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来自于生活,教学时,我们应以课堂为起点,让教学贴近生活,鼓励学生用生活的标准去判断,用生活的底蕴去诠释,用生活的经验去解读(语文)文本材料,说出自己的独特体验,实现与文本的对话,并真正受到启迪。生活是语文的源泉。生活中处处有语文,也处处用到语文,让文本融入生活实际,才能使语文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关键词】 让文本 走向生活 延伸生活 体现生活 接触生活
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都是拿着语文课本走进课堂,一学期的语文课,就是翻来复去地学这本书。《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这一新的理念的确立,引导我们走出语文教学死啃书本的误区,走进学生生活,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语文就在我们身边,我们的身边就有语文。那在具体的语文教学实践中,语文教师该怎样去做呢?
1 让文本走向生活
新课程如同一缕清新的春风,为我们带来新的活力,它更贴近学生,内容生动有趣、丰富多彩,具有开放性。这就要求我们要走出原有的误区,跳出教材,走进学生,走进学生生活,让学生做空中自由翱翔的小鸟,而不是笼中咿呀学舌的鹦鹉,要让他们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展开思维想象的翅膀。如:学习“金”字时,有学生说:“老师,我是这样记的,上边一个‘人’,下边一个‘王’多两点,利用熟字记新字。”立刻又有学生说:“老师,我名字里就有这个‘金’字,我就记住了。”“可以……”我的话还没说完,就又有同学举手说:“老师,我还有别的方法,‘一个人,本姓王,兜里装着两块糖’,这是我家长告诉我的。”看!学生不同,他们的生活实际不同,记字的方法也不同。对此,我都一一给予肯定,而不是强调必须用哪一种方法。让学生自己比较、选择用哪种方法,学生针对实际又经历了一次思索。在学生述说自己的想法时,学生强烈的表现欲得到了满足,得到了老师和大家的认可,他会更加畅所欲言,更加留心周围的生活,更乐于学习,因为这样的学习为他带来了愉悦,他可以自由表达自己所知,所见,所想,所感。生活蕴藏着无限的教育价值,“以人为本走向生活”张扬学生个性,既检验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又提高了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切实体现新课程的育人理念。
2 让文本延伸生活
新教材无论是识字,还是课文,都更贴近学生生活。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要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语文实践必然包括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走向自然。如在学习苏教版小学一年级第二册语文《春天来了》的基础训练中的看图写话一课时,课前先组织学生到生活中找春天,学生一个个欢天喜地。观察后学生围着我说:“柳树长小嫩芽了”;“我看见小草也出来了”;“还有桃花,玉兰花都开了”;“还有蜜蜂在树上飞呢”……学生争先恐后。“你们观察得很仔细,说得也都正确,很好。咱们看一看课文是怎么描写春天的。”学生此时迫不及待地纷纷打开书认真读起来……学完课文,我问学生,你对自己刚才说的春天的变化满意吗?学生一个个摇起头。“好!那你学完了课文能改一改么?”学生更是不甘示弱。我们重又走出教室:“校园里桃树开了粉红的桃花”;“蜜蜂们忙着采蜜”;“玉兰树上挂满了小铃铛”;“小草钻出头看我们玩”……虽然说的很简单,但是不难看出,两次截然不同。在一次次知识拓展的同时,学生深深体会到生活中处处充满知识,我相信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他们会更留心观察周围的世界。“知识延伸深入生活”在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开阔了学生的眼界,达到了资源共享。
3 让文本体现生活
3.1 日常生活“语文化”。就是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情不自禁地学习或运用语文。“生活处处皆语文”,报刊杂志要看广播电视要听,中外名著要读,名胜古迹要赏,山川河流要游。从打电话到接待客人,从写留言条到写申请书,从看电视广告到看电器说明书,无一不是语文听说读写能力的运用。学生每天回家的路上,所见所闻都可以成为他们关心、思考、评论的话题。正如教育家吕叔湘所说“语文课跟别的课有点不同,学生随时随地都有学语文的机会。逛马路,马路旁边的广告牌;买东西,附带的说明书,到处都可以学习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勤写生活(日记)随笔,努力把语文学习自然而然地由课堂扩展到生活天地。生活有多广阔,语文也就有多广阔。
3.2 班级生活“语文化”。充分利用好语文课前的2分钟,对学习语文很有帮助。对小学生来说,从生龙活虎的课间活动过渡到紧张的学习活动,真是很难。因而老师大多要在讲课前进行组织教学。近几年来,我尝试着进行这样一种组织教学:既能提高语文水平又能达到收心的效果。这种组织教学的内容,是随着语文教学任务的不同而变化的。①识字。二年级语文教学的任务主要是识字,于是,我设计了这样的组织教学:上课铃一响,就用田字格小黑板出示一个生字(带拼音),让学生边拼边书空。这样,学生既动口又动手,比静坐喜欢多了。②说话。二年级作文的主要形式是看图写话,结合作文教学,我组织教学的内容也有了改变。有时,我着重训练学生的看图说话能力。一上课,就用多媒体播放出一幅色彩鲜艳的图画,学生的注意力马上就被画面吸引,边观察边议论。观察了几秒钟后,就指名用一、二句话说说图意,用上好词好句的给予表扬。这样,既完成了组织教学,又训练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为说文章的主要内容,段落大意打下良好的基础。
