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简要论述了文化政策的功能及其对于文化市场的影响,并对“十七届六中全会”中我党所制定的文化体制改革有关政策要点和运行机制进行了个人思考,笔者认为,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相关产业政策的持续推进,中国文化市场必将迎来大繁荣和大复兴。
关键词:文化政策;文化市场;繁荣文化事业;主导
国家的文化政策由国家政权机关、政党组织和其他社会政治集团制定,其目的是为了在文化领域实现其所代表的阶级利益与意志,以权威形式标准化地规范文化市场的步骤和具体措施。中国文化政策的决策是与中国的政治制度相一致的,其决策机制首先是由党中央对全国文化事业的总方针总政策做出决策,其次是全国人大及常委会制定文化法律,再次是国务院制定相关的更具体化、更细致的文化规章,最后是由地方政府、社会文化团体制定的有关文化政策和规定。下文将着重阐述文化政策的制定对于文化市场的影响。
一、文化政策制定的意义和基本原则
文化政策通过国家政权机关的制定,对文化市场的运作进行规范,从执政党的角度说,其本身有着维护其政权稳定,保障社会安定的重大作用;从公民的角度说,通过政府制定的法规和政策,可以对于文化市场有一个更加明确的认识,有助于提升公民的识别力与判断力,使之更加清晰明确的遵守文化市场的规范。
以我国为例,不难看出文化政策制定的一些基本原则:文化政策的制定要坚持与我国社会主义特色的文化发展性质、方向、目标相一致;制定文化政策要坚持和体现文化发展与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原则;制定文化政策要坚持从文化发展和文化政策自身的客观规律出发的原则;制定文化政策要坚持文化政策系统的统一性和配套性原则。
二、文化政策的功能及其对市场影响的两种模式
先进的文化政策可以促进社会的发展,加快人类文明的进步;落后的文化政策则会使国家和民族停滞不前,甚至陷入倒退的泥潭。建国以来,我国颁布的文化政策和法规可以证明,文化政策对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具有非常巨大的能动作用,其功能体现在:文化政策具有文化资源配置的功能,其通过对财政资金、人力资源、自然资源等分配,使文化资源得以重新配置,以使各文化领域的财政拨款得到科学、合理的利用,繁荣文化市场;文化政策具有导向功能;国家政权机关通过制定文化政策,对于社会的主流思想、意识形态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文化政策具有调控的功能等。
文化政策对于市场影响有两种模式,一种是直接影响,另外一种是间接引导。
文化政策的直接影响是其以绝对强势的角色介入文化市场进行干预、配置的模式之一。其主要表现为政策颁布者通过一些决策、法令、规章等对文化产业进行调控。例如在十二五规划中所制定的文化方面的政策就指出,要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提出“加快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探索建立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创新公共文化服务运行机制”这一决议。决议公布后,全国很多知名文化事业单位都向企业方向发展,很多文化事业单位已完成了“改企”的进度。这一举措提高了文化事业单位的市场适应力,使他们从实际出发,站在消费者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确定今后发展方向,提升生存能力。再例如,国家广电总局于2011年11月审议通过的《广播电视广告播出管理办法》做出的补充规定:“播出电视剧时,不得在每集中间以任何形式插播广告”,此规定自2012年1月起施行。此规定规范了电视剧的播放规范,一方面令播放平台损失了巨额的广告费用,另一方面却保证了观众收看完整电视节目的合法权益,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
文化政策的间接引导主要从经济的角度上说,国家政权机关以调整财政投入配置、鼓励发展某些领域等方式,对于文化市场做出合理的导向和激励的模式。例如,位于北京市朝阳区大山子的798艺术区,是政府政策引导、业主产业运作、艺术家形成共识、媒体支持等众多良性因素促成的一个典范。其中政府的政策引导起到相当大的作用。可以说,政策扶持、环境宽松、租金低廉等因素是很多时尚艺术家进入到798艺术区的主要动力。为了让798艺术区能长期留住这些艺术家主力,政府对艺术区采取了一些特殊政策,在税收、贷款方面均有一定的优惠,以保障艺术家们的灵感能在一个轻松、愉悦的环境下被激发出来,以此吸引更多的游客、艺术爱好者,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可以观赏这中国原汁原味的艺术区域。
