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国标》为准则,以成都体育学院为例,从历史传承和现实实践的角度探讨体育院校英语专业本科课程体系建设。首先分析以成都体育学院为代表的体育院校英语专业培养方案的沿革,然后对比《国标》分析课程体系建设的现实特点,最后总结以语言技能为抓手、以人文内涵为核心、以实践活动为途径打造出未来课程体系。
【关键词】《国标》;课程体系;体育院校;英语专业;成都体育学院
【作者简介】张莺凡(1977- ),女,汉族,山东莱州人,成都体育学院外语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翻译,英语教学法。
【基金项目】四川外国语言文学研究中心课题《英语专业(体育英语方向)课程设置现状研究》,课题编号:SCWYH14-04。
一、引言
随着中国体育事业的高速发展,中国逐步由体育大国变成了体育强国。从1990年的亚运会到2008年的奥运会,再到2022年的冬奥会,中国正越来越多的参与到各级各类国际性的体育赛事活动中。众多活动需要大量既具有良好的外语外事能力,又拥有丰富的体育知识、技能的体育英语复合型人才。2002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成都体育学院招收了全国第一批英语专业(体育外语外事方向)的全日制本科生。十几年过去了,从02年一所高校招生43人到今天的十几所大学开办此专业,年招生人数近万人,体育英语专业取得了长足发展。数据显示,现有良好的发展态势非但没有给学界带来更多的喜悦,反而引起了学者、社会的担忧:专业特色不突出;高层次、高素质、复合型的精英人才相对较缺乏;毕业生就业领域不对口等。严峻的现实指出,体育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不能满足社会对体育英语高精尖人才的实际需求,体育院校英语专业教学改革到了刻不容缓的关键时刻。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教育部于2018年初颁布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以下简称《国标》),为国内所有大学本科生、承担本科阶段课程教学和科研任务的大学教师开展学习、教学和科研提供了方向指导。此标准既是专业设置的参考、人才培养和专业建设的指导型规范,同时也是质量评价的标准。一个学科的专业设置是否合理、是否科学、是否符合规范,可籍此做出粗略判断。
鉴于此,本文首先回溯体育类院校英语专业课程建设的历史沿革,分析课程体系设置中所面临的种种现实困难。其次,依据符合市场需求的专业培养目标,修订并明确专业发展方向。最后结合《国标》提出构建新课程体系的具有可行性的建议。
二、历史沿革
课程是高等学校本科教学的基础,同时也是学校教学基本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合理的课程设置是落实教学计划、提高教学水平和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从2002年成都体育学院开设英语专业起,培养方案历经多次修改,课程体系建设经历了几次跨越式发展,特别是08年和16年,变化巨大。(如表一)。
体育院校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从最初对语言技能与使用知识的掌握到如今对英语教育文化本质的强调,提出了对学生跨文化能力、人文素养、创新意识的培养;课程设置不再局限于最初的听、说、读、写、译等技能的训练,而是尝试加大“以体育内容”为依托的系统知识习得,如体育报刊文献选读、体育英语视听说、体育赛事翻译等课程,同时增加文化、文学类课程,如: 英美文学选读、欧洲文化入门、跨文化交际等。此外,选修课学时与种类逐步加大,选修课学时已从最初仅占总学时的18%到如今的29.8%,选修课课程门数从最初的29门到如今的36门,学生的选择面大大增加。多元化课程设置使体育院校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越来越人文化,越来越具有针对性。
三、对照《国标》,梳理课程特点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对全社会公布,这是面向全世界、全国发布的第一个中国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國家标准,英语专业也涵盖其中。《国标》共包括概述、使用专业范围、培养目标、培养规格、课程体系、教师队伍、质量管理、名词释义9个方面。对照《国标》和成都体育学院英语专业的培养方案,不难发现目前作为体育英语专业代表院校的成都体育学院英语专业课程体系主要存在以下三大特点:
1.培养目标相对明确,专业特色不够突出。《国标》指出外语类专业旨在培养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扎实的外语基本功和专业知识与能力、掌握专业知识,适应我国对外交流、国家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各类涉外行业、外语教育与学术研究需要的外语类专业人才和复合型人才。包括北京体育学院、上海体育学院、武汉体育学院在内的大多数体育院校的英语专业都已将此作为培养目标。而成都体育学院更是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培养能够在国际体育交流合作中承担翻译、联络、研究等工作的英语专业人才,符合《国标》的要求。
然而细看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以及近几年毕业生的去向,明显发现对于体育英语是什么、体育英语具备何种特色等问题,高校的思路并不是特别清晰。课程设置上虽有相应调整、在保留英语传统核心课程的基础上,也增加了一些体育类课程,但相对比例较少,且取消了一些难度较大的体育技能训练课程。由此体育类高校英语专业的同质化倾向正逐步加大,存在千人一面的现象。而学生的就业途径并没有因为体育这个媒介而拓宽,大量的毕业生仍旧主要从事传统英语专业毕业生工作:如教师、文秘、文字翻译等;少有进入体育英语行业,如体育翻译、国际体育组织工作人员、亦或国际体育赛事管理等工作的。这与《国标》倡导的“分层优化、各显特色”的原则有一定距离。这对今后重点培养通用型的“英语 ”多元化人才留出了提高的空间。
