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如何开发新的人力资源提高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本文从欠发达地区科技力量提升和公务员进入经济流通领域分析入手,认为公务员队伍是欠发达地区重要的人力资源,是引导农民进入经济开发主战场的唯一力量。
关键词:东西结合;欠发达;人力资源
发展经济的核心问题是人的问题,人的理解与思考,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科技发展的问题,科学技术水平的普遍提高,技术成果中科技含量的普遍增加;是观念的进一步更新的问题,观念从地方经济发展的圈子中彻底摆脱出来,能够在一定视角下对欠发达地区地方经济发展有全新的思维,能够在全国经济发展的背景中看到欠发达地区经济的出路,能够既有战略眼光,又有战略胆识与气魄;是文化素质普遍提高的问题,文化素质从低水平状况向高水平发展,使之不再成为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和影响欠发达地区广大群众彻底摆脱贫困的最大的障碍。
一、知识经济的到来使欠发达地区进入一个全新时期
欠发达地区大开发所形成的新经济的本质是知识经济,这不仅是因为它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产物,重要的是它顺应了知识经济时代的潮流,给欠发达地区传统的耕作方式、经营方式注入了新的内涵,新的发展因素。当环境资源被充分利用之后,在欠发达地区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只能依靠科技的投入;依靠知识的力量;依靠管理方式的创新。欠发达地区经济大开发要求发展欠发达地区经济不能再走传统经济的老路,必须加大知识投入,增加科技含量,依靠科技进步来实现新的增长。对于欠发达地区农业经济的发展,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农业开发中依靠知识力量使成本降低,技术含量增高,而且要求在后期的市场化过程中必须以技术为先导,走开发、产出、销售一体化的路子,走生态农业和可持续发展的路子。在人力资源方面,由于劳动者整体文化素质不高——包括决策者和执行者,战略性人力资源和战术性人力资源严重缺乏。从世界经济发展和全国经济发展状况判断,新的经济时期的到来必须依赖科技力量的提升、新的人力资源的培植,依赖知识创新体系的建立,依赖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吻合。如果没有这些,再大的发展战略都是没有前途的。
欠发达地区所需要的战略性人力资源和战术性人力资源是欠发达地区开发的核心资源,其中战略性人力资源侧重于欠发达地区的发展战略研究,战术性人力资源侧重于欠发达地区当前的发展政策研究和执行措施的研究。依靠一定的技术力量和基础理论研究方面的人才实现战略研究是可以的,但发展政策研究和执行措施研究这两方面的人力资源目前欠发达地区都显不足。从欠发达地区发展的情况分析,战术性人力资源主要是各级政府的决策者和具体措施的执行者,即各级政府部门的公务员,发展欠发达地区经济这些人是指挥者,是具体实施者,是经验的创造者,是推动农民进入经济领域的主要力量——要把农民从传统经济圈子中引导到市场经济的发展氛围中,通过示范带动、政策规制,积极鼓励使他们增强自觉性、增强主动性,从而是欠发达地区经济的发展形成规模、形成特色经济强势。
公务员队伍是否可以作为新的人力资源来看待,笔者认为在欠发达地区是可以这样看待的。欠发达地区是经济贫困地区,长期以来由于劳动者素质偏底,欠发达地区经济始终不能摆脱徘徊局面。从人力资源开发角度看,想在瞬间通过一定的力量来改变劳动者文化素质是比较困难的,因此,利用现有公务员队伍的力量并使他们成为新的人力资源不仅是一种需要,而且是一种可能。让公务员进入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主战场,有利于欠发达地区新的人力资源的配置。依靠他们创造性的工作,依靠科技水平的提高和经营管理思想的现代化,无论农业经济还是工业经济都能渗透一定的文化理念,从而在欠发达地区不同的区域形成独特的经营模式。这是欠发达地区经济的发展路子,有利于欠发达地区实现新的经济腾飞。
二、公务员队伍是欠发达地区特色经济的重要人力资源