4 让文本接触生活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在小组合作开展中加入生活元素,让同学们在愉快的活动中,接触生活的魅力。
每一篇课文都是以语言文字为载体记录着一定的生活信息,学生学习语文就是在头脑中把语言文字还原成客观事物,从而获得主观感受。而把课文编排成课本剧,把语言文字直接变成活生生的生活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小组演一演,通过不同小组的不同表现,体验百味人生,从而加深对课文的感悟。例如,在教学苏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8课《小鹰学飞》,我组织学生分角色扮演小鹰跟着老鹰学飞的情景。通过生动鲜明的表演,不仅使学生加深了老鹰对小鹰几次的教育,使小鹰的认识有了提高,它变得虚心起来,而且它在后来的几次飞行时也比原来飞得远、飞得高,而且本领要远远超过前几次。小鹰通过老鹰的教育和自己的不断实践,终于明白了学习是没有止境的,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努力,才能永远前进!学生的学习兴趣盎然,想象力、创新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生活,永远是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课堂小天地,生活大课堂。学习语文是为了更好地生活,语文课堂教学必须遵循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实际,改变目前语文教学远离学生生活的的窘迫境地,打通学生书本世界与生活世界的界限,将文本学习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整合起来,这样,才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语文课程标准.第1版.北京师范大 学出版社,2001.7
2 关文信主编.新课程理念与小学课堂教学行动策略.第2版.中国 人事出版社,2003.6
3 陈清容等主编.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第2版.首都师范大学出 版社,2006.3
4 傅国亮主编.走向理想课堂——新课堂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细节解 读.第1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3
5 施勤等主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55个细节.第1版.四川教育出 版社,2006.8
6 彭钢等主编.教学现场和教学细节.第1版.教育科技出版,2007.8
【关键词】 让文本 走向生活 延伸生活 体现生活 接触生活
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都是拿着语文课本走进课堂,一学期的语文课,就是翻来复去地学这本书。《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这一新的理念的确立,引导我们走出语文教学死啃书本的误区,走进学生生活,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语文就在我们身边,我们的身边就有语文。那在具体的语文教学实践中,语文教师该怎样去做呢?
1 让文本走向生活
新课程如同一缕清新的春风,为我们带来新的活力,它更贴近学生,内容生动有趣、丰富多彩,具有开放性。这就要求我们要走出原有的误区,跳出教材,走进学生,走进学生生活,让学生做空中自由翱翔的小鸟,而不是笼中咿呀学舌的鹦鹉,要让他们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展开思维想象的翅膀。如:学习“金”字时,有学生说:“老师,我是这样记的,上边一个‘人’,下边一个‘王’多两点,利用熟字记新字。”立刻又有学生说:“老师,我名字里就有这个‘金’字,我就记住了。”“可以……”我的话还没说完,就又有同学举手说:“老师,我还有别的方法,‘一个人,本姓王,兜里装着两块糖’,这是我家长告诉我的。”看!学生不同,他们的生活实际不同,记字的方法也不同。对此,我都一一给予肯定,而不是强调必须用哪一种方法。让学生自己比较、选择用哪种方法,学生针对实际又经历了一次思索。在学生述说自己的想法时,学生强烈的表现欲得到了满足,得到了老师和大家的认可,他会更加畅所欲言,更加留心周围的生活,更乐于学习,因为这样的学习为他带来了愉悦,他可以自由表达自己所知,所见,所想,所感。生活蕴藏着无限的教育价值,“以人为本走向生活”张扬学生个性,既检验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又提高了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切实体现新课程的育人理念。
2 让文本延伸生活
