来也有难度。而我采取了一个直观的方法,先展示几张图片,而这几张图片就体现了点面结合。这几张图片的选择也是一个关键,怎样既能体现点面结合,又有时效性,我灵机一动,刚刚最近发生的王家岭透水事件,学生很是关心,何不拿来为我服务?这就说明作为语文教师,要使自己知识广博一些,要成为一个杂家,上课时才能旁征博引,增强教学的知识性和趣味性。那种只抱着教学参考书布道的做法是行不通的。
三、合作探究,搭建桥梁
移情体验,走入人物内心学生在阅读感悟课文时,往往会因为没有过切身的体会而无法感受人物的心情,感受,为了让学生能与课文中人物产生共鸣。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移情体验;唤起其生活中类似的经历,从而达到“将心比心”的效果。《包身工》所写的时代毕竟离我们远了,学生可能很难产生共鸣,所以我采用了“移情体验法”,提出了这样的问题“目前,有不少的外国商人在我国投资建厂,招收了很多的打工仔打工妹,这些打工仔打工妹工作量大,劳动时间长,工资也不是很高,他们与当年的包身工有什么不同呢?”学生认为这样的问题离自己很近,讨论的积极性也很高,表达自己学习本课的收获及自己对文中相关内容的个性化的见解让学生谈学习的体会,使学生了解旧社会包身工的深重苦难,认识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残酷压榨我国劳动人民的滔天罪行,更加热爱社会主义祖国上,从而达到本课作为报告文学鉴赏课的目的,效果非常好。要运用好“移情体验”的方法,教师自己要做有心人,多关注学生的生活。还有一些课文,学生无法产生移情体验,教师可以运用师生对话方式或观看相关的教学录象进行感受。
四、师生交流,和谐共进
师生要以构建一种平等、民主和谐、宽松的新型师生关系为基础。传统的师道尊严,教师的封建家长式的权威意识,导致了大部分学生绝对的服从心理、惰性心理、因循守旧的保守心理等。究其根源,在于我们教师观念的落后,跟不上时代的潮流。如今的学生接受能力强,接受信息广,老一套的封建家长式的教学早已不适应了。据此两点,我们就要敢于且必须放下架子,勇于丢掉面子,给学生创造一种敢说、敢想、敢做的开放氛围,学生只有在多说、多写、多做的锻炼中,也只有允许学生在说错、写错、思错的宽松的训练过程中,才能提高学生语言运用的能力。我在不多的几年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努力创造此种情景,例如:与学生建立坦诚、平等的兄长、朋友式的师生关系,无话不谈,激烈争辩的课堂氛围,敢于说“不”、敢于提出尖锐的问题的思维习惯等等。这样,不但唤醒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同样地赢得了同学们的信任、尊敬和亲近,也迎合了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发挥了学生的潜在主体作用。
肖川在 《教育的力量》中说:“良好的教育使得一个人成为真正的人,成为他自己,成为一个不可替代的、立于天地之间的、大写的人。”让我们驾着新课改的春风,更新教育观念,求实务新,与现代教学技术接轨,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和驾驭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展翅翱翔。
们说一说哪些东西不见了。这个游戏要求孩子在观察时,能快速地注意到几个物品,从而培养了孩子的有意注意力。
4.利用种植园活动来培养观察力——大自然的千变万化为幼儿提供了最丰富的材料,而幼稚园里种植园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观察的空间。户外活动时孩子们都喜欢到那里去看看各种植物的生长——种子发芽了吗?花菜开花了吗?青笋能拔起来了吗?我们种的大蒜能吃了吗……教师抓住每次教育契机,引导幼儿进行观察。让小班幼儿感受到事物的变化,大胆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培养他们观察事物的兴趣。
5.利用季节变化来培养观察力——与幼儿谈话时,我善于抓住幼儿感兴趣的话题来开展活动:比如冬天到了,孩子们对冬天的变化感受明显,纷纷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发现。于是,我就开展了“冬天在哪里”的游戏,请孩子们从自己身上、家里和幼儿园寻找冬天来到的信息。通过一个个小小的话题,引发幼儿主动去发现周围事物的变化,培养他们观察事物的能力,从而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综上所述,来源于我实际工作中积累的一些经验。通过长时间的培养,班级幼儿的观察力有了长足的进步。也许在不同年龄阶段中,培养幼儿观察力的方法各不相同。但有一点我们要认识到:观察力是培养幼儿看图讲述的前提,也是孩子们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在其成长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