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究竟给学生什么

来源 :当代教学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ngmin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2009年开始我们巴彦淖尔市地区进行高中新课程改革,至今整整四年了,而初中课改也已经十来年了。作为一名中学历史教研员经常到初中、高中各学校听课并与老师们交流研讨。其间有喜有忧,有成就也有很多问题,尤其在课堂教学中问题最大的是绝大多数老师课标意识淡漠,甚至缺少课标意识。对此,我与各位同仁们谈谈我的一些感悟与思考。
  课改这几年来,无论是初中还是高中学校,无论是学校还是老师们都以积极的热情投入到课改,大家都在努力践行课改,构建新课堂。从一些比赛课、展示课中看出有一部分优秀教师没有局限于教材内容,而是以课标要求及学科主干知识为依托提出问题,提供新材料,营造新情境,力图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以及探究性学习。课堂变得活跃了,学生也有兴趣了,课改也初见成效了。然而老师们的课改理念改变了、提升了,但在课堂教学行动上还相对滞后。大部分教师的日常备课,主要是为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侧重点往往是放在对教材内容的把握与梳理,对教学重点难点问题的理解上,忽略了对其教育价值的研究与分析,更忽略了对如何实现其教育价值的教学活动设计。当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看到的还是老师们讲的多,学生活动的少,回答的少,即使回答,好多问题也是答得不到位。因为课堂上没有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没有启发学生去思考分析,而是急于给学生讲明白;或者课堂安排的太满,内容多,材料多,问题多,学生根本没有充分阅读材料,没有读出材料中的问题,没有读出相应的信息,老师便代替学生讲明白了。而这一切的后果是什么呢?学生构建起来的知识系统,包括初步形成的思想,大都是老师的体系,老师的思想。老师取代了学生的学习,所以学生自己不会学习;老师取代了学生的思考,所以学生不会思考;老师取代了学生的选择,所以学生除了老师布置的任务就不知道干什么;更谈不上情感体验,价值提升了。再有有些老师片面追求教学技巧、教学方法,而忽视了历史学科专业素养的提升。这容易导致历史课堂的所谓为活动而活动,又是小组讨论,又是合作探究,课堂上见不到实效,尤其是忽略了历史课堂教学的价值,热热闹闹的教学场面背后,学生究竟获得了什么?
  历史教育究竟应当给人以什么?
  ——给人以思想(独立,反省,思辨)
  ——给人以眼界(深邃,多维,升华)
  ——给人以胸怀(博大,宽厚,自信)
  ——给人以情感(向真,向善,审美)
  ——给人以“文化”(品格,素养,境界)
  历史教育的责任:
  ——锻造思想与涵育人格。
  历史教学的应有之义:
  ——教给学生有生命的历史
  从教学的角度而言,所谓“教给学生有生命的历史”,是否至少就意味着:要教给学生有思想的历史;要教给学生有情感的历史;要教给学生有生活的历史。“历史课的最高境界应当是——震撼,以及震撼之后带来的长久的思考!”这些观点在以往提及时,往往会被认为是迂腐和脱离实际的想法,但是新课程改革后的初、高中历史教师们也正在认真的思考和逐渐接受这些观点,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可喜的现象。
  为教给学生有生命的历史,实现历史课的最高境界,达到新课改的要求,历史教师必须广泛的、大量的读书。读一读历史教育理论方面的书籍,提升自己教育教学的品位;读一读历史研究进展方面的书籍,把握最新的历史研究动态;读一读最新的大学历史教材,不断地更新知识结构;读一读历史教学报刊,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
  一、通过读书充实学科专业知识
  著名教师李惠军老师说:“教历史的人不能不读书,读书是一种交流,在交流中你会感到困惑,在困惑中思考,在思考中释惑,这是一个历史老师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提高生活质量和生命品质的一种活法。”历史知识丰富多彩,历史研究不断有新成果问世,历史教师应该通过阅读史学类书籍不断充实、更新自己的学科专业知识,使自己从教材的束缚中走出去,看到自己思维的局限,更重要的是,将这种阅读——历史原著(如经史子集、文件原文等)和史学研究成果(如通史、专门史、史学理论等)过程中的独立思考成果传达给学生。比如,通过阅读陈旭麓的《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许倬云的《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陈衡哲的《西洋史》、陈伟国的《怎样学好中学历史》(1989年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来自历史课堂的智慧——陈伟国高中历史教学实录与反思》(四川教育出版社)、徐勇的《新编中国史话》(2000年12月)、徐勇的《新编世界史话》((上、下册),2008年10月,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等史学理论著作深化自己的课堂。孔繁刚老师认为:“历史教师的功底制约了历史教学的厚度、深度和力度,是教师的知识面限制了学生的视野,是教师的历史学素养抑制了学生学习历史的情趣。”并倡议历史教师应该买书,不仅买中国历史学家写的书,还要买外国历史学家写的书,要买专著,也要买通俗读物。一个历史教师家里没有一两千本藏书,是成不了优秀教师的。在读书中,发现新知,拓宽视野,充实自我,何乐而不为?
