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语言知识的学习上,量词性隐喻是一种非常常见的语言现象。本文在研究的过程中,结合英文以及汉语中存在的量词性隐喻情况进行了分析,通过对英语以及汉语量词性隐喻情况的对比研究,指出二者的异同。
关键词:英汉;量词;隐喻;对比研究
量词,通常是用来进行物体计量的方式。在英语中,一般在物体计量上,可以使用单数来计量,也可以使用复数来计量。语言有两种,一种是量词,还有一种是非量词。在汉语中,量词很多。但是在英语里,很少会用量词来表达数量。但是英语里实际上也有量词存在。不同的是,英语以及汉语在量词使用上,会有不同的方法。量词隐喻是一种语言表达的方式。英語以及汉语在量词隐喻表达上,有不同的呈现方式,无论是从语言运用的表达,还是从表意等方面来说,都有较大的差异。
一、关于隐喻
所谓隐喻,指的是在进行语言表达的过程中,借助一种事物的名称,通过隐晦的方式来对另外一种事物进行表达的方式。隐喻最初是在汉语表达中使用的一种方式。在汉语中,隐喻是一种常用的表达方式,通常人们将这种表达方式称作是一种修辞,也有人认为这种一种语言表达的思维方式。但是不管观点如何,通过隐喻的使用,都可以对事物做出更好的表达,实现事物特点的表述。
二、量词性隐喻
量词隐喻,涵盖了量词以及隐喻两方面的内容。也就是说在表达的过程中,在量词的使用上,将隐喻的内容融入其中。量词隐喻结构在布局上,量词一般是在数词后面使用。通过数词的运用,来实现对名词的量化表达。在结构的布局上,其有一定的特殊性,也就是说在量词使用的过程中,其是量词,同时又有隐喻内容在其中。这一定和传统的量词使用方式有所差异。
比如在一些情况下,人们为了实现更有惊喜性的表达效果,就会采用量词隐喻表达方式,故意突破传统的表达方式,采用一些突破性的结构来使用量词。比如a lot of
problems 以及a mountain of problems等。实际上在上面的表达上,其中第二种表达方式,我们就可以将其认为是一种量词性隐喻结构。
三、英汉量词性隐喻结构对比研究
在英语以及汉语的表达中,量词性隐喻结构的使用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从相同的地方来说,二则都可以丝线计量,且通过这种方式有一定的表达意境。但是二则也有一些不同的表现。
(一)英汉量词性隐喻结构的相同点
从相同的地方来说,无论是英语量词性隐喻,还是汉语量词性隐喻结构,其都是用来实现数量的计量。这一点,源于量词本身的计量特点决定的。而且无论是英语,还是汉语,在量词性隐喻的表达上,其都是通过这种独特的语言表达方式,实现特定修辞效果的达成。
首先通过量词性隐喻,能实现一些自然特征的表达。比如在月亮的修饰上,在中文的表达上,可以说一弯新月,而在英语的表达中,则可以使用a slender sickle。通过这种方式来进行月亮的表述,实际上就是充分借助量词性隐喻,用来进行月亮意境的表述。无论是从英语的表达,还是从汉语的表达来说,都是充分运用量词性隐喻,来对月亮这种事物来进行表述。通过量词性隐喻的运用,描述出月亮的意境,让读者通过这些语言的阅读,能够充分感受到月亮的意境。所以在英汉量词隐喻的表达上,二者的一个相同点就是能够实现一些自然特质的表达。
其次是可以实现内在特点的传递。比如一株水仙花一样的少女,以及a surge of crowds。一株少女,有突出的修辞表现,能够展现出少女的内在特质,而a surge of crowds则可以用来表述人群突然增长的内在状态。
(二)英汉量词性隐喻结构的不同点
从不同点角度来说,英汉量词性隐喻的差异需要结合具体的情境来进行分析和具体的论述。实际上,在很多情况下,英汉量词性隐喻并不是在所有情况下都是彼此对应的,更多的时候二者之间并没有严格的对应关系。
比如在情绪的表达过程中,汉语里我们经常说心里涌起了一股怒火,英语对于这句话的表达应该是a storm of anger。汉语在表达人的情绪上,喜欢使用股,或是阵等词语。但是在英语里,比如storm,不仅有冲上来、涌上来的急切感,同时也有暴风雨来临一样的感觉。从这个方面来说,二者在表达的过程中,是有一定的差异的。应该说,汉语在量词性隐喻的表达上,相对于英语来说,更多样化,也更生动、丰富。
结语
在本文的研究中,对英汉量词性隐喻进行了研究,并结合英语以及汉语中量词性隐喻的表达以及使用方式的异同进行了分析和探讨。通过本文的分析以及论述,指出英汉量词性隐喻在使用过程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通过分析可知,英汉量词性隐喻差异实际上也体现出由于文化差异的存在,不同国家在语言表达方式上也会存在不同表现方式。
参考文献
[1]刘晓彤,吕亮球.英汉量词对比浅析[J].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14(04):27-28.
[2]王芳.英汉量词隐喻结构的认知研究[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01):109-110.
[3]张芳芳.英汉量词对比及其等效翻译策略[J].保险职业学院学报,2013,27(06):89-92.
