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的改革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变被动、单调的“听、念、记”为主动、灵活的“探究、理解、掌握”,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和指导者,要开拓学生的思想领域,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多向性,教学上重视学科的整合对于培养学生的求异创新思维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求知欲,都是大有好处的。
关键词:简笔画;客观事物;语文;艺术
新课程的理念告诉我们:教师不仅是知识的直接传授者,不仅是用教材的人,更是学生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指导者,是引导、激发和深化学生活动的人。因此,笔者在教学上重视学科整合,利用简笔画这种粗略的构图来教学语文。简笔画对语文教学来说是一种新型有效的艺术形式,已被许多老师采用,笔者现以自己在语文教学中的改革构思为例,谈谈简笔画在教学中的作用和运用。
一、简笔画是语言文字和客观事物联系的重要渠道
学习语文应与认识客观事物结合起来,这是语文教学改革必须首先考虑的问题。一切文学艺术都来源于生活,这是一条根本规律,如果忽视了这条规律,语文教学必然落入从课本到课本,从符号(文字符号)到符号的旧窠。叶圣陶先生认为,读过一本一本的书,只认识书里的文字,而不知道文字所表现的事物,这样读书就要上当。因此,语文教学改革的一条重要的构思,就是把来源于生活的文学艺术回置到生活实践中去理解、去分析、去欣赏。由于课堂教学的许多限制,不可能使每一堂课都深入生活,这样,简笔画就成了沟通课文与客观事物的重要渠道。显然,简笔画仍然是现实生活的再现,并非现实生活的本身,但它较之文字符号更形象,更接近客观事物。有许多难以用语言描述清楚的事物,教师只要黑板上画上几笔,学生便一目了然。
如我在教学第八册《长城》一课时,课文中的“垛口”“瞭望口”“射口”等词,单凭口头讲解,远不如简单地画上几笔形象易懂。我曾经听过一位老师教古诗《小池》,他就是充分运用了简笔画。具体分四步画出:教第一句“泉眼无声惜细流”时画出泉眼好像十分珍惜泉水,只把泉水细细地放出来送给小池,教第二句“树阴照水爱睛柔”时,又画出小池边的树枝在池水中的倒影。看了画,学生懂得了“树阴照水”就是把影子投到水里。再通过联想和想象,进一步体会“惜”“爱”这些人格化的词;“小荷才露尖尖角”又是什么样子呢?这位教师画出刚露出水面的、卷着的荷叶尖;“早有蜻蜓立上头”,再画一只倒立在荷叶尖上的蜻蜓。教师一边画,一边与学生一起读议诗句。每画一次不超过板书三四个字的时间,合起来又是一幅初夏荷池生机勃勃的画面。学生读诗看画,看画想诗,一句一景,生动形象,既利于理解,也利于记忆,比一次性出现的课文插图或教学挂图更有利于教学。我觉得这位老师用简笔画教学不仅仅是看图,还是一种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有机结合的思维能力的训练。这种的教学方法自然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简笔画是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的重要手段
教学改革的另一条思路是让学生从紧张、枯燥的脑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变苦学为乐学。曾有一段时间,我们在评价一堂课时,十分注重所谓“教学密度”“学生思维量”,认为教学密度大、学生思维量大,孩子们在一堂课中一刻不停地从事紧张的脑力劳动就是一堂好课。这无疑是一种偏颇。要改变这种状况,在设计课堂教学时,有必要把发展思维的学习任务和学习兴趣紧紧地结合起来。长时间的同一思维形式的脑活动,容易使大脑疲劳,简笔画的运用给学生创造了一个改变思维形式的条件,特别是在教学中可以把由教师作画逐步发展到学生自己画。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在图像直觉中学习语文课文,认识事物,而且能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再造想象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这是简笔画在课堂应用中的一个发展,来看笔者在教学《日月潭》时的一个片段。
听录音朗读课文,学生初步理解课文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用简笔画再现课文内容。
师:谁知道这篇课文讲的是什么?
生:这篇课文讲的是日月潭。
师:日月潭是什么?
生:日月潭是我国台湾省的一个大
湖。
师:谁能画出日月潭?
