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武汉工程大学 邮电与信息工程学院)
摘要: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一部分为民族教育事业。民族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有利于少数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甚至能影响民族团结和国家稳定。本文从多角度出发,探讨民族教育发展的良好氛围、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如何发展等内容,希望可以给民族教育工作者带来帮助。
关键词:民族教育;发展现状;改革
随着时代的发展,世界正在逐步走向整体化,在这个大背景的影响下,各主权国家文化的生存问题受到了极大挑战,由于民粹主义与民族虚无主义的存在,国家内部少数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延续也受到了阻碍。在我国,一些弱势文化消失的表现是汉文化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同化和融合。所以怎样在机会均等的前提下保持差异、怎样解决国家整体倾向和文化多样性之间的矛盾、怎样保持多元民族文化,保证文化的可持续发展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我国文化的多样性虽然有丰富的教育内容,但是民族教育会面临很大的难题。例如,在有限學习时间内让本民族与他民族(尤其是汉族)学生深入了解文化,热爱本民族文化,与此同时,还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一、我国民族教育现状及问题
(一)一些少数民族文化被主流文化吞噬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主流文化向各民族的传播越来越快速、深远、全面,服饰、饮食、语言都在文化传播的影响下发生着变化。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文化都受到了冲击,它们在主流文化的大力影响下不堪一击,处于边缘化状态,还有不少少数民族文化逐渐被主流文化融合,而后脱离本来的发展轨道。
(二)少数民族文化排斥主流文化
主流文化在民族教育发展时,并不是被完全认同和接受的。一些少数民族地处偏,有坚定的民族信仰、民族崇拜,对自己的民族文化有强烈归属感,还有些地区无法完全认同学校教育,所以在进行主流文化教育时,这些地区或民族就会对其进行排斥,导致主流文化吃“闭门羹”。
二、我国民族教育在多元文化中的发展方向
(一)堅持本民族文化特色,加强主流文化教育
本民族文化是孕育和滋养其他民族文化的土壤,是文化继承和发展的基石。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可和接受是吸收其他民族文化的基础,这样在多元文化发展的背景下才能依旧蓬勃发展。所以,在民族教育发展时要在挖掘和利用本民族文化资源的基础上加强对主流文化的教育,以此达到两种或多种文化的有机融和的目的。
(二)激发学生文化自觉性,培养大同思想
费孝通1998年12月在香港召开的“中华文化与21世纪国际学术研讨会”时提出了“文化自觉”这个名词的含义。民族的文化自觉就是指各民族在充分了解自己民族文化的前提下,认识到自己文化的长处和不足,自觉抛弃文化因素中不健康、不和谐的部分,并且摒那些落后的、阻碍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思想意识和观念。费孝通先生在谈到多元一体文化发展格局时提出一个全新理念:“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该理念结合了中国传统的古老智慧和现在的文化相对论思想,集中体现了“和而不同”和“求同存异”思想。与此同时他也提出,我们的文化自觉还要放在中华传统的历史文明上,我们应保持对所有文化的清醒认识。在文化转型时具备自信,掌握文化选择的自主地位。在理念中,“各美其美”是前提。一个民族、一个个体只有在清醒客观地认识到自己的价值、理想和信仰、自己文化的基础上,掌握了自己文化的长处与糟粕,并能够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那么它才能客观地审视其他民族的文化,在借鉴和吸收其他文化时实现共享,最终达到大同的目的。由此可见,文化自觉的确是成功的先决条件。
(三)让学生接受“和而不同”的观念,用正确的态度对待“他者”
孔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这句话所蕴含的辩证法思想千百年来一直影响着中华民族,句中“和”指的是调和,不是单纯的统一,而是求同存异。 “不同”是碰撞、接触和对话的理由,也是矛盾产生和继续 发展的源泉,所以认可不同,接受差异是很关键的。在教育方面,就体现在先让学生认同本民族文化,同时接触、了解其他民族文化;在热爱自己文化的同时,接受和认可其他民族文化。吉尔兹作为20世纪最有创意的文化学家有一句名言:只有当你面对绝然的他者时,你的心灵才可以得到全面的解放。这就证明当学习其他民族文化的时候对了解本民族文化有很大的帮助,可以更加理智的看待自己民族的文化,辩证的评价文化之间的关系。不盲目信仰民族虚无主义,对其他民族文化全力推崇;也不接受“民粹主义”,对自己民族文化盲目崇拜,夜郎自大,排斥他文化。
(四)整合多元文化
费孝通提出中国个民族文化在中华大地这个大花园中,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相互促进相互发展,这就是“中国大花园”理论,它所推崇的是文化平等和民族团结。中华民族文化的成型过程本来就是一个辩证发展的多元化统一过程。
在这种多元文化思想背景下有一种新的理论被提出:多元文化整合教育理论,也就是多元一体教育理论。提出的一种理论构想。它提出的依据是:在一个拥有主体民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的多民族国家中,每个民族都拥有自己独一无二的文化。在漫长的文化发展历史中,各民族文化相互促进相互交融,各民族文化已经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主体民族在吸收各民族少数民族文化的同时,各少数民族的文化中也有主体文化的融入。
三、结语
民族教育中的多元文化整合不是单一地将文化相加和重叠,也不是将各种文化拼凑在一起,而是在遵守文化自觉和大同思想的基础上对文化进行整理。这一教育需要利用多元文化课程的开展和跨文化教师培训来实现。
参考文献:
[1]王鉴;当前民族教育领域需要重新理解的几个主要理论问题[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1年01期
[2]文明;对少数民族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思考[J];社科纵横;2011年12期