新教材无论是识字,还是课文,都更贴近学生生活。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要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语文实践必然包括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走向自然。如在学习苏教版小学一年级第二册语文《春天来了》的基础训练中的看图写话一课时,课前先组织学生到生活中找春天,学生一个个欢天喜地。观察后学生围着我说:“柳树长小嫩芽了”;“我看见小草也出来了”;“还有桃花,玉兰花都开了”;“还有蜜蜂在树上飞呢”……学生争先恐后。“你们观察得很仔细,说得也都正确,很好。咱们看一看课文是怎么描写春天的。”学生此时迫不及待地纷纷打开书认真读起来……学完课文,我问学生,你对自己刚才说的春天的变化满意吗?学生一个个摇起头。“好!那你学完了课文能改一改么?”学生更是不甘示弱。我们重又走出教室:“校园里桃树开了粉红的桃花”;“蜜蜂们忙着采蜜”;“玉兰树上挂满了小铃铛”;“小草钻出头看我们玩”……虽然说的很简单,但是不难看出,两次截然不同。在一次次知识拓展的同时,学生深深体会到生活中处处充满知识,我相信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他们会更留心观察周围的世界。“知识延伸深入生活”在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开阔了学生的眼界,达到了资源共享。
3 让文本体现生活
3.1 日常生活“语文化”。就是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情不自禁地学习或运用语文。“生活处处皆语文”,报刊杂志要看广播电视要听,中外名著要读,名胜古迹要赏,山川河流要游。从打电话到接待客人,从写留言条到写申请书,从看电视广告到看电器说明书,无一不是语文听说读写能力的运用。学生每天回家的路上,所见所闻都可以成为他们关心、思考、评论的话题。正如教育家吕叔湘所说“语文课跟别的课有点不同,学生随时随地都有学语文的机会。逛马路,马路旁边的广告牌;买东西,附带的说明书,到处都可以学习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勤写生活(日记)随笔,努力把语文学习自然而然地由课堂扩展到生活天地。生活有多广阔,语文也就有多广阔。
3.2 班级生活“语文化”。充分利用好语文课前的2分钟,对学习语文很有帮助。对小学生来说,从生龙活虎的课间活动过渡到紧张的学习活动,真是很难。因而老师大多要在讲课前进行组织教学。近几年来,我尝试着进行这样一种组织教学:既能提高语文水平又能达到收心的效果。这种组织教学的内容,是随着语文教学任务的不同而变化的。①识字。二年级语文教学的任务主要是识字,于是,我设计了这样的组织教学:上课铃一响,就用田字格小黑板出示一个生字(带拼音),让学生边拼边书空。这样,学生既动口又动手,比静坐喜欢多了。②说话。二年级作文的主要形式是看图写话,结合作文教学,我组织教学的内容也有了改变。有时,我着重训练学生的看图说话能力。一上课,就用多媒体播放出一幅色彩鲜艳的图画,学生的注意力马上就被画面吸引,边观察边议论。观察了几秒钟后,就指名用一、二句话说说图意,用上好词好句的给予表扬。这样,既完成了组织教学,又训练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为说文章的主要内容,段落大意打下良好的基础。
4 让文本接触生活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在小组合作开展中加入生活元素,让同学们在愉快的活动中,接触生活的魅力。
每一篇课文都是以语言文字为载体记录着一定的生活信息,学生学习语文就是在头脑中把语言文字还原成客观事物,从而获得主观感受。而把课文编排成课本剧,把语言文字直接变成活生生的生活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小组演一演,通过不同小组的不同表现,体验百味人生,从而加深对课文的感悟。例如,在教学苏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8课《小鹰学飞》,我组织学生分角色扮演小鹰跟着老鹰学飞的情景。通过生动鲜明的表演,不仅使学生加深了老鹰对小鹰几次的教育,使小鹰的认识有了提高,它变得虚心起来,而且它在后来的几次飞行时也比原来飞得远、飞得高,而且本领要远远超过前几次。小鹰通过老鹰的教育和自己的不断实践,终于明白了学习是没有止境的,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努力,才能永远前进!学生的学习兴趣盎然,想象力、创新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生活,永远是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课堂小天地,生活大课堂。学习语文是为了更好地生活,语文课堂教学必须遵循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实际,改变目前语文教学远离学生生活的的窘迫境地,打通学生书本世界与生活世界的界限,将文本学习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整合起来,这样,才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语文课程标准.第1版.北京师范大 学出版社,2001.7
2 关文信主编.新课程理念与小学课堂教学行动策略.第2版.中国 人事出版社,2003.6
3 陈清容等主编.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第2版.首都师范大学出 版社,2006.3
4 傅国亮主编.走向理想课堂——新课堂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细节解 读.第1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3
5 施勤等主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55个细节.第1版.四川教育出 版社,2006.8
6 彭钢等主编.教学现场和教学细节.第1版.教育科技出版,20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