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时代的人的重要特征就是具备劳动素质,劳动教育是培养能担大任的时代新人的重要部分。然而,大学生劳动目的维度错位、价值评价失衡、使命担当缺失等问题屡见不鲜,折射出大学生劳动教育的价值危机。本文着眼于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的价值塑造,发挥课堂的阵地作用,引导大学生扬劳动精神之臻善、劳动之平等荣美、劳动之使命担当,弃劳动追求之物化、劳动评价之失当、劳动意义取向之私我。
关键词:新时代;劳动教育;扬弃
马克思说,“社会是人同自然界的完成了的本质的统一”,我们来自自然,却将自然人化,这种超越“自在世界”形成“自为世界”,实现人类自我确认和自我构建,赓续人类文明传承和发展的关键一招就是劳动。[1]
“扬”和“弃”是相比较而存在、斗争而发展的。“扬弃”是辩证否定的实质,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和联系的环节。劳动教育中如果不明确“扬”什么“弃”什么,那么应该被“弃”的,违背事物发展规律的方面就有可能抵消、掩盖应该被“扬”的,具有远大前途的方向、办法。旗帜鲜明地以“扬”明“弃”,以“弃”助“扬”,才能为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发展寻章觅法。
一、育人意涵:扬劳动精神,弃拜物痴迷
劳动精神是劳动者对待劳动对象的态度、秉持的理念、坚守的价值等内在的劳动品质、外在的劳动精神风貌,是劳动教育的核心部分。劳动使人成为人,劳动精神使人成为完整的人,正因为有了劳动,人才有了体格之强雄和精神之臻善。令人唏嘘的是,从“干得好不如嫁得好,学得好不如嫁得好”、“山不厌高、水不厌深、钱不厌多”到“一夜暴富”、“跪求包养”,流行语不仅是青年群体的一种自嘲、戏虐和解压,而且是部分青年价值观扭曲和劳动精神缺失的社会现实观照。我们并不少缺少“996”“007”全身心投入劳动的有为青年,但当奋斗的全部意义都被金钱符号替代,劳动的所有追求都被物欲横滥标的,青少年在拜物痴迷的泥潭中不能自拔,劳动的“异化”演变为生命的“异化”,人们不禁反思:劳动教育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一课,在其精神内核的传道和内化方面是否有着错位、缺位的嫌疑?
“民有所呼,政有所应”。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下简称《意见》)指出,劳动教育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意见》在行文中明确劳动教育首居其要的是其德育意义,技能价值次之。这是劳动教育本我的回归,“劳”是手段,“育”是目的,二者不能错位、不可颠倒。让劳动的精神追求和意义价值高一些,劳动关系从物化中抽离多一些,劳动的功利成分、浮躁迷惘少一些,才能营造积极向上、风清气正的劳动环境,迎面真正的美好生活。
对物的盲目崇拜和无节制的索取实际上是意义世界的迷失和残缺。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劳动主力和劳动素质担当,他们直接关系国家的创造能力和复兴伟力。新时代大学生的劳动教育应加强劳动精神的培养,理直气壮地高扬劳动精神之真、善、美,远离拜物迷信之假、丑、恶,引导大学生抵达意义世界的深处,培养能担复兴大任的新时代劳动者。
二、价值评价:扬劳动平等,弃劳动“贵贱”
讓“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蔚然成风,高扬劳动之平等荣美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追求,也是新时代劳动教育的价值评价引导。
然而,从十多年前的“北大屠夫陆步轩”引发热议,到今年初清北毕业生当中小学教师引来围观,从数量庞大的高校毕业生无处安放到大量的基层、一线岗位无人问津,都反映出社会对惯性期待落空的不适,对“高学”“低就”的质疑,其实质是社会对劳动价值评价的差序排列,对人生幸福、人生成就的标准划一:以职位高低和金钱多寡来数字化劳动的全部价值。社会期待的错位、家庭教育的不当,学校的劳动教育、人生价值教育变成象牙塔世界不食人间烟火的独唱,这些都对心智尚未成熟的大学生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很多大学生不愿到基层去,到一线工作岗位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很多大学生不肯从事体力劳动,错误坚持“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认为“不好好读书才去做快递员”。
职业平等,劳动从其价值评价来说,没有等级差序,没有高低贵贱。诚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劳动仍然是人们谋生的主要手段。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2019年我国人均国民总收入高于中等收入国家平均水平,直奔全面小康,意味着大多数的劳动者可以从“为口奔驰”中解放出来,培养真正的劳动兴趣、丰沛的劳动情感,积淀更多更好的劳动创作。平等看待不同的劳动和劳动者,劳动的意义就不仅限于基本的生存,更在于有品质的、有内涵的生活。新时代劳动教育要紧紧围绕正确的劳动价值评价,引导大学生从“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中感悟劳动真谛,明白幸福的人生是在点滴平凡劳动中奠基台阶的,伟大国家是由无数平凡劳动者共同缔造的,摒弃劳动贵贱高低的腐朽思想,即使在缺少掌声和镁光灯的地方也能品尝到劳动的甘饴和幸福。