(一个学生在黑板上画了一个不规则的圆圈,他想象的日月潭大概是那样)
师:日月潭中还有什么?
生:日月潭中有个岛。
师:谁能画出小岛?(一个学生画出潭中的小岛)
师:他画得好吗?
生:他画得好。课文中讲了“潭中有一个小岛,把湖水分成两半。”他画的岛在潭中,也把湖分成两半。
生:他画得不太好。因为课文中还说“一半像圆圆的太阳,叫做‘日潭’,一半像弯弯的月亮,叫做‘月潭’。”他画的日月潭,一半不像圆圆的太阳,另一半也不像弯弯的月亮。
师:你能帮他修改一下吗?
(这个学生高兴地画出了自己满意的“湖中小岛”)
就这样,学生自己画画、评画,课堂气氛相当活跃,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无论是画画,还是评画,其依据都是课文,“课文中说”成了学生评议时的常用语。画画、评画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熟悉课文、深入理解课文的过程。学生只有完全理解了课文内容,才能画出较为正确的图形。
看画、画画、评画是几种不同层次的学习过程,也是几种不同的思维方式。整个教学过程,学生不断地从事脑力劳动,是在既动口、又动手的情况下进行的愉悦的情绪支配学习的全过程。这样的课堂教学,学生定会喜欢。
三、简笔画是将各科知识相互渗透的有效形式
在学科教学中,认真考虑知识环境,加强各科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渗透,是目前教学改革的又一条新思路,简笔画是促进各科之间相互渗透、相互联系的有效形式。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涉及许多其他学科的知识。教师对其他学科知识的教学,一般不宜花过多的时间,但有些知识不讲清楚又会影响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这时简笔画就能发挥它独特的作用。如教学古诗《早发白帝城》时,我采用边让学生理解“千里江陵一日还”的船速之快,边画出轻舟要经过三峡的示意图,让学生借助画面了解从白帝城到江陵途中三峡的水流、山势等地理知识,使这些知识变得浅显易懂。总之,语文教学运用简笔画,对解词、析句、学文、激发兴趣、启迪思维等方面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作者单位:福建省龙海市石码中心小学)
关键词:简笔画;客观事物;语文;艺术
新课程的理念告诉我们:教师不仅是知识的直接传授者,不仅是用教材的人,更是学生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指导者,是引导、激发和深化学生活动的人。因此,笔者在教学上重视学科整合,利用简笔画这种粗略的构图来教学语文。简笔画对语文教学来说是一种新型有效的艺术形式,已被许多老师采用,笔者现以自己在语文教学中的改革构思为例,谈谈简笔画在教学中的作用和运用。
一、简笔画是语言文字和客观事物联系的重要渠道
学习语文应与认识客观事物结合起来,这是语文教学改革必须首先考虑的问题。一切文学艺术都来源于生活,这是一条根本规律,如果忽视了这条规律,语文教学必然落入从课本到课本,从符号(文字符号)到符号的旧窠。叶圣陶先生认为,读过一本一本的书,只认识书里的文字,而不知道文字所表现的事物,这样读书就要上当。因此,语文教学改革的一条重要的构思,就是把来源于生活的文学艺术回置到生活实践中去理解、去分析、去欣赏。由于课堂教学的许多限制,不可能使每一堂课都深入生活,这样,简笔画就成了沟通课文与客观事物的重要渠道。显然,简笔画仍然是现实生活的再现,并非现实生活的本身,但它较之文字符号更形象,更接近客观事物。有许多难以用语言描述清楚的事物,教师只要黑板上画上几笔,学生便一目了然。
如我在教学第八册《长城》一课时,课文中的“垛口”“瞭望口”“射口”等词,单凭口头讲解,远不如简单地画上几笔形象易懂。我曾经听过一位老师教古诗《小池》,他就是充分运用了简笔画。具体分四步画出:教第一句“泉眼无声惜细流”时画出泉眼好像十分珍惜泉水,只把泉水细细地放出来送给小池,教第二句“树阴照水爱睛柔”时,又画出小池边的树枝在池水中的倒影。看了画,学生懂得了“树阴照水”就是把影子投到水里。再通过联想和想象,进一步体会“惜”“爱”这些人格化的词;“小荷才露尖尖角”又是什么样子呢?这位教师画出刚露出水面的、卷着的荷叶尖;“早有蜻蜓立上头”,再画一只倒立在荷叶尖上的蜻蜓。教师一边画,一边与学生一起读议诗句。每画一次不超过板书三四个字的时间,合起来又是一幅初夏荷池生机勃勃的画面。学生读诗看画,看画想诗,一句一景,生动形象,既利于理解,也利于记忆,比一次性出现的课文插图或教学挂图更有利于教学。我觉得这位老师用简笔画教学不仅仅是看图,还是一种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有机结合的思维能力的训练。这种的教学方法自然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简笔画是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的重要手段
