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的素质发展可以分为生理水平、心理水平、社会水平等不同层次。各种心理品质的形成和发展,是先天遗传和环境、教育的“合金”。心理品质是中性的,它可以区分为积极的和消极的,但没有好坏、美丑等社会意义。思想品德是指“调节一定社会关系的政治规范、思想规范和道德规范表现在个人思想言行中稳定的政治品质、思想品质和道德品质的总和”。思想品德和心理品质不同,它具有社会性,在阶级社会中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反映人品的好坏、善恶、美丑,属于社会性水平。思想品德是在心理品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的形成和发展必须以个体心理活动为基础,必须通过主体的心理过程,是主体心理活动的结果。心理学家乌申斯基说:“教育的重要活力是在心理和心理——生理活动现象领域内进行的。”因此,具有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就可以为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提供坚实的心理基础。
传统的思想品德教育方法将学生当成消极、被动的接收器,依靠外部刺激、强化的方式达到道德的内化。这种方法在开放性相对不足的社会环境中是可取得较好的效果的,但是随着社会的逐渐开放,这种内化方式起来失去它的效力。为此,许多学校开设了心理教育课,为完善学校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和体系,提高思想品德教育的效果,开拓了新的视野,有着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所谓心理教育,是指向学生普及心理科学知识,进行心理测量、心理咨询、心理训练等活动,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增强学生的心理机能,发挥学生的心理潜能,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和个性的全面发展。心理教育不仅仅是心理健康的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其独特意义还在于它为学生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培养、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心理基础。它既是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又是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必要条件。可见,心理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是有区别的。但两者也密切关系。正确认识这两者的联系,可以为思想品德教育提供多方面的借鉴。
首先,从两者的功能看。一方面,心理教育以培养学生的优良的心理品质、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提高学生的心理机能、促进学生的整体素质的提高和个性全面发展作为基本任务。它解决的是学生的心理问题,如心理咨询。同时,心理教育也具有一定的思想教育功能。我们知道,在人的精神障碍中,其思想观念、信念态度、认知方法、思维习惯等都是非常重要的因素。许多精神障碍的产生或是由于思想認识有问题,或是由于思维方法出了偏差。我们解决了学生的精神障碍问题,其思想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另一方面,思想品德教育功能的实现也需要借助于心理教育。思想品德教育主要担负以下两方面的功能:一是把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合格公民,这是最基本的功能;二是帮助学生确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坚定共产主义信念,使学生逐步确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这解决的是学生道德、思想、政治领域的问题。第一方面的功能并不具有明显的政治内容,只是要求学生具备做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合格公民所应有的爱国思想、社会公德意识、文明行为习惯,做好遵纪守法等履行公民义务的精神准备。这些内容直接切入学生的一般心理和行为,趁起渲泄、疏导、释疑、化解各种思想矛盾和心理障碍的作用。因此,要使思想品德教育的基础功能得以实现,必须借助于心理教育。
其次,从心理教育的原则和方法看,心理教育遵循保密原则、平等原则、友善原则,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集体教育和个别指导相结合原则,因人因景施教原则,启发性原则等。在方法上,心理教育主要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知识,侧重于定量和技术性的分析方法。思想品德教育在方法上主要运用政治学、教育学、伦理学知识,侧重于定性的、经验性的分析方法。心理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都研究和考察学生的心理和行为。但思想品德教育考察的出发点是:学生的心理和行为符合某种政治信念和某捉社会伦理规范。凡是那种不符合那种政治信念、伦理规范和社会行为准则的便被视为有“思想问题”的人,它常常感兴趣的是学生的宏观外在行为,对学生的微观的心理机制,包括认识、情感和意志的相互关系究竟处在一种什么样的状态下,则了解的不够。这就容易把大量的精神障碍和心理失常排除在视野之外或者把它们同“思想问题”相混淆,用解决思想问题的方法来解决诸多的心理、精神障碍。例如,患有抑郁症的人都有感情异常现象,主要表现为情感呆板,总以“灰色”的心情来看待一切,对什么都不感兴趣,总感到活着没意思。由于这类“病人”并没有明显的思维障碍,并且可以坚持学习,因此,如果老师缺乏心理学知识,往往会以为这种学生对现实不满,或者人生观有问题等。这种心理疾病如果得不到及时治疗,很可能会导致不良后果。因此,在思想品德教育和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必须借鉴和运用心理教育的原则和方法。只有这样,学生思想问题的解决和思想品德的培养才有扎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724400陕西省宁强县教研室)
