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424.2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3-0237-01
实施新课程后,课堂教学的理念和教学行为按新课程的要求发生了积极的变化,也面临着不少具体的课堂教学中的困惑。
一、发生的积极变化
实施新课程后,我继续深入学习经济理论。广泛搜集教学素材。积极参与听课评课。确立了开放互动、合作探究的教学观念,教育理论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具有了初步的自觉的教学反思意识,能及时反思和调控自己的教学行为。按照政治新课标的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自觉把思想教育放在首位,凸显德育性。
课堂生态发生了积极的变化,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流。更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指导。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创设各种问题情境,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改变了教师“一言堂”的现象,更加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
坚持“三贴近”(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社会)的教学原则,不简单地照搬书上的素材,也不仅仅是用生活的例子来印证书本的结论,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并注重与学科课程的整合,设计教学情境。注重开发和生成本土的、校本的、具有学生个体特色的课堂教学资源。
在课堂上积极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让学生多发言,让学生多表现,注重师生互动。由原来以教师自己为中心的讲、问转向在学生中间的交流、合作、谈话,由一味的指责失误转向经常性的表扬鼓励,由原来关注知识的结果转到关注知识的形成过程,由关注知识的掌握转到关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情感体验、学习态度及价值观的形成。
建立以单元为单位进行教学设计的思路,认真对待和加强根据课标要求设计课时教案,重视每课时学生学习活动和师生互动的设计。在这一过程中对高中思想政治实验教材进行删减、补充、延伸,合理重组教学内容,以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注重使用当代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科技发展的新成果充实教材内容,更新教学案例和素材,体现时代性;将重要概念、原理、观点等结论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已有经验紧密联系和有效融合起来,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建构知识。
二、但在新课程的教学中仍存在着很多具体的关于课堂教学的困惑
在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自我构建的同时,发现学生的能力与素质水平不一,且班级人数众多,对于学生的具体指导不好解决。教学程度、深度、广度难以把握。如何把热闹的活动课堂与保证教学质量很好地结合起来。
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评价与考试评价方案是什么 ?,怎样帮助学生实现高素质和高分数的双赢?在现实高考命题的背景下,思想政治课教教材背教材仍是教和学的现实。衡量教学质量的标准和学生学习能力的标准仍然只是分数。新课改基于学生的发展,强调课程开发,但是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到底对自己学科的教学质量有多大帮助?
在教学实践中产生以上种种困惑,这一方面说明教育改革本身的复杂性,另一方面也说明新课程的理念和要求与目前教学观念和能力的现状之间的矛盾还客观存在。
三、主要原因是还存在着教学传统的惯性
原来的教学学科教学体系已形成一个严谨的整体,教学的方式方法已是轻车熟路。要改变教师每天都在进行着的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确实有点困难。
还有教师培训的相对滞后。新课程无论从目标、内容还是从教学方式都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除了暑期的集中培训,就是在网上学习别人的教学理念,听别人的展示课,尽管这些课都比较重视学生的活动以体现对“主体”的尊重,都很注重课堂气氛的营造以显示思维的活跃,但听完之后,总感到缺少一种让人回味的东西,缺少一种厚重感。问题出在哪儿呢?对自己的课,反思起来也有同感。
四、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切入口
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一线教师如果没有行为变化在先,教学观念的转变是不可能深刻的。而要真正地让一些先进的教学理念扎根于教师,运用于课堂,外显于学生的发展,要允许他们有一个感悟和累积的过程,有一个怀疑自我和超越自我的过程,要有一个借鉴和亲身实践,并体验成功的过程。因此,我就目前情况来看,更重要的是找准“切入口”的问题。参与课程改革的切人口恐怕还得从备课、写教案、上课、评课等日常工作着手。要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作为教师,必须改变的是驾轻就熟的教学方式,为学生的学习服务
信息时代的到来已经引起人类社会全面和深刻的变化,包括我们的学习方式、工作方式、交往方式和生活方式。同时也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基础教育的任务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为此,首先需要改变的是学生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以适应时代的需要。学习方式的转变就成为本次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必须依赖于教师教学方式和自身学习方式的改变。