三、“繁荣文化事业”政策与文化产业复兴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会一个鲜明的主题,就是科学概括和深刻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道路,提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这是我党首次把文化事业的发展放在如此重要的地位在会议中提出。面对文化改革发展新目标、新任务,文化产业即将迎来一个发展的高潮期。文化产业的大力发展势必主导复杂化、多元化的产业关联,从而带来更多的就业机遇,并对产业集群产生巨大的推动力。
首先,文化产业结构的调整必然带来文化资源的配置和重新分配,政府对于新兴的、重点的文化产业项目也将给予更多的关注和鼓励。这一举措将给动漫产业、互联网、广电事业、文化教育事业及新媒体艺术等重点发展的门类注入生机和活力,并为由此衍生的关联产业创造更优化的发展条件。
其次,我党提出的“繁荣文化事业”体现出我党对社会精神文明和意识形态的重视,对公民的文化素养提高和整体国民素质的提升有着潜移默化的推动作用,通过政策的引导作用,使国民能够更好的融入到文化产业的发展中,既通过提升国民素质使文化产业稳步健全的发展,又通过文化产业的发展带动国民经济的整体提升。
再次,政府通过“繁荣文化事业”政策鼓励、倡导文化事业的发展,提高社会整体的文化水平,并通过新兴且使用的文化产业带动消费,扩大内需,提高经济水平,向“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的主导产业”这一象征文明水平的目标推进。
最后,“繁荣文化事业”政策势必带来政府对于文化产业监管的加强。大力发展和落实文化相关政策具有改善社会风气、提高辨别是非能力的作用,政府通过加强对文化事业的监督和管理,使社会的意识形态往积极方向发展,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保障社会稳定与发展。
十七届六中全会对我国现阶段文化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指导意义,作为文化产业的学习者来说,我们应该敏锐捕捉文化政策信息,对于文化发展趋势做出迅速的预测,运用所学理论知识更好的为实践服务,真正为文化事业的繁荣和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胡惠林,文化政策学[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200—203,208,246.
[2]蒋积伟,建国以来中共文化政策述评(1949—1976)[J],党史研究与教学,2007,1.
关键词:文化政策;文化市场;繁荣文化事业;主导
国家的文化政策由国家政权机关、政党组织和其他社会政治集团制定,其目的是为了在文化领域实现其所代表的阶级利益与意志,以权威形式标准化地规范文化市场的步骤和具体措施。中国文化政策的决策是与中国的政治制度相一致的,其决策机制首先是由党中央对全国文化事业的总方针总政策做出决策,其次是全国人大及常委会制定文化法律,再次是国务院制定相关的更具体化、更细致的文化规章,最后是由地方政府、社会文化团体制定的有关文化政策和规定。下文将着重阐述文化政策的制定对于文化市场的影响。
一、文化政策制定的意义和基本原则
文化政策通过国家政权机关的制定,对文化市场的运作进行规范,从执政党的角度说,其本身有着维护其政权稳定,保障社会安定的重大作用;从公民的角度说,通过政府制定的法规和政策,可以对于文化市场有一个更加明确的认识,有助于提升公民的识别力与判断力,使之更加清晰明确的遵守文化市场的规范。
以我国为例,不难看出文化政策制定的一些基本原则:文化政策的制定要坚持与我国社会主义特色的文化发展性质、方向、目标相一致;制定文化政策要坚持和体现文化发展与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原则;制定文化政策要坚持从文化发展和文化政策自身的客观规律出发的原则;制定文化政策要坚持文化政策系统的统一性和配套性原则。
二、文化政策的功能及其对市场影响的两种模式
先进的文化政策可以促进社会的发展,加快人类文明的进步;落后的文化政策则会使国家和民族停滞不前,甚至陷入倒退的泥潭。建国以来,我国颁布的文化政策和法规可以证明,文化政策对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具有非常巨大的能动作用,其功能体现在:文化政策具有文化资源配置的功能,其通过对财政资金、人力资源、自然资源等分配,使文化资源得以重新配置,以使各文化领域的财政拨款得到科学、合理的利用,繁荣文化市场;文化政策具有导向功能;国家政权机关通过制定文化政策,对于社会的主流思想、意识形态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文化政策具有调控的功能等。
文化政策对于市场影响有两种模式,一种是直接影响,另外一种是间接引导。
