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有老师反映,在学生中发生了一些奇怪的事情。
事例一:小鹏成绩优异,英语成绩在全班名列前茅,一直是老师最为得意的学生。学校倡导优生帮助后进生,并采取“一帮一”(一名优生辅导一名后进生)的措施,老师就安排小鹏帮教一名同学,可是一段时间后,由小鹏辅导的那名学生十分苦恼地反映,他不会做的题目请教小鹏,小鹏躲开了,理由是:“现在竞争这么强烈,我教了你,你什么都会了,我就不突出了……”
事例二:家长学校,一家长带着孩子较晚进入会场,老师低声问:“通知上不是写着不能带小孩,而且要准时吗?”没料到这位家长眼角一斜:“有这么正规吗?我做生意又不是想走就走的,再说了,听这些讲座就能让孩子成绩好吗,我以前成绩不好,现在照样赚钱!”说完还不忘告诫儿子:“宝贝,你说是不是?”儿子唯唯诺诺:“爸爸,真是这样的,你是赚了很多钱。”在场的人目瞪口呆。
事例三:学校鼓号队是一个少先队阵地,每年都要选拔新人参加训练。李老师考核了乐感等基础后,认定乐乐完全可以成为一名鼓号队员。但是乐乐对她说,她不想参加,老师问原因,她说,家里说了,不让参加,妈妈说那样会浪费时间,影响她考重点中学。
这几件事让我深思,孩子们到底怎么啦?学校素质教育实施了这么多年,要求学生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然而,部分年青父母在子女的教育中,不遗余力地为孩子智力投资,且期盼、渴望“子成龙”、“女成凤”。可在渴望和期盼之中,淡化了家庭德育教育,忽视了子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的根本问题,阻碍了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教育偏差,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以上的例子表明,家庭德育教育在孩子成长中具有重要作用,家长的不良思想和恶劣的行为习惯都会成为学生成长路上的“绊脚石”。教育应该是力求完美的,对于这种现象,我认为,更应该查漏补缺,我建议从以下幾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家校联手,提高家长对家庭德育的认识
家长要明确的是,家庭德育是学校德育的必要补充和助手。学校德育是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的,在培养人才方面起主导作用。但是,孩子的大部分时间仍然在家中度过,与家庭成员的接触交往更多、更亲密,家长最了解自己的女,“知子莫如父”“知女莫如母”。如果学校教育得不到家庭教育的支持和配合,就如前面的例子,即使学校再努力,也是难以起到有效作用的,否则怎么会有人戏言,说是“5+2=0”呢?
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实例让人深思,有才无德的下场是可悲的,其行为危害家庭和社会,父母十几年的心血付之东流。我们应从反面的事例中汲取教训,加强家庭德育教育,以弥补我们德育教育的漏洞。
二、有所侧重,明确家庭德育的内容
家庭德育的内容与学校德育的内容是一致的,但是从家庭的特点及目前家庭德育中存在的问题来看,应侧重于以下几方面的教育:
(1)理想教育不松懈。比如例子一,小鹏同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就由于对社会的竞争认识模糊,导致心胸狭隘,还振振有辞,这必须引起家长的高度重视,应该通过有效的方法和途径对他们进行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家长要经常主要利用和创造有利于教育孩子的客观条件,如读书,收听收看广播、电视,了解祖国在前进,“和谐社会”正在逐步实现,使他们从小就与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事业息息相通,逐步懂得党是领导全国人民实现“和谐社会”的核心力量。例如,和孩子一起收看神九飞天实况,这对激发孩子的爱国情怀有很大益处,同时,家长要从小培养孩子关心别人,进而关心和热爱学校、家乡、祖国和人民的崇高感情。
(2)良好品行早养成。良好的思想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培养是家庭德育的重点,也是我国家庭德育的优良传统。孔子很早就提出:“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的观点,因为人的道德意识的形成在客观上存在一个“先入为主”的规律,在孩子思想尚属单纯之际,给予正确的教育,在这一方面,家长更要作出表率作用,孝亲敬长,遵守社会公德,让孩子从小耳濡目染,养成良好品行。
(3)家务劳动主动做。马克思说:“体力劳动是防止一切社会病毒的伟大消毒剂。”因此,必要的家务劳动不但可以培养孩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艰苦朴素的作风,强健体魄,还可以增强抵御轻视劳动以至厌恶劳动,怕脏、怕累、贪图享受的资产阶级腐朽生活作风。
适当的家务劳动对孩子的智力发展也有好处,可以使孩子心灵手巧。对长时间学习的孩子来说,能起到调节大脑功能的作用,这对于孩子的成长是有好处的。此外,家务劳动也是孩子锻炼身体的一种好形式,健康的体魄与适当的体力劳动是分不开的。朱德同志在《回忆我的母亲》一文中曾深情地写道:“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与困难作斗争的经验……又给我强健的身体,一种勤劳的习惯,使我从来没感到劳累。”这种体验是何等的深刻。
三、查漏补缺,改进家庭德育的方法
(1)统一要求,目标一致。家庭德育必须与学校德育紧密配合,统一要求。学校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孩子进行系统化的品德教育,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起着主导作用,因此家长必须积极主动地与学校配合,特别是与班主任保持经常性的联系,了解孩子的表现,克服只谈智、不谈德的错误做法。及时了解并支持学校教育的要求,掌握学校德育教育的内容。另一方面,如果孩子做错了事,父亲批评,母亲护短;妈妈责备,奶奶撑腰,必然会使孩子无所适从,是非不分,是做父母的切忌。
(2)以身作则,榜样示范。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家庭教育中也是如此。无数事实证明,具有良好风气的家庭里,孩子能逐步养成高尚的品德,易于识别和抵制住社会上不良环境的影响;而在一个自私自利、腐败堕落的家庭里,子女往往染上不良习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说:“你们是在生活的每时每刻、甚至你们不在家的时候也在教育着儿童。你们怎样穿戴,怎样同别人谈话,怎样议论别人,怎样欢乐或发怒,怎样对待敌人和朋友,怎样笑,怎样谈话——这一切对儿童都有着重要的意义。”这就要求父母在政治品质、道德修养、工作学习、生活上都要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告别不良行为,试想,一个父亲如果一边打麻将,一边说脏话责骂孩子,孩子会接受吗?就算是表面上惧怕父亲的威严,心底里呢?