2.课程结构相对完善,涵盖范围不够宽泛。根据《国标》框架要求,课程结构要求从通识教育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培养方向课程、实践教学环节和毕业论文五个部分来构建符合英语类专业特点的课程体系,要求既要夯实语言基础,同时又要彰显专业人才的特色。根据表一所示,总体来说课程设置符合基本要求。
细查表一所列课程,从2002版以技能课程为主到如今的以技能课程为主,辅以文学、文化类课程设置。专业建设正逐步强调文化素养的作用,但所涵盖的知识面还不够宽泛,史类课程缺乏、思辨课程设较少,这限制了体育英语人才培养的层次,导致了体育英语人才思辨能力相对薄弱,个人综合能力继续提高时后继乏力等问题。而对比与其他综合类高校的选修课,体育院校选修课程比例相对较低,门数较少,且缺乏跨学科、跨领域课程,让大量学生无法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专业特长进行选择,不利于学生知识面的增长,更不利于今后工作的开展,也没有突出《国标》倡导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作为体育院校英语专业可适度的增加类似体育史、阅读与思辨等课程,有效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综合思辨能力。 3.实践环节重点突出,师资团队还需加强。现阶段,许多体育院校英语专业强调实践环节,各院校立足本市、本省大力建设实训和实习基地,加大学生参与实践的力度。以成都体育学院为例,英语专业构建并实施了全过程、递进式实验教学体系。第一层次为课内实践环节,主要强化学生基本语言技能培养;第二层次为综合性实践环节,包括专业见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主要强化学生语言运用能力。与成都市体育局、四川省体育局等多家单位签署了实习合作协议,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教学实习基地,为学生的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提供了必要条件。第三层次为参与创新实践。专业整合现有教学资源,建立了一批实践教学平台,并以平台为支撑,形成特色品牌活动:so show 戏剧节、科创孵化等,在历练学生专业实践能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而每年暑假學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也为学生了解社会,提升服务社会能力提供了平台。
对比《国标》,虽实践环节在各体育院校的英语专业被强调、突出,但师资建设问题成为了制约综合实践环节实施的巨大瓶颈。师资团队是保障实践环节有效实施的基础,这需要大量的专任教师和其他人员的共同努力,但由于实践型、双师型的专业教师缺口较大,不少实践课程和实践环节都是由老师独立作战,不能实现协同配合、优势互补,也不利于学生开展综合性的实践活动。只有专兼职并存、辅导员与专任教师共同参加、校内外专协同指导,才能保证实践指导的科学性、管理的合理性、学生参与的主动性。
四、结论与启示
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本质职能,是大学的根和本。《国标》从国家、行业、学校三个层面为本科教学质量监控提供了标准,这即为英语专业建设提供了机遇,也带了挑战。全国十余所体育院校都开设了英语专业,各校根据区域特点分别建立了适合本校本专业特色的课程体系,对比《国标》,目前的课程体系建设仍旧面临专业特色、课程结构、师资培养等方面的多重挑战。课程设计中语言技能是基础,没有语言功底的英语专业毕业生不能成为合格的毕业生,语言技能类课程应占总课时比例的50%以上;人文内涵是课程体系的关键,《国标》中指出英语专业属于人文科学的范畴,没有人文的英语专业只能是一种技能的体系,只有回归人文才能让英语专业的专业性得以提高;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的重要平台。理论从实践中来,又回归实践,体育院校的英语专业只有以师资团队为核心,结合特色性、实用性、混合性三原则进行实践教学,才能充分发挥实践作用,达到帮助学生巩固理论知识的效果;特色是专业生存的命脉,没有特色的专业不能满足学生对专业的期许,也无法满足社会对专业的要求。未来的课程体系建造需以语言技能为抓手、以人文内涵为核心、以实践活动为途径整合课程模块、教材、考核等方面的内容,让体育院校英语专业成为“双一流”的学科。
参考文献:
[1]中国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2018[S].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2]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Z].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3]谢粤湘.《英语类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指导下的高等中医药院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机制[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6(17).
[4]王俊菊.英语专业本科国家标准课程体系构想——历史沿革与现实思考[J].现代外语,2015(2):121-130.