文化政策的直接影响是其以绝对强势的角色介入文化市场进行干预、配置的模式之一。其主要表现为政策颁布者通过一些决策、法令、规章等对文化产业进行调控。例如在十二五规划中所制定的文化方面的政策就指出,要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提出“加快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探索建立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创新公共文化服务运行机制”这一决议。决议公布后,全国很多知名文化事业单位都向企业方向发展,很多文化事业单位已完成了“改企”的进度。这一举措提高了文化事业单位的市场适应力,使他们从实际出发,站在消费者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确定今后发展方向,提升生存能力。再例如,国家广电总局于2011年11月审议通过的《广播电视广告播出管理办法》做出的补充规定:“播出电视剧时,不得在每集中间以任何形式插播广告”,此规定自2012年1月起施行。此规定规范了电视剧的播放规范,一方面令播放平台损失了巨额的广告费用,另一方面却保证了观众收看完整电视节目的合法权益,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
文化政策的间接引导主要从经济的角度上说,国家政权机关以调整财政投入配置、鼓励发展某些领域等方式,对于文化市场做出合理的导向和激励的模式。例如,位于北京市朝阳区大山子的798艺术区,是政府政策引导、业主产业运作、艺术家形成共识、媒体支持等众多良性因素促成的一个典范。其中政府的政策引导起到相当大的作用。可以说,政策扶持、环境宽松、租金低廉等因素是很多时尚艺术家进入到798艺术区的主要动力。为了让798艺术区能长期留住这些艺术家主力,政府对艺术区采取了一些特殊政策,在税收、贷款方面均有一定的优惠,以保障艺术家们的灵感能在一个轻松、愉悦的环境下被激发出来,以此吸引更多的游客、艺术爱好者,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可以观赏这中国原汁原味的艺术区域。
三、“繁荣文化事业”政策与文化产业复兴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会一个鲜明的主题,就是科学概括和深刻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道路,提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这是我党首次把文化事业的发展放在如此重要的地位在会议中提出。面对文化改革发展新目标、新任务,文化产业即将迎来一个发展的高潮期。文化产业的大力发展势必主导复杂化、多元化的产业关联,从而带来更多的就业机遇,并对产业集群产生巨大的推动力。
首先,文化产业结构的调整必然带来文化资源的配置和重新分配,政府对于新兴的、重点的文化产业项目也将给予更多的关注和鼓励。这一举措将给动漫产业、互联网、广电事业、文化教育事业及新媒体艺术等重点发展的门类注入生机和活力,并为由此衍生的关联产业创造更优化的发展条件。
其次,我党提出的“繁荣文化事业”体现出我党对社会精神文明和意识形态的重视,对公民的文化素养提高和整体国民素质的提升有着潜移默化的推动作用,通过政策的引导作用,使国民能够更好的融入到文化产业的发展中,既通过提升国民素质使文化产业稳步健全的发展,又通过文化产业的发展带动国民经济的整体提升。
再次,政府通过“繁荣文化事业”政策鼓励、倡导文化事业的发展,提高社会整体的文化水平,并通过新兴且使用的文化产业带动消费,扩大内需,提高经济水平,向“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的主导产业”这一象征文明水平的目标推进。
最后,“繁荣文化事业”政策势必带来政府对于文化产业监管的加强。大力发展和落实文化相关政策具有改善社会风气、提高辨别是非能力的作用,政府通过加强对文化事业的监督和管理,使社会的意识形态往积极方向发展,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保障社会稳定与发展。
十七届六中全会对我国现阶段文化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指导意义,作为文化产业的学习者来说,我们应该敏锐捕捉文化政策信息,对于文化发展趋势做出迅速的预测,运用所学理论知识更好的为实践服务,真正为文化事业的繁荣和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胡惠林,文化政策学[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200—203,208,246.
[2]蒋积伟,建国以来中共文化政策述评(1949—1976)[J],党史研究与教学,2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