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诗歌中探寻美

来源 :青年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kang19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诗歌作为我国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中的瑰宝,自有其独特的魅力。其中的美主要体现在:节奏美、画面美、音乐美、情感美四个方面。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每一种美的影响力,不仅能够丰富课堂内容,而且可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诗歌;节奏美;画面美;音乐美;情感美;教学
  诗歌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一首诗,讲述了一种心情、一个故事,甚至是一段历史。诗歌虽语言凝练,表达的情感却非常丰富。学习古诗词时以美教学,充分挖掘古诗中的美育因素,激发学生的情感参与,提高教学效果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古诗词的美表现在各个方面,学习时应细细品味、发现。
  一、吟诗歌中的节奏美
  古诗词是古代人表达感情的一种重要方式,它与现代文的最大区别在于它的韵律美、节奏性强。吟诵古诗总有一种抑扬顿挫、朗朗上口的感觉,那是因为诗歌中的每一个字有可能都经历了作者千百回的尝试,每一次的锤炼都是作者感情的进一步升华。所以在学习古诗词时如果能抓住诗歌的节奏,不管哪一种格式的诗歌,明确了它的节奏,便是与作者有了对话,产生了共鸣,自然便可以进一步理解诗人当时的感情之所在。比如在教学《静夜思》(李白)这首古诗时,可能是因为它的流传广泛,课前不少學生也都早已熟读成诵,可是当我让学生有感情的朗诵时才发现没有几位同学可以正确吟诵出它的节奏,更不会有感情的存在。原来孩子们只是机械地死记硬背而已,听起来也就索然无味。当我范读一遍之后,有些孩子已经听出了其中的节奏变化,三遍之后,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已明确了诗歌的节奏划分。之后孩子们朗读的变化显而易见,这时作者的孤独、思乡之情也油然而生。
  二、赏诗歌中的画面美
  吟诵一首诗,眼前就出现了一幅画。是呀,许多古诗词中都藏着一幅传统的中国画,学会欣赏诗歌中的画面美也是一种重要的鉴赏诗歌的方法。如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代表王维,苏轼评价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吟王维的诗就像欣赏一幅幅意境优美的图画。他在《鹿柴》中这样写到:“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区区二十个字却把鹿柴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表现地淋漓尽致,全诗在于以动衬静,以局部衬全局,清新自然,毫不做作。诗人正是以他特有的画家、音乐家对色彩、声音的敏感,才把握住了空山人语响和深林入返照的一刹那所显示的特有的幽静境界。再如山水田园派另一位诗人孟浩然《过故人庄》这首诗中的“绿树村边合,青山或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作者把朴实的农家生活场景与自然美、生活美熔于一炉,这种纯天然的美不奇不异,不故弄玄虚,这也正是诗人内心世界和谐的充分印证。在学习每一首古诗时,如果都能赏出它蕴藏的画面,相信定会让学生真正的走进诗歌,走入诗人的心田,进而去领悟诗人的深刻感情。
  三、唱诗歌中的音乐美
  剥开诗歌的发展史,大家会发现诗歌和音乐本身就是紧密相连的,大多数的诗歌都可以配乐而唱,尤其是词的出现,更是把诗与乐完全融为了一体,所以诗歌中必定蕴藏着音乐美。在教学中如果可以更充分地彰显诗歌的音乐性,让“诗”可以“歌”起来,让学生在音乐声中把心灵飞起来,相信效果也会异常有力。比如教学诗歌时可以适当地配上合适的背景音乐甚至可以把现代歌曲的曲调套用在相应的诗歌上。如用《二泉映月》配《静夜思》吟诵,配乐很明显地拉近了读者与诗歌的距离,在音乐的渲染中实现了与诗人的亲密接触,唤醒了沉睡的情感。音乐与诵读的巧妙结合,既弥补了朗读的不足,又给学生开了另一扇窗,何乐而不为呢?
  四、悟诗歌中的情感美
  情之所至,诗无不至;诗之所至,情以之至。——清·王夫之。由此可见诗歌的本质即是抒情的,无情也就无诗,作为一个正常的人,就必有一定的情感,以真情所写的诗句必然是最美的,也最震撼读者的心灵。比如唐代诗人柳宗元的五言绝句《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诵读这首诗时无不被诗中的万籁俱空、孤独寂寞之情所感染,更令读者感受到了诗之美,一种荡气回肠的情感久久回味。教学《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这首古诗时,因年代的久远,孩子们无法直接的理解画面,但古诗中抒发的这种人世间最伟大的母爱却是人性中最自然的,最真实的情感。用诗歌中的母爱美引领教学,这时孩子们的感情则如滔滔江水奔涌而出,每个人都有说不完的话,诉不完的情,之后对于诗歌的理解则是水到渠成,一个简单的画面、一个日常生活的瞬间,其中深藏的母爱却如此厚重。以情动人,感悟诗歌中蕴含的每一份情感不就是亲身体会吗?
