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文化事业抱有特殊责任心的Prada在2013年发起了一场名为“Prada Joumal”文学创作比赛,短短两个月内征得超过1300篇、以29个语种写作的参赛作品。前一阵子Prada在纽约宣布了得奖名单,来自中国的青年作家彭扬以短篇小说《灰故事》和来自美国、阿根廷、澳洲和意大利的作者一起获奖了。在和iLook的采访中,彭扬表示Prada创造了一个“故事的联合国”。
纽约百老汇大道上,由Rem Koolhaas打造的Prada Epicenter里,平时摆着各个精致模特人偶的波浪形阶梯上被打造成一个小型舞台,屏幕上不断浮动不同单词,巧妙琢磨结合似乎可以成诗。这一切都预告了这里即将公布“PradaJournal”文学创作比赛得奖名单。
早在2013年4月,Prada和意大利著名的文学出版社Giangiacomo Feltrinelli Editore联手举办了名为“Prada Journal”的文学创作比赛,面向全世界青年作家征稿,并鼓励各地作者使用母语创作短篇小说。当时洪晃也在微博上广而告知了这个颇有意思的比赛,而在短短两个月内,Prada收到了1313篇短篇小说,其中115篇为中文作品。
令人振奋的是,在纽约公布的得奖名单中,出现了一个中国青年作家的名字:彭扬。当晚和他同时获奖的还包括了来自美国的Sarah Harris Wallman、阿根廷的Angel Mario Ferna,ndez、澳大利亚的LeislEgan和意大利的Mattia Conti。
当晚,Prada邀请了美国演员Oliver Platt担任主持,也请来文坛和影坛举足轻重的幕后创作人Jonathan Ames、Zoe Kazan、Gary Shteyngart、JayMclnernev和Anthony Mackie朗读得奖者的作品节选。当晚这几位作家、编剧、演员妙语连珠,甚至自我调侃第一次穿上Prada服饰,理解了何为真正的裤子。他们的玩笑背后其实凸显了时尚与文学界绝少交集的这个事实,然而由于这场Prada Journal文学创作比赛,这两个领域开展了一个有趣的对话。
在这个充满影像的世界里,Prada聚焦文字的力量。Prada集团传讯与对外关系总监Stefano Cantino坦言,举办这场文学赛事缘起于Prada Journal眼睛系列——眼镜用于阅读,很自然地,鼓励文学创作间接也鼓励了阅读。
也许因为Miuccia Prada长期致力于艺术、电影、建筑跨界合作,向世人展示出许多值得尊重的作品如Carsten Holler在伦敦打造的Double Club、首尔的Transformer和导演Wes Anderson合作的八分钟短片,这次启动文学创作比赛也显得再自然不过。这么一个项目也再次体现Prada并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时装品牌,而是一个有文化使命的品牌。
在纽约的活动上,身穿褐色皮夹克的80后作家彭扬与来自其他地方的得奖者相互交流,朗读他作品的作家Jonathan Ames在酒会上也多次告诉他有多喜欢他的作品。现场Prada Journal眼镜系列被以充满创意的手法巧妙展示出来,而彭扬还戴上了这个系列的眼镜做了连环照片的留影。
iLOOK:你是如何得知Prada Journal这个比赛项目的?参赛的最原始动机是什么?
彭扬:得知Prada Journal这个比赛项目很偶然,是个写小说的90后小朋友告诉我的。当时我觉得很有趣,因为在此之前,我还没有听说过哪一个时尚品牌跟小说创作有如此奇妙的互动。给我的第一个印象,就是Prada创造了一个“故事的联合国”。它不限语种,兼容并包,欢迎全世界的作家来这里讲个意味深长的短篇故事。我很想用中文搭建
座词语的房子,看看在面朝世界的舞台上,哪些人愿意居住其间,并为它添砖加瓦。
iLOOK:这个比赛的题目是“我们是否所见为实。镜片如何过滤并展示现实”。这是一个相对来说较为形而上的命题。你是如何理解这个命题并且诠释它的?
彭扬:“看”和“看见”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行为。真实和真相的发现往往需要过滤的介质,它需要调动感官,开放积累,进行一种提炼。在我的小说中,主人公圆孩子是一个哑巴,但他能用双手模仿万物,这种天赋异禀在故事里代替了人的眼睛,就像汪洋大海的罗盘和世界的慧心,开启了人们抵达真理的征途。
iLOOK:10月你出席了在纽约举行的颁奖典礼。也见到了其他的获奖者。你读过他们的作品了吗?如果读过。你最喜欢哪一篇?为什么?