针对欠发达地区开发的实际状况,政府对公务员队伍应该有二元标准。欠发达地区大开发及欠发达地区特色经济的发展就目前状况而言,还很难变成人们的自觉行动——特别是很难变成农民的自觉行动。在欠发达地区农民靠天吃饭的观念没有多大的改变,对发展区域特色经济的意义认识不足。在广大的农村和大中城市的郊区地带,农民虽有一定的思想觉悟,但市场意识及自觉开拓市场的能力因文化水平不高而受到限制。同时,工业经济和农业经济都缺乏一定的发展基础与之适应——特别是人们经济观念的转变与市场经济意识的培植。欠发达地区现有的各级各类公务员是技术专业类人员之外的重要力量,作为新的人力资源,这些人有一定的文化水平,素质高,接受能力强,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是开发欠发达地区,发展特色经济的重要工作。欠发达地区现有公务员队伍具有这样的优势:
(一)公务员队伍庞大,政府机构臃肿,职位空悬,人事脱节。把一部分公务员从繁琐的事务中分离出来,让他们把主要精力用在欠发达地区开发所带来的新机遇的创造上,用在当地经济发展的新思路上,既有利于目(下转第17页)(上接第13页)前进行的政府机构改革,又可以充分发挥他们知识水平高,接受能力强的优势。
(二)公务员参与经济的发展,如创建经济实体,承包荒山荒坡,发展经济林木,治理小流域,发展生态农业等等,主要发挥其指挥、示范 、督促之功能。在欠发达地区,公务员可以是经济发展的主体,应该允许他们采取租赁、承包等多种办法搞规模经营、高效益经营,引导和带动周围农民把主要精力用在规模经济的发展上来。
(三)让一部分公务员进入流通领域引导农民闯市场,推销农产品,可以保证欠发达地区经济朝着健康稳定有序的方向发展,以弥补农民自发闯市场盲目性过大的不足。调查发现,在陕西省北部的一些县市,有的公务员承包农民手中一定数目的果园搞果树经营,有的人租赁一部分土地搞果树栽培实验,有的人利用闲暇时间搞果品推销等。通过这些人的实践,周围的农民不仅学到了技术,而且学到了一定的管理思想,起到了典型示范、引导带动的作用。欠发达地区地域辽阔,物产也较为丰富,但农民自发闯市场的能力大大低于东南沿海地区的农民,所以市场发育不健全,特别是一些偏远地区靠农民一家一户搞经营,实现规模效益是比较艰难的。因此,欠发达地区发展特色经济过程中必须有人担当老板重任、必须有人成为职业商人。在经济进入发展轨道的初始,一个县一个乡主要决策者应该是老板、应该是商人,进而带动农民和更多人的商人意识、老板意识崛起。
三、重視知识力量的培植
欠发达地区经济的落后,根本上是文化水平的落后,科学技术的落后,人力资源质的方面不能得到根本的改变。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发展所取得的经济成绩基本上是从土地 、资源、原材料的初级转化过程中获得的,对科学技术的依赖性并不突出,但进入经济大开发发展阶段之后,仅靠土地、矿产资源、原材料方面的优势已经不够,必须依靠科技水平的提高;必须依靠劳动者文化素质的提高;必须依赖人力资源质的方面的改善,才能是土地的潜力、矿产资源的潜力、原 材料的潜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因此,培植知识力量,提高人力资源的质量必须摆在与发展经济同等重要的地位上来。知识力量培植和人力资源质量提高包括技术力量和文化力量两部分。目前,对技术力量的培植主要是:
(一)欠发达地区各省应扩大本地大中专院校在本地的招生规模,根据当地经济社
会发展需要招收更多的高中毕业生,力争使他们成为适应本地经济发展的人才,并能保证这些人才在本地得到充分的消化与吸收。同时,加大欠发达地区各县(区)职业技术培训力度,增大培训面,按发展时段培训不同层级、不同类别的农民技术人才。
(二)对公务员队伍中的分流人员、教师队伍中的富裕人员和中等专业技术学校毕业的学非所用的部分毕业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技术培训,从当地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开设相应的课程,使他们适应地方经济的发展并能成为新的技术力量。
(三)通过送出去的办法培养欠发达地区发展所需要的各级各类高级技术人才,确保各地高级技术队伍的稳定。要把那些已经有一定专业特长的优秀人才包括优秀管理人才送到国外有关的高等院校、农庄、新技术开发区培训,送到国内一流大学培训,送到沿海开放地区更新观念,每年一批,逐年优化,最终能够形成自己拥有的高级技术力量,保证在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全过程中高级技术力量的连续发展。
(四)真正发挥欠发达地区乡、村两级农民技术学校的作用,每年利用适时时机邀请专家、技术人员到田间、地头示范讲学,引导农民掌握实用技术。在陕西省的武功、礼泉、洛川、志丹等地,邀请专家技术人员到农村讲学已成为生产中的重要环节。有的技术人员几十年如一日传授经验,不仅巩固了自己的研究成果,而且带动起一大批农民技术骨干,使生产的技术含量大大增强。
打好政治优势和资源优势牌,加快大开发的步伐是欠发达地区发展经济过程中的一种理性选择,无论何时,这种选择必须建立在不断增加可信赖度的发展基础之上,必须有高文化、高素质的人力资源依托,必须有现代化的管理水平嫁接。否则,资源优势、政治优势会变成政治乞讨,经济发展会永无止境地蜗牛爬坡式前进。
