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充分理解、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和体验,以人为本,以读为主,适时指导,保证效果,使学生个性化地、有创意地解读文本,并从中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提高语文素养。
关键词:个性化;阅读教学;文本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当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和信心,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在阅读教学实践中,该如何做到使学生的阅读个性化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以人为本,以读为主
在阅读活动中,作者、文本、读者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书面交际过程。学生对文本进行个性化阅读时,必须立足文本,深入文本,任何个性化观点的得来,都只能是自己知识构成、情感体验、审美理想与文本结合的理性结果。立足文本,除了必须全面理解文本内容外,还要注意文本的时代性,不要将当今的标准强加于已逝的年代,这样会使文本脱离它实际存在的环境,造成学生无法进入文本,游离在文本之外。
学生的阅读既是一种以自己的个性去诠释作品的过程,又是在阅读作品的过程中培养和发展个性的过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教学的重点不是对课文作逐句逐段的分析、讲解,必须让学生从整体的阅读感知入手,让学生贴切具体地感受语言文字所描述的人、事、景、物等形象,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和发展变化,让学生从整体读,从而把握课文整体内容和语言形式,在头脑中建立课文内容与语言外壳和谐统一的整体形象,初步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立足整体,自主采取多种形式反复细读,围绕初步感知的思想感情,调动其生活、学习积累,落实到具体语段和重点词句上品味揣摩,使学生充分领悟,形成独特的感受和理解。这样,让学生从初读感知到熟读精思,再到美读鉴赏,学生始终拥有充裕的读书时间,体现阅读教学以人为本,以读为本,使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读书主人。
二、方法指导,提升效果
阅读教学中要营造一种有利于学生进行研究性阅读的环境和氛围,使课堂上产生融洽的师生情感,把课堂变为一个充满创造与发现的乐园,以充分发挥研读的自主性,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都能获得最佳效果。先把学生带入课文的“情境场”,从对课文的“叩问”开始,让学生带着期待走进阅读,然后经历“体验”阶段,通过学生自主的语言实践活动,走进文本的言语深处,在上下文言语的情境场中“倾听”文本的声音,“触摸”作者的心灵,体验文本的情境和情感,在人文“对话”与碰撞中生成带有个性色彩的思想和言语。
阅读教学是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服务的,其中决定语文素养高低的是学生的表达能力,因此,阅读教学就是围绕文本里提高学生表达能力的点,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留下思想观点、语言形象、情感体验和表达方法的过程。如果说学生的阅读是“入口”的话,那么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则是“出口”。要积极为学生的多元化阅读搭建有“入口”和“出口”的合作、交流、展示的开放平台。在课堂上,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如朗诵、描述、绘画、评论、表演等,真实地表达自己独特的阅读理解,让凝固的文字符号变成学生跳动的情感和灵动的思想。教师根据自身丰富的知识水平、深刻的人生阅历、正确的思想价值观,适时适当地给学生作出必要的引导。阅读教学中,搭建开放平台,引导学生学会认真倾听、仔细观察,从而获得多元启迪,促进互动合作,提升阅读效果。
三、创意阅读,丰富积累
实施个性化阅读的重要基础是大量阅读、创意阅读。《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讀整本的书。”当然,这“增加阅读量”“多读书”并不是无目的地读书,教师要作适当的指导,主张有创意的阅读。如优美诗文要熟读成诵,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并能发表独到见解;贴近学生生活的精美短文和经典作品,鼓励精读;文学的、科普的、天文地理的可以翻阅。培养学生读书看报的习惯,学会默读、朗读、速读、精读、略读、浏览等读书方法。定期或不定期开展丰富的阅读实践活动,如课题点击、科海拾贝、阅读大检阅、思维碰撞、才艺大比拼、作业大拼盘,以及课后的广告设计、社会调查活动、手抄报制作等,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每一次阅读都在有趣的活动中进行。这些都是学生、文本、作者的一次动态的对话,有利于唤起学生的创造激情和创造灵感,促进学生的阅读达到对文本创造性的、个性化的解读层面。
总之,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充分理解、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和体验,以人为本,以读为主,适时指导,保证效果,使学生个性化地、有创意地解读文本,并从中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提高语文素养。