彭扬:很遗憾,我还没有完整地读到过任何其他获奖者的作品。
iLOOK:如果没有读过。主办单位曾发表有关得奖作品的大纲。你是否读过啊?读过之后。对哪篇小说最有期待?
彭扬:大纲我读过,四个故事风格不同,都挺有意思。从我个人的趣味来说,我会先从《马里克的眼睛》和《胡安抵达的星球》读起。
iLOOK:在纽约举行的活动上。是否有什么让你印象深刻的事情?据说主办方请来纽约文坛一些知名人士朗读得奖作品……
彭扬:颁奖典礼上,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美国作家Jonathan Ames朗读《灰故事》时的情景,他在朗读结束后出人意料的向我的小说人物“致敬”一只手捂着耳朵,另一只手指向星空,向者虚空发出了三声嚎叫,很像匹穿着Prada的独眼狼。
iLOOK:你是否经由这场比赛。结识了其他国家的文学创作者?可否跟我们分享点滴?
彭扬:这次比赛让我结识了三位优秀的小说作者。意大利的Mattia Conti是个害羞腼腆的大男孩,这哥们在活动现场是跟我碰杯最多的人,说实话,颁奖之前,我们俩已经被香槟自我灌输的差不多了。澳洲的Leisl Egan是个热情爽朗的女孩子,当斤斤计较Jonathan Ames先生朗读完我的作品时,她拍我的大腿,说:我真喜欢你的小说,什么时候能快点读到它呢?我们分别时像是同班同学毕业样交换了电子邮箱;美国的Sarah Harris WalIman是位优雅的女士,她是大学的教授,举手投足间有种学者范,我跟她同行的表哥聊了挺多,他们欢迎我下次来美国时去他们的家乡做客。 iLOOK:这场比赛是和意大利GiangiacomoFeltrinelli Editore文学出版社合作举行的。你在参赛之前是否对这家出版社有所认识?据说这家出版社的创办人发掘了《日瓦戈医生》的作者。也是第一个第一个出版这部文学巨著的出版人。他同时也是一名共产主义分子……
彭扬:Giangiacomo Feltrinelli Editore在全球出版界的声誉我早有耳闻,只是没有想到我们之间能产生化学反应,毕竟我还是名文学新人。GianglacomoFeltrinelll Editore出版社除了一手发现并出版了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和他的《日瓦戈医生》外,还在世界范围内栽培了一批像亨利·米勒这样的卓尔不群的作家。作为一名来自中国,使用中文写小说的作家,能够得到Giangiacomo Feltrinelli Editore认可和鼓励,我觉得很意外,也很荣幸。颁奖结束之后,他们还给我发来电邮,希望我寄给他们更多的小说作品。
iLOOK:你打算如何运用这场比赛的5000欧元的奖金?
彭扬:我直想换一块新滑板,还想去学棒球,剩下的嘛,你知道,你个作家的进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读好书。
iLOOK:网络上将你比喻为“获奖小能手”。事实上你也获奖不断。你对这么一个称号有什么看法?另。可否请你和我们聊聊。你多次参加文学创作比赛。皆有斩获的心得?会不会担心自己成为“获奖小能手”后作品会变的格式化?
彭扬:事实上,我更希望被称为是“厨房小能手”,最近我正在为此进行艰苦而决绝的训练。如果说获奖的经历给我的人生带来了什么,那么我想就是增加了一条“15分钟原则”——每次获奖,无论大小,我总是告诉自己,高兴15分钟,然后回到书桌和电脑前,该干嘛干嘛。对我来说,真正货真价实的财富,就是我在纸上的一笔画。我觉得,如果个作家只为文学奖写作是可悲,应该尽量杜绝这种情结,我喜欢写自然而然,浑然天成的东西。这种习惯我直到今天都没有改变过。
iLOOK:你曾经出版过《洞》。《北京甜心》等作品。下一部作品将会在什么时候面试?
彭扬:好作品的诞生需要科学的热情和诗歌的耐心。虽然说作家永远在等待他的作品,但在这段时间的创作中,直觉总是让我相信好事将近。
iLOOK:是什么让你走上文学道路?
彭扬:我上小学时,给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迪士尼节目“小小世界”写笑话,稿费是盒盒的泡泡糖。那算是我最早的文学创作吧,因为笑话的每个词儿都是有用的,是最本质,最纯粹的讲故事的方式。如果我回答,是泡泡糖让我走上文学道路了,可能显得不严肃。但从那以后,我开始给《当代》《人民文学》和《青年文学》这样的纯文学杂志投稿,慢慢的变成了写小说的作者。
iLOOK:在文学创作这条道路上。你有什么抱负。有什么包袱?
