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美学革命

来源 :大视野iLOOK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p108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个极简主义的实践者,背后都蕴含着强大的逻辑推理和计算能力,与其说几何元素让这样的设计者缺乏强烈的个人风格,倒不如说他们因为对逻辑美学的挚爱,而将极简发挥到了极致。受德国式哲学思想的影响,设计师张逸凡总喜欢思考或探究事物内在的逻辑,并用推理的方式理性推敲设计的可能性。在他的作品中,较常出现以点、线、面的思维方式为切入点,直接而有效的显露功能主义的核心,让人感慨这些设计作品方便实用的同时,亦能读懂其隐含的设计思路和内涵。
  张逸凡小时候不太爱说话,先是被母亲送到艺校学习表演。在将近十年的从艺生涯中,他发现内心喜欢的其实是设计,在每次做影片宣传拿起马克笔重复写下自己的名字时,他心里总会默想,这支笔是不是可以做一些更有意义的事?于是他毅然转换跑道,走上了设计之路。曾经当演员的经历让他收获不少社会阅历,学会如何体验并揣摩不同的角色,对他而言,“将心比心”似乎是演员和设计师之间的一个重要交集。“在做一件设计时,我们最需要的就是为使用者着想,设身处地,想其所想。而另外则是表达能力的锻炼,‘设计’一词有两个言字旁,所以表达很重要,包括怎样阐述一个故事和设计概念,以及怎样让人信服,这些都是设计师的重要工作。”
  观察生活,从生活直接提取灵感是任何设计师的必经之路。Bookshelf书架便是张逸凡爱读书的产物。由于喜欢阅读纸质书,他发现一个不起眼的细节:每层书架上的最后一本书,人们通常会倾斜摆放。这个行为其实是一种有意识的动作,目的是防止书本倒落。同样,为了防止书本倒落,可能还需要额外放置一个书挡。张逸凡希望能设计一个不会让书本倒落的书架,于是Bookshelf便应运而生。他运用拱桥原理,用更纤薄的板材通过弯曲后产生的力来承受书本重量,利用木材本身的弧度,使得书本放上书架后能够自然靠向一边。而拱板自身的张力也让它能与书架两边自然契合,不需要打孔或者靠配件来连接,这样看似微弱的改变,除了最大限度地体现设计的功能性,也减少了材料和安装时的麻烦。
  每件设计作品的背后,都包含着张逸凡对当下生活阶段的总结。他欣赏微小而精妙的巧思,认为任何创新都要来的合情合理。当你看到他设计的Whisk打蛋器时,便会对他的设计理念有更深一层的理解。打蛋时如何分离蛋黄是一件苦恼的事,需要先将蛋壳打开,然后把蛋黄在蛋壳之间来回翻倒,不仅狼狈,而且会浪费食材。而有意思的是,打蛋器就安静地躺在旁边,它仅仅在等待下一个步骤——搅拌。所以张逸凡希望能将分离蛋黄的功能,融入打蛋器中。他在原本的常规打蛋器上设计了一个内凹的弧度,作为分离和盛放蛋黄的空间,让它不会来回滚动,以确保不同大小的蛋黄都能被稳稳Hold住。这样实用的创意,一直颇受主妇们欢迎。
  对张逸凡来说,好的设计应该只是一种方法、一种服务,应该竭尽全力通过完善“设计本身”来追求“受众喜爱”。他理解的现代设计,是一个民主化改革的工具,民主精神给设计带来了功能主义原则,简言之,无论什么设计,首先具备的不是好看,而是功能好,价格低廉,能为公众服务。在这里,为人人的设计就是好的设计。就像他一直秉持的设计座右铭所说的那样,“Don’t make something unless it isnecessary and useful,but if it is both necessary anduseful,don’t hesitate tO make it beautiful”
其他文献
观察人与天地万物之间的变化,对话内心世界的起伏,向来都能成为设计者们思考和创意的起点,我也不例外,我一直被存在于事物之问的内在能量关系所吸引,在中国我们称之为“气”,通过内在的阴阳相调让外部的具象表现和谐统一。在我的理解中,从客观理性的角度来说,这种表现是连续的、通透的、一体的,气可以被公式化的。一个形态在空间中形成连续的封闭形态但并不相交,一气呵成又并不单调,科学的美感在这里尽显无遗。而从主观感
期刊