[5]周洵瑛,范谊.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内涵与层次定位[J].外语界,2010(4):36-42,66.
[6]成都体育学院人才培养方案[D].成都体育学院,2002,2008,2016.
【关键词】《国标》;课程体系;体育院校;英语专业;成都体育学院
【作者简介】张莺凡(1977- ),女,汉族,山东莱州人,成都体育学院外语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翻译,英语教学法。
【基金项目】四川外国语言文学研究中心课题《英语专业(体育英语方向)课程设置现状研究》,课题编号:SCWYH14-04。
一、引言
随着中国体育事业的高速发展,中国逐步由体育大国变成了体育强国。从1990年的亚运会到2008年的奥运会,再到2022年的冬奥会,中国正越来越多的参与到各级各类国际性的体育赛事活动中。众多活动需要大量既具有良好的外语外事能力,又拥有丰富的体育知识、技能的体育英语复合型人才。2002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成都体育学院招收了全国第一批英语专业(体育外语外事方向)的全日制本科生。十几年过去了,从02年一所高校招生43人到今天的十几所大学开办此专业,年招生人数近万人,体育英语专业取得了长足发展。数据显示,现有良好的发展态势非但没有给学界带来更多的喜悦,反而引起了学者、社会的担忧:专业特色不突出;高层次、高素质、复合型的精英人才相对较缺乏;毕业生就业领域不对口等。严峻的现实指出,体育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不能满足社会对体育英语高精尖人才的实际需求,体育院校英语专业教学改革到了刻不容缓的关键时刻。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教育部于2018年初颁布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以下简称《国标》),为国内所有大学本科生、承担本科阶段课程教学和科研任务的大学教师开展学习、教学和科研提供了方向指导。此标准既是专业设置的参考、人才培养和专业建设的指导型规范,同时也是质量评价的标准。一个学科的专业设置是否合理、是否科学、是否符合规范,可籍此做出粗略判断。
鉴于此,本文首先回溯体育类院校英语专业课程建设的历史沿革,分析课程体系设置中所面临的种种现实困难。其次,依据符合市场需求的专业培养目标,修订并明确专业发展方向。最后结合《国标》提出构建新课程体系的具有可行性的建议。
二、历史沿革
课程是高等学校本科教学的基础,同时也是学校教学基本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合理的课程设置是落实教学计划、提高教学水平和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从2002年成都体育学院开设英语专业起,培养方案历经多次修改,课程体系建设经历了几次跨越式发展,特别是08年和16年,变化巨大。(如表一)。
体育院校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从最初对语言技能与使用知识的掌握到如今对英语教育文化本质的强调,提出了对学生跨文化能力、人文素养、创新意识的培养;课程设置不再局限于最初的听、说、读、写、译等技能的训练,而是尝试加大“以体育内容”为依托的系统知识习得,如体育报刊文献选读、体育英语视听说、体育赛事翻译等课程,同时增加文化、文学类课程,如: 英美文学选读、欧洲文化入门、跨文化交际等。此外,选修课学时与种类逐步加大,选修课学时已从最初仅占总学时的18%到如今的29.8%,选修课课程门数从最初的29门到如今的36门,学生的选择面大大增加。多元化课程设置使体育院校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越来越人文化,越来越具有针对性。
三、对照《国标》,梳理课程特点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对全社会公布,这是面向全世界、全国发布的第一个中国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國家标准,英语专业也涵盖其中。《国标》共包括概述、使用专业范围、培养目标、培养规格、课程体系、教师队伍、质量管理、名词释义9个方面。对照《国标》和成都体育学院英语专业的培养方案,不难发现目前作为体育英语专业代表院校的成都体育学院英语专业课程体系主要存在以下三大特点:
1.培养目标相对明确,专业特色不够突出。《国标》指出外语类专业旨在培养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扎实的外语基本功和专业知识与能力、掌握专业知识,适应我国对外交流、国家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各类涉外行业、外语教育与学术研究需要的外语类专业人才和复合型人才。包括北京体育学院、上海体育学院、武汉体育学院在内的大多数体育院校的英语专业都已将此作为培养目标。而成都体育学院更是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培养能够在国际体育交流合作中承担翻译、联络、研究等工作的英语专业人才,符合《国标》的要求。
然而细看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以及近几年毕业生的去向,明显发现对于体育英语是什么、体育英语具备何种特色等问题,高校的思路并不是特别清晰。课程设置上虽有相应调整、在保留英语传统核心课程的基础上,也增加了一些体育类课程,但相对比例较少,且取消了一些难度较大的体育技能训练课程。由此体育类高校英语专业的同质化倾向正逐步加大,存在千人一面的现象。而学生的就业途径并没有因为体育这个媒介而拓宽,大量的毕业生仍旧主要从事传统英语专业毕业生工作:如教师、文秘、文字翻译等;少有进入体育英语行业,如体育翻译、国际体育组织工作人员、亦或国际体育赛事管理等工作的。这与《国标》倡导的“分层优化、各显特色”的原则有一定距离。这对今后重点培养通用型的“英语 ”多元化人才留出了提高的空间。