传统的思想品德教育方法将学生当成消极、被动的接收器,依靠外部刺激、强化的方式达到道德的内化。这种方法在开放性相对不足的社会环境中是可取得较好的效果的,但是随着社会的逐渐开放,这种内化方式起来失去它的效力。为此,许多学校开设了心理教育课,为完善学校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和体系,提高思想品德教育的效果,开拓了新的视野,有着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所谓心理教育,是指向学生普及心理科学知识,进行心理测量、心理咨询、心理训练等活动,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增强学生的心理机能,发挥学生的心理潜能,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和个性的全面发展。心理教育不仅仅是心理健康的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其独特意义还在于它为学生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培养、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心理基础。它既是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又是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必要条件。可见,心理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是有区别的。但两者也密切关系。正确认识这两者的联系,可以为思想品德教育提供多方面的借鉴。
首先,从两者的功能看。一方面,心理教育以培养学生的优良的心理品质、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提高学生的心理机能、促进学生的整体素质的提高和个性全面发展作为基本任务。它解决的是学生的心理问题,如心理咨询。同时,心理教育也具有一定的思想教育功能。我们知道,在人的精神障碍中,其思想观念、信念态度、认知方法、思维习惯等都是非常重要的因素。许多精神障碍的产生或是由于思想認识有问题,或是由于思维方法出了偏差。我们解决了学生的精神障碍问题,其思想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另一方面,思想品德教育功能的实现也需要借助于心理教育。思想品德教育主要担负以下两方面的功能:一是把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合格公民,这是最基本的功能;二是帮助学生确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坚定共产主义信念,使学生逐步确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这解决的是学生道德、思想、政治领域的问题。第一方面的功能并不具有明显的政治内容,只是要求学生具备做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合格公民所应有的爱国思想、社会公德意识、文明行为习惯,做好遵纪守法等履行公民义务的精神准备。这些内容直接切入学生的一般心理和行为,趁起渲泄、疏导、释疑、化解各种思想矛盾和心理障碍的作用。因此,要使思想品德教育的基础功能得以实现,必须借助于心理教育。
其次,从心理教育的原则和方法看,心理教育遵循保密原则、平等原则、友善原则,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集体教育和个别指导相结合原则,因人因景施教原则,启发性原则等。在方法上,心理教育主要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知识,侧重于定量和技术性的分析方法。思想品德教育在方法上主要运用政治学、教育学、伦理学知识,侧重于定性的、经验性的分析方法。心理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都研究和考察学生的心理和行为。但思想品德教育考察的出发点是:学生的心理和行为符合某种政治信念和某捉社会伦理规范。凡是那种不符合那种政治信念、伦理规范和社会行为准则的便被视为有“思想问题”的人,它常常感兴趣的是学生的宏观外在行为,对学生的微观的心理机制,包括认识、情感和意志的相互关系究竟处在一种什么样的状态下,则了解的不够。这就容易把大量的精神障碍和心理失常排除在视野之外或者把它们同“思想问题”相混淆,用解决思想问题的方法来解决诸多的心理、精神障碍。例如,患有抑郁症的人都有感情异常现象,主要表现为情感呆板,总以“灰色”的心情来看待一切,对什么都不感兴趣,总感到活着没意思。由于这类“病人”并没有明显的思维障碍,并且可以坚持学习,因此,如果老师缺乏心理学知识,往往会以为这种学生对现实不满,或者人生观有问题等。这种心理疾病如果得不到及时治疗,很可能会导致不良后果。因此,在思想品德教育和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必须借鉴和运用心理教育的原则和方法。只有这样,学生思想问题的解决和思想品德的培养才有扎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724400陕西省宁强县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