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教学离不开认知教育和情感教育,二者密切配合,相辅相成。而在应试教育的重压下,绝大部分教师为了追求升学率,对学生的教学只剩下了认知教育,情感教育很少涉及。而中学生正是塑造人格的关键时期。作为语文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
一、观念的转变是改革之先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比其他学科教师更应改变观念,把单纯的语文课堂教学变为多元化课堂教学。单纯的传授只是起“受业”的作用,并不能称为一名称职的老师。而只有融入情感教育,就同时具有了“传道”的作用。但若无视情感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把它排斥在语文教学的目的任務之外,则仍然不完整。事实上,许多语文教师已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努力探索加强情感教育的路子,上课时总是有意无意地渗透自己的情感。问题在于:要进一步增强情感教育的意识,努力做到有心、有序、有效,真正确立它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
二、确立情感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
情感是个体对客体事物是否符合其需要和预期所产生的一种体验,是情绪、情感、情操的综合反映。学生的情感是构成学生心理发展特点总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青年人心中都拥有一个色彩斑斓、扑朔迷离的情感世界。学生不是需要填充的口袋,机械被动的灌输只会令他们反感,他们是血气方刚的青年,需要情感的滋润。
情感教育不是随心所欲的事,有些教师进行情感教育时无视教学大纲的要求,无视教学目标,想加就随意加入,不想加就取消。这是对学生的不负责任所然。语文教师应根据教学大纲所提出的要求,结合课文内容,确定情感教育的目的、要点、方法和途径。无论是阅读教学还是写作教学,若忽视情感交流,课堂会变得死气沉沉 ,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降低。语文教师在教授每一篇课文时,应有一个完整而具体的情感教育目标和计划,形成一个螺旋式上升的反复强化的情感教育过程。这样才能克服随意性。
三、情感教育是语文教学的助手
中国古代有“为情造文”之说,越是情感丰富的人越能写出好文章。语文教师要善于利用语文教学的学科优势,用情感影响学生的行为,使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化。语文既然是表情达意的工具,那么由语言文字所组成的文章、作品,总是表达一定的思想内容,蕴含一定的感情色彩。教师要努力运用课文中蕴含的真挚的感情,叩击学生的心弦,激起他们感情上的共鸣。
语文教材中的文学作品,大都是文质兼美,情文并茂的经典之作,作者用优美的语言为我们塑造了一系列美的形象和意境。如黄山的秀美、西湖的艳丽、长江三峡的雄奇险峻,荷塘月色的恬静淡雅,处处显示出大自然的迷人景色。此外,“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婉约缠绵;“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迈奔放,无不充满震慑人心的艺术魅力。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根据美的特点,捕捉形象进行分析,运用生动优美的语言向学生展开作品描绘的生动画面,帮助学生打开心灵的窗户,在作品所描绘的形象与学生思维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使他们感知美、热爱美,产生积极的生活态度。
四、情感教育有利于创设语文教学情景
德国经典哲学家黑格尔认为,“一般世界情况”的具体化就是“情境”。它是人物活动、冲突的具体环境。他所指的“情境”是个美学概念。在特定的情境中,人物之情与所处环境发生了某种关联;或是“境”对人物心理产生了微妙的影响,使他们的情感或情绪产生了变化,由“静止”走向“动作”。“情境”是“境”与“情”的有机结合体,是“境”与“情”相互影响的结果。
教学情境也是一种情境,本质上也是“情”与“境”的交融与结合,但它具有自身的独特的规定性。教学情境,就是具有一定情感氛围的教学活动,“境”是教学环境,如教室中的布置与摆设;也指教学双方的交流。“情”指洋溢在“境”中的教学双方人物之间的感情交流。情因境生,境为情设,情、境统一和谐方为情境。