1,课堂教学评价:从“以教论学”转变为“以学论教”。 我们首先应该转变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思路,从“以教论学”到“以学论教”。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应成为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除了关注他们的知识技能目标的达成以外,还应关注他们在课堂上师生互动、自主学习、同伴合作中的行为表现、参与热情、情感体验和探究、思考的过程等等,即关注学生是怎么学的。通过了解学生在课堂上如何讨论、如何交流、如何合作、如何思考、如何获得结论及其过程等等学生的行为表现,评价课堂教学的成败,既关注教师的行为,也关注教师如何促进学生的学习,如教师如何组织并促使学生讨论、教师如何评价和激励学生的学习、教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探究的兴趣等,以此来评价教师课堂行为表现对学生“学”的价值。
2.课堂教学设计:由从教材出发转化为从学生出发。 备课思路必须由从教材出发转化为从学生出发,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为此,教师必须花时间去琢磨学生、琢磨活生生的课堂,甚至走进学生中间,了解他们对即将讲解的内容的兴趣、知识储备和他们所关心的话题,使课堂教学更贴近学生的实际状况。
3.课堂教学进程:从直线型、单一化的转化为非直线型、弹性化的。 而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复杂的过程,教师的“教”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教师应根据学生发展的需要和状况来设计课堂教学,而不是请学生按照事先设计好的教学过程参加学习。这就必须改变教师课前准备的关注点和备课的方式,设计弹性化的课堂教学方案。因为“以学论教”的课堂相对于“以教论学”的课堂,有了许多的不确定性,教师不能完全按照事先设计好的环节进行,要富有彈性,以便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灵活调整。
4.教案的撰写方式也要体现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理念,教师应把学生的有关情况写进教案,包括对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分析和课堂上学生在每个环节可能出现的情况,应留有空白写上课后的体会。这样将有助于教师同时并重教与学,便于把课前分析思考、课中实践体验和课后总结补充融为一体,也让教师能把教学与研究融为一体,把学校视为自己学习的场所,在实践中学习,不断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研究、反思,在不断的实践与反思中积累经验、提升经验,对自己的知识和经验进行重组,以适应新的改革,从而促使自身的专业化成长。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冷静对待课改。毕竟它也等待着实践的检验、修正与完善。盲从与追捧是一对孪生姐妹,对一些未经充分论证的新生事物狂热追捧,追求形式而极少关注内容,往往容易把新生事物推向极端。
实施新课程后,课堂教学的理念和教学行为按新课程的要求发生了积极的变化,也面临着不少具体的课堂教学中的困惑。
一、发生的积极变化
实施新课程后,我继续深入学习经济理论。广泛搜集教学素材。积极参与听课评课。确立了开放互动、合作探究的教学观念,教育理论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具有了初步的自觉的教学反思意识,能及时反思和调控自己的教学行为。按照政治新课标的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自觉把思想教育放在首位,凸显德育性。
课堂生态发生了积极的变化,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流。更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指导。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创设各种问题情境,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改变了教师“一言堂”的现象,更加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
坚持“三贴近”(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社会)的教学原则,不简单地照搬书上的素材,也不仅仅是用生活的例子来印证书本的结论,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并注重与学科课程的整合,设计教学情境。注重开发和生成本土的、校本的、具有学生个体特色的课堂教学资源。
在课堂上积极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让学生多发言,让学生多表现,注重师生互动。由原来以教师自己为中心的讲、问转向在学生中间的交流、合作、谈话,由一味的指责失误转向经常性的表扬鼓励,由原来关注知识的结果转到关注知识的形成过程,由关注知识的掌握转到关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情感体验、学习态度及价值观的形成。
建立以单元为单位进行教学设计的思路,认真对待和加强根据课标要求设计课时教案,重视每课时学生学习活动和师生互动的设计。在这一过程中对高中思想政治实验教材进行删减、补充、延伸,合理重组教学内容,以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注重使用当代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科技发展的新成果充实教材内容,更新教学案例和素材,体现时代性;将重要概念、原理、观点等结论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已有经验紧密联系和有效融合起来,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建构知识。
二、但在新课程的教学中仍存在着很多具体的关于课堂教学的困惑
在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自我构建的同时,发现学生的能力与素质水平不一,且班级人数众多,对于学生的具体指导不好解决。教学程度、深度、广度难以把握。如何把热闹的活动课堂与保证教学质量很好地结合起来。
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评价与考试评价方案是什么 ?,怎样帮助学生实现高素质和高分数的双赢?在现实高考命题的背景下,思想政治课教教材背教材仍是教和学的现实。衡量教学质量的标准和学生学习能力的标准仍然只是分数。新课改基于学生的发展,强调课程开发,但是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到底对自己学科的教学质量有多大帮助?
