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学会学习。在这背景之下,我校校长肖秉林教授亲自主持省级重点课题《“中学导学制”的实践与研究》的研究。以“导入、导疑、导研、导练、导评”为内容的“五环节”教学法为其研究的核心,以“导”带学,以“导”促学,让学生在活泼有序的导学氛围中,体验参与的快乐与表达的愉悦。“中学导学制”这一教学模式在继承传统课堂结构合理环节的基础之上,更加突出以导促学的特点。因而这对传统的备课是一次划时代的革命。我就导学教案的编写和使用,提出一些看法,与各位同行探讨。
一、导学教案的特点与优势
“中学导学制”模式下的导学教案,能够帮助学生系统全面地把握知识内容,克服盲目和片面,减少教材阅读和作业中的困难,有利于准确理解、提高学习效率,这对学习新课作用尤其明显。学案好比半个家庭教师,能提供及时、关键的指导和人性化的服务,有利于学生掌握研究性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在对“中华民国成立”一课的学习中,学生缺乏真情实感,体会不到“中华民国”的成立在历史进程中究竟起了多大的作用。在导学教案上我们引导学生从以下方面论述:(1)从政治制度发展的角度看,辛亥革命推翻了腐朽的清王朝,埋葬了千年之久的专制制度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2)从思想史的角度看,它是一场深刻的思想启蒙运动,政府颁布了许多移风易俗的具体措施。(3)从经济发展的角度看,在社会上迅速掀起了一个如火如荼的兴办实业的热潮,对中国工业化的发展起了推进作用。这样经过预习,学生对“中华民国成立”的意义易懂而且易记,效果很好。
二、导学教案编写的原则与方法
导学教案的设计编写应有一定的层次性和梯度性,这样才符合中学生认知逐步深入的特点规律,才符合体现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但是无论在哪个层面上,导学教案的设计编写都不能违背让学生自主探究获取知识的大原则。导学教案在内容上要充分考虑知识的层次性和个性的差异性,体现适当的梯度,注意问题设计的梯度与层次,注意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巧妙创设问题情境,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向未知领域探究。这样的导学教案才能在化解对学生提出新的学习要求、任务与现有的知识水平之间的矛盾的同时,又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和任务,从而使学生在循环往复的学习中不断增长知识、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导学教案的设计编写除了要具备导学制五环节外,还应该在相关内容旁边设有学法指导,包括学习方法的提示、思路的提示等。因为学法指导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核心因素,也是能力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视学法指导是“教会学生学习”的前提和保证。导学制模式下的学法指导应以导学教案内容为基础,根据学生在预习时有可能出现障碍和不知如何下手而设计的,帮助学生顺利解决问题。因此,学法指导犹如一盏指路的明灯,它的设计一定要结合内容实际和学生实际。在导学教案编写中,学法指导应该贯穿始终,如导学教案中的导学目标设计、导疑问题提示、导训方法技巧等指导性内容和要素,务必构成一条清晰的导学方法线。随着知识网络的形成,导学方法指导也构成科学完整的体系,为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自主学习提供和创造必要的条件。如在学习早期的资产阶级革命时,由于学生对世界史很陌生学习存在困难。我就在编写导学教案时利用学习方法中的趣味记忆法,把英国革命的特点概括为:时间长、人物多、过程简、权比法大、光荣自豪等。这样学生通过导学教案预习在学习过程中就明显显示出自信心。
三、导学教案的使用及其注意点
教师应该依据教学进度把编写好的导学教案提前发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前预习完成相关内容。通过预习,学生能明确学习的目标,教师要提的问题,自己不懂的地方,以及听课的重难点等。这样学生带着问题上课,可大大提高效率。当然在具体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活用导学教案,一般来说,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如诱导式、开放式、技能式等。这样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按照导学教案进行学与练,既很好地完成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又很好地培养了自主学习的能力。
但教师在导学教案的使用过程中,也应注意一些问题,应把握好以下“三个不能淡化”:
一是“学案导学”不能淡化教师的教学设计。学案不能代替教案,不能代替教师的备课,学案是指导学生学的具体方案,教案是教师教的设计。
二是“学案导学”不能淡化教师对教材的深刻挖掘。新课改倡导教师“不能教教材,而要用教材教”,但实际情况却是相当多的教师根本读不懂教材,不能正确把握教材的编排意图和知识体系,不能确定具体章节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在推广“学案导学”的过程中,部分学校提出了“分块备课—集体研讨—个人修订”的备课流程,这是一个非常理想的教研方式,有利于教师发挥群体智慧,实现资源共享、共同提高。
三是“学案导学”不能淡化教师的教学风格。“学案导学”由于采取基本一致的教学设计,往往会束缚教师的手脚,同时也可能使部分优秀教师产生从众心理,不能充分认识自身的潜力,从而降低对自己的要求。这对于教师自身的专业化成长、形成不同的教学风格是极为不利的。