  生活中处处有美,最能直接打动心灵的还是美。学习中也存在美,让每个孩子都不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在我国重要的传统文化古诗歌中去探寻美,深刻地体会古诗歌中的文化底蕴,吸收其精华,提高师生的鉴赏水平。在美中快乐地学习,在美中深切地感悟,在美中渐渐地提升。
其他文献
摘要:《人间天堂》是美国文学史上举足轻重的重要著作,该本书一被引进到中国,就受到了广大读者的热烈欢迎。文章以德国功能派的目的论为切入点,对吴建国及金紹禹的两个中译本进行对比评析,探讨两个译本的特点及异同之处。通过对具体译本选段的分析,概括出其语言运用精妙之处在于语言口语化、多用四字短语、以短句译长句等方而。本文通过汉译比较,总结出两个译本的共性与个性,以及各自的优缺点,以供其他菲兹杰拉德的英译研究
期刊
溯李可染艺术的源流之举  反省一個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发展,就知道我们世人对于艺术的粗陋见解是多么过火与偏激了。就中国绘画艺术而言,从古至今无非就是传统主义与创新思潮的国际化之间的纠葛争论。在我看来,这样的问题或者是命题的出现就要追溯到艺术继承与革新的源与流,基于一个民族的基本脉络上并在继续民族化的道路上向新颖国际化的方向迈进,不仅立足与传统的积淀更要融入世界艺术体系的发展潮流中去。这才可使得中国
期刊
摘要:在小学教育中运用电教化教学手段,不仅能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更能创设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使学习变成一个轻松愉快、主动求索的过程,从而达到乐中求知、寓教于乐的目的。本文首先分析了电教化教学的优势,并提出了强化小学电教化教学应用效果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电教化教学;小学;应用  从当前大部分中小学的课堂教学效率来看不是很理想,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因素造成的,其一,教育思想不先进;其二,使用的教学
期刊
摘要:语文课程是兼顾人文性和科学性的学科,旨在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程度多取决于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走进小学语文课堂,发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低效现象表现为教学目标随意且无效、组织教学能力低下、教师评价语言单调等。通过访谈小学语文教师得到了一些解决策略,语文教师要提升自身专业素质和课堂调控能力,还要让权于学生,学校不应以考试成绩论英雄,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
期刊
语料库的发展和出现是与语料库语言学密切相关的,其诞生是语言学和计算语言学发展的结果,也是当前外国学生学习汉语所需要的。语料库是为学习第二语言的学生提供语言研究而收集的语言材料,语料库中的内容是由各种材料中出现的书面语和口语的样本汇聚而成,其中的内容材料资料真实,对于信息的提取有效准确,因此学习汉语的学生可以借助语料库进行学习,从多方面多层次理解汉语,帮助学生构建新的语言观和语言模式。  语料库并不
期刊
摘要:随着德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越来越普遍地提倡,小学体育教学活动不仅需要负担起学术们强身健体的课程教学目标,还需要负担起德育任务。基于此,本文以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手段为研究内容,从思品道德教育、正确“三观”、榜样行为规范这三个方面进行德育渗透。  关键词:德育;小学体育;渗透  一、思品道德在小学体育课中的渗透  小学体育课堂应该重视思品道德的渗透,这一点其实比较容易做到,因为小学体育课在教学形
期刊
摘要:当前,计算机在我国的普及已经进入了大众生活中,为大众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人工智能技术作为依托于计算机的先进技术,为计算机的发展和应用带来了新的发展空间,并推动了计算机的长足稳定发展。本文首先对人工智能技术进行了简要概述,然后探究了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现状,最后总结了人工智能技术在计算机中的运用成果。  关键词:人工智能技术;计算机;软件工程  一、简述人工智能技术  人工智能的概念在1956
期刊
摘要:在互联网金融以及共享经济的大背景下,伴随着创新与经济的发展,一些不法分子为了个人私利不断踩踏非法集资的红线,破坏国家金融管理秩序。司法实践中利用P2P网贷进行非法集资的案例最常涉及的罪名包括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和集资诈骗罪,而区分两者是司法认定过程中的难点和争议所在。因此,本文主要对在当前P2P网贷平台运营模式过程中所涉及不法行为与这两个罪名之间的契合性进行具体的认定。  关键词:P2P网贷,
期刊
摘要: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英语成为全世界交流的重要工具,很多家长和老师都十分注重小学阶段英语的学习,认为小学阶段是学英语的黄金时期,想让孩子在小学阶段打好英语基础,因此,小学英语教学在小学教育当中越来越受到重视,而在新课程标准理念的影响下,我国小学英语的教学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游戏教学被引入小学英语教学课堂实践当中,改变了传统枯燥乏味的小学英语学方式,为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注入了趣味性,增添了生
期刊
摘要:延时摄影目前处在一个积累和思考的阶段,在适应工业化生产和追求商业化美学倾向中慢慢成长。所以在未来延时摄影的创作中,探索新的形式来表现精彩的内容,尤其是充分运用电脑数字技术软件来创造新的镜头画面效果,这也是延时摄影的一个追求。  关键词:延时摄影;作品;创作  1 真实世界的再现  《美学新解》中对“真实”是这样阐述的:“一个故事,不管是真实的、虚构的,还是彻头彻底的谎言,其可信度都取决于它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