在教学实践中产生以上种种困惑,这一方面说明教育改革本身的复杂性,另一方面也说明新课程的理念和要求与目前教学观念和能力的现状之间的矛盾还客观存在。
三、主要原因是还存在着教学传统的惯性
原来的教学学科教学体系已形成一个严谨的整体,教学的方式方法已是轻车熟路。要改变教师每天都在进行着的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确实有点困难。
还有教师培训的相对滞后。新课程无论从目标、内容还是从教学方式都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除了暑期的集中培训,就是在网上学习别人的教学理念,听别人的展示课,尽管这些课都比较重视学生的活动以体现对“主体”的尊重,都很注重课堂气氛的营造以显示思维的活跃,但听完之后,总感到缺少一种让人回味的东西,缺少一种厚重感。问题出在哪儿呢?对自己的课,反思起来也有同感。
四、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切入口
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一线教师如果没有行为变化在先,教学观念的转变是不可能深刻的。而要真正地让一些先进的教学理念扎根于教师,运用于课堂,外显于学生的发展,要允许他们有一个感悟和累积的过程,有一个怀疑自我和超越自我的过程,要有一个借鉴和亲身实践,并体验成功的过程。因此,我就目前情况来看,更重要的是找准“切入口”的问题。参与课程改革的切人口恐怕还得从备课、写教案、上课、评课等日常工作着手。要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作为教师,必须改变的是驾轻就熟的教学方式,为学生的学习服务
信息时代的到来已经引起人类社会全面和深刻的变化,包括我们的学习方式、工作方式、交往方式和生活方式。同时也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基础教育的任务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为此,首先需要改变的是学生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以适应时代的需要。学习方式的转变就成为本次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必须依赖于教师教学方式和自身学习方式的改变。
1,课堂教学评价:从“以教论学”转变为“以学论教”。 我们首先应该转变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思路,从“以教论学”到“以学论教”。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应成为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除了关注他们的知识技能目标的达成以外,还应关注他们在课堂上师生互动、自主学习、同伴合作中的行为表现、参与热情、情感体验和探究、思考的过程等等,即关注学生是怎么学的。通过了解学生在课堂上如何讨论、如何交流、如何合作、如何思考、如何获得结论及其过程等等学生的行为表现,评价课堂教学的成败,既关注教师的行为,也关注教师如何促进学生的学习,如教师如何组织并促使学生讨论、教师如何评价和激励学生的学习、教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探究的兴趣等,以此来评价教师课堂行为表现对学生“学”的价值。
2.课堂教学设计:由从教材出发转化为从学生出发。 备课思路必须由从教材出发转化为从学生出发,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为此,教师必须花时间去琢磨学生、琢磨活生生的课堂,甚至走进学生中间,了解他们对即将讲解的内容的兴趣、知识储备和他们所关心的话题,使课堂教学更贴近学生的实际状况。
3.课堂教学进程:从直线型、单一化的转化为非直线型、弹性化的。 而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复杂的过程,教师的“教”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教师应根据学生发展的需要和状况来设计课堂教学,而不是请学生按照事先设计好的教学过程参加学习。这就必须改变教师课前准备的关注点和备课的方式,设计弹性化的课堂教学方案。因为“以学论教”的课堂相对于“以教论学”的课堂,有了许多的不确定性,教师不能完全按照事先设计好的环节进行,要富有彈性,以便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灵活调整。
4.教案的撰写方式也要体现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理念,教师应把学生的有关情况写进教案,包括对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分析和课堂上学生在每个环节可能出现的情况,应留有空白写上课后的体会。这样将有助于教师同时并重教与学,便于把课前分析思考、课中实践体验和课后总结补充融为一体,也让教师能把教学与研究融为一体,把学校视为自己学习的场所,在实践中学习,不断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研究、反思,在不断的实践与反思中积累经验、提升经验,对自己的知识和经验进行重组,以适应新的改革,从而促使自身的专业化成长。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冷静对待课改。毕竟它也等待着实践的检验、修正与完善。盲从与追捧是一对孪生姐妹,对一些未经充分论证的新生事物狂热追捧,追求形式而极少关注内容,往往容易把新生事物推向极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