[4]陈颖子,陈扬一,王银霞.英汉量词隐喻比较研究[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06):281-282+291.
关键词:英汉;量词;隐喻;对比研究
量词,通常是用来进行物体计量的方式。在英语中,一般在物体计量上,可以使用单数来计量,也可以使用复数来计量。语言有两种,一种是量词,还有一种是非量词。在汉语中,量词很多。但是在英语里,很少会用量词来表达数量。但是英语里实际上也有量词存在。不同的是,英语以及汉语在量词使用上,会有不同的方法。量词隐喻是一种语言表达的方式。英語以及汉语在量词隐喻表达上,有不同的呈现方式,无论是从语言运用的表达,还是从表意等方面来说,都有较大的差异。
一、关于隐喻
所谓隐喻,指的是在进行语言表达的过程中,借助一种事物的名称,通过隐晦的方式来对另外一种事物进行表达的方式。隐喻最初是在汉语表达中使用的一种方式。在汉语中,隐喻是一种常用的表达方式,通常人们将这种表达方式称作是一种修辞,也有人认为这种一种语言表达的思维方式。但是不管观点如何,通过隐喻的使用,都可以对事物做出更好的表达,实现事物特点的表述。
二、量词性隐喻
量词隐喻,涵盖了量词以及隐喻两方面的内容。也就是说在表达的过程中,在量词的使用上,将隐喻的内容融入其中。量词隐喻结构在布局上,量词一般是在数词后面使用。通过数词的运用,来实现对名词的量化表达。在结构的布局上,其有一定的特殊性,也就是说在量词使用的过程中,其是量词,同时又有隐喻内容在其中。这一定和传统的量词使用方式有所差异。
比如在一些情况下,人们为了实现更有惊喜性的表达效果,就会采用量词隐喻表达方式,故意突破传统的表达方式,采用一些突破性的结构来使用量词。比如a lot of
problems 以及a mountain of problems等。实际上在上面的表达上,其中第二种表达方式,我们就可以将其认为是一种量词性隐喻结构。
三、英汉量词性隐喻结构对比研究
在英语以及汉语的表达中,量词性隐喻结构的使用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从相同的地方来说,二则都可以丝线计量,且通过这种方式有一定的表达意境。但是二则也有一些不同的表现。
(一)英汉量词性隐喻结构的相同点
从相同的地方来说,无论是英语量词性隐喻,还是汉语量词性隐喻结构,其都是用来实现数量的计量。这一点,源于量词本身的计量特点决定的。而且无论是英语,还是汉语,在量词性隐喻的表达上,其都是通过这种独特的语言表达方式,实现特定修辞效果的达成。
首先通过量词性隐喻,能实现一些自然特征的表达。比如在月亮的修饰上,在中文的表达上,可以说一弯新月,而在英语的表达中,则可以使用a slender sickle。通过这种方式来进行月亮的表述,实际上就是充分借助量词性隐喻,用来进行月亮意境的表述。无论是从英语的表达,还是从汉语的表达来说,都是充分运用量词性隐喻,来对月亮这种事物来进行表述。通过量词性隐喻的运用,描述出月亮的意境,让读者通过这些语言的阅读,能够充分感受到月亮的意境。所以在英汉量词隐喻的表达上,二者的一个相同点就是能够实现一些自然特质的表达。
其次是可以实现内在特点的传递。比如一株水仙花一样的少女,以及a surge of crowds。一株少女,有突出的修辞表现,能够展现出少女的内在特质,而a surge of crowds则可以用来表述人群突然增长的内在状态。
(二)英汉量词性隐喻结构的不同点
从不同点角度来说,英汉量词性隐喻的差异需要结合具体的情境来进行分析和具体的论述。实际上,在很多情况下,英汉量词性隐喻并不是在所有情况下都是彼此对应的,更多的时候二者之间并没有严格的对应关系。
比如在情绪的表达过程中,汉语里我们经常说心里涌起了一股怒火,英语对于这句话的表达应该是a storm of anger。汉语在表达人的情绪上,喜欢使用股,或是阵等词语。但是在英语里,比如storm,不仅有冲上来、涌上来的急切感,同时也有暴风雨来临一样的感觉。从这个方面来说,二者在表达的过程中,是有一定的差异的。应该说,汉语在量词性隐喻的表达上,相对于英语来说,更多样化,也更生动、丰富。
结语
在本文的研究中,对英汉量词性隐喻进行了研究,并结合英语以及汉语中量词性隐喻的表达以及使用方式的异同进行了分析和探讨。通过本文的分析以及论述,指出英汉量词性隐喻在使用过程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通过分析可知,英汉量词性隐喻差异实际上也体现出由于文化差异的存在,不同国家在语言表达方式上也会存在不同表现方式。
参考文献
[1]刘晓彤,吕亮球.英汉量词对比浅析[J].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14(04):27-28.
[2]王芳.英汉量词隐喻结构的认知研究[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01):109-110.
[3]张芳芳.英汉量词对比及其等效翻译策略[J].保险职业学院学报,2013,27(06):89-92.
[4]陈颖子,陈扬一,王银霞.英汉量词隐喻比较研究[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06):281-282+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