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真情源于真实,真情源于真心,真情源于真性情。要写出“真情实感”:要观察、体验生活中的点滴,不刻意编造;要善用心理描写揭示内心感受;要“写进去,走出来”。写“真情实感”,就是要立足于生活,感受生活中的“真”。
【关键词】真情实感;生活点滴;内心感受;理性思考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白居易如是说。冰心也说,写作“要对自己真实,要把自己的真情实感写出来”。真情实感,要建立在真实的基础上——真实是作文的生命。但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写得真实不难,难在如何写出“真情实感”。
众所周知,写作考察的不仅仅是技巧,更重要的是对生活的观察和体会。读名家散文,如莫怀戚《散步》、朱自清《背影》,鲁迅《阿长与<山海经>》,我们会有那一瞬的感动。当莫怀戚写“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会为亲子的和谐动容;当朱自清写“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仅簌簌地流下眼泪。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我们会为父亲的隐忍和担当动容;当鲁迅写“……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我们会为阿长的朴质动容。文字不必多么华丽,因为真实,所以有情。
观察、体验生活中的点滴,不刻意编造,便是写出“真情实感”的第一要义。如八(2)班张艳霞同学作文《妈妈,我要告诉你一件事》中写:“我爸随手把糖纸剥开,把糖放在嘴里,品尝着甜的滋味,用坚定的眼神看着面前的妻子:‘老婆,放心吧!我一定会把烟戒了的。’”戒烟之初的烟民形象跃然眼前,我们同样能体会到那份坚定和浓浓的温情。如八(1)班黄宇豪同学作文《父亲,我要告诉你一件事》中写:“我气得跑回自己的卧室,‘轰’地甩上了门。可你却强忍着怒气,帮我把衣服又洗了一遍并晾干。在一切做完后还陪着笑脸问我为什么不找你帮忙。”这是经常上演的戏码——一个任性的孩子,一个迁就的父亲,读来却总有歉疚的意味。所谓“真情”,源于真人真事。
但我们不仅要叙事,还要试着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发自于心才能称之为“情”。善用心理描写揭示内心感受,是写出“真情实感”的第二要义。
如八(1)班张轶群同学作文《母亲,我要告诉你一件事》中写:“你竟然失约了!我不断地想着。我那年轻又叛逆的心让我充满了愤怒。我都不知道我是怎样走上领奖台的。这时你跑过来了,你那臃肿的身体跑起步来显得那样滑稽。我感觉鼻子有点酸。但我那颗叛逆的心让我想起你那滑稽的身影,耳边似乎响起了无数的嘲笑声,我兴奋地眼睛又黯淡了下来。”如此细腻的描写,如此细微之处触动的年少的自尊和委屈,如此真实地诠释了当时那个叛逆少年的情愫。
与肖像描写、语言描写等方法相比,细腻的心理描写能够直接叙写叙述者的七情六欲,揭示单靠外部形象难以表现的内心感受,从而显得更为完整和真实。正如法国作家雨果说:“比海更大的,是天空;比天空还要广阔的,那就是人的心灵。”
细微之处见真情。用心捕捉动情点,真实细腻地揭示内心感受,是本质而纯粹的“真”——所谓“真情”,源于真心。
由此不难看出,抒写对心灵的感受,也是作文的重要目的之一。怎样把心灵的感受既表达得痛快淋漓,又适当有度,则要遵循一看似对立的法则:写进去,走出来。这是写出“真情实感”的第三要义。
“所谓‘写进去’,无非两方面:一是写真写实,即把自己的情感表达得真实,让人可信,从而引起人的共鸣;二是写深写透,即把情感的最深处表达出来,不仅要获得理解,而且要引起深度的理解。” 我想,“写进去”,就是用心作文,抒最真挚的情、写最真实的性情。
