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是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一门学科,由于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尚未完全形成,容易造成他们思維的具体形象性与空间观念的抽象性之间的矛盾,对于一些知识难以理解和掌握,为解决这一问题,将现代技术引入课堂教学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在新的形势下,掌握现代信息教育技术,并正确合理地运用到课堂教学中,这是信息时代的要求,也是创新教育的要求。下面就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为例,谈谈教学中如何有效地运用信息技术的一些具体做法。
一、优化导入、启迪思维
1.创设情境导入
创设情境导入就是教师恰当、巧妙地利用音乐、幻灯、录音、录像等电教手段,把情、境、形、理熔于一炉,来渲染课堂气氛,为学生理解教材提供特定的情境。例如:在教简单的平均数应用题时,创设了这样的情境:先播放了一段录像,就是中央电视台青年歌手大赛比赛镜头,每当一个歌手演唱完,评委老师就亮分,报幕员说,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一号选手的最后平均分是91分,,这个平均分是怎样算出来的呢?同学们想知道吗?今天老师就来教给你们一项新本领,然后引入课题。这样学生个个积极主动地学,并乐于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去了。
2.比较激疑导入
古代学者陈献章说过:“疑者,觉悟之机也。”教师要根据小学生好奇的特点,利用数学知识的魅力,适时运用比较激疑,使学生有疑可问。例如,教学“圆的认识”一节时,利用多媒体,首先让学生看到的是自行车、手推车、汽车等车轮都是圆形的,接着再将它们的轮子换成长方形或三角形等形状,这样学生个个笑得前仰后倒,连连摆头,而且感到非常不舒服。最后换成椭圆形的,同学们都说:“也不行,没法坐。”教师接着说:“为什么圆的轮子就行呢?而其他形状的都不行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一石激起千层浪,短短几句话,同学们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兴趣达到高潮,寻求知识的兴趣空前高涨,这时,教师再讲新课,效果很好。
当然,利用信息技术导入新课的方法还很多,但不管采用什么方式导入新课,都应抓住教材中所蕴含的创造性因素,在传授知识,启迪智慧,陶冶情操诸方面起到好的效果,做到生动有趣,引人入胜,言简意赅,有的放矢,尽量给学生审美情操。
二、信息辅助突破教学难点
发展学生思维运用多媒体教学教学,可以根据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定格、放慢或重复,还能迅速实现增加、变化、调换等,利用利用学生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诱导学生深入思考,减少思辨的困难,能够成功地实现由具体形象向抽象思维的过渡。由于多媒体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色兼备,所以恰当地加以运用,可以变抽象为具体,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协同作用,解决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从而有效地实现精讲,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如在教学《圆》一课时,其中的直径概念可以运用计算机进行动态的展示,使得学生明确直径的几个要素:
经过圆心的且端点在圆上的直线;增强了可视性。在理解圆中直径有无数条的概念时,计算机的动态演示更发挥了强有力的作用,在有限的时空中使学生得到了生动明确的印象,建立起牢固而清晰的概念系统。突破了传统教学中的难点。
三、学生自主探究
体现知识建构教育,提倡“把学生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轻松、主动地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积极性,把问的权利交给学生,把讲的机会让给学生,把做的过程放给学生,强调尽可能多地给予学生自主地、创造性地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计算机网络以其信息的大容量、超强的处理能力、丰富多彩的对象以及生动形象的人机交互实现知识的建构。如“愉快的周末”一课教学中,我们课件设计了“歌舞组”“美术组”“体育组”“手工制作组”“爱心奉献组”等模块,供学生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活动,主动发现活动中所蕴涵的数学问题。小学生兴致很高,在电脑前,他们或观察、或思考、或交流、或操作,显然是学习的小主人,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自主精神得到充分体现。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给教育教学提供了一个新的机遇,但同时也对教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学中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还有不少误区。在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时还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以思维训练为核心,处理好过程与结论的关系
数学教学,其核心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而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有一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信息技术介入到数学教学中,提供的不仅是超大的信息量、多媒体的信息传递方式,从学生的认知过程来分析,由于学生对计算机的依赖,往往使数学知识变得更直接,由形象到抽象的过程被计算机替代。不禁使我们担心学生的思维停留在形象直观上,产生思维惰性。这恰恰与素质教育对数学教学的要求相悖。因此,“整合”一定要把握好信息技术使用的度,注意时机和时间,注意为学生提供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概括的机会,让学生做数学,在做数学过程中,体验感受数学,深入理解数学知识的生成过程。
2.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不排斥传统的教学手段
信息技术作为一种现代教育技术时,对传统教学手段来说是一场革命,由于其自身具有的巨大功能,使得它与传统教学手段相比具有很多优势。但传统教学手段,无论是物质形态的手段,还是智能形态的手段,之所以可以延续至今,是因为有它巨大的教育功能。信息技术不可能简单地、完全地取代传统教学手段。
因此,教学中,只有注意使用信息技术的同时,又合理吸收传统教学手段中合理的东西,才能做到优势互补,协同发挥其教学功能。
3.计算机作为辅助手段引入课堂教学
计算机基本知识与技能的掌握需要一个较长的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和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与技能还欠熟练,尤其是小学生,往往因相关同步知识不具备而使辅助教学本身遇到障碍。
