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分支,也是课堂教学中的重点内容,如何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育人功能,促进阅读教学发挥其应有的教学效果,需要教师注意与学生在课上的互动。提问是师生之间互动的主要方式,教师所设计的提问需要兼具新颖性、多样性、趣味性、开放性、启示性等,以促进学生在阅读课程上获得提升。本文即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入手,分析了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提问;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20)-32-016
提问与回答是教师与学生之间沟通常用的方式,而精心设计的提问,往往能够得到学生积极的反馈,为了促进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获得成长,教师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阅读文本,设计具体的问题,促进学生整合文本的观点和信息,从而达到对语言文字的有效理解与表达。在此基础上,探究提问策略的有效性,成为教师追求的目标。发挥提问的作用,让提问能够成为师生之间沟通的有效渠道,是提问有效性的直接体现。
一、在导入环节巧妙设置提问
在导入环节设置提问的目的是为了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学习之初就对即将要学习的课文产生探究的兴趣。结合小学生的认知能力与性格特点,教师在设计导入语时融入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对要学习的内容产生好奇或质疑,促进学生在求知欲的带领下,深入阅读文章并回答教师最初设计的问题。
例如,在学习《观潮》时,教师引导学生围绕课文题目展开分析。教师:“提到‘观潮’,大家能想到的有哪些内容?”通过字面意思的分析,学生能够得出:观看潮水、观看大海等信息。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教师巧妙的设置提问:“与同学们想的不太一样,观潮指的是什么,希望大家在阅读之后能够回答老师。”在学生初次阅读后,教师再设计问题:“观潮是指观看钱塘江来潮时的壮观景象,老师从没看过这样的景象,同学们有看过的吗?作者是怎么想到记录钱塘江来潮时的景象的呢?”引发学生对作者写作动机的好奇,而后让学生经过课文内容的探究,了解作者写下这篇文章的动力,感受到钱塘江的魅力。
二、在阅读中巧妙设置提问
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会不自覺的运用已经学过的方法或自己了解到的方法,帮助自己认识和理解语言文字,这些都是属于学生自身的阅读方法。为了促进学生在文本中提取具体的观点,并经过推理和分析成为自己的知识,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与文本互动,在互动的过程中将疑问提出来,而后与同学或与教师一同梳理自己的疑问。可借助教师的提问与学生的提问,规范学生的思维过程,拓展提问策略的应用方式。
例如,在学习《琥珀》时,学生需要仔细阅读,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所必备的条件,通过该故事的推想和还原,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在学生完成第一遍阅读后,教师可设计问题:“作者是根据什么推想出这块琥珀的形成过程的?”而后,让学生带着该问题走进课文中,二次阅读课文,看看课文中究竟是怎么说的。在学生二次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在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归纳琥珀的形成条件以及科学家想象的依据。最后,要求学生详细阅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并分析科学家研究这块琥珀的价值,主张学生通过思考将最后一段内容转化为自己的话语说出来。
三、在模仿应用中提高效率
针对中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教师要培养学生正确的提问意识,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发现疑问,就要勇于提出来,充分肯定学生的提问。在学生进入高年级之后,则要求学生提出优质的问题,有价值的问题,教师可采取适当的激励方式和评价手段,促使学生不断审视自己的思维过程,促进学生在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明确文本的表达方式,就学生自身的认知能力,提出较高层次的问题。
例如,在二年级的阅读课上,学生阅读《曹冲称象》这一篇课文,教师可组织学生说说曹冲称象的办法到底好不好,主张学生想出相应的办法来称象。同时,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有学生表示:“为什么曹操要采取这样的方法称象,而不是直接通过体重秤来称呢?”学生对于课文背景知识的缺乏,导致学生产生了此疑问。教师要充分肯定学生的提问,而后介绍文章的背景知识,让学生自发意识的提问存在的漏洞,从而在后续的学习中严谨自己的言行举止。又如,在鉴赏《穷人》这一课中的人物形象时,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根据课文内容,教师主张学生在课上提出问题,围绕课文中人物的塑造展开讨论。在讨论与交流中,回答学生的问题,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语文学习的成就感,同时加强学生的阅读能力、分析能力与整理能力。
总而言之,有效的提问,有价值的提问,有意义的提问,需要教师有意识的运用提问策略,在教学中改变传统的方式,从讲解课文内容转向教给学生阅读方法,促进学生在课上明确应该怎样去阅读,并积极与教师互动,促进学生在阅读和互动中获得成长。
参考文献
[1]王慧荣.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有效提问[J].甘肃教育,2017(09):55.