但我们所抒的情一定是经过时间洗礼沉淀下来的情,如此才能醇厚;我们要展现的性情一定是包涵了思考与判断的性情,如此才能动人。作为讲故事的人,我们既不能置身事外,也不能过分沉湎其中。所谓“走出来”,便是如此。“作文是心灵的产物,既是生活的发言人,也是生活的向导。”写作时,置身事外,文章无“情”;沉沦其中,则像发牢骚。我们的作文可以是“心情簿”,但不能是“牢骚簿”。不论什么样的事情,不论什么样的情感,我们最终都该有一个正确的、客观的判断,把这种经过正确客观判断后的情感表达在作文中,给自己和他人一种积极的、不颓唐的感染和引导,才是作文该有的追求。“寫进去”、“走出来”,这样的作文才是心灵的作文,是感性与理性的辩证统一。
如八(1)班左飞越同学作文《朋友,我要告诉你一件事》中那些自问,“我憎恨那过去的我当时心中竟没有生出一丝愧疚,我不禁自问:我还配做你的朋友吗?”“你如此信任我,我却用这般行为伤害你,我现在还是你的好朋友吗?我对不起你的信任。”“我失魂落魄的走在路上,感觉失去了什么最珍贵的东西,我失去的是那友谊的纯粹吗?”既有过去的“我”的懊恼,又有如今的“我”的审视;“我”在真挚地抒情,也在理性的思考;“我”的记忆留存在当时,思维已历经时间洗礼。因此,文末说:“我想表达我迟到的歉意:朋友,对不起,请你原谅我!”过去的“我”,现在的“我”,在此时已不分彼此。这是心灵的抒写,既诚挚又不颓唐。
如2010届八(4)班张晨霞同学作文《张晶辉,我要告诉你一件事》中这样娓娓道来:“张晶辉,我一直记得你的‘唇红齿白’,记得你是‘小气鬼’。我也记得,与你同桌的那个学期,是我小学生活中唯一一次幸运地坐到第四排(我那时个子高,总是坐最后一排)。我还深刻地记得,那时来不及告诉你的我的悔意和歉意。现在,我只想告诉你:那时候,我真的不是有意为难你,也真的很想亲口说出欠你的那一句‘对不起’。”我在评语中写:这洋溢了回忆味道的自白,有淡淡的忧伤,有淡淡的遗憾,有淡淡的释然,有淡淡的无奈,此时作者距离文中的两个小少年不近不远、若即若离,这是经过时间洗礼的回忆,这是经过细密梳理的思绪,这是小女生情怀最真实的写照,这是感性与理性的最佳切合点。
可见,“写进去”、“走出来”需要多一些的思索,多一些的释然,多一些的灵性,是心灵与情感的新高度。
真情源于真实,真情源于真心,真情源于真性情。此时,作文退却了功利,仅是一种倾诉的方式。情有所感,才会有撰作,情感活动还会贯穿作文过程的始终。惟其如此,写作时才会有“如量倾吐的快感”,习作才会给人“情感心通的妙趣”。 写“真情实感”,其实就是提倡“作真文”,“做真人”,感受生活中的“真”。
【关键词】真情实感;生活点滴;内心感受;理性思考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白居易如是说。冰心也说,写作“要对自己真实,要把自己的真情实感写出来”。真情实感,要建立在真实的基础上——真实是作文的生命。但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写得真实不难,难在如何写出“真情实感”。
众所周知,写作考察的不仅仅是技巧,更重要的是对生活的观察和体会。读名家散文,如莫怀戚《散步》、朱自清《背影》,鲁迅《阿长与<山海经>》,我们会有那一瞬的感动。当莫怀戚写“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会为亲子的和谐动容;当朱自清写“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仅簌簌地流下眼泪。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我们会为父亲的隐忍和担当动容;当鲁迅写“……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我们会为阿长的朴质动容。文字不必多么华丽,因为真实,所以有情。
观察、体验生活中的点滴,不刻意编造,便是写出“真情实感”的第一要义。如八(2)班张艳霞同学作文《妈妈,我要告诉你一件事》中写:“我爸随手把糖纸剥开,把糖放在嘴里,品尝着甜的滋味,用坚定的眼神看着面前的妻子:‘老婆,放心吧!我一定会把烟戒了的。’”戒烟之初的烟民形象跃然眼前,我们同样能体会到那份坚定和浓浓的温情。如八(1)班黄宇豪同学作文《父亲,我要告诉你一件事》中写:“我气得跑回自己的卧室,‘轰’地甩上了门。可你却强忍着怒气,帮我把衣服又洗了一遍并晾干。在一切做完后还陪着笑脸问我为什么不找你帮忙。”这是经常上演的戏码——一个任性的孩子,一个迁就的父亲,读来却总有歉疚的意味。所谓“真情”,源于真人真事。
