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各种App软件应运而生,正在逐渐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但它的生存之路并非一帆风顺。
App是Application(应用程序)的简称,由于智能手机的流行,现在的App多指智能手机的第三方应用程序。
昙花一现的手机App
我是一名典型的“手机控”,每天清晨一睁眼,第一件事就是先摸索着找到临睡前扔在床边的手机,看看社交软件里有没有朋友的留言,再刷刷微博、浏览微信朋友圈,顺便看些轻松愉快的网络段子。平时做什么事,首先都会先想到打开手机上的App软件查一查,比如各种团购信息、旅游信息、理财及生活类解疑答惑等。而且,身边的很多朋友都跟我一样,从早上被闹铃闹醒,到晚上关掉微信或单机游戏,手机里的App已经成为日常生活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虽然App软件的运用已经无处不在,但能够长久吸引用户的却不多,以曾经红极一时的捕鱼达人、疯狂猜图、消灭星星、植物大战僵尸等手机游戏为例,如今已经很少在手机上存在,即使依旧存在,也很少有人会去打开它。最近,一份咨询公司的调查报告显示:“App的生命周期平均只有10个月,85%的用户会在1个月内将其下载的应用程序从手机中删除,而到了5个月后,这些应用程序的留存率仅有5%。”数据的背后,我们不得不思考,曾经红极一时的App,为何昙花一现?数以万计的App最终有多少能实现名利双收?
开发成本低运营难
小邹是一名“80后”软件工程师,曾就职于深圳的一家游戏公司,两年前已经辞职,现在与朋友合作创业开发App,目前,他的团队正在做的是游戏类的App。
根据小邹介绍,现在有很多自助生成App平台出现,用户可以在短短几分钟之内制作出一款手机App,所以App的开发已经接近“零门槛”,这让草根创业者们对App市场趋之若鹜。“也正因为APP开发成本小,我才成为这些创客们中的一员”,小邹笑言。
成本低,App开发团队的工作就没有阻力吗?小邹的回答并非如此,刷不起榜、同质化严重、找不到国内付费用户、难以吸引广告商户……这是小邹对这两年创业经历的总结,他说自从创业做App的开发后,非但没有让他实现最初的梦想,反而因没有盈利而苦恼不已。
小邹说,创业之初,他们的团队花了4个多月的时间开发了第一款游戏软件,开发成功后与一家App推广公司达成合作协议。“他们就只在微博和游侠论坛上发了几个帖子,根本没起到效果。”小邹说,推广公司就那样白白赚走了几百块钱,却没有起到推广作用,而他们也没有钱请大型推广公司大肆推广产品。
在该游戏软件有了一小批用户后,小邹发现愿意在游戏上花钱的用户寥寥无几。于是,他将这款游戏升级改版,重新设定了盈利方式:游戏免费、收取广告费。然而已经错过最佳推广时间,移动互联网上类似的游戏已随处可见,这款游戏的下载量骤减,没有商户愿意在上面投放广告了。于是,小邹团队半年的辛苦付诸东流。
没有盈利,员工待遇就得不到提升,小邹说他公司月薪6000元的工程师曾被大公司以1万多元的月薪挖走过,那些大型互联网公司进入App行业后,他们这种小型的App开发公司在人才争夺战中败下阵来,更加大了其经营难度。
创业不易困境中求生存
像小邹这样怀揣梦想的App应用开发者在国内已达数百万,但是真正运营成功的产品却寥寥无几,他们在正式踏入APp开发的大门后,才发现推广困难、山寨成风、国内用户不愿付费、难以留住员工等数道墙挡在他们面前。
小邹说,尤其是推广APP,有一个漫长的“烧钱”积累用户的过程,很多公司在这个过程中消逝,也有很多公司在这个过程中苦苦挣扎。像小邹的APP应用公司,在前期创业过程中,没有足够的资本通过花钱去获得用户,或者购买大量的线下广告做品牌宣传(楼宇、地铁、公交站牌、LED视频等)。于是他发现了一些免费的资源和手段去运营推广APP。
以小邹的经营经验为例,App产品在开发成功后不能匆匆上线,因为刚开发的产品,或多或少会存在BUG、UI美术的瑕疵、使用流程不符合用户习惯等,在这种情况下,应用库等级明显比同类产品落后,导致产品一开始运营推广就输在了起跑线上。另外,在产品上线的前半个月,可以先在各大论坛,如机锋论坛、安卓市场论坛、安智市场论坛、木蚂蚁论坛上,做产品宣传预热,同时运用微信、微博等配合宣传。当产品可以上线之时,先不着急的去上传各大助手、应用市场、商城以及下载站点,因为如果“急功近利”地去覆盖各大渠道,那么就会失去一次“新品首发”的机会。例如360手机助手、应用宝、华为应用商城、小米应用商店等,都有新品首发,所以产品准备上线的时候,先了解各大渠道新品首发的规则,收集新品首发的渠道数量。新品首发会给产品带来第一批“种子用户”。在经历了新品首发后,再覆盖各大渠道了。
而要留住员工,像小邹这种资金小的公司,难以依靠涨工资来实现,于是会通过管吃管住、放宽考勤,再送一些广告商提供的礼品等“软待遇”来加深员工的忠诚度。
手机App软件的开发,正经历着大浪淘沙,但是走在开发路上的创业者们仍前仆后继,他们希望能用自己的智慧和努力,在这条路上走得更稳、更远。
App是Application(应用程序)的简称,由于智能手机的流行,现在的App多指智能手机的第三方应用程序。
昙花一现的手机App
我是一名典型的“手机控”,每天清晨一睁眼,第一件事就是先摸索着找到临睡前扔在床边的手机,看看社交软件里有没有朋友的留言,再刷刷微博、浏览微信朋友圈,顺便看些轻松愉快的网络段子。平时做什么事,首先都会先想到打开手机上的App软件查一查,比如各种团购信息、旅游信息、理财及生活类解疑答惑等。而且,身边的很多朋友都跟我一样,从早上被闹铃闹醒,到晚上关掉微信或单机游戏,手机里的App已经成为日常生活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虽然App软件的运用已经无处不在,但能够长久吸引用户的却不多,以曾经红极一时的捕鱼达人、疯狂猜图、消灭星星、植物大战僵尸等手机游戏为例,如今已经很少在手机上存在,即使依旧存在,也很少有人会去打开它。最近,一份咨询公司的调查报告显示:“App的生命周期平均只有10个月,85%的用户会在1个月内将其下载的应用程序从手机中删除,而到了5个月后,这些应用程序的留存率仅有5%。”数据的背后,我们不得不思考,曾经红极一时的App,为何昙花一现?数以万计的App最终有多少能实现名利双收?
