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陕西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 710062)
摘要:体罚历来被当做了合理的教育方式,是老师管教学生的杀手锏,但有时体罚却被某些老师演绎成了“变相体罚”。 这种践踏学生尊严,宣泄老师管教学生的无奈和压抑的教育方式是不值得支持的。教育无论追根探源还是放眼未来都不应该是“罚”味的,只有爱学生的阳光教育才能创造美好。
关键词:教育方式;体罚;耐心;爱的教育
前段时间,某中学老师当众让学生下跪事件在微博上被刷屏,圖片显示,这位老师揪住跪在地上的学生的头发,并用电线殴打学生,跪在地上的学生前面还有一排学生靠墙站着,这么没底线的体罚事件引来网友一片热议,结果居然不是压倒性的批评指责,而且有大部分人站在了老师这边,甚至有家长出来帮助老师澄清——自己家孩子实在管不住了,老师这是费心帮家长呢。近年来教师体罚学生事件屡屡窜上热搜,有指责老师的,也有对熊孩子叫苦不迭的。觉得教师对学生采取这种特殊手段是有效果和有道理的。关于体罚学生,一直以来都是一个既公开又晦涩,既合理又无理,既传统又自由的话题。棍棒教育真的有用吗?细看教育的本质,细看个体成长的过程,能改变人的是适当的的奖励,而不是惩罚。我们的教育始终应该是充满阳光的、充满热情的、充满爱的教育。
古语道:“教不严,师之惰”如果教师不体罚学生,那怎样保证课堂纪律和为师之尊?在中国历史上,教师一直是体罚学生的。中国传统认为:“天地君亲师”,这种社会是一种以血缘关系为主,以亲情关系为辅的等级次序的复合体,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一种统治关系、等级关系和伦理关系。作为维护封建统治次序和奴役劳动人民思想工具的教育,不可避免地被打上浓厚的封建文化传统的烙印。师生关系变成了一种非常森严的人身依附关系。因此,学生的任何对教师的冲撞和冒犯行为以及违规行为都是大逆不道的,都是对这种传统伦理道德的公然挑畔和叛逆,都必须受到相应的惩罚。当然,父母也一直体罚学生,这基本上成为社会共识,主流并不认为教师体罚学生、父母体罚子女有何不妥?基于这种逻辑,中国教师体罚学生从来都是理所当然的。
不少教师认为不许体罚就是姑息、迁就、纵容学生,专家所提倡的民主科学的教育方法只适用于对待中上等学生。教师们申辩:你见过从小父母离异,只跟着老一辈人长大的孩子吗?你见过有些孩子上小学了而他母亲只有20岁,三餐不继,衣衫褴褛的孩子吗?你见过父母为了生计常年远在他乡,基本没有照顾过的孩子吗?有些学生天生就是自控力差,靠苦口婆心的说教收效甚微,只有让他有所忌惮,才能有所收斂,才能克制自己的一些不良行为。因此学生虽然不能打骂,但是适度体罚还是很有必要,让学生从小知道他不是皇帝碰不得,破坏规矩就要付出代价的。
对于顽劣不堪、影响班级管理的学生采取特殊手段纠正其不良行为这当然没问题,我们不能从根本上否定“体罚”,对于教师的辩解也确实无力反驳。问题是有些手段不再是“体罚”而是“变相体罚”。老师让学生公然下跪事件就是老师的一种变相体罚,首先,学生在自己同学、师长、家长面前失去了尊严,这无疑会成为别的同学笑话他们的笑柄,家长责骂和老师轻视他们的由头;其次,这样曝光在微博上,让学生在更多人面前失去尊严和自信,这可能在将来生活中使他们更加自暴自弃,不顾及自己尊严;最后,就算这个教师背后有再多的难言之隐,就算有些学生可能就此收敛一些易于管教,但这种让学生下跪、拿电线抽打学生的行为,终究在学生里种下了暴力的种子,这些孩子可能会用这样的方法对待别人,而且给其他学生、给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难以估量。作为教师应有一种奉献精神,以“护花者”来对待学生,不要以什么“不打不成材”的观念来对待学生。教育学生只用“体罚”和“变相体罚”的老师,也就是“不该出手时就出手”的老师,是难以为人师表的。
教育应该是爱的教育,教育孩子不可能一蹴而就,不能以我们成人的眼光来看待孩子,教育孩子最大的敌人是急躁,最好的药方是有耐心,不但我们要有耐心,而且我们要培养孩子的耐心。毫不夸张地说,一个人有多大的耐心,他的成功几率就有多高。 确实有些孩子孩子无论干什么,总是拖拖拉拉,写个作业丢三落四、潦草应付;吃个饭需要将近一个小时;连玩耍都不上心,发急也不当事。老师、家长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心里实在是憋了一股火气,有时感到要崩溃,耐心已经用到极致就想揍一顿。但是反过来,没有耐心的人终将一事无成。孩子的耐心不是生来俱有的,需要我们的耐心培养,只有父母付出耐心才会培养出孩子的耐心。孩子的成长就像洋葱一样,每一层都是一个年龄阶段,都有其需要面对的问题,需要学习的内容、需要经历的体验。任何一层出现了问题,都可能导致整颗洋葱生虫,乃至腐烂。成长,不要妄图走捷径,任何值得去的地方,都没有捷径。教育,不要总追求速效,我们也要学会我们的孩子的平凡。