关键词:东西结合;欠发达;人力资源
发展经济的核心问题是人的问题,人的理解与思考,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科技发展的问题,科学技术水平的普遍提高,技术成果中科技含量的普遍增加;是观念的进一步更新的问题,观念从地方经济发展的圈子中彻底摆脱出来,能够在一定视角下对欠发达地区地方经济发展有全新的思维,能够在全国经济发展的背景中看到欠发达地区经济的出路,能够既有战略眼光,又有战略胆识与气魄;是文化素质普遍提高的问题,文化素质从低水平状况向高水平发展,使之不再成为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和影响欠发达地区广大群众彻底摆脱贫困的最大的障碍。
一、知识经济的到来使欠发达地区进入一个全新时期
欠发达地区大开发所形成的新经济的本质是知识经济,这不仅是因为它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产物,重要的是它顺应了知识经济时代的潮流,给欠发达地区传统的耕作方式、经营方式注入了新的内涵,新的发展因素。当环境资源被充分利用之后,在欠发达地区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只能依靠科技的投入;依靠知识的力量;依靠管理方式的创新。欠发达地区经济大开发要求发展欠发达地区经济不能再走传统经济的老路,必须加大知识投入,增加科技含量,依靠科技进步来实现新的增长。对于欠发达地区农业经济的发展,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农业开发中依靠知识力量使成本降低,技术含量增高,而且要求在后期的市场化过程中必须以技术为先导,走开发、产出、销售一体化的路子,走生态农业和可持续发展的路子。在人力资源方面,由于劳动者整体文化素质不高——包括决策者和执行者,战略性人力资源和战术性人力资源严重缺乏。从世界经济发展和全国经济发展状况判断,新的经济时期的到来必须依赖科技力量的提升、新的人力资源的培植,依赖知识创新体系的建立,依赖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吻合。如果没有这些,再大的发展战略都是没有前途的。
欠发达地区所需要的战略性人力资源和战术性人力资源是欠发达地区开发的核心资源,其中战略性人力资源侧重于欠发达地区的发展战略研究,战术性人力资源侧重于欠发达地区当前的发展政策研究和执行措施的研究。依靠一定的技术力量和基础理论研究方面的人才实现战略研究是可以的,但发展政策研究和执行措施研究这两方面的人力资源目前欠发达地区都显不足。从欠发达地区发展的情况分析,战术性人力资源主要是各级政府的决策者和具体措施的执行者,即各级政府部门的公务员,发展欠发达地区经济这些人是指挥者,是具体实施者,是经验的创造者,是推动农民进入经济领域的主要力量——要把农民从传统经济圈子中引导到市场经济的发展氛围中,通过示范带动、政策规制,积极鼓励使他们增强自觉性、增强主动性,从而是欠发达地区经济的发展形成规模、形成特色经济强势。
公务员队伍是否可以作为新的人力资源来看待,笔者认为在欠发达地区是可以这样看待的。欠发达地区是经济贫困地区,长期以来由于劳动者素质偏底,欠发达地区经济始终不能摆脱徘徊局面。从人力资源开发角度看,想在瞬间通过一定的力量来改变劳动者文化素质是比较困难的,因此,利用现有公务员队伍的力量并使他们成为新的人力资源不仅是一种需要,而且是一种可能。让公务员进入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主战场,有利于欠发达地区新的人力资源的配置。依靠他们创造性的工作,依靠科技水平的提高和经营管理思想的现代化,无论农业经济还是工业经济都能渗透一定的文化理念,从而在欠发达地区不同的区域形成独特的经营模式。这是欠发达地区经济的发展路子,有利于欠发达地区实现新的经济腾飞。
二、公务员队伍是欠发达地区特色经济的重要人力资源
针对欠发达地区开发的实际状况,政府对公务员队伍应该有二元标准。欠发达地区大开发及欠发达地区特色经济的发展就目前状况而言,还很难变成人们的自觉行动——特别是很难变成农民的自觉行动。在欠发达地区农民靠天吃饭的观念没有多大的改变,对发展区域特色经济的意义认识不足。在广大的农村和大中城市的郊区地带,农民虽有一定的思想觉悟,但市场意识及自觉开拓市场的能力因文化水平不高而受到限制。同时,工业经济和农业经济都缺乏一定的发展基础与之适应——特别是人们经济观念的转变与市场经济意识的培植。欠发达地区现有的各级各类公务员是技术专业类人员之外的重要力量,作为新的人力资源,这些人有一定的文化水平,素质高,接受能力强,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是开发欠发达地区,发展特色经济的重要工作。欠发达地区现有公务员队伍具有这样的优势:
(一)公务员队伍庞大,政府机构臃肿,职位空悬,人事脱节。把一部分公务员从繁琐的事务中分离出来,让他们把主要精力用在欠发达地区开发所带来的新机遇的创造上,用在当地经济发展的新思路上,既有利于目(下转第17页)(上接第13页)前进行的政府机构改革,又可以充分发挥他们知识水平高,接受能力强的优势。
(二)公务员参与经济的发展,如创建经济实体,承包荒山荒坡,发展经济林木,治理小流域,发展生态农业等等,主要发挥其指挥、示范 、督促之功能。在欠发达地区,公务员可以是经济发展的主体,应该允许他们采取租赁、承包等多种办法搞规模经营、高效益经营,引导和带动周围农民把主要精力用在规模经济的发展上来。
(三)让一部分公务员进入流通领域引导农民闯市场,推销农产品,可以保证欠发达地区经济朝着健康稳定有序的方向发展,以弥补农民自发闯市场盲目性过大的不足。调查发现,在陕西省北部的一些县市,有的公务员承包农民手中一定数目的果园搞果树经营,有的人租赁一部分土地搞果树栽培实验,有的人利用闲暇时间搞果品推销等。通过这些人的实践,周围的农民不仅学到了技术,而且学到了一定的管理思想,起到了典型示范、引导带动的作用。欠发达地区地域辽阔,物产也较为丰富,但农民自发闯市场的能力大大低于东南沿海地区的农民,所以市场发育不健全,特别是一些偏远地区靠农民一家一户搞经营,实现规模效益是比较艰难的。因此,欠发达地区发展特色经济过程中必须有人担当老板重任、必须有人成为职业商人。在经济进入发展轨道的初始,一个县一个乡主要决策者应该是老板、应该是商人,进而带动农民和更多人的商人意识、老板意识崛起。
三、重視知识力量的培植
欠发达地区经济的落后,根本上是文化水平的落后,科学技术的落后,人力资源质的方面不能得到根本的改变。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发展所取得的经济成绩基本上是从土地 、资源、原材料的初级转化过程中获得的,对科学技术的依赖性并不突出,但进入经济大开发发展阶段之后,仅靠土地、矿产资源、原材料方面的优势已经不够,必须依靠科技水平的提高;必须依靠劳动者文化素质的提高;必须依赖人力资源质的方面的改善,才能是土地的潜力、矿产资源的潜力、原 材料的潜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因此,培植知识力量,提高人力资源的质量必须摆在与发展经济同等重要的地位上来。知识力量培植和人力资源质量提高包括技术力量和文化力量两部分。目前,对技术力量的培植主要是:
(一)欠发达地区各省应扩大本地大中专院校在本地的招生规模,根据当地经济社
会发展需要招收更多的高中毕业生,力争使他们成为适应本地经济发展的人才,并能保证这些人才在本地得到充分的消化与吸收。同时,加大欠发达地区各县(区)职业技术培训力度,增大培训面,按发展时段培训不同层级、不同类别的农民技术人才。
(二)对公务员队伍中的分流人员、教师队伍中的富裕人员和中等专业技术学校毕业的学非所用的部分毕业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技术培训,从当地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开设相应的课程,使他们适应地方经济的发展并能成为新的技术力量。
(三)通过送出去的办法培养欠发达地区发展所需要的各级各类高级技术人才,确保各地高级技术队伍的稳定。要把那些已经有一定专业特长的优秀人才包括优秀管理人才送到国外有关的高等院校、农庄、新技术开发区培训,送到国内一流大学培训,送到沿海开放地区更新观念,每年一批,逐年优化,最终能够形成自己拥有的高级技术力量,保证在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全过程中高级技术力量的连续发展。
(四)真正发挥欠发达地区乡、村两级农民技术学校的作用,每年利用适时时机邀请专家、技术人员到田间、地头示范讲学,引导农民掌握实用技术。在陕西省的武功、礼泉、洛川、志丹等地,邀请专家技术人员到农村讲学已成为生产中的重要环节。有的技术人员几十年如一日传授经验,不仅巩固了自己的研究成果,而且带动起一大批农民技术骨干,使生产的技术含量大大增强。
打好政治优势和资源优势牌,加快大开发的步伐是欠发达地区发展经济过程中的一种理性选择,无论何时,这种选择必须建立在不断增加可信赖度的发展基础之上,必须有高文化、高素质的人力资源依托,必须有现代化的管理水平嫁接。否则,资源优势、政治优势会变成政治乞讨,经济发展会永无止境地蜗牛爬坡式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