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密的《陈情表》历来被人评为“以至情感人”的文章。在授课的过程中,我觉得作者的思维十分严谨,是成就这个评价的根本。
在数学不等式中常常用到一条递推规律,即:若A>B,B>C,则A>C。
而生活中也常常有以下类型的思维规律,如:
1.占领一个山头叫土匪,占领一片山头叫军阀,占领上万个山头叫皇帝。
2.占领一个摊位叫小贩,占领一溜儿摊位叫老板,占领整个市场叫企业家。
可见,数量变,时间变,位置变,身份变,说法就变,道理也变。这种思维规律就是逻辑思维。逻辑思维是分析性的,按部就班。它是人们在认识过程中借助于概念、判断、推理反映现实的过程。它与形象思维不同,是用科学的抽象概念、范畴揭示事物的本质,表达认识现实的结果。
一、探究
1.形象思维后的递推思维。李密在文首分门别类地描述了他“以险衅,夙遭闵凶”的情状:幼孤、母去、身弱、无靠;臣少时祖母带病抚养臣,臣“成立”后侍奉卧病在床的祖母,母孙二人“未曾废离”。语言虽不华丽,却十分直观地展现出一对相依为命的老寡少孤的艰辛生活,具体形象地摆事实,读来让人动容,却还不能从根本上打动晋武帝。于是在后文中,李密非常巧妙地使用了递推思维,去触动帝王的心弦。
那么什么是“递推思维”呢?逻辑上又称其为“递推法”,就是按照因果关系或层次关系等方式,一步一步地推理。有的原因产生结果后,这个结果又作为原因产生下一个结果,于是成为因果链,因果链就是一种递推思维。
按照这种格式,《陈情表》第二段的结构就可以表述成以下模式:
∵ 现在是您晋武帝统治的时期,是“圣朝”
∴ 我“沐浴清化”
而察教廉、举秀才、拜郎中、除洗马、侍东宫 ∈ 我“沐浴清化”
∴ 我该“奉诏奔驰”
∑ 我是个知情晓理之人,您的恩情我都懂,都记在心里
基于这种推理论证,至少帝王会打心眼里知道:哦,你还晓得我对你的看重啊。有戏!心里的怨怒开始减少了一分。
2.递推思维中的比较思维。按照对象,比较分为同类事物之间的比较和不同类事物之间的比较。按照形式,比较分为求同比较和求异比较。这些概念大家都能理解,所以此处不做解释。我们直接看《陈情表》第三段的结构:
∵ “圣朝以孝治天下”
∴ 故老们都“蒙矜遇”
又∵ 第二段的论述
又∵我是“亡国贱俘,至微至陋”
∴ 我是“过蒙拔擢”“宠命优渥”之人,是“沐浴清化”最大的人
至此,我们可以看到,李密将自己的经历与同是为旧朝服务过的“故老”做了比较,同中有异,突出了自己在晋武帝眼中的特殊性,同时不露痕迹、不失时机地再次申明了自己是感恩知情之人,含蓄地劝帝王不必担忧、震怒。
又∵ “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
∴ 我定是一个“不矜名节”“图宦达”的小人
∴ 我跟故老们有共性 而∵故老们都“蒙矜遇”
∴ 我“岂敢盘桓,有所希冀”?我是一定会“奉诏奔驰”的
事实摆在眼前,决心表在字里行间,再强硬的人都会讲理三分。晋武帝那颗悬着的心开始慢慢放下了——一个卑微的“小人”,求名逐利者,怕他作甚?且等待为是。
如果仅是用这样的思维与结构写作此篇文章,我想,它要达到《古文观止》中的评论“至性之言,自尔悲恻动人”是不行的。巧就巧在作者驾驭逻辑的能力十分强大。他时时刻刻都记住自己上这篇奏章的目的是要“侍奉祖母”,使其能“终余年”。因此,在每一段讲事实,讲志向的同时,又能回归正题。这种思维方式,逻辑上被称为“发散与收敛”。
3.发散与收敛。发散思维:从一个目标出发,沿着各种不同的途径去思考,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去思考,如“一题多解”、“一事多写”、“一物多用”等方式。
收敛思维: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尽可能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把众多的信息和解题的可能性逐步引导到条理化的逻辑序列中去,最终得出一个合乎逻辑规范的结论。
《陈情表》:臣得侍奉祖母,不能奉诏→祖母情深似海,圣朝恩重如山;祖母病笃尽孝日短,教治天下,尽忠日长→先尽孝再尽忠→臣得侍奉祖母,不能奉诏
从以上“线路图”中,我们看到,李密将实情(事实)、哀情(忠心、孝情)、情理(忠孝之道)逐一陈说,收放自如,既发乎情,又止乎理。所以,当我们品味文章的时候,就不会只顾看到李密是个“小人”,而看到一个为了祖母,甘当“小人”的“大人”形象了。却原来“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不是空穴来风!看完全文,再冷酷的人也会为之动容。
