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标准强调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尤其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本文就新课程的实施,说明需要教师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是否体现新课标理念,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最终达到“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的教学。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 反思性教学 应用改革
新课程标准强调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尤其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新课程的实施需要教师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是否体现新课标理念,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反思性教学能够提高中学历史教师业务能力与学生综合素质,是不断追求历史教学实践合理性并最终达到“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的教学。由此可见,“反思性教学”现在已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
一、反思性教学的涵义
熊川武教授认为:“反思性教学”是教学主体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究与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及教学工具等方面问题,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统一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这个定义揭示了反思性教学以探究和解决教学问题为基本点,以追求教学实践合理性为动力,以两个“学会”和促进师生共同发展为目标的主要特征。反思性教学既有“教学的反思”,也有“反思的教学”,是二者的有机统一。因此,反思性教学就是要追求教学实践行为、教学目标、教学手段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是通过审视、探讨、研究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来实现教师的教学改善和教师的专业发展。
二、历史教学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反思
1.对教学理念的反思。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传统历史教学过分重视基础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而新课程要求历史教师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创设和谐、宽松、民主的课堂环境,建立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课堂模式,引导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促进其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与价值观的全面发展。同时要树立“以能力为中心”的教育质量观,使历史课堂教学不仅是传授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过程,也是一个在老师引导下学生主动参与、独立思考、自主发现、不断创新和培养实践能力的过程,让学生从“学会”到“会学”。因此历史教师应反思传统课程与新课程在教学理念上的区别,才能使自己从“指挥者”转变为“引导者”和“促进者”。
2.对学习方式的反思。
新课程标准倡导应“逐步实现学生的学习方式的变革”,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传统模式下学生被视为“应试的机器”或是“可填塞知识的容器”,他们没有受到应有的尊重,得不到应有的发展“空间”,难以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历史教师要在反思自己教学行为的同时,观察并反思学生的学习过程,检查、审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用什么方式学习,学到了什么,遇到了什么,形成了怎样的能力,发现并解决了什么问题。这种反思,有利于教师的教以学生的学为根本,以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教师教学行为和教学方式的转变。
三、历史教学中开展反思性教学的有效策略
1.提高自我反思的能力。
没有科学理论指导的反思也只能是粗浅的反思,加强理论学习是历史教师提高反思能力的知识基础。如何提高自己的理论修养?途径很多:自学理论、参加培训、听讲座、学术讨论等。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历史教师必须不断学习,掌握最新的教育教学理论,使理论在实践中得以应用。通过深刻的反思,历史教师自身的教学经验得以充实发展,澄清了在实践中的困惑,为解决现实的或未来的教学问题打下基础。
2.创设宽松、和谐的反思氛围。
历史课堂教学是学生个体知、情、意多向交流的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主体参与,教学过程就必须为学生创设一个情景交融、心灵交汇的宽松的教学环境。教师要会“燃情”,要点燃每一位学生的情感,让他们心甘情愿地全身投入到历史课堂教学活动中去。巧妙构思每一堂课的过程,用心营造轻松愉快的气氛,设计深受学生欢迎的活动……让学生们的情绪渐渐被点燃。例如:对秦始皇的评价,历史教师可组织一个简短的辩论,学生对这样的方式特别感兴趣,课堂气氛肯定会非常活跃。
3.互相进行观摩与讨论。
反思性教学区别于传统的常规教学,在于用群体的科学反思,解决教学问题,使教学实践趋于合理。因此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历史教师之间应有目的地进行观摩与讨论,通过同事之间的相互观察、切磋和批判性对话来提高教学水平。这是因为教师之间的观摩和讨论可以为教师反思的教学实践提供新的思路和借鉴,有助于推进教师集体的教学反思,为反思性教学创造一个良好的整体氛围。公开课、示范课、说课、评课等教学活动都是历史教师进行观摩与讨论的最佳载体,通过集体智慧的分享而从整体上提高历史教学水平,解决实践问题,实现反思性教学目标。
古人云“吾日三省吾身”,指出了如果要不断进步,就要不断反思、反省,历史教师亦是如此。我们只有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反思,才能发现问题,总结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历史教学业务能力,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在新课程改革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历史教师要树立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将反思性教学纳入日常历史教学中去。
