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物喻人 言志抒情

来源 :作文周刊·八年级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j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精彩片段
  一
   你的株干是多么的端直,你的枝条是多么的蓬勃,你那折扇形的叶片是多么的青翠,多么的莹洁,多么的精巧呀!
   在暑天你为多少的庙宇戴上了巍峨的云冠,你也为多少的劳苦人撑出了清凉的华盖。
   梧桐虽有你的端直而没有你的坚牢;白杨虽有你的葱茏而没有你的庄重。
   熏风会媚妩你,群鸟时来为你欢歌;上帝百神——假如是有上帝百神,我相信每当皓月流空,他们会在你脚下来聚会。
   秋天到来,蝴蝶已经死了的时候,你的碧叶要翻成金黄,而且又会飞出满园的蝴蝶。
   你不是一位巧妙的魔术师吗?但你丝毫也没有令人掩鼻的那种江湖气息。
   当你那解脱了一切,你那槎桠的枝干挺拔在太空中的时候,你对于寒风霜雪毫不避易。
   那是多么的嶙峋而洒脱呀,恐怕自有佛法以来再也不曾产生过像你这样的高僧。
   你没有丝毫依阿取容的姿态,但你也并不荒伧;你的美德像音乐一样洋溢八荒,但你也并不骄傲;你的名讳似乎就是“超然”,你超在乎一切的草木之上,你超在乎一切之上,但你并不隐遁。
  ——郭沫若《银杏》
  阅读心得
   作者采用第二人称叙述,将银杏拟人化,赋予它人的情味。亲切的称呼也拉近了银杏树与读者之间的距离,表达了作者对银杏的热爱之情。银杏的蓬勃、端直、坚牢、葱茏、庄重、嶙峋、洒脱等,也象征着中国人应有的正直、坚强与不屈的品格。
  二
   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也许你要说它不美丽。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旁逸斜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但是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就觉得它只是树?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茅盾《白杨礼赞》
  阅读心得
   白杨树虽极为普通,但不甘于平凡。“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写出了白杨树的挺拔之美。而它的挺拔也象征着战争时代英勇作战、百折不挠的中国人民。他们如同白杨树的枝枝叶叶,紧密团结,为了新中国不畏艰险,热血奋战。这是白杨树的内涵之美。
  写作借鉴
  借物喻人,构思的着眼点就是由物及人,即在描述了某种事物之后,引起对某一类人的评价。如何借物喻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细致描绘,重点突出。借物喻人的文章,写物是手段,喻人是目的。不管是花草树木,还是其他静物、动物,关键要挖掘出物与人在形象与品质上的相似之处。只有细腻地刻画出其外在形象,并抓住其与人的内在品质相关联的突出特点来写,才能让读者真实地感受其精神品质,进而深入地挖掘其思想与情感内涵。
   2.拟人对比,形神兼备。擬人是物的人格化,能使读者更容易地捕捉物的意境,体味物的深意。正确地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不仅可以使所描写的事物在读者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且可以使读者感受到作者对该事物的强烈感情,从而产生共鸣。
   俗话说:“不见高山,不知平地。”事物的特点往往在比较中得到显现。这种方法不仅能突出表现物的某些特点,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和启示,而且有利于表达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
   3.抒情议论,挖掘内涵。在借物喻人的文章中,恰当的抒情和议论就如同锦上添花,能起到突出主题、升华主旨的作用。需要注意的是,抒情议论要紧扣叙述描写的内容,自然贴切,只有这样才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还有就是抒情议论要言简意赅,恰如其分,点到为止,不可喧宾夺主,破坏文章的含蓄美。
其他文献
在《我一生中的八个重要抉择》中,王选先生给我们讲述了自己在人生关键期做出的八个重要抉择,我们从中可以感知这位“汉字激光照排之父”的高尚品质和人生智慧。他在不断的選择中,明确了自己的人生定位,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正确选择自己的人生,对我们每个人都尤为重要。