总之,“学案导学”作为一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途径,还有许多值得研究和探索的空间,必须在学案的设计、使用、完善和备课方式的改革等方面下工夫。
一、导学教案的特点与优势
“中学导学制”模式下的导学教案,能够帮助学生系统全面地把握知识内容,克服盲目和片面,减少教材阅读和作业中的困难,有利于准确理解、提高学习效率,这对学习新课作用尤其明显。学案好比半个家庭教师,能提供及时、关键的指导和人性化的服务,有利于学生掌握研究性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在对“中华民国成立”一课的学习中,学生缺乏真情实感,体会不到“中华民国”的成立在历史进程中究竟起了多大的作用。在导学教案上我们引导学生从以下方面论述:(1)从政治制度发展的角度看,辛亥革命推翻了腐朽的清王朝,埋葬了千年之久的专制制度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2)从思想史的角度看,它是一场深刻的思想启蒙运动,政府颁布了许多移风易俗的具体措施。(3)从经济发展的角度看,在社会上迅速掀起了一个如火如荼的兴办实业的热潮,对中国工业化的发展起了推进作用。这样经过预习,学生对“中华民国成立”的意义易懂而且易记,效果很好。
二、导学教案编写的原则与方法
导学教案的设计编写应有一定的层次性和梯度性,这样才符合中学生认知逐步深入的特点规律,才符合体现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但是无论在哪个层面上,导学教案的设计编写都不能违背让学生自主探究获取知识的大原则。导学教案在内容上要充分考虑知识的层次性和个性的差异性,体现适当的梯度,注意问题设计的梯度与层次,注意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巧妙创设问题情境,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向未知领域探究。这样的导学教案才能在化解对学生提出新的学习要求、任务与现有的知识水平之间的矛盾的同时,又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和任务,从而使学生在循环往复的学习中不断增长知识、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导学教案的设计编写除了要具备导学制五环节外,还应该在相关内容旁边设有学法指导,包括学习方法的提示、思路的提示等。因为学法指导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核心因素,也是能力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视学法指导是“教会学生学习”的前提和保证。导学制模式下的学法指导应以导学教案内容为基础,根据学生在预习时有可能出现障碍和不知如何下手而设计的,帮助学生顺利解决问题。因此,学法指导犹如一盏指路的明灯,它的设计一定要结合内容实际和学生实际。在导学教案编写中,学法指导应该贯穿始终,如导学教案中的导学目标设计、导疑问题提示、导训方法技巧等指导性内容和要素,务必构成一条清晰的导学方法线。随着知识网络的形成,导学方法指导也构成科学完整的体系,为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自主学习提供和创造必要的条件。如在学习早期的资产阶级革命时,由于学生对世界史很陌生学习存在困难。我就在编写导学教案时利用学习方法中的趣味记忆法,把英国革命的特点概括为:时间长、人物多、过程简、权比法大、光荣自豪等。这样学生通过导学教案预习在学习过程中就明显显示出自信心。
三、导学教案的使用及其注意点
教师应该依据教学进度把编写好的导学教案提前发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前预习完成相关内容。通过预习,学生能明确学习的目标,教师要提的问题,自己不懂的地方,以及听课的重难点等。这样学生带着问题上课,可大大提高效率。当然在具体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活用导学教案,一般来说,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如诱导式、开放式、技能式等。这样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按照导学教案进行学与练,既很好地完成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又很好地培养了自主学习的能力。
但教师在导学教案的使用过程中,也应注意一些问题,应把握好以下“三个不能淡化”:
一是“学案导学”不能淡化教师的教学设计。学案不能代替教案,不能代替教师的备课,学案是指导学生学的具体方案,教案是教师教的设计。
二是“学案导学”不能淡化教师对教材的深刻挖掘。新课改倡导教师“不能教教材,而要用教材教”,但实际情况却是相当多的教师根本读不懂教材,不能正确把握教材的编排意图和知识体系,不能确定具体章节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在推广“学案导学”的过程中,部分学校提出了“分块备课—集体研讨—个人修订”的备课流程,这是一个非常理想的教研方式,有利于教师发挥群体智慧,实现资源共享、共同提高。
三是“学案导学”不能淡化教师的教学风格。“学案导学”由于采取基本一致的教学设计,往往会束缚教师的手脚,同时也可能使部分优秀教师产生从众心理,不能充分认识自身的潜力,从而降低对自己的要求。这对于教师自身的专业化成长、形成不同的教学风格是极为不利的。
总之,“学案导学”作为一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途径,还有许多值得研究和探索的空间,必须在学案的设计、使用、完善和备课方式的改革等方面下工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