三、意义取向:扬劳动之使命担当精神,弃劳动之私我狭隘
“一切视探索尝试为畏途、一切把负重前行当吃亏、一切‘躲进小楼成一统’逃避责任的思想和行为,都是要不得的,都是成不了事的,也是难以真正获得人生快乐的”,[2]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劝勉青年要担当时代责任。
精致利己是私我狭隘的典型,佛系人生是鸵鸟的私我狭隘的变异。精致利己主义者总是把一己之需、一己之利凌驾于他人、集体、家国之上,并且竭力塑造大无畏的假象掩盖自我优先的真意。比如,有些大学生为了提高综合评价分数,获得奖学金争当学生干部,争做社会实践;有些大学生为了增加就业砝码惺惺作态向党靠拢;有些大学生为了“套路”同学虚情假意撒播关心。佛系大学生的口头禅是“什么都可以,怎样都没关系”“万物与我无关”“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宁可错少不能做多”,[3]其实质是缺乏直面现实的勇气和抗击命运的魄力,以鸵鸟式的做派,逃避对自己、家庭、社会和国家的责任。无论是精致利己还是佛系人生,都是只求索取不思付出,只愿停留在个人安全舒适区而不愿为他人幸福、集体进步、家国繁荣承责担当的短视,都是甘当历史看客的畏缩者。中共中央、国务院在《意见》中指出,在高等教育阶段,劳动教育要着力培养大学生服务社会的意识和能力。大学生只有扎根祖国大地、服务人民群众,才能练就真本领,成为合格的时代新人。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也是干出来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2019年底爆发的新冠疫情,是无数医护人员、一线干警、人民子弟兵、建筑工人、环卫工人、快递小哥等的辛勤劳动,秉持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劳动精神、家国情怀,打赢了武汉保卫战和湖北保卫战,使我国率先从世界范围内取得抗“疫”战争的关键胜利。新时代大学生的劳动教育,要紧紧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引导大学生弘扬劳动的使命担当精神,抛弃精致的利己主义,鸵鸟式的佛系思想。
四、结语
无论时代如何改变,命运褒扬的都是劳动素质过硬的“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摒弃的都是劳动素质欠缺的“犹豫者、等待者、畏难者”。劳动教育要始终在探索真理的路上,辩证扬弃,夯实前行。
参考文献:
[1]何星妍.《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生态伦理思想及其当代价值[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05):26-31.
[2]中国青年网.习近平告诫当代青年:一切“躲进小楼成一统”逃避责任的思想和行为都是要不得的.[EB/OL],(2019-04-30)[2020-05-20].http://news.youth.cn/sz/201904/t20190430_11941263.htm.
[3]张剑.新时代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2):108-109.
责任编辑 姜淑娟
关键词:新时代;劳动教育;扬弃
马克思说,“社会是人同自然界的完成了的本质的统一”,我们来自自然,却将自然人化,这种超越“自在世界”形成“自为世界”,实现人类自我确认和自我构建,赓续人类文明传承和发展的关键一招就是劳动。[1]
“扬”和“弃”是相比较而存在、斗争而发展的。“扬弃”是辩证否定的实质,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和联系的环节。劳动教育中如果不明确“扬”什么“弃”什么,那么应该被“弃”的,违背事物发展规律的方面就有可能抵消、掩盖应该被“扬”的,具有远大前途的方向、办法。旗帜鲜明地以“扬”明“弃”,以“弃”助“扬”,才能为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发展寻章觅法。
一、育人意涵:扬劳动精神,弃拜物痴迷
劳动精神是劳动者对待劳动对象的态度、秉持的理念、坚守的价值等内在的劳动品质、外在的劳动精神风貌,是劳动教育的核心部分。劳动使人成为人,劳动精神使人成为完整的人,正因为有了劳动,人才有了体格之强雄和精神之臻善。令人唏嘘的是,从“干得好不如嫁得好,学得好不如嫁得好”、“山不厌高、水不厌深、钱不厌多”到“一夜暴富”、“跪求包养”,流行语不仅是青年群体的一种自嘲、戏虐和解压,而且是部分青年价值观扭曲和劳动精神缺失的社会现实观照。我们并不少缺少“996”“007”全身心投入劳动的有为青年,但当奋斗的全部意义都被金钱符号替代,劳动的所有追求都被物欲横滥标的,青少年在拜物痴迷的泥潭中不能自拔,劳动的“异化”演变为生命的“异化”,人们不禁反思:劳动教育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一课,在其精神内核的传道和内化方面是否有着错位、缺位的嫌疑?