参考文献: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教育部 2001年印发
[2] 熊川武著《反思性教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年版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 反思性教学 应用改革
新课程标准强调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尤其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新课程的实施需要教师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是否体现新课标理念,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反思性教学能够提高中学历史教师业务能力与学生综合素质,是不断追求历史教学实践合理性并最终达到“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的教学。由此可见,“反思性教学”现在已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
一、反思性教学的涵义
熊川武教授认为:“反思性教学”是教学主体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究与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及教学工具等方面问题,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统一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这个定义揭示了反思性教学以探究和解决教学问题为基本点,以追求教学实践合理性为动力,以两个“学会”和促进师生共同发展为目标的主要特征。反思性教学既有“教学的反思”,也有“反思的教学”,是二者的有机统一。因此,反思性教学就是要追求教学实践行为、教学目标、教学手段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是通过审视、探讨、研究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来实现教师的教学改善和教师的专业发展。
二、历史教学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反思
1.对教学理念的反思。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传统历史教学过分重视基础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而新课程要求历史教师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创设和谐、宽松、民主的课堂环境,建立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课堂模式,引导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促进其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与价值观的全面发展。同时要树立“以能力为中心”的教育质量观,使历史课堂教学不仅是传授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过程,也是一个在老师引导下学生主动参与、独立思考、自主发现、不断创新和培养实践能力的过程,让学生从“学会”到“会学”。因此历史教师应反思传统课程与新课程在教学理念上的区别,才能使自己从“指挥者”转变为“引导者”和“促进者”。
2.对学习方式的反思。
新课程标准倡导应“逐步实现学生的学习方式的变革”,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传统模式下学生被视为“应试的机器”或是“可填塞知识的容器”,他们没有受到应有的尊重,得不到应有的发展“空间”,难以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历史教师要在反思自己教学行为的同时,观察并反思学生的学习过程,检查、审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用什么方式学习,学到了什么,遇到了什么,形成了怎样的能力,发现并解决了什么问题。这种反思,有利于教师的教以学生的学为根本,以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教师教学行为和教学方式的转变。
三、历史教学中开展反思性教学的有效策略
1.提高自我反思的能力。
没有科学理论指导的反思也只能是粗浅的反思,加强理论学习是历史教师提高反思能力的知识基础。如何提高自己的理论修养?途径很多:自学理论、参加培训、听讲座、学术讨论等。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历史教师必须不断学习,掌握最新的教育教学理论,使理论在实践中得以应用。通过深刻的反思,历史教师自身的教学经验得以充实发展,澄清了在实践中的困惑,为解决现实的或未来的教学问题打下基础。
2.创设宽松、和谐的反思氛围。
历史课堂教学是学生个体知、情、意多向交流的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主体参与,教学过程就必须为学生创设一个情景交融、心灵交汇的宽松的教学环境。教师要会“燃情”,要点燃每一位学生的情感,让他们心甘情愿地全身投入到历史课堂教学活动中去。巧妙构思每一堂课的过程,用心营造轻松愉快的气氛,设计深受学生欢迎的活动……让学生们的情绪渐渐被点燃。例如:对秦始皇的评价,历史教师可组织一个简短的辩论,学生对这样的方式特别感兴趣,课堂气氛肯定会非常活跃。
3.互相进行观摩与讨论。
反思性教学区别于传统的常规教学,在于用群体的科学反思,解决教学问题,使教学实践趋于合理。因此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历史教师之间应有目的地进行观摩与讨论,通过同事之间的相互观察、切磋和批判性对话来提高教学水平。这是因为教师之间的观摩和讨论可以为教师反思的教学实践提供新的思路和借鉴,有助于推进教师集体的教学反思,为反思性教学创造一个良好的整体氛围。公开课、示范课、说课、评课等教学活动都是历史教师进行观摩与讨论的最佳载体,通过集体智慧的分享而从整体上提高历史教学水平,解决实践问题,实现反思性教学目标。
古人云“吾日三省吾身”,指出了如果要不断进步,就要不断反思、反省,历史教师亦是如此。我们只有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反思,才能发现问题,总结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历史教学业务能力,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在新课程改革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历史教师要树立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将反思性教学纳入日常历史教学中去。
参考文献: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教育部 2001年印发
[2] 熊川武著《反思性教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