开发成本低运营难
小邹是一名“80后”软件工程师,曾就职于深圳的一家游戏公司,两年前已经辞职,现在与朋友合作创业开发App,目前,他的团队正在做的是游戏类的App。
根据小邹介绍,现在有很多自助生成App平台出现,用户可以在短短几分钟之内制作出一款手机App,所以App的开发已经接近“零门槛”,这让草根创业者们对App市场趋之若鹜。“也正因为APP开发成本小,我才成为这些创客们中的一员”,小邹笑言。
成本低,App开发团队的工作就没有阻力吗?小邹的回答并非如此,刷不起榜、同质化严重、找不到国内付费用户、难以吸引广告商户……这是小邹对这两年创业经历的总结,他说自从创业做App的开发后,非但没有让他实现最初的梦想,反而因没有盈利而苦恼不已。
小邹说,创业之初,他们的团队花了4个多月的时间开发了第一款游戏软件,开发成功后与一家App推广公司达成合作协议。“他们就只在微博和游侠论坛上发了几个帖子,根本没起到效果。”小邹说,推广公司就那样白白赚走了几百块钱,却没有起到推广作用,而他们也没有钱请大型推广公司大肆推广产品。
在该游戏软件有了一小批用户后,小邹发现愿意在游戏上花钱的用户寥寥无几。于是,他将这款游戏升级改版,重新设定了盈利方式:游戏免费、收取广告费。然而已经错过最佳推广时间,移动互联网上类似的游戏已随处可见,这款游戏的下载量骤减,没有商户愿意在上面投放广告了。于是,小邹团队半年的辛苦付诸东流。
没有盈利,员工待遇就得不到提升,小邹说他公司月薪6000元的工程师曾被大公司以1万多元的月薪挖走过,那些大型互联网公司进入App行业后,他们这种小型的App开发公司在人才争夺战中败下阵来,更加大了其经营难度。
创业不易困境中求生存
像小邹这样怀揣梦想的App应用开发者在国内已达数百万,但是真正运营成功的产品却寥寥无几,他们在正式踏入APp开发的大门后,才发现推广困难、山寨成风、国内用户不愿付费、难以留住员工等数道墙挡在他们面前。
小邹说,尤其是推广APP,有一个漫长的“烧钱”积累用户的过程,很多公司在这个过程中消逝,也有很多公司在这个过程中苦苦挣扎。像小邹的APP应用公司,在前期创业过程中,没有足够的资本通过花钱去获得用户,或者购买大量的线下广告做品牌宣传(楼宇、地铁、公交站牌、LED视频等)。于是他发现了一些免费的资源和手段去运营推广APP。
以小邹的经营经验为例,App产品在开发成功后不能匆匆上线,因为刚开发的产品,或多或少会存在BUG、UI美术的瑕疵、使用流程不符合用户习惯等,在这种情况下,应用库等级明显比同类产品落后,导致产品一开始运营推广就输在了起跑线上。另外,在产品上线的前半个月,可以先在各大论坛,如机锋论坛、安卓市场论坛、安智市场论坛、木蚂蚁论坛上,做产品宣传预热,同时运用微信、微博等配合宣传。当产品可以上线之时,先不着急的去上传各大助手、应用市场、商城以及下载站点,因为如果“急功近利”地去覆盖各大渠道,那么就会失去一次“新品首发”的机会。例如360手机助手、应用宝、华为应用商城、小米应用商店等,都有新品首发,所以产品准备上线的时候,先了解各大渠道新品首发的规则,收集新品首发的渠道数量。新品首发会给产品带来第一批“种子用户”。在经历了新品首发后,再覆盖各大渠道了。
而要留住员工,像小邹这种资金小的公司,难以依靠涨工资来实现,于是会通过管吃管住、放宽考勤,再送一些广告商提供的礼品等“软待遇”来加深员工的忠诚度。
手机App软件的开发,正经历着大浪淘沙,但是走在开发路上的创业者们仍前仆后继,他们希望能用自己的智慧和努力,在这条路上走得更稳、更远。