师生情、文章情、生活情、情情交融。一堂好的语文课, 理应是充满诗情画意的。如何充满诗情画意?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根情弦,每一篇文章都有某种情音。教师引导学生拨动这根情弦,由情入、经由情的跌宕起伏,最终得以情感的升华,整个课堂教学始终蕴满感情,这就充满了诗情画意。要使课堂充满诗情画意,就要创设教学情境。当以教师的“教”为主导时,则当由教师酝酿一种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感或情绪,或是由教师向学生提出一个足以促进学生思维的问题,学生就会产生一种情感反射,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行为,形成师生之间的情感与知识的双向交流,形成一种与教材内容相应的情绪氛围。这时,较为理想的教学情境就形成了。
五、情感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青年人具有“血气方刚”的特点,他们讨厌枯燥的课堂。若让他们背颂一篇课文,可能背不完整。但若让他们唱歌,却能几十首,成百首的唱出他们喜爱的歌曲。所以情感能影响学生智力活动的效率和认知过程的进展。语文课文中表现的乡情、亲情、友情、师生情、同志情、爱国情,爱心、善心、事业心、进取心、自信心,正义感、责任感、审美感等等,都能让学生受到感染,受到教育。学生好比“干柴” ,情感好比“烈火” ,教师好比“点火人”,“干柴一经点燃,定会熊熊燃烧”。所以语文教师在课文授课中要以诚感人、以言感人。不能扳起面孔说教,也不要故作姿态,矫揉造作。否则不仅起不到教育学生的目的,还会引起学生对老师的反感,影响今后的教学。
现在的学生缺乏艰苦生活的磨练,阅历浅,知识单一,对事物的鉴别能力较差。他们既易受正确的审美观念的影响,也易受错误的审美观念的侵蚀,有一些学生缺乏远大的目标和崇高的理想,以“赶时髦”为荣,以“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为处世态度。在教学中,教师有责任帮助他们消除这些不良的消极因素,树立健康、积极的生活态度,能正确地区分真、善、美和假、恶、丑。
要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就要增强教学语言的感染力,要使语文课堂生动,具有感染力,就要融入情感教育。在教学中通过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通过“以情感人”达到“解惑”的目的。
一、观念的转变是改革之先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比其他学科教师更应改变观念,把单纯的语文课堂教学变为多元化课堂教学。单纯的传授只是起“受业”的作用,并不能称为一名称职的老师。而只有融入情感教育,就同时具有了“传道”的作用。但若无视情感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把它排斥在语文教学的目的任務之外,则仍然不完整。事实上,许多语文教师已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努力探索加强情感教育的路子,上课时总是有意无意地渗透自己的情感。问题在于:要进一步增强情感教育的意识,努力做到有心、有序、有效,真正确立它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
二、确立情感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
情感是个体对客体事物是否符合其需要和预期所产生的一种体验,是情绪、情感、情操的综合反映。学生的情感是构成学生心理发展特点总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青年人心中都拥有一个色彩斑斓、扑朔迷离的情感世界。学生不是需要填充的口袋,机械被动的灌输只会令他们反感,他们是血气方刚的青年,需要情感的滋润。
情感教育不是随心所欲的事,有些教师进行情感教育时无视教学大纲的要求,无视教学目标,想加就随意加入,不想加就取消。这是对学生的不负责任所然。语文教师应根据教学大纲所提出的要求,结合课文内容,确定情感教育的目的、要点、方法和途径。无论是阅读教学还是写作教学,若忽视情感交流,课堂会变得死气沉沉 ,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降低。语文教师在教授每一篇课文时,应有一个完整而具体的情感教育目标和计划,形成一个螺旋式上升的反复强化的情感教育过程。这样才能克服随意性。
三、情感教育是语文教学的助手