信息技术进入数学教育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我们只有迎难而上,不断探索、研究,注重实效,优化整合,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更好地发挥计算机网络辅助教学的优势,使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一、优化导入、启迪思维
1.创设情境导入
创设情境导入就是教师恰当、巧妙地利用音乐、幻灯、录音、录像等电教手段,把情、境、形、理熔于一炉,来渲染课堂气氛,为学生理解教材提供特定的情境。例如:在教简单的平均数应用题时,创设了这样的情境:先播放了一段录像,就是中央电视台青年歌手大赛比赛镜头,每当一个歌手演唱完,评委老师就亮分,报幕员说,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一号选手的最后平均分是91分,,这个平均分是怎样算出来的呢?同学们想知道吗?今天老师就来教给你们一项新本领,然后引入课题。这样学生个个积极主动地学,并乐于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去了。
2.比较激疑导入
古代学者陈献章说过:“疑者,觉悟之机也。”教师要根据小学生好奇的特点,利用数学知识的魅力,适时运用比较激疑,使学生有疑可问。例如,教学“圆的认识”一节时,利用多媒体,首先让学生看到的是自行车、手推车、汽车等车轮都是圆形的,接着再将它们的轮子换成长方形或三角形等形状,这样学生个个笑得前仰后倒,连连摆头,而且感到非常不舒服。最后换成椭圆形的,同学们都说:“也不行,没法坐。”教师接着说:“为什么圆的轮子就行呢?而其他形状的都不行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一石激起千层浪,短短几句话,同学们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兴趣达到高潮,寻求知识的兴趣空前高涨,这时,教师再讲新课,效果很好。
当然,利用信息技术导入新课的方法还很多,但不管采用什么方式导入新课,都应抓住教材中所蕴含的创造性因素,在传授知识,启迪智慧,陶冶情操诸方面起到好的效果,做到生动有趣,引人入胜,言简意赅,有的放矢,尽量给学生审美情操。
二、信息辅助突破教学难点
发展学生思维运用多媒体教学教学,可以根据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定格、放慢或重复,还能迅速实现增加、变化、调换等,利用利用学生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诱导学生深入思考,减少思辨的困难,能够成功地实现由具体形象向抽象思维的过渡。由于多媒体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色兼备,所以恰当地加以运用,可以变抽象为具体,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协同作用,解决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从而有效地实现精讲,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如在教学《圆》一课时,其中的直径概念可以运用计算机进行动态的展示,使得学生明确直径的几个要素:
经过圆心的且端点在圆上的直线;增强了可视性。在理解圆中直径有无数条的概念时,计算机的动态演示更发挥了强有力的作用,在有限的时空中使学生得到了生动明确的印象,建立起牢固而清晰的概念系统。突破了传统教学中的难点。
三、学生自主探究
体现知识建构教育,提倡“把学生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轻松、主动地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积极性,把问的权利交给学生,把讲的机会让给学生,把做的过程放给学生,强调尽可能多地给予学生自主地、创造性地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计算机网络以其信息的大容量、超强的处理能力、丰富多彩的对象以及生动形象的人机交互实现知识的建构。如“愉快的周末”一课教学中,我们课件设计了“歌舞组”“美术组”“体育组”“手工制作组”“爱心奉献组”等模块,供学生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活动,主动发现活动中所蕴涵的数学问题。小学生兴致很高,在电脑前,他们或观察、或思考、或交流、或操作,显然是学习的小主人,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自主精神得到充分体现。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给教育教学提供了一个新的机遇,但同时也对教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学中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还有不少误区。在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时还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以思维训练为核心,处理好过程与结论的关系
数学教学,其核心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而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有一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信息技术介入到数学教学中,提供的不仅是超大的信息量、多媒体的信息传递方式,从学生的认知过程来分析,由于学生对计算机的依赖,往往使数学知识变得更直接,由形象到抽象的过程被计算机替代。不禁使我们担心学生的思维停留在形象直观上,产生思维惰性。这恰恰与素质教育对数学教学的要求相悖。因此,“整合”一定要把握好信息技术使用的度,注意时机和时间,注意为学生提供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概括的机会,让学生做数学,在做数学过程中,体验感受数学,深入理解数学知识的生成过程。
2.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不排斥传统的教学手段
信息技术作为一种现代教育技术时,对传统教学手段来说是一场革命,由于其自身具有的巨大功能,使得它与传统教学手段相比具有很多优势。但传统教学手段,无论是物质形态的手段,还是智能形态的手段,之所以可以延续至今,是因为有它巨大的教育功能。信息技术不可能简单地、完全地取代传统教学手段。
因此,教学中,只有注意使用信息技术的同时,又合理吸收传统教学手段中合理的东西,才能做到优势互补,协同发挥其教学功能。
3.计算机作为辅助手段引入课堂教学
计算机基本知识与技能的掌握需要一个较长的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和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与技能还欠熟练,尤其是小学生,往往因相关同步知识不具备而使辅助教学本身遇到障碍。
信息技术进入数学教育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我们只有迎难而上,不断探索、研究,注重实效,优化整合,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更好地发挥计算机网络辅助教学的优势,使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