[3]苏中;关于我国民族教育概念的跨文化思考[J];青海师范大学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摘要: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一部分为民族教育事业。民族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有利于少数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甚至能影响民族团结和国家稳定。本文从多角度出发,探讨民族教育发展的良好氛围、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如何发展等内容,希望可以给民族教育工作者带来帮助。
关键词:民族教育;发展现状;改革
随着时代的发展,世界正在逐步走向整体化,在这个大背景的影响下,各主权国家文化的生存问题受到了极大挑战,由于民粹主义与民族虚无主义的存在,国家内部少数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延续也受到了阻碍。在我国,一些弱势文化消失的表现是汉文化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同化和融合。所以怎样在机会均等的前提下保持差异、怎样解决国家整体倾向和文化多样性之间的矛盾、怎样保持多元民族文化,保证文化的可持续发展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我国文化的多样性虽然有丰富的教育内容,但是民族教育会面临很大的难题。例如,在有限學习时间内让本民族与他民族(尤其是汉族)学生深入了解文化,热爱本民族文化,与此同时,还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一、我国民族教育现状及问题
(一)一些少数民族文化被主流文化吞噬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主流文化向各民族的传播越来越快速、深远、全面,服饰、饮食、语言都在文化传播的影响下发生着变化。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文化都受到了冲击,它们在主流文化的大力影响下不堪一击,处于边缘化状态,还有不少少数民族文化逐渐被主流文化融合,而后脱离本来的发展轨道。
(二)少数民族文化排斥主流文化
主流文化在民族教育发展时,并不是被完全认同和接受的。一些少数民族地处偏,有坚定的民族信仰、民族崇拜,对自己的民族文化有强烈归属感,还有些地区无法完全认同学校教育,所以在进行主流文化教育时,这些地区或民族就会对其进行排斥,导致主流文化吃“闭门羹”。
二、我国民族教育在多元文化中的发展方向
(一)堅持本民族文化特色,加强主流文化教育
本民族文化是孕育和滋养其他民族文化的土壤,是文化继承和发展的基石。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可和接受是吸收其他民族文化的基础,这样在多元文化发展的背景下才能依旧蓬勃发展。所以,在民族教育发展时要在挖掘和利用本民族文化资源的基础上加强对主流文化的教育,以此达到两种或多种文化的有机融和的目的。
(二)激发学生文化自觉性,培养大同思想
费孝通1998年12月在香港召开的“中华文化与21世纪国际学术研讨会”时提出了“文化自觉”这个名词的含义。民族的文化自觉就是指各民族在充分了解自己民族文化的前提下,认识到自己文化的长处和不足,自觉抛弃文化因素中不健康、不和谐的部分,并且摒那些落后的、阻碍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思想意识和观念。费孝通先生在谈到多元一体文化发展格局时提出一个全新理念:“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该理念结合了中国传统的古老智慧和现在的文化相对论思想,集中体现了“和而不同”和“求同存异”思想。与此同时他也提出,我们的文化自觉还要放在中华传统的历史文明上,我们应保持对所有文化的清醒认识。在文化转型时具备自信,掌握文化选择的自主地位。在理念中,“各美其美”是前提。一个民族、一个个体只有在清醒客观地认识到自己的价值、理想和信仰、自己文化的基础上,掌握了自己文化的长处与糟粕,并能够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那么它才能客观地审视其他民族的文化,在借鉴和吸收其他文化时实现共享,最终达到大同的目的。由此可见,文化自觉的确是成功的先决条件。
(三)让学生接受“和而不同”的观念,用正确的态度对待“他者”
孔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这句话所蕴含的辩证法思想千百年来一直影响着中华民族,句中“和”指的是调和,不是单纯的统一,而是求同存异。 “不同”是碰撞、接触和对话的理由,也是矛盾产生和继续 发展的源泉,所以认可不同,接受差异是很关键的。在教育方面,就体现在先让学生认同本民族文化,同时接触、了解其他民族文化;在热爱自己文化的同时,接受和认可其他民族文化。吉尔兹作为20世纪最有创意的文化学家有一句名言:只有当你面对绝然的他者时,你的心灵才可以得到全面的解放。这就证明当学习其他民族文化的时候对了解本民族文化有很大的帮助,可以更加理智的看待自己民族的文化,辩证的评价文化之间的关系。不盲目信仰民族虚无主义,对其他民族文化全力推崇;也不接受“民粹主义”,对自己民族文化盲目崇拜,夜郎自大,排斥他文化。
(四)整合多元文化
费孝通提出中国个民族文化在中华大地这个大花园中,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相互促进相互发展,这就是“中国大花园”理论,它所推崇的是文化平等和民族团结。中华民族文化的成型过程本来就是一个辩证发展的多元化统一过程。
在这种多元文化思想背景下有一种新的理论被提出:多元文化整合教育理论,也就是多元一体教育理论。提出的一种理论构想。它提出的依据是:在一个拥有主体民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的多民族国家中,每个民族都拥有自己独一无二的文化。在漫长的文化发展历史中,各民族文化相互促进相互交融,各民族文化已经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主体民族在吸收各民族少数民族文化的同时,各少数民族的文化中也有主体文化的融入。
三、结语
民族教育中的多元文化整合不是单一地将文化相加和重叠,也不是将各种文化拼凑在一起,而是在遵守文化自觉和大同思想的基础上对文化进行整理。这一教育需要利用多元文化课程的开展和跨文化教师培训来实现。
参考文献:
[1]王鉴;当前民族教育领域需要重新理解的几个主要理论问题[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1年01期
[2]文明;对少数民族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思考[J];社科纵横;2011年12期
[3]苏中;关于我国民族教育概念的跨文化思考[J];青海师范大学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