期刊
“咦?我这是在哪里?”   我思索了一会儿,这才想起我坐上时空穿梭机,穿梭回到了妈妈的身体里。   此时的我还只是一颗小小的受精卵,在无数个精子争夺卵子的激烈厮杀中幸运地成为一颗受精卵冠军。我快乐地蠕动着自己小小的黄色的身体,从毛茸茸的输卵管中慢慢前进。我不停地爬呀爬,可是这长长的、黑黑的输卵管蜿蜒曲折,看不到尽头。不知不觉,我的身体开始不断地膨胀、分裂。真好!这使我更有力气冲向那个叫子宫的温暖地
期刊
回顾2017年中考作文,我们可以发现,得分较高的作文中大都藏着健壮的“筋骨”——匀称合理、富有美感的结构;而得分较低的作文大都叙述杂乱、头绪纷繁,详略不当、轻重不分,前无伏笔、后失照应,生转硬接、随意跳脱,平铺直叙、波澜不惊。怎样打造、优化作文健壮的“筋骨”呢?方法有五:  一、线索清晰,首尾照应。  主要类型有:1.以物为线索,作为线索的“物”可实可虚;2.以事为线索,如莫怀戚《散步》以“散步”
期刊
模拟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群企鹅站在浮冰的中央,这时一只鲸鲨高耸着背鳍,张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从海里加速游来。最边上的一只企鹅发现后,向同伴发出了信号,所有的企鹅立刻移至浮冰的边缘,它们集中力量将浮冰的另一头高高跷起,收不住速度的鲸鲨一头撞在了坚冰上,掉沉到海里去了,企鹅的生命得以保全。   请以“合作”为话题,写一篇作文。(50分)   要求: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
期刊
文题呈现   请你选择读过的一本好书,以“生命中最重要的遇见”为题,写出你读这本书的感受或经历。   要求: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②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實感;③做到文从字顺;④不少于600字;⑤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期刊
街边的书店里散发出淡淡的墨香,我推开门走了进去,一眼便望见角落里的那本书。   走近,抽出,我轻轻地掸了掸书皮上的灰尘,一幅淡蓝色水墨画映入眼帘——毫无妖艳姿态的荷花丛中,一只蜻蜓孤傲地伫立着,它的目光望向远方。我把书装进袋子里,结完账,回家。   晚饭过后,我坐到书桌旁,打开新买的书,手指摩挲着略显粗糙的纸张,逐字逐句地读了起来,但文字有些晦涩难懂,于是我将其放在一边,开始写作业。   一阵风袭
期刊
这是我第二次组织孩子们去敬老院了,相比第一次,孩子们显得更急不可待。   “老师,咱们还去上次去过的那个敬老院吧,上次我都答应爷爷奶奶们会回去看他们了”“对啊对啊,再晚点去,爷爷奶奶们可能就被接回家过年了”“老师,这次我们来策划,您参谋”“老师,这次一定比上次更有秩序,这次咱们连那儿的地形都掌握了”……孩子们围在我身边叽叽喳喳闹个不停,我惊奇于他们的思虑比我全面,也感动于他们还记得自己当初的诺言。
期刊
月亮和云相遇时,夜睡了,书柜上的一丝金光暗了下来。   他打开电脑,点开自己的店铺,查看《史记》下面的评论,依然没有一个好评。   他叹了口气。自从自己开网上书店以来,《史记》的交易量一直是最少的。   “为什么?”他自问。他抬头看了一眼书柜上闪着金光的位置,是一本书,书脊上硕大的“史记”二字把他带回了以前……   每次上历史课,他都抓耳挠腮。老师提问时,他会把商鞅变法说成商纣变法,会把张骞通西域
期刊
作品简介   《鲁滨孙漂流记》是18世纪英国著名作家笛福的一部现实主义回忆录式冒险小说。书中塑造了一个勇于面对自然挑战的英雄人物——鲁滨孙。小说情节生动,细节逼真,语言流畅,富于深刻的哲学和社会意义。  人物形象   1.一个不安分的冒险者。鲁滨孙出生于中等家庭,父亲曾以过来人的身份劝他留在家中,舒舒服服地过日子。可是他不安于现状的性格决定了他违背父母的意愿,去实现遨游四海的梦想。第一次远行经历的
期刊
文题连线   作为华裔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丁肇中先生在接受《瞭望》周刊授予的“情系中华”征文特别荣誉奖时,发表了演讲《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丁老讲了他对于自然科学的认识,对于中国传统教育的反思,以及对于中国教育更新理念、顺应国际潮流的企盼,高屋建瓴,一针见血,语重心长,让我们每个人都受益无穷。   请你仿照《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的议论方法,以“应有 精神”为题,写一篇简单的议论文。  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