  二、通过读书丰厚文化底蕴
  在学生心目中,教师应该“才高八斗,学富五车”。知识渊博、富有思想的历史教师站在讲台上一定是从容不迫、潇洒自信、滔滔不绝、文采飞扬的,这样的课堂,很容易让学生心驰神往。如孔繁刚老师在讲《英国工业革命》一课时,花了相当篇幅介绍英国的地理环境对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在认识“圈地运动”时,从土地所有权、土地经营、生产变化等经济学知识说明它是一场农业革命;在分析工业革命的影响时,运用到工厂制度、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经济结构、人口结构、社会结构变化等政治学、社会学知识给人以深刻的启迪。这堂课也成了孔老师的颠峰之课,在全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历史学科内容包罗万象,只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博览群书,广泛涉猎,才能做到心中有知,在教学中与时俱进,游刃有余。比如一些轻松、兴奋的通俗性读物,摘取其中三两个片段用于教学,可使课堂兴趣增加,效果显著;读当代史家的名作,使幽深而广袤的古代大门被推开;读古代历史学家的著作更会使你的专业功底深厚、富有力度。如果再把读书的疆土扩展到哲学、美学、文学、艺术甚至宗教,读起来不仅是一种享受,养眼又养心,更是生命修养的提高与延伸。   三、通过读书提升教育理念
  一定的教育观念决定一定的教育行为,改变教育观念已成为教育改革的关键。教师要提高素质,转变观念,阅读教育学、心理学书籍或者教育专著是有效途径之一。有“语文界泰斗”之称的魏书生老师认为:阅读教育专著是一线教师接受继续教育的最便捷的方式,是帮助教师提高的有效途径,也是学校名师培养工作的基础工程。我们历史教师应该结合自己教育教学工作实际,有选择地阅读教育理论名著。比如:布鲁纳的《教育过程》,罗素的《教育与美好生活》,苏霍姆林斯基著、杜殿坤编译的《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编著、华东师范大学比较教育研究所译的《学会生存》(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朱慕菊主编的《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林崇德的《学习与发展》《发展心理学》,陈琦、刘儒德主编的《当代教育心理学》以及聂幼犁主编的《历史课程与教学论》、赵亚夫主编的《历史教育价值论》等对我们都有很大启迪。我的体会是:阅读教育科研、教育理论等方面的名著时,不是要简单地记住书中的只言片语而后生搬硬套,而是要结合自己教育教学的需要去读、去思考,要取其精华,为我所用。
  作为教师,不仅仅要担负起“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更重要的还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拥有广博而精湛的知识是对教师最起码的要求。要给人一杯水,不仅自己要有一桶水,最好还要有源源不断的活水。教师知识的渊博,一方面会引起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教师的尊敬,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利用多方面的知识引导学生打开思路,满足他们对知识的渴求。我们老师需要重新拿起相应的教材,自觉积极主动去钻研,精通相关知识。要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博览群书,不断了解新事物、学习新知识,不断更新和拓宽自己的知识结构,使自己具备与新课程改革教学适应的多元化的知识结构。
  读书应该成为教师的一种习惯、一种情怀、一种追求、无论是年轻教师,还是老教师。一旦读书成了自觉行动,也就意味着教育教学已经或者正在走向成功。
  总之,通过读书,才能使教学观念不断变化,知识结构不断更新,教学能力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不断升华。历史教师的天职是育人,由此说来,我们便有教不尽的历史,读不完的书。愿历史教师都行动起来,读书吧!让阅读丰富你的人生,让阅读快乐你的人生,让阅读改变你的人生。
其他文献
【摘要】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初中历史课程标准》)已于2001年7月正式颁布,初中历史教学如何开展,才能更好地贯彻《初中历史课程标准》提出的新理念,符合代写硕士论文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和主旨,这是教学一线的初中历史教师必须面对和认真探讨的问题。笔者认为,理解和掌握新课程历史教学的切人点是初中历史教师走进新课程的关键。  【关键字】浅析;初中历史;教学;切入点 
期刊
【摘要】农村小学的管理好坏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的高低,加强学校管理,共建和谐校园活动的总体目标任务,就是努力把一所小学校建成为平安、卫生、文明、和谐的校园,切实保障少年儿童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关键词】农村小学;管理模式;问题思考  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突出了提高人口素质的重要性,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因素。在我国农村人口占了全国人口总数的一半以上,这就使农村的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因而农村小