“热爱每一个学生”是陶行知先生的人生格言。陶先生说:“真的教育是心心相映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所以,如果有些体罚起到作用的话,那应该就是这种体罚中带着善意和爱,绝不是让多数人咋舌的变相体罚。我们最该思考的不是如何教育孩子,而是自己该如何生活,该如何做更好的自己,而做好了自己,客观上就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现在时代变了,要求也变了,再也不是人性压抑的旧社会,没有了三纲五常的奴性。新世纪的教育是以创新为驱动力,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教育。新课改倡导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要求学生在学会知识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与人相处。教育不要仅仅着眼于学生的知识技能。加德纳的多元智力表明,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领域,可能是音乐节奏,可能是体育运动,我们要肯定学生在多方面发展的可能性,发现并培养孩子的这些智力是当代教育的要求。
教育从来都是润物无声的,放下内心的焦躁,放下引殷勤的期望,放下自己的抱怨,用爱去陪伴孩子。高尔基曾经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孩子也是有情感的,教育的过程不仅仅是一种技巧的施展,而是充满了人情味的心灵交融。技巧是有限的,而爱是有无穷力量的。不管孩子有多么的顽劣,只要我们付出真诚的关爱,定能找到开启他心灵的钥匙。
摘要:体罚历来被当做了合理的教育方式,是老师管教学生的杀手锏,但有时体罚却被某些老师演绎成了“变相体罚”。 这种践踏学生尊严,宣泄老师管教学生的无奈和压抑的教育方式是不值得支持的。教育无论追根探源还是放眼未来都不应该是“罚”味的,只有爱学生的阳光教育才能创造美好。
关键词:教育方式;体罚;耐心;爱的教育
前段时间,某中学老师当众让学生下跪事件在微博上被刷屏,圖片显示,这位老师揪住跪在地上的学生的头发,并用电线殴打学生,跪在地上的学生前面还有一排学生靠墙站着,这么没底线的体罚事件引来网友一片热议,结果居然不是压倒性的批评指责,而且有大部分人站在了老师这边,甚至有家长出来帮助老师澄清——自己家孩子实在管不住了,老师这是费心帮家长呢。近年来教师体罚学生事件屡屡窜上热搜,有指责老师的,也有对熊孩子叫苦不迭的。觉得教师对学生采取这种特殊手段是有效果和有道理的。关于体罚学生,一直以来都是一个既公开又晦涩,既合理又无理,既传统又自由的话题。棍棒教育真的有用吗?细看教育的本质,细看个体成长的过程,能改变人的是适当的的奖励,而不是惩罚。我们的教育始终应该是充满阳光的、充满热情的、充满爱的教育。
古语道:“教不严,师之惰”如果教师不体罚学生,那怎样保证课堂纪律和为师之尊?在中国历史上,教师一直是体罚学生的。中国传统认为:“天地君亲师”,这种社会是一种以血缘关系为主,以亲情关系为辅的等级次序的复合体,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一种统治关系、等级关系和伦理关系。作为维护封建统治次序和奴役劳动人民思想工具的教育,不可避免地被打上浓厚的封建文化传统的烙印。师生关系变成了一种非常森严的人身依附关系。因此,学生的任何对教师的冲撞和冒犯行为以及违规行为都是大逆不道的,都是对这种传统伦理道德的公然挑畔和叛逆,都必须受到相应的惩罚。当然,父母也一直体罚学生,这基本上成为社会共识,主流并不认为教师体罚学生、父母体罚子女有何不妥?基于这种逻辑,中国教师体罚学生从来都是理所当然的。