(3)爱严结合,奖惩并用。如果父母只在生活上对孩子关怀备至,忽视子女思想成长,发现错误与缺点也舍不得管教,不该做的事情也容忍他为所欲为,这样的“爱”是溺爱,只能宠坏孩子,使其不明是非,放任自私,惟我独尊,盛气凌人,到头来事与愿违反而害了孩子。例子二中的父亲那样的行为,早晚一天会在孩子身上产生不良反应。正确的爱应该是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就像园丁培育花草,既要精心护养,也要剪枝防害,不能只顾眼前,要考虑孩子的将来。同时正确运用奖励与惩罚手段,帮助学生分清是非,改正错误,克服缺点,发扬自己的长处和闪光点。
当然,家庭成员有意识无意识的言行举止都会影响孩子,但如果重物质、技能、智力,较精神、思想、德育。就是忽视了德育教育在家庭教育中的地位。家长们在对孩子进行教育时,千万不要忘记和学校德育结合起来,因为这两者之间是互为外界环境的,彼此会给对方的教育带来一定影响,所以两者的沟通交流尤其必要。因此,我们强烈呼吁,家庭德育一定要查漏补缺,家长们要做有心人,密切关注好孩子的品德行为,加以正确引导,促使孩子健康成长。
事例一:小鹏成绩优异,英语成绩在全班名列前茅,一直是老师最为得意的学生。学校倡导优生帮助后进生,并采取“一帮一”(一名优生辅导一名后进生)的措施,老师就安排小鹏帮教一名同学,可是一段时间后,由小鹏辅导的那名学生十分苦恼地反映,他不会做的题目请教小鹏,小鹏躲开了,理由是:“现在竞争这么强烈,我教了你,你什么都会了,我就不突出了……”
事例二:家长学校,一家长带着孩子较晚进入会场,老师低声问:“通知上不是写着不能带小孩,而且要准时吗?”没料到这位家长眼角一斜:“有这么正规吗?我做生意又不是想走就走的,再说了,听这些讲座就能让孩子成绩好吗,我以前成绩不好,现在照样赚钱!”说完还不忘告诫儿子:“宝贝,你说是不是?”儿子唯唯诺诺:“爸爸,真是这样的,你是赚了很多钱。”在场的人目瞪口呆。
事例三:学校鼓号队是一个少先队阵地,每年都要选拔新人参加训练。李老师考核了乐感等基础后,认定乐乐完全可以成为一名鼓号队员。但是乐乐对她说,她不想参加,老师问原因,她说,家里说了,不让参加,妈妈说那样会浪费时间,影响她考重点中学。
这几件事让我深思,孩子们到底怎么啦?学校素质教育实施了这么多年,要求学生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然而,部分年青父母在子女的教育中,不遗余力地为孩子智力投资,且期盼、渴望“子成龙”、“女成凤”。可在渴望和期盼之中,淡化了家庭德育教育,忽视了子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的根本问题,阻碍了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教育偏差,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以上的例子表明,家庭德育教育在孩子成长中具有重要作用,家长的不良思想和恶劣的行为习惯都会成为学生成长路上的“绊脚石”。教育应该是力求完美的,对于这种现象,我认为,更应该查漏补缺,我建议从以下幾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家校联手,提高家长对家庭德育的认识
家长要明确的是,家庭德育是学校德育的必要补充和助手。学校德育是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的,在培养人才方面起主导作用。但是,孩子的大部分时间仍然在家中度过,与家庭成员的接触交往更多、更亲密,家长最了解自己的女,“知子莫如父”“知女莫如母”。如果学校教育得不到家庭教育的支持和配合,就如前面的例子,即使学校再努力,也是难以起到有效作用的,否则怎么会有人戏言,说是“5+2=0”呢?
