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国现代物流业的发展离不开高素质物流人才的支持,对物流人才的培养目标及模式应充分考虑物流教育资源的现状及物流行业发展趋势,如何构建完善的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及企业需求的高素质物流人才培养模式值得开展深入讨论研究。本文以目前我国在物流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出现的问题入手,基于高校院所现有的物流人才培养模式及物流企业的需要,探讨其改善优化方案。
关键词:物流人才;培养模式;培养要求
中图分类号:U652.1+2
1. 引言
随着我国现代物流业进入快速增长阶段,物流市场对高素质物流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多,传统单一技能的物流人员愈加无法满足现代物流的需要。如何优化物流人才的培养模式,明确物流人才培养要求备受社会关注,提升物流人才个人素质是现代物流业能否稳健发展的重要前提之一。
据相关统计,截止到2010年,我国对大专学历及以上的物流人员的需求量已达30万至40万人,物流企业对高素质物流人才的需求不断升温,企业希望借助其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丰富的实践经验、开拓创造性的思维,开展物流系统科学规划、业务流程优化设计、企业管理合理高效等工作,以期在激烈的物流市场竞争中保持强劲的竞争力和优势地位,并不断获得新的商机和发展空间。
如今国内在培养物流人才方面还明显存在着诸如人才结构单一、理论与实践脱节、创新意识薄弱等问题。因此,面对现代物流业的时代挑战,优化物流人才的培养模式,明确培养要求,科学评估培养效果是发展我国现代物流业的关键所在。
2. 现今国内外物流业人才培养模式
2.1国内物流业人才培养模式
由于我国的物流专业教育起步较晚,物流人才培养模式还在摸索改善阶段,教育培训机构往往单方面重视理论知识学习,忽略了实践训练的重要性,使得刚走出校门的应届毕业生产生所学知识与实践相脱节的感受,再加上对物流人才的培养针对性不强,便出现物流企业渴望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高水准物流人才,而物流人才市场只能提供数量众多的综合素质偏低的物流人员,导致物流人才供应远远跟不上现代物流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2.2国外物流业人才培养模式
由于发达国家物流行业起步较早,现已具有较完备的物流人才培养模式,高校教学课程涉及面较广,重视交叉学科及实践内容,物流企业也会定期对在职人员进行专业培训。
3. 我国物流人才培养模式改善优化建议
考虑到我国国情及高等院校教育水平,优化物流人才培养模式是解决物流人才短缺的重要举措,我们重点从高等院校及物流企业两方面探讨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的改善优化方案。
3.1对于高校方面,目前主要存在培养目标层次单一、培养课程设置结构不合理、物流理论与实践脱节等问题,应届毕业生往往只是浅显地掌握了课本知识,一旦迈出校门投身于物流行业,难以适应专业化的物流工作流程模式。因此,高校可通过以下方面改善物流人才培养模式:
1) 各高校应根据不同教授对象,分层次、定目标教学,专科生应多注重培养其掌控物流技术的能力,本科生应多注重培养其管理及应用能力,将理论付诸于实践,对于研究生及博士生应着重培养其综合规划及创新能力。当然,不可一概而论,也应因材施教,为具有某方面专业特长的学生提供充足的发展空间。
2) 教学课程应尽可能包涵有关物流及其交叉学科课程,完善课程体系,全方位教授学生走向工作岗位时所需的知识内容,与此同时,加强开展学术讲座,向学生讲解国内外现代物流的当前状况和发展趋势,把握现代物流的时代动脉,使学生主动思考、开拓创新。
3) 增添课程设计数量,提高设计完成质量。学生可开展有关物流管理、物流信息技术、物流系统规划等课程设计,加强学生对课堂理论的理解,让学生自主学习物流业及相关专业知识,了解物流发展动态,提前接触物流运作流程及工作模式。