2.课程结构相对完善,涵盖范围不够宽泛。根据《国标》框架要求,课程结构要求从通识教育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培养方向课程、实践教学环节和毕业论文五个部分来构建符合英语类专业特点的课程体系,要求既要夯实语言基础,同时又要彰显专业人才的特色。根据表一所示,总体来说课程设置符合基本要求。
细查表一所列课程,从2002版以技能课程为主到如今的以技能课程为主,辅以文学、文化类课程设置。专业建设正逐步强调文化素养的作用,但所涵盖的知识面还不够宽泛,史类课程缺乏、思辨课程设较少,这限制了体育英语人才培养的层次,导致了体育英语人才思辨能力相对薄弱,个人综合能力继续提高时后继乏力等问题。而对比与其他综合类高校的选修课,体育院校选修课程比例相对较低,门数较少,且缺乏跨学科、跨领域课程,让大量学生无法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专业特长进行选择,不利于学生知识面的增长,更不利于今后工作的开展,也没有突出《国标》倡导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作为体育院校英语专业可适度的增加类似体育史、阅读与思辨等课程,有效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综合思辨能力。 3.实践环节重点突出,师资团队还需加强。现阶段,许多体育院校英语专业强调实践环节,各院校立足本市、本省大力建设实训和实习基地,加大学生参与实践的力度。以成都体育学院为例,英语专业构建并实施了全过程、递进式实验教学体系。第一层次为课内实践环节,主要强化学生基本语言技能培养;第二层次为综合性实践环节,包括专业见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主要强化学生语言运用能力。与成都市体育局、四川省体育局等多家单位签署了实习合作协议,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教学实习基地,为学生的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提供了必要条件。第三层次为参与创新实践。专业整合现有教学资源,建立了一批实践教学平台,并以平台为支撑,形成特色品牌活动:so show 戏剧节、科创孵化等,在历练学生专业实践能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而每年暑假學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也为学生了解社会,提升服务社会能力提供了平台。
对比《国标》,虽实践环节在各体育院校的英语专业被强调、突出,但师资建设问题成为了制约综合实践环节实施的巨大瓶颈。师资团队是保障实践环节有效实施的基础,这需要大量的专任教师和其他人员的共同努力,但由于实践型、双师型的专业教师缺口较大,不少实践课程和实践环节都是由老师独立作战,不能实现协同配合、优势互补,也不利于学生开展综合性的实践活动。只有专兼职并存、辅导员与专任教师共同参加、校内外专协同指导,才能保证实践指导的科学性、管理的合理性、学生参与的主动性。
四、结论与启示
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本质职能,是大学的根和本。《国标》从国家、行业、学校三个层面为本科教学质量监控提供了标准,这即为英语专业建设提供了机遇,也带了挑战。全国十余所体育院校都开设了英语专业,各校根据区域特点分别建立了适合本校本专业特色的课程体系,对比《国标》,目前的课程体系建设仍旧面临专业特色、课程结构、师资培养等方面的多重挑战。课程设计中语言技能是基础,没有语言功底的英语专业毕业生不能成为合格的毕业生,语言技能类课程应占总课时比例的50%以上;人文内涵是课程体系的关键,《国标》中指出英语专业属于人文科学的范畴,没有人文的英语专业只能是一种技能的体系,只有回归人文才能让英语专业的专业性得以提高;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的重要平台。理论从实践中来,又回归实践,体育院校的英语专业只有以师资团队为核心,结合特色性、实用性、混合性三原则进行实践教学,才能充分发挥实践作用,达到帮助学生巩固理论知识的效果;特色是专业生存的命脉,没有特色的专业不能满足学生对专业的期许,也无法满足社会对专业的要求。未来的课程体系建造需以语言技能为抓手、以人文内涵为核心、以实践活动为途径整合课程模块、教材、考核等方面的内容,让体育院校英语专业成为“双一流”的学科。
参考文献:
[1]中国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2018[S].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2]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Z].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3]谢粤湘.《英语类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指导下的高等中医药院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机制[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6(17).
[4]王俊菊.英语专业本科国家标准课程体系构想——历史沿革与现实思考[J].现代外语,2015(2):121-130.
[5]周洵瑛,范谊.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内涵与层次定位[J].外语界,2010(4):36-42,66.
[6]成都体育学院人才培养方案[D].成都体育学院,2002,2008,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