老子有言,“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有可以转化成无,无也可以转化成有,揭示了自然万物、人世百态的运行规律,也是实实在在的真理。我深受老子的哲学思想影响,最新设计单品“有无相生”限量款盘是对一有无相生~最极致的认识。通过自己的理解,将感悟融入设计当中。  我的创作灵感来自《道德经》第十一章“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
期刊
我是设计师黄一川,2013年的最新作品“你所见的,就是你所想的!?”风格偏向简约硬朗的中性美,把之前作品中相对复杂的造型不断简化,还原到方形、圆形。传统美学认为美是意象,如中国写意画,用几根抽象的线条就能把空灵纯粹的意境表现得淋漓尽致,而我的新作品正是试图用最单纯的形式去感受极简的韵律美。  因为不是首饰专业出身,我一路的坚持纯属自己的兴趣和热爱,一边研究探索一边积累经验,才慢慢形成一川饰品的风格
期刊
当你第一次看到“无事嚼舌根”这个名字,会不会马上联想到三两好友盘腿而坐,一边喝梅酒一边嚼舌根的场景?没错,这正是设计师Yououo的生活写照。热爱山本耀司的Yououo现在还是北京服装学院的一名大四学生,平日里喜欢看看老电影,或者约上好友一边喝着梅子酒一边唠嗑,“无事嚼舌根”和“梅酒”这两个系列的服装就是如此应运而生。Yououo说,日式的古朴舒适是她一直欣赏的生活态度,而她自创的品牌“芍药居”的
期刊
80后的孩子小时候可能会干过这样臭美的事,男孩在手腕上画手表,女孩拿细草编织手镯、戒指,或摘下各种不知名的野花当作耳环、胸针和头饰。在那个简单却美好的年代,人们珍惜一片花草如同珍视一份感情,纯粹而不带任何功利。时至今日,面对工业设计带来的视觉>中击和体验快感,设计师陈艺却只想用一笔一画如此简单的手法,重现记忆中的温暖场景,带人回到儿时单纯的年代。  陈艺大学学的是环艺专业,却因为偏爱首饰而转到金工
期刊
总有一些人喜欢用惊世骇俗的行为告诉你“我就是要与众不同”——正如陈威宇和他最喜欢的粉色长颈鹿耳钉。面对这样一类人,大众惯常的了解方式、认知方式和认知程序全都无法正常启动,他们的身体观、审美观甚至是两个鼻孔中间的鼻环,都是让别人完全陌生的。  陈威宇从小就自觉“与周围的世界格格不入”,于是选择了服装设计作为表达与众不同的出口。对他来说,世界永远是陌生的,周遭的环境也永远是陌生的,于是便有了更广阔的探
期刊
对文化事业抱有特殊责任心的Prada在2013年发起了一场名为“Prada Joumal”文学创作比赛,短短两个月内征得超过1300篇、以29个语种写作的参赛作品。前一阵子Prada在纽约宣布了得奖名单,来自中国的青年作家彭扬以短篇小说《灰故事》和来自美国、阿根廷、澳洲和意大利的作者一起获奖了。在和iLook的采访中,彭扬表示Prada创造了一个“故事的联合国”。  纽约百老汇大道上,由Rem K
期刊
有的人天生灵气过盛,他们喜欢思考别人想不到的问题,观察别人看不到的世界,讨厌循规蹈矩,专注于古怪的趣味。这让他们在大众眼里常常显得怪异,也许还有那么一点儿“神经质”,但是据说脱离了这种古怪和从日常审美中跳脱的天赋,他们就不知道该怎么表达对这个世界与众不同的关切。在充满创意的时尚界里,这样的怪咖特别多,梁锦桢就是其中一个。  梁锦桢出生在广州,从小就开始无止境的绘图,她的潜意识里堆积的都是色彩、形状
期刊
设计师Pierre和MIN对缥缈无形的空气相当痴迷,并从中寻找设计灵感。Pierre是台湾人,纯美术科系毕业后专攻金工,MIN在韩国学习美术设计后赴法国攻读空间设计,后来两人在法国巴黎的AFEDAP珠宝学校认识并一起攻读珠宝设计专业。他们的珠宝设计造型简约,擅用文学上拟人、通感的手法,打造出充满活力和动感色彩的首饰,象征性的立体结构如同独特的情感标识,而严谨的秩序美则往往传递出未知的神秘感。200
期刊
在一块肥沃的土地上,农民不但会根据气候与地理环境决定在上面种植什么,还会科学设置苗株之间的间距,精心耕耘,最终获得丰硕的果实。这种通过理性设置与自然生长来共同实现收获的行为,就像平面设计师把原始内容变成一本可阅读的书。“页面”是文字栖息的“土地”,而文字所采用的字体以及对字距、字数、行距、版面空间的设定在很大程度上都直接影响着阅读的结果。在电子读物越来越普及的今天,如何将传统书籍设计得更为引人入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