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gwbis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教材是我国学校教育的主要课程资源,但从时代发展的要求看,其作用呈下降趋势,网络资源在相当程度上突破了时空限制,利用网络这一巨大信息载体,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内容的重组,可以优化课堂,提高教学效率。作者结合《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探索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关键词: 课程资源 开发 利用
  2007年我有幸参加原州区教育资源优质课评比活动,获一等奖,课后反思,认为恰当利用课程资源是成功的主要原因。这使我特别关注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教学设计“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参加2011年固原市五个百评选活动中,获得二等奖。这使我更加坚信,充分利用课程资源,能优化课程,提高教学效率,现结合“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教学设计中课程资源的应用,谈谈生物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1.教材目标分析
  本节知识目标要求引导学生分析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能举例说出生物在形态、结构、生理和行为等方面对环境的适应;能力目标要求通过观察、收集、分析图文资料及模拟探究活动,提高分析推理能力及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要求确立“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的观点,认同坚持合理规划,确保生物生存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2.教材资源的分析、开发和利用
  教材作为最重要的课程资源,为教学提供了最基本的资源素材,确定了教学的基本环节,即从形态、结构、生理和行为四个方面引导学生分析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但教材提供的资源素材难以满足实现课程目标的要求,具体分析如下:
  2.1教材提供的“寻找纸蝴蝶”活动,这一素材的优点,能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兴趣,活跃课堂氛围;缺点是一张小小的风景画上,粘贴的纸蝴蝶因其立体结构而凸显出来,加之不同学生对色彩和立体图形的敏感度不同,活动结果常常达不到预期效果,甚至得出相反结果。资源开发:利用网络资源优势,使用图片制作工具,选择以红色花、黄色花为主的自然环境,配置数量均等的红色、黄色两种蝴蝶,制作出蝴蝶生活在鲜花中的模拟自然状态的情景图。课堂应用: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制作的图片,学生距离图片一定距离,背对图片,每次转身走到图片前,将预先准备的标签粘贴在找到的蝴蝶上,再转身走到出发点,拿上标签,再找第二只蝴蝶,如此反复(模拟食虫鸟每次捕捉一只蝴蝶)。活动要求两名学生同时参与,限时一分钟,形成竞争,活跃氛围。最后分析找到的蝴蝶颜色与其所在的背景颜色是否一致,算出色彩一致与不一致的蝴蝶被捕捉的比例,活动效果十分显著。虽然这一素材很好,但我觉得资源还显得单一,学生还感受不到动物从体色上适应环境的普遍性,我利用网络资源,又展示了叶蝉、变色龙、蜥蜴、北极熊的保护色,使学生从体色的变化中感受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2.2教材提供的“竹节虫”拟态图片,能很好地体现形态对动物适应环境的重要作用;但图片是静止的,很多学生在活动中,无法辨别图片中的“竹节虫”,即使教师指出“竹节虫”的位置,学生也半信半疑,甚至怀疑教师说的话不真实。资源开发:教材配套的碟盘中,有一段展示“拟态”的视频,昆虫先是静止的,当用手触碰时,昆虫会快速跑动。课堂应用:对视频剪辑处理,用多媒体播放课件视频,在昆虫静止状态画面出现时,利用停止键,让整个画面静止,学生观察一分钟,确定认可的昆虫位置,并表达。然后教师利用播放键,播放视频,当视频中出现用手触碰,昆虫快速跑动画面时,学生观察,对比自己认可的昆虫是否和跑动的昆虫一致,当学生发现自己确定的昆虫只是一节枯枝,或者仅是昆虫的一只足,甚至根本无法辨认昆虫位置时,学生感到十分震惊,让学生从心灵深处感受到了动物从形态上对环境的适应。此时再展示“竹节虫”拟态图片,学生会观察得更加仔细,也对教师的点拨指导十分相信。