彭扬:我想,就目前而言,我的抱负和包袱是件事,就是如何写出比上部更好的作品来。在某种意义上,这是种跟自己影子之间的竞赛。
纽约百老汇大道上,由Rem Koolhaas打造的Prada Epicenter里,平时摆着各个精致模特人偶的波浪形阶梯上被打造成一个小型舞台,屏幕上不断浮动不同单词,巧妙琢磨结合似乎可以成诗。这一切都预告了这里即将公布“PradaJournal”文学创作比赛得奖名单。
早在2013年4月,Prada和意大利著名的文学出版社Giangiacomo Feltrinelli Editore联手举办了名为“Prada Journal”的文学创作比赛,面向全世界青年作家征稿,并鼓励各地作者使用母语创作短篇小说。当时洪晃也在微博上广而告知了这个颇有意思的比赛,而在短短两个月内,Prada收到了1313篇短篇小说,其中115篇为中文作品。
令人振奋的是,在纽约公布的得奖名单中,出现了一个中国青年作家的名字:彭扬。当晚和他同时获奖的还包括了来自美国的Sarah Harris Wallman、阿根廷的Angel Mario Ferna,ndez、澳大利亚的LeislEgan和意大利的Mattia Conti。
当晚,Prada邀请了美国演员Oliver Platt担任主持,也请来文坛和影坛举足轻重的幕后创作人Jonathan Ames、Zoe Kazan、Gary Shteyngart、JayMclnernev和Anthony Mackie朗读得奖者的作品节选。当晚这几位作家、编剧、演员妙语连珠,甚至自我调侃第一次穿上Prada服饰,理解了何为真正的裤子。他们的玩笑背后其实凸显了时尚与文学界绝少交集的这个事实,然而由于这场Prada Journal文学创作比赛,这两个领域开展了一个有趣的对话。
在这个充满影像的世界里,Prada聚焦文字的力量。Prada集团传讯与对外关系总监Stefano Cantino坦言,举办这场文学赛事缘起于Prada Journal眼睛系列——眼镜用于阅读,很自然地,鼓励文学创作间接也鼓励了阅读。
也许因为Miuccia Prada长期致力于艺术、电影、建筑跨界合作,向世人展示出许多值得尊重的作品如Carsten Holler在伦敦打造的Double Club、首尔的Transformer和导演Wes Anderson合作的八分钟短片,这次启动文学创作比赛也显得再自然不过。这么一个项目也再次体现Prada并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时装品牌,而是一个有文化使命的品牌。
在纽约的活动上,身穿褐色皮夹克的80后作家彭扬与来自其他地方的得奖者相互交流,朗读他作品的作家Jonathan Ames在酒会上也多次告诉他有多喜欢他的作品。现场Prada Journal眼镜系列被以充满创意的手法巧妙展示出来,而彭扬还戴上了这个系列的眼镜做了连环照片的留影。
iLOOK:你是如何得知Prada Journal这个比赛项目的?参赛的最原始动机是什么?
彭扬:得知Prada Journal这个比赛项目很偶然,是个写小说的90后小朋友告诉我的。当时我觉得很有趣,因为在此之前,我还没有听说过哪一个时尚品牌跟小说创作有如此奇妙的互动。给我的第一个印象,就是Prada创造了一个“故事的联合国”。它不限语种,兼容并包,欢迎全世界的作家来这里讲个意味深长的短篇故事。我很想用中文搭建
座词语的房子,看看在面朝世界的舞台上,哪些人愿意居住其间,并为它添砖加瓦。
iLOOK:这个比赛的题目是“我们是否所见为实。镜片如何过滤并展示现实”。这是一个相对来说较为形而上的命题。你是如何理解这个命题并且诠释它的?
彭扬:“看”和“看见”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行为。真实和真相的发现往往需要过滤的介质,它需要调动感官,开放积累,进行一种提炼。在我的小说中,主人公圆孩子是一个哑巴,但他能用双手模仿万物,这种天赋异禀在故事里代替了人的眼睛,就像汪洋大海的罗盘和世界的慧心,开启了人们抵达真理的征途。
iLOOK:10月你出席了在纽约举行的颁奖典礼。也见到了其他的获奖者。你读过他们的作品了吗?如果读过。你最喜欢哪一篇?为什么?
彭扬:很遗憾,我还没有完整地读到过任何其他获奖者的作品。
iLOOK:如果没有读过。主办单位曾发表有关得奖作品的大纲。你是否读过啊?读过之后。对哪篇小说最有期待?
