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提出了自动化生产设备应用专业教学改革的方法,方案,课程体系建设方法,课堂教学模式方法及教学评价体系,实践证明,改革的措施是有效的,能够显著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自动化;教学改革;课程体系
一、教学改革的需求
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社会发展迅猛,科技日新月异,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职业教育要适应的发展和需求,就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改革传统的教育模式,以增强学生技能,和社会接轨。针对上述情况,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二、教学改革的目标
根据学校教学设备的现状,要增强实践教学的环节,使我们的学生在毕业时除了获得职业资格证书以外还应具备以下的工作能力:
1.能熟练操作各类常见自动化生产设备;
2.具有对自动化生产设备常规故障进行检查和排除的能力;
3.具备车工、数控中级工的技术水平和能力。
4.具备一定的解决自动化生产设备疑难杂症的能力。
三、教学模式改革方案
1.调整专业设置,修订完善专业教学计划。
按照市场和企业对自动化生产设备应用专业人才的需要,依据我校自动化生产设备应用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我们对自动化生产设备应用专业进行了广泛的调研和论证。我们通过多年的办学实践和不断探索,对自动化生产设备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基本思路的认识更加清晰。
按照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对自动化生产设备应用专业教学计划作为全面修订。新的教学计划体现了主干课程设计与职业岗位工作内容一致,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培训认证相融合,人才培养过程与实际工作过程相吻合的设计思想,即以教学基本建设为重点,以教学改革为核心,努力提高教育和教学质量。
2.构建课程体系,推进精品课程建设。
根据课程特点与本校的具体条件,本专业将液压与气动技术、电气系统安装与调试、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数控技术等课程列入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进行开发。通过这些主要课程的建设,带动本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与发展。本着基于工作岗位模块化的指导思想,根据课程特点重新构建课程内容。根据岗位工作过程的需要,本着“适度、够用”的原则选择相应的理论知识,以强化职业综合能力,即以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为主线囊括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的原则,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开展教学活动。在课程内容的课时安排上,紧紧遵循“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原则,加大实践课时比例,以及理实一体教学的比例,符合条件的课程单元推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
3.加大实践教学力度,提升专业技能水平。
我校自动化生产设备应用专业主要培养适应企业生产一线需要,具有较强的自动化生产设备应用专业应用能力和操作技能的人才,必须掌握必备的自动化生产设备应用专业基本知识及理论,能从事各跋涉企事业自动化生产设备应用安装、调试、维修、设备维护和机电产品销售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技能型人才。这种人才的培养模式应具有明显的特征,即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来设计教学体系和培养方案;以适应技术为主旨的特征来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基础理论和专业理论知识以够用为度,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和操作能力。因此,自动化生产设备应用专业将改革调整原有的教学课程体系,推进以实践教学为中心,以能力培养为目的的教学改革。
在设计课程教学的组织与安排过程中,贯彻“产学互动”的大课程模式。教学过程按“基础知识→基础能力训练→专业知识→专项操作实训→中级工考证→顶岗实习”的思路设计并实施一体化教学,为了贴近职业岗位要求,将课程教学依照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制定,以加强教学针对性;将专业技能操作实训和职业资格要求融合到教学大纲计划与课程内容中,优化教学过程,提高专业技能的培训效果。
为了突出综合实践环节的建设,实践教学设计思路遵循了技能型人才职业能力形成的循序渐进规律:从简单到复杂,从一般到先进,从单一到综合。实践教学环节分阶段、分层次设置,采用循序渐进目标教学法,使学生逐步掌握适应岗位(群)要求的职业技能,具备本行业要求的综合实践能力与职业素质,有利于学生的专业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例如,我们从一开始就将《自动化生产线技术》课程采用一体化教学模式,把课堂搬入实训室,以具体机床电路为载体,突出“学中做、做中学”的教学理念,使学生对具体电路有一个整体的了解与认识,同时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自动化;教学改革;课程体系
一、教学改革的需求
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社会发展迅猛,科技日新月异,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职业教育要适应的发展和需求,就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改革传统的教育模式,以增强学生技能,和社会接轨。针对上述情况,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二、教学改革的目标
根据学校教学设备的现状,要增强实践教学的环节,使我们的学生在毕业时除了获得职业资格证书以外还应具备以下的工作能力:
1.能熟练操作各类常见自动化生产设备;
2.具有对自动化生产设备常规故障进行检查和排除的能力;
3.具备车工、数控中级工的技术水平和能力。
4.具备一定的解决自动化生产设备疑难杂症的能力。
三、教学模式改革方案
1.调整专业设置,修订完善专业教学计划。
按照市场和企业对自动化生产设备应用专业人才的需要,依据我校自动化生产设备应用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我们对自动化生产设备应用专业进行了广泛的调研和论证。我们通过多年的办学实践和不断探索,对自动化生产设备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基本思路的认识更加清晰。
按照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对自动化生产设备应用专业教学计划作为全面修订。新的教学计划体现了主干课程设计与职业岗位工作内容一致,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培训认证相融合,人才培养过程与实际工作过程相吻合的设计思想,即以教学基本建设为重点,以教学改革为核心,努力提高教育和教学质量。
2.构建课程体系,推进精品课程建设。
根据课程特点与本校的具体条件,本专业将液压与气动技术、电气系统安装与调试、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数控技术等课程列入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进行开发。通过这些主要课程的建设,带动本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与发展。本着基于工作岗位模块化的指导思想,根据课程特点重新构建课程内容。根据岗位工作过程的需要,本着“适度、够用”的原则选择相应的理论知识,以强化职业综合能力,即以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为主线囊括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的原则,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开展教学活动。在课程内容的课时安排上,紧紧遵循“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原则,加大实践课时比例,以及理实一体教学的比例,符合条件的课程单元推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
3.加大实践教学力度,提升专业技能水平。
我校自动化生产设备应用专业主要培养适应企业生产一线需要,具有较强的自动化生产设备应用专业应用能力和操作技能的人才,必须掌握必备的自动化生产设备应用专业基本知识及理论,能从事各跋涉企事业自动化生产设备应用安装、调试、维修、设备维护和机电产品销售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技能型人才。这种人才的培养模式应具有明显的特征,即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来设计教学体系和培养方案;以适应技术为主旨的特征来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基础理论和专业理论知识以够用为度,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和操作能力。因此,自动化生产设备应用专业将改革调整原有的教学课程体系,推进以实践教学为中心,以能力培养为目的的教学改革。
在设计课程教学的组织与安排过程中,贯彻“产学互动”的大课程模式。教学过程按“基础知识→基础能力训练→专业知识→专项操作实训→中级工考证→顶岗实习”的思路设计并实施一体化教学,为了贴近职业岗位要求,将课程教学依照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制定,以加强教学针对性;将专业技能操作实训和职业资格要求融合到教学大纲计划与课程内容中,优化教学过程,提高专业技能的培训效果。
为了突出综合实践环节的建设,实践教学设计思路遵循了技能型人才职业能力形成的循序渐进规律:从简单到复杂,从一般到先进,从单一到综合。实践教学环节分阶段、分层次设置,采用循序渐进目标教学法,使学生逐步掌握适应岗位(群)要求的职业技能,具备本行业要求的综合实践能力与职业素质,有利于学生的专业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例如,我们从一开始就将《自动化生产线技术》课程采用一体化教学模式,把课堂搬入实训室,以具体机床电路为载体,突出“学中做、做中学”的教学理念,使学生对具体电路有一个整体的了解与认识,同时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