  2.3教材提供的“睡莲”、“仙人掌”图片,睡莲没有展示叶柄结构,无法观察叶柄如何输送空气,仙人掌刺状叶减少水分散失,都比较抽象,学生很难体会生物从结构上对环境的适应。资源开发:利用网络资源,选择啄木鸟攀爬在直立树干取食的图片;食草动物和食肉动物的牙齿图片。课堂应用: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啄木鸟,由于啄木鸟是当地常见鸟,学生对其结构及攀援生活比较熟悉,通过观察,很容易理解啄木鸟结构与其生活方式的关系;通过比较食草动物和食肉动物的牙齿图片,分析牙齿结构和生活习性的关系,学生很容易从结构上感受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2.4生物在“生理和行为”方面适应环境,教材只有一段文字描述:靠昆虫传粉的花,具有鲜艳的颜色或芳香的气味,我认为这一素材缺乏典型性,并且“生理和行为”本身比较抽象,因此选择素材既要典型,又要紧密联系生活。资源开发:利用网络资源,选择蛇的冬眠,树的落叶,这些都是学生很熟悉的生物现象。课堂应用:提问:我们北方,冬天在自然环境中还能见到蛇活动吗?学生回答,不能。尝试说出原因:不冬眠就会冻死。说明蛇的冬眠行为是对环境的适应,并展示蛇的冬眠图片。提问:冬眠时蛇还会进食吗?蛇冬眠时的心跳、呼吸和活动时的心跳、呼吸相比较,有变化吗?学生根据自己收集的资料分析表达。再展示树的落叶现象,根据收集资料分析落叶是对北方干旱、寒冷冬季的适应。让学生认识到不仅动物在“生理和行为”方面适应环境,植物也在“生理和行为”方面适应环境,同时紧密联系学生生活,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及收集处理信息能力。
  2.5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感知并确立“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的观点,认同坚持合理规划,确保生物生存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资源开发:利用网络资源,选择严重污染的水体图片。课堂应用:展示严重污染的水体图片,引导学生分析,当生物生存环境发生较大变化后,生物将面临什么结果?是对变化了的环境重新适应,还是被淘汰?这一资源的补充,能避免学生误以为生物总能随环境的变化而对变化的环境发生适应,正确理解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当生物已经适应的环境发生巨大变化时,生物将不能生存,认同保护环境的重要性,确立“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的观点。
  总之,教材只为教学提供了基本框架,教材提供的资源,受地域、时间、空间等多方面因素制约,只有充分而有效地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才是实现课程目标的根本保证。
  参考文献:
  [1]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2002.4.
  [2]教师学习指导—生物.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
其他文献
对于我国而言,自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以市场化为导向的汇率改革不断深入,汇率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力亦日益增强.因此,研究外汇汇率变动与通货膨胀(物价变动)的相关关系具有
中学化学教学的目的是要使学生比较系统的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和化学基本技能,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而学生掌握化学知识,主要渠道是课堂,那么怎样引导学生上好每一节化学课,让
本稿使用谈话分析的基本分析单位“话段”和“策略”考察了延边朝鲜语中“再请求部”的开展。从语用论的角度研究“请求”与“拒绝”,“请求”与“接受”的语对形成过程,并试析
摘 要:构建高效课堂是语文教学的最高追求,而培养“有效预习、认真倾听、及时质疑补充、科学复习”的良好学习习惯,能够促进学生高效地学习,是构建语文高效课堂的重要基础。  关键词: 语文;学习习惯;高效课堂;策略  孔子说:“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美国哲学家罗索说过:“人生幸福在于良好习惯的形成。”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
摘 要:近年来单亲家庭和留守儿童数量呈现上升趋势,但留守子女教育问题问题诸多,解决留守子女的教育问题,提出具有实践意义的“三联多动”的家校合作模式。从西北留守儿童的实际情况出发,改善大量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提高生活质量和教育效益。  关键词:留守儿童;家校合作;“三联多动”教育模式  一、核心概念与留守心理问题  近年来,单亲、留守儿童等词语被越来越多地提及。对于教育者来说,他们面对将会面对一系列
摘 要: 初中化学是起始学科,每节都有概念,这也是学习化学的基础。由于学生才开始学习化学,而且化学概念比较抽象,因此,化学概念教学的效果问题备受广大教师关注。化学概念相对于其他学科的概念更为抽象,学生乍学习起来,确实困难重重,因此,重视化学概念教学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能为学生今后进一步学好化学打实基础。  摘 要: 初中化学 概念教学 教学方法  打开初中化学教材,就不难发现化学概念的量很大,这不难
大学英语口语教学对于英语教学来说是很重要的一个部分,是培养锻炼学生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和方法。在现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过程中,传统的教学方式存在一定的缺陷,特别是理念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