中国古代有“为情造文”之说,越是情感丰富的人越能写出好文章。语文教师要善于利用语文教学的学科优势,用情感影响学生的行为,使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化。语文既然是表情达意的工具,那么由语言文字所组成的文章、作品,总是表达一定的思想内容,蕴含一定的感情色彩。教师要努力运用课文中蕴含的真挚的感情,叩击学生的心弦,激起他们感情上的共鸣。
语文教材中的文学作品,大都是文质兼美,情文并茂的经典之作,作者用优美的语言为我们塑造了一系列美的形象和意境。如黄山的秀美、西湖的艳丽、长江三峡的雄奇险峻,荷塘月色的恬静淡雅,处处显示出大自然的迷人景色。此外,“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婉约缠绵;“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迈奔放,无不充满震慑人心的艺术魅力。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根据美的特点,捕捉形象进行分析,运用生动优美的语言向学生展开作品描绘的生动画面,帮助学生打开心灵的窗户,在作品所描绘的形象与学生思维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使他们感知美、热爱美,产生积极的生活态度。
四、情感教育有利于创设语文教学情景
德国经典哲学家黑格尔认为,“一般世界情况”的具体化就是“情境”。它是人物活动、冲突的具体环境。他所指的“情境”是个美学概念。在特定的情境中,人物之情与所处环境发生了某种关联;或是“境”对人物心理产生了微妙的影响,使他们的情感或情绪产生了变化,由“静止”走向“动作”。“情境”是“境”与“情”的有机结合体,是“境”与“情”相互影响的结果。
教学情境也是一种情境,本质上也是“情”与“境”的交融与结合,但它具有自身的独特的规定性。教学情境,就是具有一定情感氛围的教学活动,“境”是教学环境,如教室中的布置与摆设;也指教学双方的交流。“情”指洋溢在“境”中的教学双方人物之间的感情交流。情因境生,境为情设,情、境统一和谐方为情境。
师生情、文章情、生活情、情情交融。一堂好的语文课, 理应是充满诗情画意的。如何充满诗情画意?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根情弦,每一篇文章都有某种情音。教师引导学生拨动这根情弦,由情入、经由情的跌宕起伏,最终得以情感的升华,整个课堂教学始终蕴满感情,这就充满了诗情画意。要使课堂充满诗情画意,就要创设教学情境。当以教师的“教”为主导时,则当由教师酝酿一种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感或情绪,或是由教师向学生提出一个足以促进学生思维的问题,学生就会产生一种情感反射,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行为,形成师生之间的情感与知识的双向交流,形成一种与教材内容相应的情绪氛围。这时,较为理想的教学情境就形成了。
五、情感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青年人具有“血气方刚”的特点,他们讨厌枯燥的课堂。若让他们背颂一篇课文,可能背不完整。但若让他们唱歌,却能几十首,成百首的唱出他们喜爱的歌曲。所以情感能影响学生智力活动的效率和认知过程的进展。语文课文中表现的乡情、亲情、友情、师生情、同志情、爱国情,爱心、善心、事业心、进取心、自信心,正义感、责任感、审美感等等,都能让学生受到感染,受到教育。学生好比“干柴” ,情感好比“烈火” ,教师好比“点火人”,“干柴一经点燃,定会熊熊燃烧”。所以语文教师在课文授课中要以诚感人、以言感人。不能扳起面孔说教,也不要故作姿态,矫揉造作。否则不仅起不到教育学生的目的,还会引起学生对老师的反感,影响今后的教学。
现在的学生缺乏艰苦生活的磨练,阅历浅,知识单一,对事物的鉴别能力较差。他们既易受正确的审美观念的影响,也易受错误的审美观念的侵蚀,有一些学生缺乏远大的目标和崇高的理想,以“赶时髦”为荣,以“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为处世态度。在教学中,教师有责任帮助他们消除这些不良的消极因素,树立健康、积极的生活态度,能正确地区分真、善、美和假、恶、丑。
要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就要增强教学语言的感染力,要使语文课堂生动,具有感染力,就要融入情感教育。在教学中通过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通过“以情感人”达到“解惑”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