但我们不仅要叙事,还要试着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发自于心才能称之为“情”。善用心理描写揭示内心感受,是写出“真情实感”的第二要义。
如八(1)班张轶群同学作文《母亲,我要告诉你一件事》中写:“你竟然失约了!我不断地想着。我那年轻又叛逆的心让我充满了愤怒。我都不知道我是怎样走上领奖台的。这时你跑过来了,你那臃肿的身体跑起步来显得那样滑稽。我感觉鼻子有点酸。但我那颗叛逆的心让我想起你那滑稽的身影,耳边似乎响起了无数的嘲笑声,我兴奋地眼睛又黯淡了下来。”如此细腻的描写,如此细微之处触动的年少的自尊和委屈,如此真实地诠释了当时那个叛逆少年的情愫。
与肖像描写、语言描写等方法相比,细腻的心理描写能够直接叙写叙述者的七情六欲,揭示单靠外部形象难以表现的内心感受,从而显得更为完整和真实。正如法国作家雨果说:“比海更大的,是天空;比天空还要广阔的,那就是人的心灵。”
细微之处见真情。用心捕捉动情点,真实细腻地揭示内心感受,是本质而纯粹的“真”——所谓“真情”,源于真心。
由此不难看出,抒写对心灵的感受,也是作文的重要目的之一。怎样把心灵的感受既表达得痛快淋漓,又适当有度,则要遵循一看似对立的法则:写进去,走出来。这是写出“真情实感”的第三要义。
“所谓‘写进去’,无非两方面:一是写真写实,即把自己的情感表达得真实,让人可信,从而引起人的共鸣;二是写深写透,即把情感的最深处表达出来,不仅要获得理解,而且要引起深度的理解。” 我想,“写进去”,就是用心作文,抒最真挚的情、写最真实的性情。
但我们所抒的情一定是经过时间洗礼沉淀下来的情,如此才能醇厚;我们要展现的性情一定是包涵了思考与判断的性情,如此才能动人。作为讲故事的人,我们既不能置身事外,也不能过分沉湎其中。所谓“走出来”,便是如此。“作文是心灵的产物,既是生活的发言人,也是生活的向导。”写作时,置身事外,文章无“情”;沉沦其中,则像发牢骚。我们的作文可以是“心情簿”,但不能是“牢骚簿”。不论什么样的事情,不论什么样的情感,我们最终都该有一个正确的、客观的判断,把这种经过正确客观判断后的情感表达在作文中,给自己和他人一种积极的、不颓唐的感染和引导,才是作文该有的追求。“寫进去”、“走出来”,这样的作文才是心灵的作文,是感性与理性的辩证统一。
如八(1)班左飞越同学作文《朋友,我要告诉你一件事》中那些自问,“我憎恨那过去的我当时心中竟没有生出一丝愧疚,我不禁自问:我还配做你的朋友吗?”“你如此信任我,我却用这般行为伤害你,我现在还是你的好朋友吗?我对不起你的信任。”“我失魂落魄的走在路上,感觉失去了什么最珍贵的东西,我失去的是那友谊的纯粹吗?”既有过去的“我”的懊恼,又有如今的“我”的审视;“我”在真挚地抒情,也在理性的思考;“我”的记忆留存在当时,思维已历经时间洗礼。因此,文末说:“我想表达我迟到的歉意:朋友,对不起,请你原谅我!”过去的“我”,现在的“我”,在此时已不分彼此。这是心灵的抒写,既诚挚又不颓唐。
如2010届八(4)班张晨霞同学作文《张晶辉,我要告诉你一件事》中这样娓娓道来:“张晶辉,我一直记得你的‘唇红齿白’,记得你是‘小气鬼’。我也记得,与你同桌的那个学期,是我小学生活中唯一一次幸运地坐到第四排(我那时个子高,总是坐最后一排)。我还深刻地记得,那时来不及告诉你的我的悔意和歉意。现在,我只想告诉你:那时候,我真的不是有意为难你,也真的很想亲口说出欠你的那一句‘对不起’。”我在评语中写:这洋溢了回忆味道的自白,有淡淡的忧伤,有淡淡的遗憾,有淡淡的释然,有淡淡的无奈,此时作者距离文中的两个小少年不近不远、若即若离,这是经过时间洗礼的回忆,这是经过细密梳理的思绪,这是小女生情怀最真实的写照,这是感性与理性的最佳切合点。
可见,“写进去”、“走出来”需要多一些的思索,多一些的释然,多一些的灵性,是心灵与情感的新高度。
真情源于真实,真情源于真心,真情源于真性情。此时,作文退却了功利,仅是一种倾诉的方式。情有所感,才会有撰作,情感活动还会贯穿作文过程的始终。惟其如此,写作时才会有“如量倾吐的快感”,习作才会给人“情感心通的妙趣”。 写“真情实感”,其实就是提倡“作真文”,“做真人”,感受生活中的“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