4) 鼓励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物流设计大赛”、“挑战杯”创业设计大赛等学科竞赛,使学生主动思考物流行业发展趋势,提升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同时,对于大赛优胜的同学,相关物流企业可考虑辅助学校培养该学生,主动吸收人才。
5) 重视积攒实践经验,除实验室实验、课程设计、案例分析、调查研究等形式,多组织到企业实习,通过学习参观、躬亲操作来体验物流系统过程及行为特征。同时,学校除安排寒暑假实习外,可与物流企业协商选拔优秀学生在企进行短期体验性实习,通过理论与实践探索相结合的方式,学生不仅可以高效地获取专业知识,也提升了学习专业知识的积极性。
3.2对于物流企业方面,除了一些企业出现在职人员素质水平偏低、创新意识较差等问题,在吸收高校毕业生时出现理论与实践相脱节,为其花费的培训成本较高等问题,因此,物流企业可通过以下方面改善物流人才培养模式:
1) 组织开展物流行业工作论坛、专业型讲座及培训等,积极与相关企业开展学习合作。
2) 组织企业人员在发达国家参观学习,引进现代物流业先进的设备及创新思想,优化企业物流工作模式。
3) 完善企业内部对物流人员的奖惩管理制度,由于物流行业以服务为宗旨,客户关心的是一种体验服务的感受,因此保障良好服务质量是提升企业地位形象的重要因素,对员工实行完善公平的奖惩制度,是提升企业人员的职业素养、规范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
4) 鼓励在职企业人员参加《中国物流职业经理资格证书》、《物流师资格证书》、《物流师职业资格证书》等国内物流培训认证资格考试,提升物流人员综合素质,持续学习现代物流理论体系,加强实践能力,成为推动物流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5) 与高校相关专业建立合作模式,企业可派遣资深物流学家在校开展讲座或授课,高校可选拔优秀的学生来企实习,使学生能在高校讲堂获取更全面且实效的物流业讯息。
参考文献
[1] 包菊芳.《实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探讨》.《物流科技》.2008(6)
[2] 戴晋.《国内外物流人才培养模式之对比研究》.《理论视野》.2010(4)
[3] 刘芳.《我国现代物流人才培养现状及未来发展模式研究》.《黑龙江对外经贸》.2009(3)
关键词:物流人才;培养模式;培养要求
中图分类号:U652.1+2
1. 引言
随着我国现代物流业进入快速增长阶段,物流市场对高素质物流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多,传统单一技能的物流人员愈加无法满足现代物流的需要。如何优化物流人才的培养模式,明确物流人才培养要求备受社会关注,提升物流人才个人素质是现代物流业能否稳健发展的重要前提之一。
据相关统计,截止到2010年,我国对大专学历及以上的物流人员的需求量已达30万至40万人,物流企业对高素质物流人才的需求不断升温,企业希望借助其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丰富的实践经验、开拓创造性的思维,开展物流系统科学规划、业务流程优化设计、企业管理合理高效等工作,以期在激烈的物流市场竞争中保持强劲的竞争力和优势地位,并不断获得新的商机和发展空间。
如今国内在培养物流人才方面还明显存在着诸如人才结构单一、理论与实践脱节、创新意识薄弱等问题。因此,面对现代物流业的时代挑战,优化物流人才的培养模式,明确培养要求,科学评估培养效果是发展我国现代物流业的关键所在。
2. 现今国内外物流业人才培养模式
2.1国内物流业人才培养模式
由于我国的物流专业教育起步较晚,物流人才培养模式还在摸索改善阶段,教育培训机构往往单方面重视理论知识学习,忽略了实践训练的重要性,使得刚走出校门的应届毕业生产生所学知识与实践相脱节的感受,再加上对物流人才的培养针对性不强,便出现物流企业渴望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高水准物流人才,而物流人才市场只能提供数量众多的综合素质偏低的物流人员,导致物流人才供应远远跟不上现代物流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2.2国外物流业人才培养模式