“民有所呼,政有所应”。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下简称《意见》)指出,劳动教育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意见》在行文中明确劳动教育首居其要的是其德育意义,技能价值次之。这是劳动教育本我的回归,“劳”是手段,“育”是目的,二者不能错位、不可颠倒。让劳动的精神追求和意义价值高一些,劳动关系从物化中抽离多一些,劳动的功利成分、浮躁迷惘少一些,才能营造积极向上、风清气正的劳动环境,迎面真正的美好生活。
对物的盲目崇拜和无节制的索取实际上是意义世界的迷失和残缺。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劳动主力和劳动素质担当,他们直接关系国家的创造能力和复兴伟力。新时代大学生的劳动教育应加强劳动精神的培养,理直气壮地高扬劳动精神之真、善、美,远离拜物迷信之假、丑、恶,引导大学生抵达意义世界的深处,培养能担复兴大任的新时代劳动者。
二、价值评价:扬劳动平等,弃劳动“贵贱”
讓“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蔚然成风,高扬劳动之平等荣美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追求,也是新时代劳动教育的价值评价引导。
然而,从十多年前的“北大屠夫陆步轩”引发热议,到今年初清北毕业生当中小学教师引来围观,从数量庞大的高校毕业生无处安放到大量的基层、一线岗位无人问津,都反映出社会对惯性期待落空的不适,对“高学”“低就”的质疑,其实质是社会对劳动价值评价的差序排列,对人生幸福、人生成就的标准划一:以职位高低和金钱多寡来数字化劳动的全部价值。社会期待的错位、家庭教育的不当,学校的劳动教育、人生价值教育变成象牙塔世界不食人间烟火的独唱,这些都对心智尚未成熟的大学生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很多大学生不愿到基层去,到一线工作岗位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很多大学生不肯从事体力劳动,错误坚持“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认为“不好好读书才去做快递员”。
职业平等,劳动从其价值评价来说,没有等级差序,没有高低贵贱。诚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劳动仍然是人们谋生的主要手段。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2019年我国人均国民总收入高于中等收入国家平均水平,直奔全面小康,意味着大多数的劳动者可以从“为口奔驰”中解放出来,培养真正的劳动兴趣、丰沛的劳动情感,积淀更多更好的劳动创作。平等看待不同的劳动和劳动者,劳动的意义就不仅限于基本的生存,更在于有品质的、有内涵的生活。新时代劳动教育要紧紧围绕正确的劳动价值评价,引导大学生从“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中感悟劳动真谛,明白幸福的人生是在点滴平凡劳动中奠基台阶的,伟大国家是由无数平凡劳动者共同缔造的,摒弃劳动贵贱高低的腐朽思想,即使在缺少掌声和镁光灯的地方也能品尝到劳动的甘饴和幸福。
三、意义取向:扬劳动之使命担当精神,弃劳动之私我狭隘
“一切视探索尝试为畏途、一切把负重前行当吃亏、一切‘躲进小楼成一统’逃避责任的思想和行为,都是要不得的,都是成不了事的,也是难以真正获得人生快乐的”,[2]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劝勉青年要担当时代责任。
精致利己是私我狭隘的典型,佛系人生是鸵鸟的私我狭隘的变异。精致利己主义者总是把一己之需、一己之利凌驾于他人、集体、家国之上,并且竭力塑造大无畏的假象掩盖自我优先的真意。比如,有些大学生为了提高综合评价分数,获得奖学金争当学生干部,争做社会实践;有些大学生为了增加就业砝码惺惺作态向党靠拢;有些大学生为了“套路”同学虚情假意撒播关心。佛系大学生的口头禅是“什么都可以,怎样都没关系”“万物与我无关”“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宁可错少不能做多”,[3]其实质是缺乏直面现实的勇气和抗击命运的魄力,以鸵鸟式的做派,逃避对自己、家庭、社会和国家的责任。无论是精致利己还是佛系人生,都是只求索取不思付出,只愿停留在个人安全舒适区而不愿为他人幸福、集体进步、家国繁荣承责担当的短视,都是甘当历史看客的畏缩者。中共中央、国务院在《意见》中指出,在高等教育阶段,劳动教育要着力培养大学生服务社会的意识和能力。大学生只有扎根祖国大地、服务人民群众,才能练就真本领,成为合格的时代新人。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也是干出来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2019年底爆发的新冠疫情,是无数医护人员、一线干警、人民子弟兵、建筑工人、环卫工人、快递小哥等的辛勤劳动,秉持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劳动精神、家国情怀,打赢了武汉保卫战和湖北保卫战,使我国率先从世界范围内取得抗“疫”战争的关键胜利。新时代大学生的劳动教育,要紧紧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引导大学生弘扬劳动的使命担当精神,抛弃精致的利己主义,鸵鸟式的佛系思想。
四、结语
无论时代如何改变,命运褒扬的都是劳动素质过硬的“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摒弃的都是劳动素质欠缺的“犹豫者、等待者、畏难者”。劳动教育要始终在探索真理的路上,辩证扬弃,夯实前行。
参考文献:
[1]何星妍.《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生态伦理思想及其当代价值[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05):26-31.
[2]中国青年网.习近平告诫当代青年:一切“躲进小楼成一统”逃避责任的思想和行为都是要不得的.[EB/OL],(2019-04-30)[2020-05-20].http://news.youth.cn/sz/201904/t20190430_11941263.htm.
[3]张剑.新时代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2):108-109.
责任编辑 姜淑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