李密就用他这么严密的逻辑打动了阴冷的司马炎,打动了全天下的孝子。?笸(作者单位:江西省景德镇第一中学)
在数学不等式中常常用到一条递推规律,即:若A>B,B>C,则A>C。
而生活中也常常有以下类型的思维规律,如:
1.占领一个山头叫土匪,占领一片山头叫军阀,占领上万个山头叫皇帝。
2.占领一个摊位叫小贩,占领一溜儿摊位叫老板,占领整个市场叫企业家。
可见,数量变,时间变,位置变,身份变,说法就变,道理也变。这种思维规律就是逻辑思维。逻辑思维是分析性的,按部就班。它是人们在认识过程中借助于概念、判断、推理反映现实的过程。它与形象思维不同,是用科学的抽象概念、范畴揭示事物的本质,表达认识现实的结果。
一、探究
1.形象思维后的递推思维。李密在文首分门别类地描述了他“以险衅,夙遭闵凶”的情状:幼孤、母去、身弱、无靠;臣少时祖母带病抚养臣,臣“成立”后侍奉卧病在床的祖母,母孙二人“未曾废离”。语言虽不华丽,却十分直观地展现出一对相依为命的老寡少孤的艰辛生活,具体形象地摆事实,读来让人动容,却还不能从根本上打动晋武帝。于是在后文中,李密非常巧妙地使用了递推思维,去触动帝王的心弦。
那么什么是“递推思维”呢?逻辑上又称其为“递推法”,就是按照因果关系或层次关系等方式,一步一步地推理。有的原因产生结果后,这个结果又作为原因产生下一个结果,于是成为因果链,因果链就是一种递推思维。
按照这种格式,《陈情表》第二段的结构就可以表述成以下模式:
∵ 现在是您晋武帝统治的时期,是“圣朝”
∴ 我“沐浴清化”
而察教廉、举秀才、拜郎中、除洗马、侍东宫 ∈ 我“沐浴清化”
∴ 我该“奉诏奔驰”
∑ 我是个知情晓理之人,您的恩情我都懂,都记在心里
基于这种推理论证,至少帝王会打心眼里知道:哦,你还晓得我对你的看重啊。有戏!心里的怨怒开始减少了一分。
2.递推思维中的比较思维。按照对象,比较分为同类事物之间的比较和不同类事物之间的比较。按照形式,比较分为求同比较和求异比较。这些概念大家都能理解,所以此处不做解释。我们直接看《陈情表》第三段的结构:
∵ “圣朝以孝治天下”
∴ 故老们都“蒙矜遇”
又∵ 第二段的论述
又∵我是“亡国贱俘,至微至陋”
∴ 我是“过蒙拔擢”“宠命优渥”之人,是“沐浴清化”最大的人
至此,我们可以看到,李密将自己的经历与同是为旧朝服务过的“故老”做了比较,同中有异,突出了自己在晋武帝眼中的特殊性,同时不露痕迹、不失时机地再次申明了自己是感恩知情之人,含蓄地劝帝王不必担忧、震怒。
又∵ “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
∴ 我定是一个“不矜名节”“图宦达”的小人
∴ 我跟故老们有共性 而∵故老们都“蒙矜遇”
∴ 我“岂敢盘桓,有所希冀”?我是一定会“奉诏奔驰”的
事实摆在眼前,决心表在字里行间,再强硬的人都会讲理三分。晋武帝那颗悬着的心开始慢慢放下了——一个卑微的“小人”,求名逐利者,怕他作甚?且等待为是。
如果仅是用这样的思维与结构写作此篇文章,我想,它要达到《古文观止》中的评论“至性之言,自尔悲恻动人”是不行的。巧就巧在作者驾驭逻辑的能力十分强大。他时时刻刻都记住自己上这篇奏章的目的是要“侍奉祖母”,使其能“终余年”。因此,在每一段讲事实,讲志向的同时,又能回归正题。这种思维方式,逻辑上被称为“发散与收敛”。
3.发散与收敛。发散思维:从一个目标出发,沿着各种不同的途径去思考,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去思考,如“一题多解”、“一事多写”、“一物多用”等方式。
收敛思维: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尽可能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把众多的信息和解题的可能性逐步引导到条理化的逻辑序列中去,最终得出一个合乎逻辑规范的结论。
《陈情表》:臣得侍奉祖母,不能奉诏→祖母情深似海,圣朝恩重如山;祖母病笃尽孝日短,教治天下,尽忠日长→先尽孝再尽忠→臣得侍奉祖母,不能奉诏
从以上“线路图”中,我们看到,李密将实情(事实)、哀情(忠心、孝情)、情理(忠孝之道)逐一陈说,收放自如,既发乎情,又止乎理。所以,当我们品味文章的时候,就不会只顾看到李密是个“小人”,而看到一个为了祖母,甘当“小人”的“大人”形象了。却原来“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不是空穴来风!看完全文,再冷酷的人也会为之动容。
李密就用他这么严密的逻辑打动了阴冷的司马炎,打动了全天下的孝子。?笸(作者单位:江西省景德镇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