彭扬:大纲我读过,四个故事风格不同,都挺有意思。从我个人的趣味来说,我会先从《马里克的眼睛》和《胡安抵达的星球》读起。
iLOOK:在纽约举行的活动上。是否有什么让你印象深刻的事情?据说主办方请来纽约文坛一些知名人士朗读得奖作品……
彭扬:颁奖典礼上,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美国作家Jonathan Ames朗读《灰故事》时的情景,他在朗读结束后出人意料的向我的小说人物“致敬”一只手捂着耳朵,另一只手指向星空,向者虚空发出了三声嚎叫,很像匹穿着Prada的独眼狼。
iLOOK:你是否经由这场比赛。结识了其他国家的文学创作者?可否跟我们分享点滴?
彭扬:这次比赛让我结识了三位优秀的小说作者。意大利的Mattia Conti是个害羞腼腆的大男孩,这哥们在活动现场是跟我碰杯最多的人,说实话,颁奖之前,我们俩已经被香槟自我灌输的差不多了。澳洲的Leisl Egan是个热情爽朗的女孩子,当斤斤计较Jonathan Ames先生朗读完我的作品时,她拍我的大腿,说:我真喜欢你的小说,什么时候能快点读到它呢?我们分别时像是同班同学毕业样交换了电子邮箱;美国的Sarah Harris WalIman是位优雅的女士,她是大学的教授,举手投足间有种学者范,我跟她同行的表哥聊了挺多,他们欢迎我下次来美国时去他们的家乡做客。 iLOOK:这场比赛是和意大利GiangiacomoFeltrinelli Editore文学出版社合作举行的。你在参赛之前是否对这家出版社有所认识?据说这家出版社的创办人发掘了《日瓦戈医生》的作者。也是第一个第一个出版这部文学巨著的出版人。他同时也是一名共产主义分子……
彭扬:Giangiacomo Feltrinelli Editore在全球出版界的声誉我早有耳闻,只是没有想到我们之间能产生化学反应,毕竟我还是名文学新人。GianglacomoFeltrinelll Editore出版社除了一手发现并出版了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和他的《日瓦戈医生》外,还在世界范围内栽培了一批像亨利·米勒这样的卓尔不群的作家。作为一名来自中国,使用中文写小说的作家,能够得到Giangiacomo Feltrinelli Editore认可和鼓励,我觉得很意外,也很荣幸。颁奖结束之后,他们还给我发来电邮,希望我寄给他们更多的小说作品。
iLOOK:你打算如何运用这场比赛的5000欧元的奖金?
彭扬:我直想换一块新滑板,还想去学棒球,剩下的嘛,你知道,你个作家的进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读好书。
iLOOK:网络上将你比喻为“获奖小能手”。事实上你也获奖不断。你对这么一个称号有什么看法?另。可否请你和我们聊聊。你多次参加文学创作比赛。皆有斩获的心得?会不会担心自己成为“获奖小能手”后作品会变的格式化?
彭扬:事实上,我更希望被称为是“厨房小能手”,最近我正在为此进行艰苦而决绝的训练。如果说获奖的经历给我的人生带来了什么,那么我想就是增加了一条“15分钟原则”——每次获奖,无论大小,我总是告诉自己,高兴15分钟,然后回到书桌和电脑前,该干嘛干嘛。对我来说,真正货真价实的财富,就是我在纸上的一笔画。我觉得,如果个作家只为文学奖写作是可悲,应该尽量杜绝这种情结,我喜欢写自然而然,浑然天成的东西。这种习惯我直到今天都没有改变过。
iLOOK:你曾经出版过《洞》。《北京甜心》等作品。下一部作品将会在什么时候面试?
彭扬:好作品的诞生需要科学的热情和诗歌的耐心。虽然说作家永远在等待他的作品,但在这段时间的创作中,直觉总是让我相信好事将近。
iLOOK:是什么让你走上文学道路?
彭扬:我上小学时,给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迪士尼节目“小小世界”写笑话,稿费是盒盒的泡泡糖。那算是我最早的文学创作吧,因为笑话的每个词儿都是有用的,是最本质,最纯粹的讲故事的方式。如果我回答,是泡泡糖让我走上文学道路了,可能显得不严肃。但从那以后,我开始给《当代》《人民文学》和《青年文学》这样的纯文学杂志投稿,慢慢的变成了写小说的作者。
iLOOK:在文学创作这条道路上。你有什么抱负。有什么包袱?
彭扬:我想,就目前而言,我的抱负和包袱是件事,就是如何写出比上部更好的作品来。在某种意义上,这是种跟自己影子之间的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