不少教师认为不许体罚就是姑息、迁就、纵容学生,专家所提倡的民主科学的教育方法只适用于对待中上等学生。教师们申辩:你见过从小父母离异,只跟着老一辈人长大的孩子吗?你见过有些孩子上小学了而他母亲只有20岁,三餐不继,衣衫褴褛的孩子吗?你见过父母为了生计常年远在他乡,基本没有照顾过的孩子吗?有些学生天生就是自控力差,靠苦口婆心的说教收效甚微,只有让他有所忌惮,才能有所收斂,才能克制自己的一些不良行为。因此学生虽然不能打骂,但是适度体罚还是很有必要,让学生从小知道他不是皇帝碰不得,破坏规矩就要付出代价的。
对于顽劣不堪、影响班级管理的学生采取特殊手段纠正其不良行为这当然没问题,我们不能从根本上否定“体罚”,对于教师的辩解也确实无力反驳。问题是有些手段不再是“体罚”而是“变相体罚”。老师让学生公然下跪事件就是老师的一种变相体罚,首先,学生在自己同学、师长、家长面前失去了尊严,这无疑会成为别的同学笑话他们的笑柄,家长责骂和老师轻视他们的由头;其次,这样曝光在微博上,让学生在更多人面前失去尊严和自信,这可能在将来生活中使他们更加自暴自弃,不顾及自己尊严;最后,就算这个教师背后有再多的难言之隐,就算有些学生可能就此收敛一些易于管教,但这种让学生下跪、拿电线抽打学生的行为,终究在学生里种下了暴力的种子,这些孩子可能会用这样的方法对待别人,而且给其他学生、给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难以估量。作为教师应有一种奉献精神,以“护花者”来对待学生,不要以什么“不打不成材”的观念来对待学生。教育学生只用“体罚”和“变相体罚”的老师,也就是“不该出手时就出手”的老师,是难以为人师表的。
教育应该是爱的教育,教育孩子不可能一蹴而就,不能以我们成人的眼光来看待孩子,教育孩子最大的敌人是急躁,最好的药方是有耐心,不但我们要有耐心,而且我们要培养孩子的耐心。毫不夸张地说,一个人有多大的耐心,他的成功几率就有多高。 确实有些孩子孩子无论干什么,总是拖拖拉拉,写个作业丢三落四、潦草应付;吃个饭需要将近一个小时;连玩耍都不上心,发急也不当事。老师、家长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心里实在是憋了一股火气,有时感到要崩溃,耐心已经用到极致就想揍一顿。但是反过来,没有耐心的人终将一事无成。孩子的耐心不是生来俱有的,需要我们的耐心培养,只有父母付出耐心才会培养出孩子的耐心。孩子的成长就像洋葱一样,每一层都是一个年龄阶段,都有其需要面对的问题,需要学习的内容、需要经历的体验。任何一层出现了问题,都可能导致整颗洋葱生虫,乃至腐烂。成长,不要妄图走捷径,任何值得去的地方,都没有捷径。教育,不要总追求速效,我们也要学会我们的孩子的平凡。
“热爱每一个学生”是陶行知先生的人生格言。陶先生说:“真的教育是心心相映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所以,如果有些体罚起到作用的话,那应该就是这种体罚中带着善意和爱,绝不是让多数人咋舌的变相体罚。我们最该思考的不是如何教育孩子,而是自己该如何生活,该如何做更好的自己,而做好了自己,客观上就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现在时代变了,要求也变了,再也不是人性压抑的旧社会,没有了三纲五常的奴性。新世纪的教育是以创新为驱动力,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教育。新课改倡导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要求学生在学会知识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与人相处。教育不要仅仅着眼于学生的知识技能。加德纳的多元智力表明,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领域,可能是音乐节奏,可能是体育运动,我们要肯定学生在多方面发展的可能性,发现并培养孩子的这些智力是当代教育的要求。
教育从来都是润物无声的,放下内心的焦躁,放下引殷勤的期望,放下自己的抱怨,用爱去陪伴孩子。高尔基曾经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孩子也是有情感的,教育的过程不仅仅是一种技巧的施展,而是充满了人情味的心灵交融。技巧是有限的,而爱是有无穷力量的。不管孩子有多么的顽劣,只要我们付出真诚的关爱,定能找到开启他心灵的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