期刊
【摘要】这种学习方式无形中引导了学生进行“自主”和“探究”学习,而后将“自主”和“探究”的成果回归到“合作学习中”,又进一步培养了他们的竞争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关键词】自主;探究;合作学习Discusses in music classroom shallowly inquisition study  Liu Kaizhou  【Abstract】This study way guided t
期刊
《辞海》解释:人文是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  “各种”文化现象,包括了先进的、科学的、健康的、优秀的文化现象,也包括落后的、愚昧的、病态的、腐朽的文化现象。我们所说的人文,显然是指人类文化中的先进的、科学的、健康的、优秀的部分。  人文性即是这些先进文化中蕴涵的精神理念、价值取向的共同属性,其核心是“人”,即以人为本,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其本质是符合人和人类利益与发展的价值观。  2011
期刊
心理学家认为:“情感是发展和维持认知活动的动力,是构成心理素质的重要成分,没有情感就没有智力。”简言之,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是人对客观是否符合主观需要的内心体验,反映着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联系。语文学科是培养语言能力的学科,也应该是培养情感的学科。情感教育应是语文教学的根本。正如著名教育家夏沔尊所说:“教育不能没有情感。”足以看出情感教育的重要性。而情感因素在语文教学中有着得天独厚的
期刊
【摘要】 区三校致力于“教学生六年,想学生一生”的教育理念,将“教在今天,想在明天”确立为阳光教育的大教育观,以“建阳光学校,育阳光学子,做阳光教师,享阳光人生”为目标。阳光教育就是“构建阳光和谐校园,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是为学生的人生打好底色的大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思想追求。阳光教育就是以育人为本,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在充满人文关怀、生机勃勃、典雅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中,感受阳光般的爱和温暖的教育
期刊
“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基础教育的一大问题,也是社会各界极其关注的问题。为此,语文新课标向传统的语文教育下了新的挑战书,这无疑是对沉睡在传统教育中的教师开了一炮。作为一名与时俱进的语文教师,在炮声的惊醒之后,怎样去迎接这一次无法逃避的挑战呢?陈玉秋教授主编的《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一书中,认为迎接挑战所要遵循基本科学原则集中体现在四个方面: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的教学特点
期刊
【摘要】 作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模块,在整个语文教学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然而,初中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难题,大部分初中生对之更是望而却步,进而也让学生对语文产生了距离感,久而久之,它严重阻碍了初中生的语文素质的提高,影响着整个教育水平的提高,也影响了学生个人的全面发展。因此,提高初中作文教学是当务之急。笔者以此为出发点,并结合自己的教学经历,分析发现当前初中作文教学存在的主
期刊
小学阶段是指导学生“学会学习”的最佳时期。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对于如何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我想应该着重抓了以下几点:  一、教育学生认真听讲  在小学一年级,听讲是课堂上接受信息的第一道大门。学生听讲能力强弱与否,是决定接受信息多寡的首要因素。课上我要求学生全神贯注地听讲,主要采取正面引导的方法,看到某某学生听讲特别认真,我就适时的表扬。如,“莫莫听讲多认真呀,小朋友们该不该向他学习?”而看到
期刊
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数学教学过程不仅是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并不是机械和无动于衷的,他们对数学的各种知识也会产生各种不同的内心体验,如果顺利完成学习任务,会感到欣慰、愉快和放松;学习失败时,就会感到失望、害怕甚至憎恨;遇到新奇的问题、结论和方法时,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