教学改革的另一条思路是让学生从紧张、枯燥的脑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变苦学为乐学。曾有一段时间,我们在评价一堂课时,十分注重所谓“教学密度”“学生思维量”,认为教学密度大、学生思维量大,孩子们在一堂课中一刻不停地从事紧张的脑力劳动就是一堂好课。这无疑是一种偏颇。要改变这种状况,在设计课堂教学时,有必要把发展思维的学习任务和学习兴趣紧紧地结合起来。长时间的同一思维形式的脑活动,容易使大脑疲劳,简笔画的运用给学生创造了一个改变思维形式的条件,特别是在教学中可以把由教师作画逐步发展到学生自己画。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在图像直觉中学习语文课文,认识事物,而且能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再造想象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这是简笔画在课堂应用中的一个发展,来看笔者在教学《日月潭》时的一个片段。
听录音朗读课文,学生初步理解课文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用简笔画再现课文内容。
师:谁知道这篇课文讲的是什么?
生:这篇课文讲的是日月潭。
师:日月潭是什么?
生:日月潭是我国台湾省的一个大
湖。
师:谁能画出日月潭?
(一个学生在黑板上画了一个不规则的圆圈,他想象的日月潭大概是那样)
师:日月潭中还有什么?
生:日月潭中有个岛。
师:谁能画出小岛?(一个学生画出潭中的小岛)
师:他画得好吗?
生:他画得好。课文中讲了“潭中有一个小岛,把湖水分成两半。”他画的岛在潭中,也把湖分成两半。
生:他画得不太好。因为课文中还说“一半像圆圆的太阳,叫做‘日潭’,一半像弯弯的月亮,叫做‘月潭’。”他画的日月潭,一半不像圆圆的太阳,另一半也不像弯弯的月亮。
师:你能帮他修改一下吗?
(这个学生高兴地画出了自己满意的“湖中小岛”)
就这样,学生自己画画、评画,课堂气氛相当活跃,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无论是画画,还是评画,其依据都是课文,“课文中说”成了学生评议时的常用语。画画、评画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熟悉课文、深入理解课文的过程。学生只有完全理解了课文内容,才能画出较为正确的图形。
看画、画画、评画是几种不同层次的学习过程,也是几种不同的思维方式。整个教学过程,学生不断地从事脑力劳动,是在既动口、又动手的情况下进行的愉悦的情绪支配学习的全过程。这样的课堂教学,学生定会喜欢。
三、简笔画是将各科知识相互渗透的有效形式
在学科教学中,认真考虑知识环境,加强各科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渗透,是目前教学改革的又一条新思路,简笔画是促进各科之间相互渗透、相互联系的有效形式。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涉及许多其他学科的知识。教师对其他学科知识的教学,一般不宜花过多的时间,但有些知识不讲清楚又会影响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这时简笔画就能发挥它独特的作用。如教学古诗《早发白帝城》时,我采用边让学生理解“千里江陵一日还”的船速之快,边画出轻舟要经过三峡的示意图,让学生借助画面了解从白帝城到江陵途中三峡的水流、山势等地理知识,使这些知识变得浅显易懂。总之,语文教学运用简笔画,对解词、析句、学文、激发兴趣、启迪思维等方面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作者单位:福建省龙海市石码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