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多问的习惯

来源 :教育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jq03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课程改革的实践中,许多教师都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积极探索探究性教学方式的有效实施步骤,但是有疑问才是探究的开始。那么究竟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多问的习惯,让学生想问、会问、敢问、积极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一、培养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望,使学生“想问”。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点燃智慧的火花,是探索知识的动力。试想一下假如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毫无兴趣,上课也就是得过且过,老师在讲,他在魂游天外,怎么可能还会指望其在学习的同时有疑问会提问呢?应该说新的课程内容本身已经非常注重知识的趣味性、生活性,特别是七年级的大部分知识,都是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让学生“想问”并不是一件太难的事。而八年级和九年级的知识,由于与七年级的知识联系紧密,且难度有所加大,因此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稍有减退,我就想方设法改变课堂教学的一贯编排模式,不再是由教师从头讲到尾,而是让学生预习十五分钟到二十分钟左右,解决能解决的知识。把不能解决的问题提出来,在剩下的时间内则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与探究能力,变成学生探究的舞台来解决问题。这时学生以组为单位,研究问题,讲知识重点、难点,谈自己的观点,方法等等,大家都是课堂的主人,解决问题的人,这样就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和灵感。
  
  二、建立民主课堂,创设平等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敢问”。
  
  在课堂教学中,有时会出现老师左诱导右启发,课堂依然一片沉寂,或者只有几个思维最活跃的学生提几个零星的问题,大多数学生依然张不开嘴的情况。为什么?是学生无问题可问吗?不尽然是。学生不向老师提问是因为他们不敢提,不愿意提,是因为他们怕在课堂上提出问题会影响教师的教学程序,而挨教师的批评;怕提出的问题不成问题而成为同学们的笑料。因此,教师除了给学生传授知识外,还应在教学中建立民主平等、亲切、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一个良好的质疑氛围,鼓励学生大胆地猜想,大胆地怀疑,让学生敢于提出问题。不善于提出问题的同学及那些基础差、胆小的同学一旦提出问题,教师首先应称赞其勇气,然后再帮助其分析,这样有利于树立他们的自信心,调动积极性;对于好问但总是抓不住要点的同学,不嘲笑、讽刺,而应耐心引导,这样才能彻底消除学生的“害怕”心理,学生才会敢于提出问题。
  
  三、教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方法,使学生“会问”。
  
  当学生克服了大胆提问的心理障碍,而且也开始对学习有了比以前更多的兴趣,可能还是没有解决根本问题,那就是学会正确提问。如果学生总是问一些不得要领的问题,那么他们的正确思维能力还是没有很好地培养起来。那么让学生学会问,掌握提问的方法,知道从何而问,问些什么,这个任务又落到了教师的身上,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一)从数学定义和性质的要素中发现问题
  学生学习数学很多的时候只是做题,对于课本中的定义与性质只是一眼看过不做深入探究。因此我经常会仿照语文课教學,先引导学生阅读、分层,然后问学生有几个要素,怎样理解,最后再找关键词与字。因为我经常强化这一观念,所以从七年级下半期开始,学生就已经懂得自动带着这几个问题去进行预习了。
  
  (二)从归类比较中发现问题
  学生的归纳和比较能力是重点培养内容,而数学的结论很多时候都是经过归纳和比较而得出来的。数学结论的得出很多都有相似之处,但是实质却有较大的区别(这在平行四边形一章中体现得较为深刻)。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对相近的知识进行比较,通过比较可以发现许多问题。比如在讲到较大数和较小数时,教师可以对于较大数一节详细讲述,学生通过比较就可以自学较小数一节,这说明它们有类似之处。那么有没有不同之处呢?就可以归纳出新的内容来。
  
  (三)从图片中发现问题
  课本当中有大量插图,它们也是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蕴涵着丰富的数学内涵,教师可以通过指导学生观察这些图片,引导学生从图片中发现问题,激活思维。提问的方法还有很多,比如让学生在生活中进行学习,从生活中发现许多与数学有关的问题,从而在课堂上提出来进行解决;然后在解决问题中找纰漏,巩固自己所学的数学知识。
  
  四、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及时评价,为学生提出问题提供保障。
  
  要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及时评价,多表扬、多引导,使学生感觉到有一种成就感。要正确树立对待学生提出问题的态度。学生提出的问题有些可能是无价值的,或是与本节课无关甚至是不合理的,教师都要予以肯定,保护学生提问题的积极性,千万不能用类似嘲笑和不满意的情绪来对待学生提出的问题。本着“培养学生敢提,敢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再培养学生会提问题”原则,逐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使学生“面对问题情景,就想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成为一种自觉的意识和习惯。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问从“问”开始,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着力培养探究质疑的学风,而探究质疑的学风来自于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教师应努力为学生提供一个发现问题的背景,启发引导学生从想问、敢问到会问,并及时对学生的问题进行总结评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提问的积极性。实践证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提问能力,既有利于增强学生主体参与意识,激发学生兴趣,又有利于教师适当调整教学节奏、授课重点、难点,既能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发挥学生的探索精神,又能促进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从而达到教学的最优化。
其他文献
《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中的男主人公梅勒斯不仅仅是查泰莱夫人的情人,而是集四重身份形象于一身——自然的守望者、博爱的普度者、高贵的清贫者、纯朴的健全者。文章通过对梅勒
对学生的书面练习进行分析、总结、评点的课谓之讲评课,毕业班复温中最为常见。一堂优质“讲评”课,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发展思维能力,及时发现和纠正所存在的问题,而且可以促使教师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讲评课人人会上,但效果各有不同。我认为要上出优质、高效的讲评课,必须重视以下几点:    一、掌握调查是前提。    对教师来说,学生练习如同一
在英语核心素养中,文化素养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维度.从广义上来说,对学生文化素养的培养既包括夯实学生的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等,也包括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
期刊
目的:目前,学习记忆等认知功能障碍是癫痫儿童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的常见问题,并且不同程度地影响了患儿的学习和生活。如何降低或消除认知功能障碍对癫痫患儿学习生活质量的影响
苏幕遮是广泛流行于西域绿洲的禳解仪式,其形式是歌舞戏仪式表演.它的发生、内容、形态以及功能都是西域绿洲自然与文化生态产物,其表演的动作、节奏、步伐都有鲜明的舞蹈生
目的:  糖尿病持续高血糖状态下,晚期糖基化终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AGEs)含量相对上升,会诱发氧化应激反应,可能参与糖尿病性白内障的发生发展。硫醇转移酶(Thiol
文化意识是新课程下高中英语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提升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和英语思维品质的重要基础.但是,以往的“填鸭式”知识讲解模式直接束缚了学生自主学习思
期刊
粮食增产主要靠提高农作物的单产水平,玉米和小麦套种是提高单产水平的有效措施之一。大连地区常年玉米面积17.3万hm2,冬小麦面积1.7万hm2。该地区无霜期180d左右,年平均10℃以上
作文是高考的重头戏。有人说,得作文者,得高考。因此,在高三后期,特别是高考倒计时进入100天之后,每位高三语文教师各显神通,纷纷使出看家本领,无不磨刀霍霍向作文,天天一小练(每天五分钟的作文构思练习),周周一大练(每周一次限时完成作文),以确保高考作文江山不丢。可是,每周一次大作文,学生写起来不容易,教师改起来更加不容易。大家都在感慨:写和改作文,学生和教师都困了、累了,怎么办?难道就没有一条终南
在全球化背景下,跨文化交流已经成为一种常态.培养学生的文化品格,使学生对不同国家、地区的文化内涵、异同有所了解,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要求,也是核心素养教学的要求.为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