[2]刘兰花. 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提问技巧的策略[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2):198-199.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提问;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20)-32-016
提问与回答是教师与学生之间沟通常用的方式,而精心设计的提问,往往能够得到学生积极的反馈,为了促进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获得成长,教师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阅读文本,设计具体的问题,促进学生整合文本的观点和信息,从而达到对语言文字的有效理解与表达。在此基础上,探究提问策略的有效性,成为教师追求的目标。发挥提问的作用,让提问能够成为师生之间沟通的有效渠道,是提问有效性的直接体现。
一、在导入环节巧妙设置提问
在导入环节设置提问的目的是为了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学习之初就对即将要学习的课文产生探究的兴趣。结合小学生的认知能力与性格特点,教师在设计导入语时融入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对要学习的内容产生好奇或质疑,促进学生在求知欲的带领下,深入阅读文章并回答教师最初设计的问题。
例如,在学习《观潮》时,教师引导学生围绕课文题目展开分析。教师:“提到‘观潮’,大家能想到的有哪些内容?”通过字面意思的分析,学生能够得出:观看潮水、观看大海等信息。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教师巧妙的设置提问:“与同学们想的不太一样,观潮指的是什么,希望大家在阅读之后能够回答老师。”在学生初次阅读后,教师再设计问题:“观潮是指观看钱塘江来潮时的壮观景象,老师从没看过这样的景象,同学们有看过的吗?作者是怎么想到记录钱塘江来潮时的景象的呢?”引发学生对作者写作动机的好奇,而后让学生经过课文内容的探究,了解作者写下这篇文章的动力,感受到钱塘江的魅力。
二、在阅读中巧妙设置提问
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会不自覺的运用已经学过的方法或自己了解到的方法,帮助自己认识和理解语言文字,这些都是属于学生自身的阅读方法。为了促进学生在文本中提取具体的观点,并经过推理和分析成为自己的知识,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与文本互动,在互动的过程中将疑问提出来,而后与同学或与教师一同梳理自己的疑问。可借助教师的提问与学生的提问,规范学生的思维过程,拓展提问策略的应用方式。
例如,在学习《琥珀》时,学生需要仔细阅读,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所必备的条件,通过该故事的推想和还原,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在学生完成第一遍阅读后,教师可设计问题:“作者是根据什么推想出这块琥珀的形成过程的?”而后,让学生带着该问题走进课文中,二次阅读课文,看看课文中究竟是怎么说的。在学生二次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在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归纳琥珀的形成条件以及科学家想象的依据。最后,要求学生详细阅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并分析科学家研究这块琥珀的价值,主张学生通过思考将最后一段内容转化为自己的话语说出来。
三、在模仿应用中提高效率
针对中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教师要培养学生正确的提问意识,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发现疑问,就要勇于提出来,充分肯定学生的提问。在学生进入高年级之后,则要求学生提出优质的问题,有价值的问题,教师可采取适当的激励方式和评价手段,促使学生不断审视自己的思维过程,促进学生在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明确文本的表达方式,就学生自身的认知能力,提出较高层次的问题。
例如,在二年级的阅读课上,学生阅读《曹冲称象》这一篇课文,教师可组织学生说说曹冲称象的办法到底好不好,主张学生想出相应的办法来称象。同时,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有学生表示:“为什么曹操要采取这样的方法称象,而不是直接通过体重秤来称呢?”学生对于课文背景知识的缺乏,导致学生产生了此疑问。教师要充分肯定学生的提问,而后介绍文章的背景知识,让学生自发意识的提问存在的漏洞,从而在后续的学习中严谨自己的言行举止。又如,在鉴赏《穷人》这一课中的人物形象时,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根据课文内容,教师主张学生在课上提出问题,围绕课文中人物的塑造展开讨论。在讨论与交流中,回答学生的问题,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语文学习的成就感,同时加强学生的阅读能力、分析能力与整理能力。
总而言之,有效的提问,有价值的提问,有意义的提问,需要教师有意识的运用提问策略,在教学中改变传统的方式,从讲解课文内容转向教给学生阅读方法,促进学生在课上明确应该怎样去阅读,并积极与教师互动,促进学生在阅读和互动中获得成长。
参考文献
[1]王慧荣.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有效提问[J].甘肃教育,2017(09):55.
[2]刘兰花. 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提问技巧的策略[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2):198-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