关键词:个性化;阅读教学;文本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当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和信心,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在阅读教学实践中,该如何做到使学生的阅读个性化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以人为本,以读为主
在阅读活动中,作者、文本、读者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书面交际过程。学生对文本进行个性化阅读时,必须立足文本,深入文本,任何个性化观点的得来,都只能是自己知识构成、情感体验、审美理想与文本结合的理性结果。立足文本,除了必须全面理解文本内容外,还要注意文本的时代性,不要将当今的标准强加于已逝的年代,这样会使文本脱离它实际存在的环境,造成学生无法进入文本,游离在文本之外。
学生的阅读既是一种以自己的个性去诠释作品的过程,又是在阅读作品的过程中培养和发展个性的过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教学的重点不是对课文作逐句逐段的分析、讲解,必须让学生从整体的阅读感知入手,让学生贴切具体地感受语言文字所描述的人、事、景、物等形象,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和发展变化,让学生从整体读,从而把握课文整体内容和语言形式,在头脑中建立课文内容与语言外壳和谐统一的整体形象,初步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立足整体,自主采取多种形式反复细读,围绕初步感知的思想感情,调动其生活、学习积累,落实到具体语段和重点词句上品味揣摩,使学生充分领悟,形成独特的感受和理解。这样,让学生从初读感知到熟读精思,再到美读鉴赏,学生始终拥有充裕的读书时间,体现阅读教学以人为本,以读为本,使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读书主人。
二、方法指导,提升效果
阅读教学中要营造一种有利于学生进行研究性阅读的环境和氛围,使课堂上产生融洽的师生情感,把课堂变为一个充满创造与发现的乐园,以充分发挥研读的自主性,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都能获得最佳效果。先把学生带入课文的“情境场”,从对课文的“叩问”开始,让学生带着期待走进阅读,然后经历“体验”阶段,通过学生自主的语言实践活动,走进文本的言语深处,在上下文言语的情境场中“倾听”文本的声音,“触摸”作者的心灵,体验文本的情境和情感,在人文“对话”与碰撞中生成带有个性色彩的思想和言语。
阅读教学是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服务的,其中决定语文素养高低的是学生的表达能力,因此,阅读教学就是围绕文本里提高学生表达能力的点,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留下思想观点、语言形象、情感体验和表达方法的过程。如果说学生的阅读是“入口”的话,那么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则是“出口”。要积极为学生的多元化阅读搭建有“入口”和“出口”的合作、交流、展示的开放平台。在课堂上,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如朗诵、描述、绘画、评论、表演等,真实地表达自己独特的阅读理解,让凝固的文字符号变成学生跳动的情感和灵动的思想。教师根据自身丰富的知识水平、深刻的人生阅历、正确的思想价值观,适时适当地给学生作出必要的引导。阅读教学中,搭建开放平台,引导学生学会认真倾听、仔细观察,从而获得多元启迪,促进互动合作,提升阅读效果。
三、创意阅读,丰富积累
实施个性化阅读的重要基础是大量阅读、创意阅读。《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讀整本的书。”当然,这“增加阅读量”“多读书”并不是无目的地读书,教师要作适当的指导,主张有创意的阅读。如优美诗文要熟读成诵,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并能发表独到见解;贴近学生生活的精美短文和经典作品,鼓励精读;文学的、科普的、天文地理的可以翻阅。培养学生读书看报的习惯,学会默读、朗读、速读、精读、略读、浏览等读书方法。定期或不定期开展丰富的阅读实践活动,如课题点击、科海拾贝、阅读大检阅、思维碰撞、才艺大比拼、作业大拼盘,以及课后的广告设计、社会调查活动、手抄报制作等,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每一次阅读都在有趣的活动中进行。这些都是学生、文本、作者的一次动态的对话,有利于唤起学生的创造激情和创造灵感,促进学生的阅读达到对文本创造性的、个性化的解读层面。
总之,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充分理解、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和体验,以人为本,以读为主,适时指导,保证效果,使学生个性化地、有创意地解读文本,并从中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提高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