由于发达国家物流行业起步较早,现已具有较完备的物流人才培养模式,高校教学课程涉及面较广,重视交叉学科及实践内容,物流企业也会定期对在职人员进行专业培训。
3. 我国物流人才培养模式改善优化建议
考虑到我国国情及高等院校教育水平,优化物流人才培养模式是解决物流人才短缺的重要举措,我们重点从高等院校及物流企业两方面探讨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的改善优化方案。
3.1对于高校方面,目前主要存在培养目标层次单一、培养课程设置结构不合理、物流理论与实践脱节等问题,应届毕业生往往只是浅显地掌握了课本知识,一旦迈出校门投身于物流行业,难以适应专业化的物流工作流程模式。因此,高校可通过以下方面改善物流人才培养模式:
1) 各高校应根据不同教授对象,分层次、定目标教学,专科生应多注重培养其掌控物流技术的能力,本科生应多注重培养其管理及应用能力,将理论付诸于实践,对于研究生及博士生应着重培养其综合规划及创新能力。当然,不可一概而论,也应因材施教,为具有某方面专业特长的学生提供充足的发展空间。
2) 教学课程应尽可能包涵有关物流及其交叉学科课程,完善课程体系,全方位教授学生走向工作岗位时所需的知识内容,与此同时,加强开展学术讲座,向学生讲解国内外现代物流的当前状况和发展趋势,把握现代物流的时代动脉,使学生主动思考、开拓创新。
3) 增添课程设计数量,提高设计完成质量。学生可开展有关物流管理、物流信息技术、物流系统规划等课程设计,加强学生对课堂理论的理解,让学生自主学习物流业及相关专业知识,了解物流发展动态,提前接触物流运作流程及工作模式。
4) 鼓励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物流设计大赛”、“挑战杯”创业设计大赛等学科竞赛,使学生主动思考物流行业发展趋势,提升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同时,对于大赛优胜的同学,相关物流企业可考虑辅助学校培养该学生,主动吸收人才。
5) 重视积攒实践经验,除实验室实验、课程设计、案例分析、调查研究等形式,多组织到企业实习,通过学习参观、躬亲操作来体验物流系统过程及行为特征。同时,学校除安排寒暑假实习外,可与物流企业协商选拔优秀学生在企进行短期体验性实习,通过理论与实践探索相结合的方式,学生不仅可以高效地获取专业知识,也提升了学习专业知识的积极性。
3.2对于物流企业方面,除了一些企业出现在职人员素质水平偏低、创新意识较差等问题,在吸收高校毕业生时出现理论与实践相脱节,为其花费的培训成本较高等问题,因此,物流企业可通过以下方面改善物流人才培养模式:
1) 组织开展物流行业工作论坛、专业型讲座及培训等,积极与相关企业开展学习合作。
2) 组织企业人员在发达国家参观学习,引进现代物流业先进的设备及创新思想,优化企业物流工作模式。
3) 完善企业内部对物流人员的奖惩管理制度,由于物流行业以服务为宗旨,客户关心的是一种体验服务的感受,因此保障良好服务质量是提升企业地位形象的重要因素,对员工实行完善公平的奖惩制度,是提升企业人员的职业素养、规范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
4) 鼓励在职企业人员参加《中国物流职业经理资格证书》、《物流师资格证书》、《物流师职业资格证书》等国内物流培训认证资格考试,提升物流人员综合素质,持续学习现代物流理论体系,加强实践能力,成为推动物流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5) 与高校相关专业建立合作模式,企业可派遣资深物流学家在校开展讲座或授课,高校可选拔优秀的学生来企实习,使学生能在高校讲堂获取更全面且实效的物流业讯息。
参考文献
[1] 包菊芳.《实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探讨》.《物流科技》.2008(6)
[2] 戴晋.《国内外物流人才培养模式之对比研究》.《理论视野》.2010(4)
[3] 刘芳.《我国现代物流人才培养现状及未来发展模式研究》.《黑龙江对外经贸》.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