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实例让人深思,有才无德的下场是可悲的,其行为危害家庭和社会,父母十几年的心血付之东流。我们应从反面的事例中汲取教训,加强家庭德育教育,以弥补我们德育教育的漏洞。
二、有所侧重,明确家庭德育的内容
家庭德育的内容与学校德育的内容是一致的,但是从家庭的特点及目前家庭德育中存在的问题来看,应侧重于以下几方面的教育:
(1)理想教育不松懈。比如例子一,小鹏同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就由于对社会的竞争认识模糊,导致心胸狭隘,还振振有辞,这必须引起家长的高度重视,应该通过有效的方法和途径对他们进行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家长要经常主要利用和创造有利于教育孩子的客观条件,如读书,收听收看广播、电视,了解祖国在前进,“和谐社会”正在逐步实现,使他们从小就与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事业息息相通,逐步懂得党是领导全国人民实现“和谐社会”的核心力量。例如,和孩子一起收看神九飞天实况,这对激发孩子的爱国情怀有很大益处,同时,家长要从小培养孩子关心别人,进而关心和热爱学校、家乡、祖国和人民的崇高感情。
(2)良好品行早养成。良好的思想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培养是家庭德育的重点,也是我国家庭德育的优良传统。孔子很早就提出:“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的观点,因为人的道德意识的形成在客观上存在一个“先入为主”的规律,在孩子思想尚属单纯之际,给予正确的教育,在这一方面,家长更要作出表率作用,孝亲敬长,遵守社会公德,让孩子从小耳濡目染,养成良好品行。
(3)家务劳动主动做。马克思说:“体力劳动是防止一切社会病毒的伟大消毒剂。”因此,必要的家务劳动不但可以培养孩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艰苦朴素的作风,强健体魄,还可以增强抵御轻视劳动以至厌恶劳动,怕脏、怕累、贪图享受的资产阶级腐朽生活作风。
适当的家务劳动对孩子的智力发展也有好处,可以使孩子心灵手巧。对长时间学习的孩子来说,能起到调节大脑功能的作用,这对于孩子的成长是有好处的。此外,家务劳动也是孩子锻炼身体的一种好形式,健康的体魄与适当的体力劳动是分不开的。朱德同志在《回忆我的母亲》一文中曾深情地写道:“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与困难作斗争的经验……又给我强健的身体,一种勤劳的习惯,使我从来没感到劳累。”这种体验是何等的深刻。
三、查漏补缺,改进家庭德育的方法
(1)统一要求,目标一致。家庭德育必须与学校德育紧密配合,统一要求。学校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孩子进行系统化的品德教育,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起着主导作用,因此家长必须积极主动地与学校配合,特别是与班主任保持经常性的联系,了解孩子的表现,克服只谈智、不谈德的错误做法。及时了解并支持学校教育的要求,掌握学校德育教育的内容。另一方面,如果孩子做错了事,父亲批评,母亲护短;妈妈责备,奶奶撑腰,必然会使孩子无所适从,是非不分,是做父母的切忌。
(2)以身作则,榜样示范。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家庭教育中也是如此。无数事实证明,具有良好风气的家庭里,孩子能逐步养成高尚的品德,易于识别和抵制住社会上不良环境的影响;而在一个自私自利、腐败堕落的家庭里,子女往往染上不良习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说:“你们是在生活的每时每刻、甚至你们不在家的时候也在教育着儿童。你们怎样穿戴,怎样同别人谈话,怎样议论别人,怎样欢乐或发怒,怎样对待敌人和朋友,怎样笑,怎样谈话——这一切对儿童都有着重要的意义。”这就要求父母在政治品质、道德修养、工作学习、生活上都要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告别不良行为,试想,一个父亲如果一边打麻将,一边说脏话责骂孩子,孩子会接受吗?就算是表面上惧怕父亲的威严,心底里呢?
(3)爱严结合,奖惩并用。如果父母只在生活上对孩子关怀备至,忽视子女思想成长,发现错误与缺点也舍不得管教,不该做的事情也容忍他为所欲为,这样的“爱”是溺爱,只能宠坏孩子,使其不明是非,放任自私,惟我独尊,盛气凌人,到头来事与愿违反而害了孩子。例子二中的父亲那样的行为,早晚一天会在孩子身上产生不良反应。正确的爱应该是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就像园丁培育花草,既要精心护养,也要剪枝防害,不能只顾眼前,要考虑孩子的将来。同时正确运用奖励与惩罚手段,帮助学生分清是非,改正错误,克服缺点,发扬自己的长处和闪光点。
当然,家庭成员有意识无意识的言行举止都会影响孩子,但如果重物质、技能、智力,较精神、思想、德育。就是忽视了德育教育在家庭教育中的地位。家长们在对孩子进行教育时,千万不要忘记和学校德育结合起来,因为这两者之间是互为外界环境的,彼此会给对方的教育带来一定影响,所以两者的沟通交流尤其必要。因此,我们强烈呼吁,家庭德育一定要查漏补缺,家长们要做有心人,密切关注好孩子的品德行为,加以正确引导,促使孩子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